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环境的变化对蚌埠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2016-07-23杨德禄邹荣桂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模糊综合评价

杨德禄,邹荣桂

(安徽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区域环境的变化对蚌埠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杨德禄,邹荣桂

(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安徽蚌埠233030)

摘要:本文着眼于在区域环境变化下,蚌埠市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形势和经济下行的较大压力时主导产业的选择.利用比较优势理论,构建主导产业评价指标体系,以产业的增长潜力、区域比较优势、技术进步与创新为三大基准,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通过相对偏差模糊矩阵计算出各个产业的综合评价值,据此进行排序,得出结论促进工业集聚、完善金融服务以及建立健全产学研机制,为蚌埠市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区域环境变化;主导产业选择;模糊综合评价;产业可持续发展

1 引言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十三五”规划建议,全会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并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经济发展新常态.然而,从这些年蚌埠的经济发展形势来看,其综合效益并不容乐观,远远的被合肥、芜湖甩在后面.以2014年为例,从生产总值上来看,蚌埠市为1151.59亿元,约是芜湖市生产总值的49.8%,合肥市的22.2%.从人均生产总值上来看,蚌埠市仅为35532元/人,约为合肥、芜湖市人均产值的53%左右,甚至落后于皖南铜陵、马鞍山等地区.

蚌埠在建国初期凭借着发达的交通运输网在计划经济时代由商贸城市转为工业城市,并成为我国新兴的工业城市.但是,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蚌埠市的工业经济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在安徽省内的经济地位一再下滑,其它经济指标与相同类型城市比较也处于中下游水平[1].那么,在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形势和经济下行的较大压力下,如何利用自身传统的区位、交通等优势,改革现有的传统经济发展产业,就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在区域环境变化下,国内学者对追寻经济发展新的突破点有许多相关研究.学术界对研究地区经济发展的模式有很多,而选择主导产业对地区发展进行引领发展的模式则是较为实用和客观的,是经济发展的带动力量和革新的主要力量[4].本文立足于主导产业相关理论,以区域变化环境下的蚌埠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蚌埠市主导产业选择与经济转型提供依据.

2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基准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文献,确定了选择主导产业的四大原则:实用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区域性原则[7].本文根据国内外学者的指标基准,结合区域环境变化下蚌埠市产业的实际发展状况确定了选择主导产业所运用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既力求从各方面反应出主导产业的特征,同时又考虑到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和可比性.

2.1区域比较优势基准

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建立要结合所在地的经济优势,因为这有利于促进地区主导产业的专业化,而不同地区由于资源上的差异,各个产业的发展优势差异较大,所以要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部门作为主导优势产业,再以此为核心进行纵横向延伸各个产业链,推动相关产业部门的发展.本文主要采用区位商[7]和产业贡献率来衡量各个产业部门的比较优势.

2.2技术进步与创新基准

现代科学技术及产业技术进步是推动各个产业部门领先于区域内其他产业发展的前提与动力,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而区域环境变化下蚌埠市企业的转型升级,也就要求选择具有技术创新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综上所述,采用下列指标对蚌埠市各个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衡量(见图1).

图1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基准指标体系

3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下的实证研究

由于农业的基础性与不稳定性等原因,尤其是基于目前蚌埠市农业产值比较收益相对较低的情况下,主导产业只能在第二、第三产业中选取.考虑到实际二、三产业中二级分类科目众多,且产业集群的整体作用,因而对工业中的相关产业部门进行了合并[5],本文从近年来蚌埠经济发展的有关材料中选取第二产业中的建筑业、医药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第三产业中的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及住宿和餐营业等作为研究对象.

3.1各产业指标数值的计算

为客观反映现阶段各行业的指标情况,本文从2010-2014年《蚌埠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搜集并取均值整理出各产业原始数据,见表1.

由于各个评价指标中数据量纲并不统一,将表1中原始数值标准化之后得到表2.

表1 蚌埠市各产业原始指标数值

表2 蚌埠市各产业无量纲化后标准值

3.2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由上文可知,本文采用三大基准和六个评价指标来综合确定主导产业,对所选产业进行模糊综合评价确定其优劣时,需要首先确定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这说明指数是否丰富决定其给予指数的大小[8],因而本文采用变异系数法确定各个评价指标权重,见表3.

表3 六项评价指标的权重

3.3利用模糊综合评价确定蚌埠市主导产业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标方法,即模糊数学对受到多种条件的限制之下最后给事物一个总体的评价[9].

3.3.1确定相对偏差模糊矩阵

将每个产业视作待评价的方案集合,即可得到观测值矩阵(表2).由于各产业待评价指标值均属于效益型指标,利用观测值矩阵中各个观测值与各列最大值做差后取绝对值,再与各列指标值中极差做商,即可得到相对偏差模糊矩阵.

表4 六项评价指标的权重

3.3.2建立综合评价模型

将变异系数法计算出的各个评价指标权重作为公因子(wi),将其作为线性表达式的系数项,即可得出某一产业部门的综合评价值(Fi):

利用(2)式进行综合评价时,公因子w6的影响力较大,它产业增长率决定的;居第二位影响力的是公因子w5,它由生产率上升率所决定,这也就客观上反映出技术进步与创新对主导产业选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余公因子对综合评价值的影响大致相当,由此便可得出蚌埠市各个产业的综合评价值及排序.

3.3.3蚌埠市主导产业综合评价及排序

将相对偏差模糊矩阵中每一个行向量带入(2)式,即可计算出每个产业的评价值,见表4.

