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
2016-07-28吴钟琪
吴钟琪
在岗培训园地
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
吴钟琪
【摘要】文章对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必须掌握的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相关内容进行介绍。
【关键词】微生物学;免疫学;基础医学;“三基”训练
(接2016年第3期)
22 主要的病原性真菌有哪些?可致哪些疾病?
皮肤癣病:引起体癣、股癣、甲癣及毛发癣。
新生隐球菌:可致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
白色假丝酵母菌:可致皮肤黏膜感染,如鹅口疮、阴道炎等。亦可致内脏感染,如肺炎、肠炎、肾盂肾炎。还可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如脑膜炎、脑脓肿等。
23 何谓病毒的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
病毒在人群个体之间的传播,称为水平传播。通过胎盘或产道,病毒直接由亲代传给子代的方式称为垂直传播。垂直传播在其他微生物中极少见,但在病毒中多见,如乙型肝炎病毒、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及艾滋病病毒均可垂直传播,并可致早产、流产或先天性畸形,甚至胎儿死亡。
24 何谓病毒?简述其特点
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的能力,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病毒有高度的寄生性,完全依赖宿主细胞的能量和代谢系统,获取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离开宿主细胞,它只是一个大化学分子,停止活动,可制成蛋白质结晶,为一个非生命体;遇到宿主细胞它会通过吸附、进入、复制、装配、释放子代病毒而显示典型的生命体特征,所以病毒是介于生物与非生物的一种原始的生命体。病毒可致流行性感冒、艾滋病、狂犬病、禽流感以及乙型病毒性肝炎等多种疾病,而且目前还没有完全有效对抗病毒的治疗药物。
25 何谓病毒持续感染?如何分类?
持续感染是病毒在宿主体内持续存在较长时间或终身带病毒,且经常或反复不定地向外界排出病毒,但常缺乏临床症状。按不同病程持续感染可分为慢性感染、潜伏感染和迟发感染。
慢性感染:病程可达数月或数年,可查出病毒,例如慢性肝炎。
潜伏感染:病毒在机体内潜伏,不表现症状。病毒与机体处于相对平衡状态,若平衡被破坏,则病毒增殖而出现症状。单纯疱疹病毒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可引起潜伏感染。
迟发感染:又称慢发感染。病毒感染后,潜伏期很长,可达数月、数年或数十年之久。一旦症状出现,多为亚急性、进行性,最后以死亡而告终。例如麻疹病毒感染后的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和艾滋病病毒感染后的艾滋病。
26 孕妇感染哪些微生物可引起胎儿先天性畸形?其表现如何?
孕妇感染了病原微生物可经垂直传播感染胎儿而造成先天性畸形,常见的病原微生物有以下几种。
梅毒螺旋体: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流,并扩散至肝、脾、肾等内脏并大量繁殖,引起胎儿全身性感染,这种感染先天性梅毒的婴幼儿出生后呈现锯齿形牙、间质性角膜炎、先天性耳聋等症状。
风疹病毒:孕妇在孕期4个月内感染风疹病毒可经胎盘引起垂直传播,导致胎儿先天性畸形或先天性风疹综合征,表现为先天性心脏病、耳聋、失明及智力低下等。
单纯疱疹病毒:妊娠妇女因单纯疱疹病毒原发感染或潜伏感染的病毒被激活,病毒可经胎盘感染胎儿,影响胚胎细胞的有丝分裂,引起胎儿畸形及智力低下。
巨细胞病毒:病毒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引起造血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出现小脑畸形、视神经萎缩等。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及人乳头瘤病毒(HPV):均可通过胎盘或产道导致胎儿及新生儿先天性感染。HPV可引起尖锐湿疣或癌症;HIV可导致艾滋病而引起人类免疫缺陷,最后伴发各种疾病或癌症而死亡。
27 简述甲型肝炎病毒的致病性
甲型肝炎病毒是甲型病毒肝炎的病原体,该病毒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传染源多为病人。病毒随病人粪便排出体外,通过污染水源、食物、食具等传播,可造成散发性流行或大流行。病毒侵入人体后,先在肠黏膜和局部淋巴结增殖,继而进入血流,形成病毒血症,最终侵犯靶器官肝脏,在肝细胞内增殖,导致肝细胞坏死而发生肝炎,这是病毒对肝细胞的直接作用。此外,机体的免疫应答所导致的Ⅲ型超敏反应引起的免疫病理损害亦可引起肝细胞损伤而发生肝炎。
甲型肝炎病毒多侵犯儿童及青年,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递减。临床表现多从发热、疲乏和食欲不振开始,继而肝大、压痛、肝功能损害,部分病人可出现黄疸。值得注意的是,相当一部分病例症状不明显而仅有体征和肝功能改变,在普查时才被发现。
