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我国冬季运动在纸质媒体中普及的发展探寻
——以《体育周刊》与《新体育》为例

2016-07-24赵小瑜

运动 2016年8期
关键词:发展

赵小瑜

(哈尔滨体育学院科学实验研究中心,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8)



对我国冬季运动在纸质媒体中普及的发展探寻
——以《体育周刊》与《新体育》为例

赵小瑜

(哈尔滨体育学院科学实验研究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08)

摘 要:冬季运动在我国的起步较晚,在发展的过程中一直面临着群众基础弱、学校体育普及度不广的问题。通过对民国时期的《体育周刊》和新中国成立后最早的体育刊物《新体育》进行分析,在整理历年对冬季运动项目以及冬季体育教育的文章脉络后得出我国冬季运动的发展历史和未来走向,以期为中国冬季运动项目深入到群众体育的进程与发展提供建议。

关键词:冬季运动;纸质媒体;《体育周刊》;《新体育》;发展

2015年7月31日,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吉隆坡宣布北京市获得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权,北京市成为奥运会历史上第一个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的城市。天津南开中学校长张伯苓曾公开发表过对中国选手未来可以在奥运会上参加比赛的期许,“此次运动会的成功使我对吾国选手在不久的将来参加奥运会充满了希望。”在建国后,我国虽然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与变革,却始终没有忘记“体育强国”的目标。随着“三亿人上冰雪”的目标提出到京、津、翼冰雪文化旅游中心的建立,都标志着我国冰雪运动逐渐南移的趋势。本文将以《体育周刊》与《新体育》为例,阐述冬季运动在我国近代至现代社会阶段性的普及程度和发展脉络。

1 初始阶段(1950—1966年)——停滞阶段(1967—1979年)

1950年7月,新中国第一本体育类杂志创刊。在创刊后的5年中对冬季运动项目和冬季体育教育只提及3次。1955—1966年,我国的冰雪项目从专业技术至冰雪运动在群众体育的发展都在飞速上升阶段。1955年对苏联速滑和冰球队来华交流访问有着大篇幅的报道;时隔2年,日本冰球队来华进行交流访问。1958—1966年出现我国自主研发的冰刀广告、十万青少年冰上运动会活动、北方某些学校开设越野滑雪课。这些报道指向我国的冰雪运动在群众中热度日渐上涨,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同时发展。1962年《新体育》报道了我国速滑运动员王金玉参加速度滑冰世锦赛的消息。这是我国冬季运动项目第1次走出国门,出现在世界赛场上。《新体育》杂志对速度滑冰在同阶段进行了大篇幅的报道,其中包含短道的弯道变道技术、速度滑冰运动员专访、在牡丹江市举行的全国速滑锦标赛、速滑世锦赛的新闻及技术性文章。这奠定了我国速度滑冰及短道速滑在众多冬季项目中领军的地位。1967—1972年因历史原因《新体育》停刊,中国的冰雪运动同时进入停滞阶段。在1972年复刊后的第1期便有关于在北京市举行的“中朝冰球赛”的比赛报道。

2 国际接轨阶段(1980—1997年)

1980年第13届冬奥会在美国普莱西德湖举行,中国运动员第1次出现在冬奥会的赛场上。在《新体育》杂志恢复正常运行的第1期中大篇幅报道有关冬奥会的内容,其中有对冬奥会的科普性文章、对备战冬奥会的中国速滑运动员的专题报道、对冬奥会各个项目的规则讲解、冰嬉历史溯源介绍、从历史的角度讲解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2个项目。1981年,《新体育》对冬季项目的国际交流新闻扩大报道,包含美国花样滑冰对来华访问、英国花样滑冰队来华表演、中国和西德在北京市进行的冰球友谊赛、对国外冬季项目选手的系列专题,除此之外继续对花样滑冰与短道速滑做出了连载性报道。1982年和1983年期间的报道第1次出现对冰壶运动和冬季2项的科普性文章。《新体育》对冬季运动项目的关注热度一直处于“逢奥运年”的阶段。在1984年冬季刊中,对冬奥会进行预测、普及、深度报道多达1/3篇幅。而在随后的1985—1992年中,《新体育》对冬季项目的报道进入“冷冻期”,《新体育》对传统的优势项目短道速滑及花样滑冰技术方面的科普性文章逐年递减。1995—1997年,《新体育》对冬季项目的报道又进入上一个“逢奥运年循环”的怪圈,对冬奥的报道依旧停留在对陈露、叶乔波、王春露等冰上名将的角度里。综上所述,在1980—1997年的周期中,我国冬季运动项目发展相对缓慢,但在此过程中中国的冬季运动项目不断与国际组织接触,尽力争取参加国际赛事。

