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开放大学建设中特色专业教学实践探索
——以远程开放教育蒙汉双语教学为例

2016-07-22赵玉宝

关键词:专业建设实践探索

赵玉宝 王 慧

(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1)



内蒙古开放大学建设中特色专业教学实践探索
——以远程开放教育蒙汉双语教学为例

赵玉宝王慧

(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1)

[摘要]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蒙汉双语远程开放教育,在总结多年办学经验的基础上,积累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经验。在学科专业建设中不断拓展蒙汉双语专业,重视学科专业的师资队伍和教学资源建设,在已搭建蒙汉双语授课的网上教学平台,为蒙汉双语学习者提供多种途径的学习支持服务,全方位加强蒙汉双语专业建设。

[关键词]蒙汉双语;专业建设;实践探索

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蒙汉双语教学已有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是在结合边疆少数民族地域特色的基础上,突出网络教育和远程教育的优势,选取符合少数民族地区教育需求的专业进行重点建设。目前,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蒙汉双语远程开放教育,在总结多年办学经验的基础上,积累了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已经发展成为学校的特色专业,是内蒙古开放大学建设中的重点建设专业。

和传统教育一样,民族现代远程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同时蒙古语授课也是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蒙汉双语远程教育,是提升蒙古族少数民族人口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举措。开拓和发展蒙汉双语授课现代远程高等教育对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和谐进步有重要的作用,也是落实民族政策的具体体现,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不可推卸的光荣使命。

我国境内的蒙古族人口近600万,有80%以上的人至今仍使用着蒙古语言和蒙古文字,他们中有大量使用蒙汉双语学习的需求,然而蒙古族人口分布的地域跨度较大,多处边远地区,居住相对分散,自然障碍多,求学者的需求与实现条件之间的距离较大,学习者的学习要求不受时空限制,具有灵活性、大众普及性、资源共享性、学习多形式、多途径等特点。蒙汉双语授课的现代远程教育符合我国边远地区和农村牧区蒙古族求学者的学习需求,为少数民族学习者提供了远程学习机会,促进了民族团结和边疆地区的和谐、稳定、发展。

一、蒙汉双语教学开展的理论研究

目前,在全国高校中实施民族现代远程高等教育的只有新疆和内蒙古。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是继新疆电大后我国第二个开设少数民族语言授课的高等学校,在蒙古语远程高等教育理论研究方面具有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基础,并在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多年来在国内各类期刊上发表多篇研究论文:“双语授课现代远程高等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难点及对策”“蒙汉双语授课现代远程高等教育的可行性分析”“试论创建适合蒙古语授课的学习支持体系”“民族语言授课远程高等教育发展的比较分析”“蒙古语授课现代远程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等十余篇论文,已经结题的课题有:“教育公平视野下发展少数民族远程高等教育的障碍与对策研究”“蒙古语授课现代远程高等教育的发展空间研究”“跨省跨国开展蒙古语授课现代远程高等教育的可行性分析”“远程高等教育蒙古语授课专业学习主体研究”“远程高等教育蒙古语授课教学模式”“广播电视大学蒙古语教学的新模式探索”等。为开办和实践蒙汉双语授课现代远程高等教育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全区电大蒙汉双语授课教师的教学理论研究成果颇丰,并多次获奖。有多名教师多篇学术论文在内蒙古自治区第一、第二届民族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奖中获得二、三等奖。由电大教师主编的一部蒙文教材在全国少数民族优秀文字教材评比中荣获三等奖。2001年出版发行了《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蒙古文科研论文集》,在蒙古语远程教育领域的科学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二、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蒙汉双语教学发展概况

(一)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蒙汉双语教学开展的基本情况

1986年,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开始创办蒙古语授课专业,蒙古语远程高等教育经历了以广播、电视为标志的第二代远程教育和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标志的第三代远程教育。自1986年至今,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蒙古语授课共开设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法学、医学、文学等六个学科共二十二个专业,有的专业填补了自治区民族教育的空白。在办学形式上形成了注册视听生、基础教学班、成人专科、普通专科、开放教育等五种蒙古语授课办学形式,已为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等省区培养蒙古族应用性人才6077名。在为民族教育做出贡献的同时,也为民族远程教育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民族语言授课高等教育中虽然开设过的专业较多,但多数专业招生人数较少。在专业建设中坚持招生人数稳定的长线专业和急需人才的短线专业的共同建设。