28 试述乙型肝炎抗原抗体系统及其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前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主要靠血清学方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c抗原(HBc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及其相应抗体。由于HBcAg在血清中不易检出,故临床上常检测的只有两对半(HBsAg与抗-HBs,HbeAg与抗-Hbe及抗-HBc)。两对半检测的临床意义如下。
HBsAg的检测:是诊断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重要指标之一。它的出现可能系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或为无症状的HBsAg携带者,这种人不能献血。抗-HBs的出现,表示机体有了抵抗力,预后良好。
HBeAg阳性:提示体内乙型肝炎病毒处于复制增殖状态,病人血液具有传染性,且传染性强。抗-HBe阳性,表示机体获得了免疫力,能防止在感染。
HBcAg主要存在于受染的肝细胞胞质及Dane颗粒的核心中,在血中不易检出,故临床试验上不检测HBcAg,血清中检出抗-HBc则表示最近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病毒在体内增殖。
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抗体系统检测的意义极为复杂,在诊断疾病及评价结果时必须对机箱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方能作出结论。
表1 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抗体检测结果的临床分析
29 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抗体检测结果的分析要点
具体检测结果所说明的问题见表1。
30 试诉狂犬病的预防原则。人被狂犬咬伤后应如何处理?
狂犬病的预防原则是捕杀野犬,加强家犬管理,流行区的动物要接种狂犬疫苗。人被狂犬咬伤后应采取下列措施。
伤口处理:立即清洗伤口,用20%肥皂水或清水充分洗涤伤口,再用碘酊及70%乙醇涂擦伤口。必要时用狂犬病毒免疫血清做局部浸润封闭注射。
疫苗接种:凡被狂犬或其他患狂犬病动物咬伤的人,应注射狂犬疫苗。
免疫血清注射:对确实被狂犬病动物咬伤且伤口严重者,可用狂犬病毒免疫血清给伤口周围做浸润性封闭,还可在使用疫苗前先注射狂犬病毒免疫血清。但要注意,使用狂犬病毒免疫血清时要防止极个别病人超敏反应的发生。
31 什么是免疫?它有哪些基本功能?
免疫是指机体接触“抗原性异物”或“异己成分”的一种特异性生理反应,其作用是识别和(或)排除抗原性异物,以此维持机体的生理平衡。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有利,但在某些条件下也可以有害。免疫的基本功能有以下三种。
免疫防御:正常情况下,机体可以阻止病原微生物入侵或抑制它们在体内繁殖与扩散,或解除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对机体的有害作用。但在异常情况下,若反应过高,则引起超敏反应。反应过低或缺乏,则出现免疫缺陷病。
免疫稳定:正常情况下,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经常地清除体内损伤或衰老的自身细胞,并进行免疫调节,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当自身稳定功能紊乱时,则易导致自身免疫病。
自身监视:正常情况下,机体的免疫系统能够识别、杀死和清除体内的突变细胞,防止肿瘤的发生。如果功能失调,则可导致肿瘤或持续感染的发生。
32 试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系统由免疫组织、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免疫组织:又称淋巴组织,广泛分布于机体各个部位。
免疫器官:①中枢免疫器官,如骨髓、腔上囊、胸腺。②外周免疫器官,如淋巴结、脾脏。
免疫细胞:凡参与免疫应答与之有关的细胞称为免疫细胞。①淋巴细胞:包括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K细胞、NK细胞、N细胞、D细胞等。②单核细胞。③巨噬细胞。④粒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⑤肥大细胞。⑥辅助细胞,如树突细胞、并指细胞和朗格汉斯细胞。
免疫分子:包括补体、溶菌酶、干扰素、免疫球蛋白、淋巴因子、单核因子、胸腺因子等。
33 何谓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由B淋巴细胞接到的免疫应答称体液免疫,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主要是抗体。
细胞免疫:由T淋巴结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称为细胞免疫,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是杀伤性T细胞及由致敏的T细胞所释放的淋巴因子。
34 免疫球蛋白分为几类?它的主要生物学功能是什么?