3.3.4结果分析

通过以上模糊综合评价分析可以看出:

(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已不能作为转型背景下蚌埠市的领军产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的区位商指标值为2.341(见表1),对第二产业的贡献率为23.5%(见表1),因此具有明显的区域比较优势.但是其生产率上升率处在蚌埠市第二产业的中游水平,劳动生产率也落后于医药制造业等,说明该类企业亟待转型升级并做出技术上的创新.

(2)医药制造业发展潜力巨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以及人均寿命的延长,对医药产品的需求量增加较为明显,并且蚌埠市依托蚌埠医学院成为了皖北地区解决各类医学难题的中心.由综合评价的F值在所有产业中排名第一可以看出其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并且医药制造业劳动生产率高(19.783,见表1),生产率上升率很高(35.9%,见表1),属于典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应重点扶持和大力发展.

(3)金融业如今发展十分迅速,并呈现增长的趋势.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对各种金融理财产品和金融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并且处在经济转型大背景下的蚌埠市中小企业迫切需要创新性的金融服务已解决融资等问题,这使得金融业的需求收入弹性在所有产业中排名最高(2.893,见表1),说明其发展具有很大的潜力,可以入选蚌埠市主导产业进行大力培养与扶持.

(4)建筑业已经不适合作为蚌埠市的主导产业.尽管建筑业有着较为稳定的需求收入弹性,但由于前些年迅速的城镇化,蚌埠市等中小城市出现了大量空置房源.房源过剩、需求疲软甚至房价下跌给蚌埠市的建筑业造成了深刻的影响,因而其并不具备入选主导产业的相关条件.

综合上述,可以得出应该优先发展医药制造业、转型升级后的非金属制造业以及高附加值的金融、批发零售等高附加值的第三产业.

4 蚌埠市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发展战略

从蚌埠市各产业的实际发展情况看,选择第二产业中的医药制造业、转型升级后的非金属制造业和第三产业中的金融、批发零售业作为蚌埠市转型时期的主导产业,具有可行性.而在确定主导产业后,蚌埠市还需要制定完善的发展战略去确保主导产业的联动效应以及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4.1促进工业集聚,发展高新产业区

蚌埠产业园区拥有电子、生物、汽车等新兴技术产业[10].从现有的工业产业园的集聚为依托,依靠蚌埠医学院、蚌埠玻璃工业设计院等科技力量,重点发展医药、生物制造以及玻璃深加工等非金属制造业,形成良好的工业集聚,切实发展公用设施和交通.尤为重要的是,需要促进区内信息能够有效的传递,将个体的创新创造能力转化为集体竞争力.同时还要积极培育新兴且潜力型产业,推动蚌埠经济向新的方向去发展.

4.2完善发展金融服务,建立产学研机制

当前,金融领域的融资租赁等大变革为“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带来了全新的资金源泉,蚌埠市应该依托高校建立产学研机制,一方面从金融领域进行创新,为主导产业以及大众创业提供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融资模式,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从科学技术进行突破,利用产学研机制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缩短,重点培育以医药、生物制造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发挥市场经济的杠杆的作用,合理的优化资源配置、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同时政府也应给予财政政策的支持如税收优惠、信贷扶持等政策,鼓励发展的主导产业.

4.3构建良好的产业环境,更好的促进产业结构转型与经济发展

蚌埠要在合芜蚌经济转型示范区内起到皖北经济增长的示范作用,就需要构造良好的产业链环境以及生态环境,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去片面承接来自长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而是用科学辩证的科学方法去承接产业的转移,并科学的分析当今金融的市场,开发出科学的企业信贷项目;在技术研究与创新发面,要利用好科研创新基金,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引进和培训人才,提高研发力量.并且建立健全环境监督机制,对那些不符合环保标准的、生产效率低下的生产企业解决予以取缔,还要鼓励和引导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链模式,科学发展.

5 总结

在经济“新常态”以及区域环境变化下,蚌埠市需要尽快科学地选择主导产业,以之为核心建立科学的产业链,促进工业集聚.同时还要加快中小企业产业园区的建设,不可急功近利的立刻取代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这可能会对就业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因而,经济转型以及主导产业的过渡升级需要等待成熟的时机,在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促进蚌埠市经济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芳.蚌埠城市历史地理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7.

〔2〕汪素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相互影响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4(01):51-60.

〔3〕张锐,谷建全.领导方式转变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础和前提[J].中州学刊,2010(02):59-64.

〔4〕马刚.土地政策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影响的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2.

〔5〕吴文洁,陶凤.基于因子分析法的转型区主导产业选择——以山西省为例[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2012(02): 52-06.

〔6〕叶安宁.主导产业选择基准研究[D].福建:厦门大学,2007.

〔7〕赵波,张秀利.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研究[J].商业时代,2006(15):73-77.

〔8〕杨桂元,黄己立.数学建模[M].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9〕周凯,宋凯军.邬学军.数学建模竞赛入门与提高[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10〕马莉莉.蚌埠市主导产业选择研究[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3,27(3):99-103.

中图分类号:F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6)05-0079-03

收稿日期:2016-02-17

基金项目:2015年安徽省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区域环境的变化对蚌埠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201510378619)

猜你喜欢

模糊综合评价
基于二元语义的大型活动应急能力评价研究
基于序关系法的PC建筑质量非线性模糊综合评价
一种高职院校助学金评定的数学模型
第三方物流配送网络运行能力评价
高职数学分层教学学生成绩评价的数学模型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道路拥堵的研究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毕业实习成绩评定研究
工业项目供应链合作伙伴的模糊综合评价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理论的高校食堂综合状况评价
喀麦隆油气勘探风险指标体系及模糊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