表1 蒙古语授课广播电视高等教育重点专业及招生情况

教学形式上既有全日制脱产班,又有业余班,在自主学习的方式上提倡学生利用多种媒体自主学习,逐步形成了利用录音、录像、课件和文字媒体完成学习的良好习惯。可以说已经形成了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够保证教学质量的电大蒙汉双语教学模式。1988年起与新疆电大联合办学,截至2003年累计招生1655人,为当地培养了留得住、用得上的蒙古族人才。1999年之后,由于全国普通高等教育的扩招、部分盟市电大与职业院校合并,加之宣传组织力度减弱等原因,使民族远程高等教育的招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2006年蒙授普通专科招生停招。2000年,经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批准,开设了蒙古语授课专业,在赤峰市、锡林郭勒盟、呼伦贝尔市、包头市招收蒙古语授课注册试听生,先后开设小学教育、法学、行政管理等专业,开始了开放式教育模式的探索。法学蒙汉双语专业于2010年开办,金融蒙汉双语专业(本、专科)、会计蒙汉双语专业(本、专科)于2012年秋季开办,但目前规模还小,2012年秋单季招生为210多人。

(二)蒙汉双语专业建设的具体做法

1.招生注册。2011年起校部和部分盟市分校组织招生、组织办学。学生注册完全遵循内蒙古电大汉语授课开放教育的招生注册程序,与汉语授课学生一并注册中央电大。

2.教学计划。内蒙古电大根据中央电大(本科)专业规则制订蒙汉双语授课相关专业的专业规则。各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课程名称与汉语授课开放教育同类、同名专业基本相同,在省开课部分开设了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部分课程。

3. 课程资源。中央电大统设课程全部采用中央电大汉文资源(包括文字教材和其他资源),同时编写各门主干课程的两万字左右蒙文文字辅导、8节及以上蒙语授课课件,并在蒙汉双语教学平台上提供给学生。省开课程采用内蒙古自治区高校蒙文教材编审委员会出版的同名同规格教材,每门省开课程制作二万字左右的蒙汉文字辅导、8节及以上课件等,每门课程两种以上媒体资源保有率达到95%以上。

4.硬件建设。进一步加强校部蒙汉双语教学的硬件建设工作,要求开办蒙汉双语授课专业的盟市分校与校部同步,配套购置、建设各类蒙文软件,同规格建设蒙文教学平台,各开办蒙汉双语授课开放教育的分校要具备蒙汉双语教学的技术设施和硬件条件。

5.教学环节。采取蒙汉双语教学的方式,根据学员的汉语水平和专业需求,确定蒙汉语授课比例,进行分类教学。从入学起加强汉语水平的强化教学,提高学员接受汉授课程的语言能力,在3~4学期多安排汉语授课课程。教学中采取面授、网上教学辅导、小组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同时,积极进行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注重蒙授开放教育的制度建设,强化教学质量的管理与监控,大力开展民族远程教育的课题研究工作,将各类蒙授教务教学管理工作纳入汉语授课开放教育的教务教学管理范围,以同一个标准规范要求、规范管理。

6.考试。统设课考试题采用中央电大试题,允许学生蒙汉文两种文字答卷。省校自开课考试题由内蒙古电大组织命题,上报中央电大备案,学生蒙文答卷。

7.教学点和考点管理。由于蒙语授课潜在生源基本集中在基层,因此蒙语授课班教学点、考点应根据学生的生源情况,设置在学生较为集中的旗县等基层。

在此基础上,通过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申请有关开办蒙古语授课开放教育的经费,申请开办覆盖全国蒙古族比较集中的八省区和蒙古国的蒙古语授课开放教育。

三、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蒙汉双语教学中取得的经验和发展思考

内蒙古电大在多年开办蒙汉双语教学的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地分析,对蒙汉双语教学的发展也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和探索。

(一)加强蒙汉双语师资队伍的建设

经过多年对蒙汉双语师资的建设,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形成了由校部和盟市分校系统中多学科人才组成的蒙汉兼通的师资队伍。这支队伍年龄结构和专业结构合理,形成了稳定的教学梯队,他们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上能够承担开放教育蒙汉双语的教学任务。他们热爱民族远程教育事业,在教学工作之外,还从事着专业领域内的学术研究和远程开放教育的课题研究。这些教师在汉语授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项目到开放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参与了教学管理中各个环节的管理工作,熟悉并了解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并具有先进的远程开放教育理念和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能力。在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校本部,共有蒙汉双语授课教师15人,各地分校也配备有不同数量的蒙汉双语授课教师,因近几年的调整,多数分校合并,给全区电大系统蒙汉双语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随着蒙汉双语专业的拓展,对蒙汉双语教师的数量和结构,甚至远程教学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是蒙汉双语教学者,管理者和技术人员都要求能够熟练地运用网络搜集、制作和发布各类蒙汉双语教学资源。