3 高速发展阶段(1998—2014年)

1998年是中国冬奥高速发展的起始年,也是冬奥及冬季运动项目第1次真正地走入大众视线的一年。在1998年日本长野冬奥会上中国代表团参加了滑雪及滑冰共40个单项的赛事。中国传统项目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实现了奖牌数大幅度上升的目标,并且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逐渐显露头角。《新体育》在1998年冬季刊中大篇幅的报道了冬奥会资讯其包含对冬奥会项目的科普类文章,刊登各国奖牌榜。但长野冬奥会热度退去后《新体育》2000—2001年2年的期刊中只有1篇关于外国花样滑冰运动员的人物纪实文章出现,冬奥科普性文章、关于冬季赛事的报道及封面内页皆未提到冬季项目。

2002年美国盐湖城冬奥会如期举行,中国短道速滑运动员杨扬夺得中国在冬奥会上的首金,标志着中国冬季运动进入竞技化时代。花样滑冰与短道速滑作为夺牌项目被媒体争先报道,杨扬、李佳军、申雪、赵宏博成为家喻户晓的冬奥明星,同时成为封面内页和人物纪实类报道的主角。但与上一个4年奥运周期一样,2003—2004年又一次进入冬奥运动的“冷冻期”,仅有一篇介绍性的冰上芭蕾的文章。2005年《新体育》为冬奥会预热,刊发了杨扬、王濛、李佳军等人专访,并对当年的短道速滑赛事做出了跟踪报道,并撰写《冰雪有多远》的反思性文章。2006年意大利都灵冬奥会,《新体育》除对短道及花样传统热门项目作出报道外,将眼光投向雪上项目以及冬奥会的历史、发展、赛后总结思考,在文章中阐述对我国冬奥发展的未来。

4 结论与建议

《新体育》创刊初期对冬季运动的关注较为广泛,内容也从滑冰到滑雪跨度较广,从学校体育、竞技技术方面皆有所研究。《新体育》杂志对冬季运动项目关注的体育明星和项目过于单一,陷入只有“冬奥”年报道篇幅才有所扩展,报道的内容重复性较高,其中一些介绍冬奥项目的文章逢4年出现在《新体育》杂志中,出现一个明星反复采访、一个项目反复科普的现象。随着时代的发展,体育新闻单一纸质媒体发展为多媒体的传播。人们可以从杂志、电视转播及自媒体各种渠道接收信息,从《新体育》杂志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出经验,单纯在“冬奥年”推广冬季运动其结果是陷入信息重复的周期中,并没有达到信息推广“螺旋上升”的目的,群众对冬季运动的认知始终停留在“普及”的程度。我国的体育类传媒应避免重复出现《新体育》对冬奥运动信息传播的误区,应连续地对冬季运动项目跟进报道,使群众和学生对冬季运动项目的认识从名称科普到赛事规则后上升到对项目历史及知名运动员的认识,加强学校体育对冬季项目的科普和融入,继而使其对冬季运动项目真正地产生兴趣。

参考文献:

[1] 王晓华,张庆军.百年中国奥运[M].郑州:河南文艺出版社,2007:24.

[2] 朱志强.冬奥筹备,布局为先[N].人民日报,2015-12-13(5).

[3] 体育史编写组.体育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4:115.

[4] 徐文东,朱志强.中国冬季运动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183-207.

[5] 王仁周,朱志强.冬季奥林匹克运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173-177.

[6] 朱志强.冬季奥林匹克运动及其发展趋势[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7(4):75-76.

投稿日期:2015-03-02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2016)04-128-02

doi:10.3969/j.issn.1674-151x.2016.08.069

作者简介:赵小瑜(1989~),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滑雪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发展
张丽敏:传承路上求新求变求发展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印刷术的发展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习近平的可持续发展之“策”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