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酒店实习对旅游专业学生未来就业意向的影响分析
——以滁州学院为例

2016-07-23庞兆玲滁州学院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安徽滁州239000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旅游专业

金 泉,庞兆玲(滁州学院 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酒店实习对旅游专业学生未来就业意向的影响分析
——以滁州学院为例

金泉,庞兆玲
(滁州学院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安徽滁州239000)

摘要:本文以滁州学院旅游专业已经实习及正在实习的学生为调研对象,运用SPSS20.0软件,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法,对实习现状及实习对就业意向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旅游专业学生酒店实习的整体满意度偏低;实习后在酒店行业就业的意愿有所减弱;除实习酒店的各种因素会对学生的未来就业意向产生正向影响以外,学校对学生实习的安排及管理也会影响到学生的择业意愿;学生实习前的择业意向较实习满意度更能影响实习后的酒店业择业意向.针对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期望管理、建立科学完善的实习单位评估淘汰机制、建立有效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更新改进实习模式、完善针对实习生的管理制度等一系列举措,以期为更好的实现旅游教育功能提供参鉴价值.

关键词:酒店实习;旅游专业;就业意向;滁州学院

1 相关研究

有关旅游专业学生实习和就业的研究一直是旅游教育界的关注热点.国外学者对旅游专业学生实习的研究主要侧重于酒店实习感知、期望、满意度以及实习过程中影响择业意向因素的探索研究[1].ScottRichardson(2009)以澳大利亚实习后的旅游和酒店专业学生为样本,探讨了影响其在该行业就业的影响因素[2];TerryLam(2007)对酒店专业学生的实习期望和实习感知进行差异探讨[3].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旅游专业实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实习现状、实习满意度、实习效用、实习心理、实习教学模式、留职意愿、实习过程管理、实习与择业意向研究等方面.其中,宋子斌等(2006)较早探讨了旅游专业实习生实习工作满意度对毕业后旅游业就业意向的影响[4];杨效忠等(2008)以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为样本,采用两配对样本的t检验方法,分析了酒店实习对就业倾向的影响,并得出实习后学生对酒店喜爱程度下滑、在酒店就业信心降低的结论[5];闪媛媛等(2010)采用定量分析方法研究证实实习满意度与学生在酒店业的就业意向显著正相关[6];宋刚等(2013)通过对大连市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在校学生调查研究发现,大二学生较大一学生的酒店就业意向有所提升,但大三后,经过专业实习,学生的酒店就业意向逐步下降,大四降至最低[7].郭永超等(2014)研究发现,酒店实习对学生的职业认知影响很大,同样获得实习后学生对酒店行业的认知远低于实习前的结论[1].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分析发现,国内学者已经开始关注酒店实习对旅游专业学生未来就业意向的负面影响,但有关影响机制方面的研究有待深入,而且研究者仅将实习单位作为因变量,而忽略了校方的实习安排和管理对学生就业意向的影响.实习与就业相互关系的全面深入研究有助于高校适应变化,选择实习教学模式,组织管理实习过程,提高学生本行业就业率,对高校应用教育模式改革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鉴价值.

2 研究方法和数据收集

2.1研究方法

本文在对现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运用SPSS20.0软件,主要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法对实习对未来就业意向的影响展开分析.

2.2问卷设计

本问卷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被调查者对学校实习安排和实习管理的满意程度,二是被调查者对酒店实习工作的满意程度,三是被调查者的人口统计特征.

2.3调研范围与调研对象

本研究主要面向滁州学院旅游专业参加过实习的毕业生和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58份,回收率79%;其中有效问卷154份,有效回收率为77%.

2.4样本描述

有效样本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样本调查情况

3 数据分析

3.1信度与效度分析

3.1.1信度分析

信度(Reliability)反映量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通常认为,Cronbach α系数在0.7以上为信度很好,介于0.5到0.7之间表示量表信度可以接受,低于0.5则属于低信度,应拒绝使用.本实习满意度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946,说明问卷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很好.

3.1.2效度分析

本文运用SPSS20.0,采用主成份分析法进行因子分析,最大方差法进行共同因素正交旋转处理,获得本量表的KMO值为0.918,说明非常适合做因子分析.运用最大方差法进行正交旋转处理,删除因子载荷不足0.5和在两个因子中载荷共同超过0.5的题项,直至剩余题项经再次主成分分析达到无需节选的状态,剩余的题项被归为五个维度,所有因子载荷值均在0.5以上,总的方差解释度为67.41%.对原有因子进行分类,并对公因子进行解释,旋转后的因子对原有变量的方差累积贡献率并没有削弱,仍然达到70.637%,按照每个公共因子包含的内容,分别将其命名为:实习回报满意度、学校实习安排满意度、实习工作本身满意度、学校实习过程管理满意度和实习环境满意度.

