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需要”
2016-07-25裴秀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文 裴秀清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享受“需要”
文 裴秀清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一封来信
您好:
我是一位近七十岁的退休教师,有一件家事纠结了好一段时间,与您谈谈,请您帮助。
我有一个儿子现在欧洲工作和生活,因儿孙的需要,夫人退休后去了儿子那里。这些年,我一个人在国内生活,偶尔去儿子家小住,总因自己习惯于国内,又因有专业学术上的研究和工作,不愿久留。可近两年,夫人和儿子一家都想让我去团聚享度晚年。说起来也是好事,他们挂念我,说我一个人在国内不放心,去那里相互照应。可我一直都在忙做自己的事,暂时还没有去的打算。
一个月前夫人又催促我动身,说孙子孙女长大了,我们可以一起去各国观光旅游,享受晚年生活。我把自己的想法再次告诉她,这次她一改以前的态度说:“你的工作就那么重要?辛苦几十年,该休息和享受了。真想不通你为何不出国,难道你在那里有另外的人了?”
我是恢复高考后接受的高等教育,从上大学开始就特别喜爱自己的专业。退休后,我依然返聘工作,现在正写一本专著。
从夫人的角度讲,她的想法也不为错。尤其是想到几十年来她对我的理解和付出,成就了我的现在。如今夫人的一点需要,我依然不能满足,还让她生气,我好纠结。李某某 2016年6月28日
咨询回复
李老师:
您的来信收到。从来信看,您是一位有专业素养、有事业心、有责任感的好老师、好丈夫。您一生都在从事自己挚爱的事业,退休后依然耕耘不辍,精进研究,您的作为是令人赞赏和敬佩的。
您的想法和做法使我想到了美国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他把人类多种多样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生理需要是人类最原始也是最基本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您在写作学术专著正是在满足“最高需要”。何乐而不为?许多老人长寿的经验告诉我们:专注做自己追求事业的老人心态年轻、有旺盛的生命力。钱钟书的夫人杨绛先生不就是一个非常有说服力的典型吗?
我们也知道,人满足需要是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只要与社会需要协调一致不发生冲突就是对的好的。在一个家庭中,家庭成员的需要会各不相同,会有“高低”,但无对错。从这里说,您夫人的需要,也是正当而不可忽略和否定的。这也正是您纠结的所在。
先生与夫人相濡以沫几十年,她想晚年相依相伴家人团聚,您们应该相互满足彼此的需要。比如:您可以来去各半年,在那里您们传递慈爱亲情、享受儿孙天伦,再打理好时间、心情陪夫人各国旅游;也可以兼顾自己的专业从事自己的写作。夫人呢,也可以回来陪您在家安心工作一段时间。如果夫人仍有非在国外度晚年的想法,可以与她讲道理或做一个留足著书立说时间的约定。我想,功课做到了她一定会理解和支持您的。
另外,我支持您的事业,并希望您兼顾其他四个需要。比如,饭要好好吃,觉要好好睡,还要注意锻炼身体、与人交往,经常与孩子互通信息。这些对你满足最高层次的需要必不可少。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对不痛快的、纠结的事找人聊聊,不压抑自己,任何年龄的人都需要。您给我写信,我努力回答了。如果以后还有什么困扰,就直接来信好了。我将尽己所能和您交流讨论。祝您身体健康,也预祝您大作早日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