根据免疫球蛋白重链上抗原性补体将其分为五类。
IgG:是血清中主要的免疫球蛋白,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抗体,其主要功能是抗菌、抗毒素、抗病毒及固定补体等。在新生儿抗感染中也起重要作用。
I g A:分为血清型I g A(S I g A)和分泌型IgA(AIgA)两种。SIgA在血清中无明显的免疫功能。AIgA存在于唾液、泪液、初乳、鼻及支气管分泌液、胃肠液、尿液、汗液等分泌液中,具有抑制黏附、调理吞噬、溶菌剂中和病毒等作用,是机体黏膜局部抗感染性免疫的重要因素。
IgM: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大的抗体,又称为巨球蛋白,具有溶菌、溶血、固定补体等作用。另外,IgM在B细胞上起受体作用,能识别抗原并与之结合,调控浆细胞分泌抗体。
IgD:血清中含量极低,其功能尚不清楚,可能与超敏反应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在防止免疫耐受方面可能起了一定的作用。
IgE:又称反应素或亲细胞性抗体。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极微,它与抗原结合后导致Ⅰ型超敏反应。
35 何谓超敏反应?超敏反应分哪几型?
某些抗原或半抗原物质再次进入致敏的机体,在体内引起特异性体液或细胞免疫反应,由此导致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称为变态反应或超敏反应,人们习惯上称为过敏反应。超敏反应根据其发生机制不同分为四型,即Ⅰ型、Ⅱ型、Ⅲ型和Ⅳ型超敏反应。
36 试述Ⅰ型超敏反应的特点以及常见疾病
反应特点:①反应迅速、强烈、消退快。②参加反应的抗体IgE吸附在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上。③不需补体及吞噬细胞参与。④个体差异大。⑤主要表现为生理功能紊乱,通常不遗留组织损伤。
常见疾病:①青霉素过敏性休克。链霉素、头孢菌素类等也可引起类似的过敏反应。②血清过敏性休克。③食物过敏反应。④外源性支气管哮喘。
37 试述Ⅱ型超敏反应的特点及常见疾病
Ⅱ型超敏反应又称细胞溶解型或细胞毒性超敏反应。
反应特点:①抗原在细胞膜上,可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细胞本身抗原,例如血型抗原,另一种是外来抗原或半抗原吸附在细胞膜上。②以体液免疫为基础,抗体IgG或IgM与细胞膜上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③整个反应过程可有补体参与或有聚合细胞、K细胞等协同作用。④后果是靶细胞溶解破坏,组织损伤。
常见疾病:①由同种异型抗原而引起的疾病,如输血反应、Rh血型不合所致的新生儿溶血病。②由自身抗原引起的疾病,如肺出血肾炎综合征、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③药物过敏细胞减少症,如溶血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38 试述Ⅲ型超敏反应的特点及常见疾病
反应特点:①抗原抗体形成复合物游离于血循环中。②在特定的条件下复合物沉积于某一部位。③一定有补体参与。④造成严重的组织损伤。
常见疾病:链球菌感染后的肾小球肾炎、初次注射血清病、红斑性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变应性肺泡炎等。
39 试述Ⅳ型超敏反应的特点及常见疾病
反应特点:①在细胞免疫的基础上发生,由致敏的T淋巴细胞引起。②不需补体及抗体参加。③由T细胞介导的组织损伤,表现为以单核、巨核细胞浸润为特征的组织变性、坏死、变态反应性炎症。④反应迟发,48 h达高峰,反应常在抗原进入局部后发生。⑤个体差异不大。
常见疾病:①传染性超敏反应,包括胞内寄生菌,例如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病毒和某些真菌在传染过程中,可以引起以T细胞介导为主的免疫应答,称为传染性超敏反应。②接触性皮炎。③移植排斥反应。
40 何谓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它们各有何特点?
人工自动免疫:是将菌苗、疫苗或类毒素等物质接种于人体内,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从而获得免疫力的方法。人工自动免疫的特点是:接种的物质是抗原,发挥作用时间慢,但在体内维持时间长,常用于预防。
人工被动免疫:是用人工方法将含有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或淋巴因子等免疫物质接种予人体内,使之获得免疫力的方法。人工被动免疫的特点是:接种的物质为抗体或淋巴因子等,由于输入的是现成的免疫物质,故免疫作用出现快,但维持时间短,多用于治疗或紧急预防,如破伤风抗毒素(TAT)等。
41 我国目前计划免疫的项目有哪些?
我国目前计划免疫的项目有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减毒活疫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三联菌苗、卡介苗(BCG)、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流脑多糖菌苗、乙型肝炎疫苗、狂犬病疫苗、伤寒和副伤寒三联菌苗、霍乱菌苗等。
作者单位:410013 长沙,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
【中图分类号】R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185(2016)06-0038-04
doi:10.3969/j.issn.1672-7185.2016.06.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