APP下载

DCP联合AFP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2016-07-28黄存敏

肝脏 2016年5期
关键词:甲胎蛋白原发性肝癌灵敏度

黄存敏



DCP联合AFP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黄存敏

524400广东广东省廉江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摘要】目的探讨脱-γ-羧基凝血酶原(DCP)联合AFP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100例原发性肝癌、48例消化系统肿瘤、53例继发性肝癌、49例慢性肝病、69例其他肝脏疾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的62名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均使用化学发光法对全部研究对象的血清DCP和AFP浓度进行检测,使用ROC曲线描述研究对象特征,得出原发性肝癌的最佳诊断值。结果①相较于消化系统肿瘤、继发性肝癌、慢性肝病、其他肝病疾病患者以及正常对照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阳性率显著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消化系统肿瘤、慢性肝病、其他肝脏疾病患者及正常对照组之间的阳性率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1);②ROC曲线显示,DCP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最佳临界值为45.6 mAU/mL,其灵敏度为73.3%、特异度为87.1%;③联合DCP、AFP的检测结果阳性率与诊断金标准一致,其特异度、灵敏度、Kappa值可分别高达90.24%,91.30%,0.815,明显优于单项诊断;④在所有研究对象的相关分析中,r=0.062,P=0.227,表明DCP和AFP无相关性;在原发性肝癌患者,r=0.022,P=0.669,表明DCP和AFP无相关性。结论DCP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具有较优的效果,联合DCP和AFP可有效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效果,有助于患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脱-γ-羧基凝血酶原;甲胎蛋白;灵敏度;特异度

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由肝内胆管细胞或肝细胞发生。原发性肝癌的致死率非常高,是世界癌症致死的第3大常见原因,在我国的发病率非常高,在消化系统中居于第3位[1]。肝癌直径(d)在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中扮演着十分关键的角色,当d<2 cm时,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100%,而患者5年生存率随肝癌直径的增加而下降,d每增加1 cm便下降20%[2]。故有研究[3]称早期肝癌的发现、诊断、治疗,即二级预防,是使患者长期生存最重要的方法。诊断原发性肝癌最常用的血清学标志物是甲胎蛋白(αFP或AFP),但由于其特异性、灵敏度以及阳性预测值都比较低,常常会导致许多漏诊和误诊,诊断效果不如人意。脱-γ-羧基凝血酶原(DCP)是最近研发的一种诊断原发性肝癌具有较高阳性率、特异性和灵敏度均较强的血清学标志物,可明显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4]。DCP相对于正常的凝血酶原而言,具有比较不同的特性,在其γ-羧基谷氨酸中一个或多个谷氨酸残基无法完全羧化为γ-羧基谷氨酸,因而导致其无法发挥正常的凝血功能。若患者体内缺乏维生素K或服用其拮抗剂后,非羧化形式的凝血原酶便会释放进入血液中。有文献显示[5],DCP水平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具有显著升高的特点,因而可作为该病的血清学标志物。为探讨DCP联合AFP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本研究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100例原发性肝癌、48例消化系统肿瘤、53例继发性肝癌、49例慢性肝病、69例其他肝脏疾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选择62名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其血清DCP和AFP浓度并计算DCP对原发性肝癌的最佳诊断值,结果报道如下。

资料和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住院治疗并均病理学诊断证实的1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其中男性87例,女性13例,年龄29~78岁,平均年龄(58.2±2.8)岁。以《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版)作为诊断金标准。研究对象按TNM分期主要为Ⅲ、Ⅳ期。选择同期在我院治疗的48例消化系统肿瘤、53例继发性肝癌、49例慢性肝病、69例其他肝脏疾病患者作为研究组;以及在我院体检的62名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32名,女性30名,年龄24~82岁,平均年龄(56.7±3.3)岁,均符合3大常规便、血、尿,肝胆胰B超及血生化检查肝功能正常。

二、方法

对所有研究对象抽取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化学发光酶联免疫分析法对各对象血清中的DCP、AFP浓度进行检测。仪器采用德国SIEMENS IMMULITE2000型全自动免疫分析仪;AFP、DCP原装配套试剂盒(L2K系列);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原配校准液(L2K系列),以试剂盒的标准作为DCP的阳性判断,即DCP≥27.8 mAU/mL,则DCP阳性。

三、统计学分析

将所有数据录入SPSS 18.0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中位数表示DCP水平(偏态分布),以秩和检验对组间比较进行统计。绘制DCP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对DCP的灵敏度、特异性、原发性肝癌最佳诊断值进行计算。以直线和Pearson相关分析对数据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若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一、各组研究对象的血清DCP浓度和阳性率比较

