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体系看聂幼犁的中学历史教育思想

2016-07-27马丽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历史教育核心素养

马丽

[摘要]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聂幼犁在历史课程改革、中学历史教材编制、中学历史教学方法转型与研究性学习、学科测量与评价手段等方面进行了丰富而有深度的探索,对于今天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中学历史课程改革仍有借鉴意义。基于核心素养的体系构建把握聂幼犁的中学历史教育思想的理论框架和演变历程,为进一步探究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独特的育人功能提供借鉴。

[关键词]聂幼犁 历史教育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90080

聂幼犁先生自1982年至今在华东师范大学执教,专攻历史教育学、教育测量与评价,著有《中学历史学科学业评价概论》《中学历史教育论》《中学历史学科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等。回望其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的中学历史研究历程,均紧扣时代需要,以具体教学实践为依托,探索、更新历史教育教学理念,并将理论成果付诸实践以做修正,对现今历史教育建设工作仍具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价值。

通过检索CNKI期刊网、读秀、百度学术等,可以发现聂幼犁在1989年至2013年间共发表论文109篇。从论文发表的时间段来看,聂幼犁主要的论文成果集中于2007年至2010年,研究主题可划为研究性学习、历史课程与测量技术、解题方法。

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提出“核心素养体系”。本文即试图从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探究聂幼犁的中学历史教育思想的理论框架和演变历程,进一步探究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独特的育人功能。

一、历史课程:“读史使人明智”与明智地学史[2]

早在2003年,聂幼犁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存在“远”“表”“虚”的问题。“远”即政治军事重于经济文化,缺乏历史的偶然、多元、人性,以及自主、鉴赏等人文蕴含。“表”意为脱离现实问题。“虚”指中学历史课程标准重内容标准,而对史学方法、目标只是点到为止。解决“远”“表”“虚”的办法是“近”“本”“实”。聂幼犁强调,21世纪的中学历史课程应以让学生学会用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了解过去、理解现在、懂得社会、认识自己为宗旨,以落实这一宗旨的具体能力目标与思维品质为核心,以时代要求和中学生需要的文明史为内容,再辅之以中学生喜闻乐见的主体性学习方式。[3]只有这样,中学历史课程才可能在基础教育中展现其内在魅力。

纵观聂幼犁对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建议后发现,他对历史学科的建设始终保持着清醒的认识。

首先,历史科学不是“science”,是今人对前人的理解学、解释学,是今人对后人的经验学、希望学。因此,中学历史教育应当告诉学生:“这是我们目前所知道的历史,并能够做出的解释和评价,问题可能多多……”“史”的特征在于其有“厚”度、有穿透力,要做到探源、探流、探变、探因、探义、探势、探异、探思,[4]因此历史学科的学习应该在“史”上做文章。

其次,课程设计必须重视证据观念。聂幼犁将证据观念的形成落实在三个方面。一是课程设计,应选择典型史实摆出证据,帮助学生形成证据(史料)意识。二是教学过程,教师不要急于让学生探讨为什么,而应先引导学生搞清是什么。三是评论历史时,要注意纠正学生苛求或过誉前人,引导学生设身处地进入历史,形成历史意识与“神入”过去的能力。

最后,每一门学科的目标定位应当以学生的整体素质的发展为中心,而不是以其学术价值为中心;每一门学科又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学科特色,来完成总体目标。[5]

二、历史教材:望远镜与显微镜中的史海

聂幼犁秉持“大教材观”理念,即教材不仅仅是指一本教科书,更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文字印刷教材、电子音像教材和实物教材等一系列供教师学生使用的教学材料。[6]他在历史课程资源观上倡导兼容并包、积极开发利用的方法。[7]

此处不得不提到的就是“马聂之争”。[8]这场讨论触及新课改中出现的新旧历史教材观的转变问题,在历史教育界内引起轰动。讨论双方为聂幼犁和人民教育出版社马执斌编审。

“马聂之争”源于2003年底张宏伟、蔡中坚两位教师将人教版高中历史书的课后习题“西方学者说鸦片战争是‘维护商业的战争,对不对?为什么?”界定在开放题的范围内,认为“问题的关键在答案的论据上”[9]。马执斌反对张、蔡的观点,他将问题提升到政治思想导向的高度,认为“如何界定鸦片战争的性质属于大是大非问题”[10]。聂幼犁则指出我国中学历史教学长期使用的国家统编教材在客观上“给许多中学教师,学生造成了教材就是历史,教材就是权威,教材是不可逾越的思维定式”[11]。他认为历史课程改革应该树立“历史是过去的客观存在,教材和各种课外历史读物是后人对它的主观认识,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客观历史与其主观反映的联系与区别”[12]的理念。

“马聂之争”由此进入高潮。马执斌强调历史教学要注意政治导向问题,高奏主旋律、弘扬主流意识是历史教师的崇高职责。聂幼犁则认为课程标准的核心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只是实现这个目标的载体。