(二)继续加强蒙汉双语教学资源建设

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不断加强蒙汉双语教学资源的建设,经济管理、行政管理、法律等各专业先后编译并出版了34门课程的蒙古文字教材,共计790万字。其中部分教材填补了自治区高等学校蒙古文教材的空白。在文字教材外,还配套录制了26门课程的音像教材,共计870课时,有9门课程还制作了共计34课时的课件资源,除此之外,各门课程还编印了近116万字的文字教学辅导材料。目前还可提供并制作蒙语录音、录像讲义和VCD光盘讲义,可编译蒙文教材、指导书和辅导材料,已经具备制作各蒙古语授课专业中任何一门课程两种以上形式媒体资源建设的能力和技术。《基础写作学》和《蒙古史》两门课程的音像教材在全国电大系统第一届音像教材评比中荣获优秀奖。内蒙古电大编译的蒙文教材,不但满足了全区电大系统的教学用书,而且被自治区的普通高校、成人院校及辽宁、黑龙江、新疆等省区的各类高校广泛使用。内蒙古电大的民族教育多媒体资源不仅为自治区的经济发展开辟了民族远程教育基地,而且扶持帮助了其他省区蒙古语教学的发展。但是,随着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学习者通过网络平台或移动端学习已成为一种主要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蒙汉双语教学资源建设方面除了重视文字教材建设外,还要将在网络环境下使用的蒙汉双语课件、微课等多媒体资源的建设纳入今后教学资源建设的重点。

(三)建设蒙汉双语网络教学平台

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校本部已经配备蒙文软件,蒙古语授课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比较完善,可通过lnternet发送、接收各类蒙文信息。同时,我校蒙汉兼通的计算机专业人员也为蒙文软件的开发、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我校于2012年成功完成蒙汉双语授课网上教学平台的搭建,该平台具有强大的蒙汉双语教学功能,实现了统一导航、搜索信息,统一管理和权限的统一分配,集群的软硬件资源可以做到共享共用,有效地消除了信息孤岛的存在。在平台上一是可以及时发布国家的政策法规和远程教育服务等相关信息,为学习者提供最新信息;二是以服务学习者为理念,以友好地界面为学习者提供快捷、方便的信息服务和教学支持服务。目前,该平台已运行,并且在不断丰富和建设平台中的教学资源,在平台中开展各类教学活动。下一步还将根据学习者的学习体验,不断完善平台功能,加强平台中教师与学习者、学习者之间的互动与交互,消除远程学习者在学习中的孤独感,也使网上校园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四)加强与地方高校间的合作和交流,发挥为地方服务的优势

与其他地方高校合作共同建设蒙古语授课现代远程教育,共建共享蒙汉双语教学资源,为内蒙古电大蒙授开放教育的发展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尤其在农业、牧业和畜牧兽医等面向广大农村牧区急需的特殊专业中,加强与地方普通高校的合作更是非常必要。同时吸收普通高校优秀的蒙授师资参与蒙汉双语远程高等教育的建设,发挥其学科门类优势,充实和壮大内蒙古电大蒙汉双语授课的师资队伍和教学力量。不仅为少数民族地区学历教育做出贡献,更在非学历教育以及为地区的服务中发挥优势,提高民族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蒙汉双语的远程教育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赵玉宝,包权.民族语言授课远程高等教育发展的比较分析[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

[2]赵玉宝,马宝全.蒙汉双语授课现代远程高等教育的可行性分析[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

[3]王玉平,蒿丽萍.内蒙古开放大学视野下数字化学习资源与现状对策研究[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

[4]南征,云萌.内蒙古地区远程教育在终身教育中的作用[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2).

[责任编辑:张建荣]

On the Practice of Distinctive Speciality Teaching in the Inner Mongolian Open University Construction:A Case Study of Bilingual Teaching of Mongolian and Chinese Languages in Distance Open Education

ZHAO Yu-baoWANG Hui

(InnerMongoliaRadio&TVUniversity,HuhhotInnerMongoliaChina010011)

[收稿日期]2015-12-20

[作者简介]赵玉宝,男,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文法学院,教授;王慧,女,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

[中图分类号]G72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597(2016)02-0122-04

DOI:10.16161/j.issn.1008-0597.2016.02.023

猜你喜欢

专业建设实践探索
“微课程”转化“数学后进生”的实践探索
引企进校实施项目教学新载体
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作用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浅谈新时期煤矿员工教育培训的实践探索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内容探析
《机电传动控制》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