3.2相关数据分析

3.2.1实习满意度现状分析

本文利用均值降序排列的方法对受访者反馈的实习满意度信息进行详细分析,154名受访者对实习的总体满意度均值为2.79.具体来看,受访者最满意的前五个实习因素依次为实习有益于今后的就业、学校用心的为我们选择实习地点、所在部门的人际关系、学校安排的实习时间和饭店的工作氛围.通过访谈得知,学生们普遍认为实习是在学生步入社会前的一次重要尝试,通过实习可以了解一些行业知识;实习单位人员流动性较大,人和人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利益冲突,酒店行业从业人员普遍年轻,大家共同话题较多;学校安排的实习时间与学生的各种考试在时间上并不冲突.最不满意的实习因素依次为实习工资、工作负荷量、工作时间安排、实习生福利待遇和工作内容.

3.2.2择业意向分析

通过均值比较分析发现,经过一段实习后,学生愿意留在酒店行业就业的意向有所降低,并有转向旅游其他行业就业的趋势,尤其对实习所在酒店表现出更强的就业排斥性(实习前酒店业内就业的意向为2.55,实习后愿意留在实习酒店的意向降为2.26,愿意留在其他酒店的意向为2.47,留在旅游其他行业的意向为3.06).出于对旅游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对旅游行业的熟悉,学生们在对酒店行业就业失去信心的同时,开始将就业意向转向旅游其他相关行业.

3.2.3实习满意度与择业意向的相关性分析

本文采用皮尔森相关分析法对实习满意度与实习后就业意向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相关性分析结果如下:

实习整体满意度与实习后在酒店业的择业意向及在实习酒店的择业意向均呈现显著正相关性.因此,实习酒店应该从培育和留住优秀人才的长远角度出发,注重提高实习生的实习满意度,以期能够在实习结束后留住一批优秀实习生.具体来看:

(1)除了实习时间安排、人际关系和上级对待下属的方式三个因素与实习后在酒店业就业意向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外,其他因素与其均存在显著正相关性.只是工作氛围和培训与实习后在酒店行业就业的意向相关的显著性稍微弱一点.

(2)除了人际关系与实习后愿意留在实习酒店就业的相关性不显著外,其他因素与其均存在显著正相关性.究其原因可能在于酒店行业人员流动性大,实习生们对酒店行业人际关系的期望值比较低,而多数员工之间也没有太大的利益冲突,且酒店行业从业人员,尤其是一线员工普遍年轻,员工之间共同话题比较多.

(3)实习前在酒店行业就业的意向除了与学校实习地的选择不存在显著相关性外,其与其他因素均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只是其与人际关系、上级对待下属的方式以及对未来就业的价值之间相关的显著性稍弱.

(4)实习前在酒店行业就业的意向与实习后在实习酒店及酒店行业酒店的意愿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即学生实习前的择业想法很大程度上正面影响了实习后的意愿.

3.2.4线性回归分析

以“实习后愿意留在实习酒店就业”为因变量,以“实习整体满意度”为自变量进入回归,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实习满意度对实习后在实习酒店就业意向的回归分析结果

从表2的回归分析结果来看,实习整体满意度对实习后留在实习酒店就业的意向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得到回归方程为:实习后留在实习酒店就业的意向=0.776+0.532*实习整体满意度.

以“实习后愿意留在其他酒店就业”为因变量,以“实习整体满意度”为自变量进入回归,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实习满意度对实习后在其他酒店就业意向的回归分析结果

从表3的回归分析结果来看,实习整体满意度对实习后留在其他酒店就业的意向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得到回归方程为:实习后留在其他酒店就业的意向=1.524+0.338*实习整体满意度.

以“实习后愿意留在实习酒店就业”为因变量,以“实习前在酒店行业就业意向”为自变量进入回归,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实习前在酒店行业就业意向对实习后在其他酒店就业意向的回归分析结果

从表4的回归分析结果看,实习前酒店业就业意向对实习后留在实习酒店就业的意向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得到回归方程为:实习后留在实习酒店就业的意向=0. 626+0.642*实习前酒店业就业意向.