此后,陆续有学者撰文参与此次探讨。李惠军指出,新的历史教材观绝不是重拾“主流意识”,而是用新的时代观、世界观、史学观、学生观和课程观革故鼎新。钟启泉赞同教师通过历史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考和理解能力,批判与继承意识的做法。通过这一场学术争鸣,新课程建设下的教材建设以及如何确保教师和学生在使用教材时保持主体性地位也就一目了然了。

三、研究性学习:从采猎、耕牧到纵横捭阖

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历史课堂中如果没有具体的学科目标,许多教学活动甚至可以列入思想政治课的范围,这实质上就是丧失了历史学科的特有价值——对“人”的关照,更偏离了“核心素养”对“树人”的倡导。聂幼犁所大力倡导的研究性学习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也给中学历史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对打造充满“人味”的历史课堂大有裨益。

聂幼犁将中学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定义为“在观察、模仿性学习的过程中,为发展学生自主地了解和独立思考人类以往的事实,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能力,从而知道过去、理解现在、懂得社会、认识自己,并孕育一般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种以课题研究为典型特征的教学方式。”[13]

聂幼犁与中学教师在研究性学习的课堂实录方面进行了积极的互动,这些案例的点评反映了聂幼犁在研究性学习上的主要思想。比如在围绕“太平天国与中国的近代化”问题展开的研究性学习中,聂幼犁提醒教师研究性学习必须有“度”,即课题深浅难易之度、目标贯彻落实之度、模式选择创新之度和师生互动关系之度[14],对于“度”的把握决定了研究性学习的质量。即是否能够使学生将研究的过程与研究的结果、认知的进步与情感的发展统 一起来。研究性学习不等于辩论赛,“斗争哲学”。只有寻求真理的辩论,以弄清事实、理解对方、求同存异、断续探究为目的才是做学问。[15]

四、测量技术:课程的“仆人”

聂幼犁长期参与上海市的高考试题命制,他对中学历史测量技术的许多观点对上海高考产生了深远影响,1995至2005年间,上海市高考历史科呈现鲜明的“海派”风格。高考改革的关键问题是命题者要坚定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树立以课程标准为准则的观念,为考生构建展示自己的平台。回顾和总结我国以往高考的经验,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已有的积极因素为高考改革服务,也就成为改进中学历史学科测量与评价技术的应有之义。

聂幼犁认为要做到高考目标与课程标准中的目标相一致,第一个基本前提是课程标准对学习目标的规定清晰,避免教、学、考与高考命题发生重大歧义;第二是有相应的考试方式和命题技术作保障,使考试能够可靠地测量这些既定的学习目标。但他也指出目前这两个前提都不够成熟。同时,如何将新的测量、评价方法转化为大规模考试中的知识、能力、素质考查,[16]也是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试验的。

五、结语

聂幼犁先生在中学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斐然,关注时代需要,在中学历史课程改革、历史教材观、历史教学、研究性学习和测量评价技术等方面均提出了重要观点,对今日构建核心素养框架下的新课程体系仍有借鉴意义。当前我国学科改革以构建“核心素养体系”为导向,其模型体系应注重一贯性、发展性与时代性。“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日积月累 的长效教育,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更在于“人”,挖掘历史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是核心素养培育路径的应有之义。

[注 释]

[1]本文为教育部“南京师范大学卓越中学教师培养改革项目”阶段性成果。

[2]本文一级标题的编制部分借鉴了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聂幼犁著的《历史课程与教学论》中的相关章节名。

[3]聂幼犁,任世江.建设务实有效的21世纪的中学历史课程——著名教学研究专家聂幼犁先生访谈录[J].历史教学,2003(1).

[4]杨浙东(执教),戴加平(指导),聂幼犁(点评).以《嘉善田歌》为例,看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J].历史教学,2003(12).

[5]聂幼犁.用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理解和实践素质教育[J].教育发展研究,1999(6).

[6]聂幼犁.历史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140.

[7]具体可参见聂幼犁著的《历史课程与教学论》第141~143页中对如何开发和利用历史课程资源的解读,本文不再加以赘述。

[8]何鑫.对两次中学历史教科书争论的思考[M].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8:14~22.

[9]张宏伟.蔡中坚.鸦片战争也应有“维护商业”的性质[J].历史教学,2003(12).

[10]马执斌.驳《鸦片战争也应有“维护商业”的性质》[J].中学历史教学,2004(6).

[11]钟启泉.怎样理解《历史课程标准》——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访谈[J].历史教学,2005(8).

[12]聂幼犁.给教师的建议——从“鸦片战争可否成为商业战争”看中学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J].历史教学,2005(4).

[13]聂幼犁,於以传.中学历史课程研究性学习理论与目标纲要(讨论稿)[J].历史教学,2003(4).

[14]聂幼犁.以“太平天国与中国的近代化”为例看中学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J].历史教学,2004(4).

[15]聂幼犁.讲求实效地开展研究性学习——中学历史课程研究性学习的思考[J].历史教学问题,2005(6).

[16]聂幼犁,郑流爱.功德无量的事业——中学历史教育——著名学者聂幼犁教授访谈录[J].历史教学,2006(8).

猜你喜欢

历史教育核心素养
五四新潮下的历史教育
关于中学历史教育教学任务的几点思考
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中韩历史教育目标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