相较于消化系统肿瘤、继发性肝癌、慢性肝病、其他肝脏疾病患者以及正常对照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阳性率显著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消化系统肿瘤、慢性肝病、其他肝脏疾病患者以及正常对照组之间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如表1所示。

二、DCP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最佳临界值

分别将正常对照组与其他5组作为对照,绘制DCP的ROC曲线,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824和 0.822,当约登指数最大时可得DCP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临界值为43.0和45.6 mAU/mL,其灵敏度分别为73.1%和73.3%,特异度分别为99.7%和87.1%。因此DCP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最佳临界值为45.6 mAU/mL。

三、DCP、AFP单项以及联合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一)DCP检测结果与诊断金标准诊断结果比较

DCP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结果中有39例不符合诊断金标准的诊断结果,有19例DCP检测结果呈阴性,经诊断金标准诊断为阳性;20例DCP检测结果呈阳性,经诊断金标准诊断为阴性。DCP的灵敏度、特异度、Kappa值分别为80.20%、93.21%、0.734。

(二)AFP检测结果与诊断金标准诊断结果比较

AFP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结果中有31例不符合诊断金标准的诊断结果,有11例AFP检测结果呈阴性,经诊断金标准诊断为阳性;20例AFP检测结果呈阳性,经诊断金标准诊断为阴性。AFP的灵敏度、特异度、Kappa值分别为81.65%、95.06%、0.776。

(三)联合DCP、AFP检测结果与诊断金标准诊断结果比较

联合DCP、AFP检测结果中阳性率与诊断金标准一致,其特异度、灵敏度、Kappa值可分别高达90.24%,91.30%,0.815,明显优于单项诊断。

四、 DCP与AFP的相关分析

将所有共381例研究对象与11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DCP和AFP的相关分析。在所有研究对象的相关分析中,r=0.062,P=0.227,表明DCP和AFP无相关性;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r=0.022,P=0.669,表明DCP和AFP无相关性。

表1 各组研究对象的血清DCP浓度和阳性率比较 (n,%)

注:各组与原发性肝癌组患者阳性率的比较,aP<0.001。消化系统肿瘤、慢性肝病、其他肝脏疾病患者以及正常对照组之间阳性率的比较,bP=0.051

讨论

原发性肝癌是一种死亡率特别高的常见癌症,治愈率极低,但在早期的治疗中仍可能治愈[6]。血清AFP常被用作检测肝细胞癌的血清学标志物,在临床检测原发性肝癌中运用比较广泛,但其对于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不是很高,容易导致漏诊和误诊[1]。在HCV相关肝癌的检测试验中,仅运用AFP作为检测标志物显然不够充分。

DCP是一种缺乏凝结活性的异常凝血酶原,可由缺乏维生素K或服用维生素K拮抗剂后产生[7]。研究表明[8],肝细胞癌患者中血清DCP较正常者明显提高,对于诊断肝细胞癌患者具有高度特异性和灵敏度。由于DCP 属于去羧基凝血酶原,即γ-谷氨酸残基无羧基这一与钙结合的功能区,以此失去了凝血酶原的功能。大多数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中都存在DCP,维生素无法将全部DCP清除。文献显示[9-10],维生素K缺乏或维生素K拮抗剂具有促进释放凝血酶原非羧化形式的作用,从而提高DCP的浓度。近年,临床上多采用化学发光法代替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DCP进行测定,其灵敏度和特异性明显提高,我国目前正积极引进化学发光法对DCP进行检测。

本研究显示[11],使用化学发光法可测得原发性肝癌患者中DCP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消化系统肿瘤、继发性肝癌、慢性肝病、其他肝脏疾病患者以及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基本符合以往发表的文献结论[12-13];消化系统肿瘤、慢性肝病、其他肝脏疾病患者以及正常对照组之间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目前尚未明确DCP阳性存在于其他疾病的原因,在使用DCP进行单项诊断时,其灵敏度、特异度、Kappa值分别为80.20%、93.21%、0.734,具有较优的诊断效果。