以“实习后愿意留在其他酒店就业”为因变量,以“实习前在酒店行业就业意向”为自变量进入回归,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

从表5回归分析结果来看,实习前酒店业就业意向对实习后留在其他酒店就业的意向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得到回归方程为:实习后留在其他酒店就业的意向=1. 431+0.407*实习前酒店业就业意向.

通过回归分析结果可知,实习前学生的酒店业择业意向较实习整体满意度对学生实习后未来择业意向的影响更大,因此学校既要重视实习效果,更要高度重视学生在校期间的择业观引导和培育.

表5 实习前在酒店行业就业意向对实习后在其他酒店就业意向的回归分析结果

4 建议

4.1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期望管理及择业指导

在校期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对学生开展酒店业期望管理,帮助学生客观、正确的了解这个行业,树立在此行业就业的信心,对其以后的择业循序渐进地进行全面指导.

4.2校方构建科学合理的实习单位评估淘汰机制

在一家优秀酒店实习可能会扭转学生在酒店行业的就业意向,因此校方应该对实习单位进行严格筛选,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保留优秀的、具有培养人才责任的实习单位,与其建立长期深入合作,淘汰那些急功近利,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酒店,保证学生的实习满意度及实习期的学习.

4.3建立有效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的设计中,注重建立一套完整、连贯的实践教学体系.很多学生由于在校期间仅有理论知识的学习,或者简单、不成体系的实践操作学习,初入酒店实习不能很快上手,造成一定心理落差,也不容易在普通员工面前树立起自信心;在实习过程中仅局限于简单重复性的一线操作,缺乏更全局、更广阔的思维和视野,很容易造成心理疲劳,以为酒店工作性质即是如此,使就业信心大打折扣.因此,在校期间,学校就应该通过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从一线操作到基层督导管理,再到中高层战略及其他诸如财务、人力等职能管理,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思维和全局视野,有助于他们在实习过程中有目的、有针对性、有成长性的学习.

4.4更新改进实习模式

酒店应该改进实习模式,一周当中安排一天让学生进行管理实习,让实习生当一天领班、主管或经理助理,帮助学生了解管理层的工作内容及性质,从而理解上级督导的意义和重要性,丰富了实习内容,对其在本行业就业的坚持起到一定的目标激励和标榜作用.

4.5酒店方完善针对实习生的管理制度

实习生作为介于学生和员工之间的一个群体,有其特殊性.酒店方不能单纯地将其视作正式员工来使用,而必须将其与酒店正式员工区别开来,建立完善的实习生管理制度,配备专门的实习生管理人员与学校指导老师共同帮助实习生顺利完成实习.在实习工资、工作负荷量、工作内容、工作时间上等诸多方面要与正式员工有所区别,实习期间,酒店必须做出“同等工作量、工作时间同等工资”或“不同工资不同工作量、不同工资”的选择,保持学生对酒店的一份好感.

参考文献:

〔1〕郭永超,王朝辉.酒店实习对旅游管理本科学生职业意向的影响研究[J].旅游发展研究,2014(2):67-75.

〔2〕Scott Richardson.Undergraduates’perceptions of tourism and hospitality as a career choic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2009,28:382-388.

〔3〕Terry Lain,Lorry Ching.An exploratory study of an internship program:The case of Hong Kong students[J].Hospitality Management,2007,26:336-351.

〔4〕宋子斌,陈朝阳.旅游专业本科毕业实习生的工作满意感及其在旅游业择业意向的实证研究 [J].旅游学刊,2006 (S1):106-113.

〔5〕杨效忠,等.酒店实习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就业倾向的影响[J].高等农业教育,2008,11(11):82-87.

〔6〕闪媛媛,胡焱,俞益武,方躬勇.旅游专业学生酒店实习状况对其在酒店择业意向的影响分析[J].旅游论坛,2010,3 (1):121-126.

〔7〕宋刚,等.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酒店就业意向分析—以大连市高校为例[J].现代经济信息,2013(06):377-378.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6)05-0183-04

收稿日期:2016-01-22

基金项目:安徽省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滁州学院为例”(2015jyxm366);滁州学院校级科研一般项目“酒店一线人力资源激励管理的社会学思考:基于身份认同建构的视角”(2014KJ05)

猜你喜欢

旅游专业
九江学院旅游专业校外实习类实践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构建分析
基础英语与旅游专业英语的衔接策略
高职旅游专业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开发与改革探讨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现状分析及其创新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现状分析及其创新
高职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研究
从供给侧改革看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
基于“茶文化”背景对中职旅游专业课改的思考
借助多媒体提高中职旅游专业课堂效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