本研究中,当约登指数最大时可得DCP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最佳临界值为45.6 mAU/mL,其灵敏度为73.3%,特异度为87.1%。当患者DCP超过其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最佳临界值,即>45.6 mAU/mL时,则很有可能为原发性肝癌,但由于其他疾病的患者DCP也会由于其他不明原因而出现升高的情况,故无法排除继发性肝癌和缺乏维生素K的患者。本研究发现,有少量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DCP浓度相对较低,但无法明确原因,联合DCP和其他肿瘤标志物,尤其是AFP,可有效提高对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本研究结果,AFP诊断原发性肝癌有31例不符合诊断金标准的诊断结果,有11例AFP检测结果呈阴性,经诊断金标准诊断为阳性;20例AFP检测结果呈阳性,经诊断金标准诊断为阴性。AFP的灵敏度、特异度、Kappa值分别为81.65%、95.06%、0.776,具有比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研究指出[14],DCP和AFP虽然并无关联,但在肝细胞癌的检测中起到互补的效果。本研究中,在所有研究对象的相关分析中,r=0.062,P=0.227,表明DCP和AFP无相关性;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r=0.022,P=0.669,表明DCP和AFP无相关性。文献显示[7],联合DCP与AFP可在早期有效检测出慢性HBV感染患者肝细胞癌,其灵敏度大大提高,表现出相辅相成的特点。本研究也显示,联合DCP、AFP检测结果的阳性率与诊断金标准一致,其特异度、灵敏度、Kappa值可分别高达90.24%,91.30%,0.815,确诊率明显优于单项诊断。

总之,DCP在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各项研究中,其特异性和灵敏度略有差异[1,5,11]。本研究表明,使用DCP检测原发性肝癌,可具有较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且比较符合诊断金标准的诊断结果。但本研究选取的样本量具有局限性,对于原发性肝癌的分组也不够细致,略粗浅,因此对于DCP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价值的研究仍需要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 1 ]Kraiklang R, Pairojkul C, Khuntikeo N, et al.A novel predictive equation for potential diagnosis of cholangiocarcinoma. PloS One, 2014, 9:e89337.

[ 2 ]Chen QW, Cheng CS, Chen H, et al.Effectiveness and complications of ultrasound guided fine needle aspiration for primary liver cancer in a chinese population with serum α-fetoprotein levels ≤200 ng/ml-a study based on 4,312 patients . PloS One, 2014, 9:e101536.

[ 3 ]钟志敏,王维,莫云丹,等.脱-γ-羧基凝血酶原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探讨.检验医学,2013,28:382-386.

[ 4 ]石亚玲,江笑文,邝燕玲,等.脱-γ-羧基凝血酶原及甲胎蛋白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中国当代医药,2014,21:73-75.

[ 5 ]Tamura Y, Suda T, Arii S, et al. Value of highly sensitive fucosylated fraction of alpha-fetoprotein for prediction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recurrence after curative treatment.Dig Dis Sci, 2013, 58:2406-2412.

[ 6 ]刘浩,刘永锋.血甲胎蛋白和脱γ羧基凝血酶原在肝癌患者肝移植适应证选择中的价值.中华器官移植杂志,2013,34:570-572.

[ 7 ]Hou SC, Xiao MB, Ni RZ, et al.Serum GP73 is complementary to AFP and GGFⅡ for the dragnosi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Oncol Lett, 2013, 6:1152-1158.

[ 8 ]付水,齐娟飞,朱海燕,等.DCP、AFP-L3和AFP在原发性肝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放射免疫学杂志,2013,26:75-78.

[ 9 ]Ching CT, van Hieu N, Cheng TY, et al.Liver Cancer Detection by a Simple, Inexpensive and Effective Immunosensor with Zinc Oxide Nanoparticles . Sensors (Basel), 2015, 15:29408-29418.

[10]徐飞,牛文彦.甲胎蛋白和甲胎蛋白异质体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价值.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4,20:475-476.

[11]王莉,贾志凌,刘畅,等.3种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价值.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3,27:759-761.

[12]Okuda Y, Mizuno S, Shiraishi T, et al. Clinicopathological factors affecting survival and recurrence after initial hepatectomy in non-B non-C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atients with comparison to hepatitis B or C virus. Biomed Res Int, 2014, 2014:975380.

[13]房萌,高春芳.肝细胞癌诊断标志研究与临床应用新进展.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3,36:212-216.

[14]Hiraoka A, Ishimaru Y, Kawasaki H, et al. Tumor Markers AFP, AFP-L3, and DCP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Refractory to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Oncology, 2015, 89:167-174.

(本文编辑:赖荣陶)

(收稿日期:2016-01-30)

·临床与基础研究·

猜你喜欢

甲胎蛋白原发性肝癌灵敏度
甲胎蛋白升高,就一定得肝癌了吗
基于机电回路相关比灵敏度的机电振荡模式抑制方法
基于灵敏度分析提升某重型牵引车车架刚度的研究
甲胎蛋白:您了解多少?
导磁环对LVDT线性度和灵敏度的影响
乙肝康复 莫忽视甲胎蛋白检测
三维适形半野轮照放疗技术治疗局部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
消癌平片联合TACE术治疗老年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生命质量的临床观察
贝伐单抗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对36例晚期原发性肝癌生存预后的影响分析
TACE序贯3D—CRT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