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足球训练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之策

2016-07-22

运动 2016年11期
关键词:足球运动心理素质竞技

邢 琦

(浙江树人大学,浙江 杭州 310015)

高校足球训练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之策

邢 琦

(浙江树人大学,浙江 杭州 310015)

目前高校足球训练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严重阻碍到了高校足球训练的发展。本文主要从高校足球教学训练角度出发,针对训练中产生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之策。

高校足球;训练问题;对策

1 高校足球教学训练存在的问题

足球运动具有广泛性和普及性,但是在一些非体育院校,足球运动的开展并不尽如人意。学校更重视学生文化水平的提升和培养,对学生体育素质的重视不够,高校的足球训练也呈现出教育教学资源严重不足、教学理念滞后、教学模式死板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高校足球训练的发展,使高校足球教学训练浮于表面,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起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作用。

1.1 师资力量薄弱,严重制约高校足球教学训练

除了一些体育类院校依托自身优势可以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足球训练和教学之外,绝大多数非体育类高校在足球的训练和教学上都或多或少存在师资力量严重短缺的状况,部分高校只有有限的几名专业教师,却要兼顾校队职业训练教练和体育教师的双重角色,教学负担沉重;更有些高校甚至根本没有专业的足球教师,师资力量严重短缺。执教教师的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不达标,不仅限制了自身教学素质的发展,更对学生的自主创新和自由学习能力造成了阻碍,直接影响高校足球教学训练的发展。

1.2 教学理念滞后

很多教师在教学时,没有做到以学生为出发点,一直沿用传统的基本动作教学、基本动作练习和考试的模式,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既没有做到充分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互动,又忽略了足球运动本身的战略性和实践性,也谈不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很少有教师能做到充分利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设备对学生系统、生动地进行理论教学,培养学生对足球的兴趣。多数教师在教学时都采取照本宣科的机械式教学,教学过程十分枯燥,难以调动学生训练和学习的积极性,甚至让原本喜爱足球的学生都产生了逆反心理。这样的训练教学模式,最终导致高校的足球教育流于形式,只停留在肤浅的表面,更遑论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人才。

1.3 教学模式死板

传统教学模式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略了对学生足球意识的培养。足球运动的学习本身就有实践性强的特点,应根据学生自身的身体特点因材施教,教师的教学也应具有灵活性。然而,现阶段大部分高校的足球教学训练都是以运动技能学习为主,单一陈旧的教学模式既枯燥又加重学生的运动负担,完全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传统的运动技能学习因过于偏重竞技体能的提高,没有按照学生体能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训练。过大的运动量也导致学生,尤其是女同学,把足球的学习和训练当成了“苦差事”,产生了“训练就是为了应付老师,应付日常测验和考试”的心理,甚至想尽办法逃避,从而对足球训练和学习产生了抵触心理。而且作为选修科目出现,大学的体育课相对于初高中其可选择性更宽松。在大学的体育教学中,足球训练只是体育选修众多科目中的一种。尽管足球运动具有普遍的群众基础,但是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对足球运动的意识很强烈,而且足球运动对体能的消耗又较大,学生大部分存在“得过且过”和“及格万岁”的心理,这也让足球运动的系统化教学训练举步维艰。

1.4 训练方式单一,教学与训练脱节

与体育类院校专门定向培养人才的教学目标不同,非体育类院校主要是通过足球的教学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竞技体育奋发上进的积极精神。而我们很多非体育类院校在对学生进行足球教学训练时,存在训练方式过于单一的问题,仍然在原始粗犷的传统训练模式上停滞不前。训练教学没有单独成立一套体系,训练模式就是对所有人都是一个标准,忽视了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既没有对不同学生的身体特点、适合不同的位置进行详细的讲解,也没有根据不同身体素质学生、适合不同的位置制订切合实际的基础技术训练计划。同时,由于足球为正规竞技项目和奥运会项目,在很多非体育类院校的教学中也盲目侧重其竞技性,弱化了其娱乐健身的功能导向,导致足球教育与实践需要南辕北辙。

1.5 教学基础设施短缺

运动器材不足和场地的局限性影响了学生对足球运动的热情和积极性。很多高校存在着足球场地不标准、运动器材数量不足的问题,而且很多高校仅仅在体育课或赛事训练时才开放足球场。这样不仅造成了训练资源的巨大浪费,在很大程度上也阻碍了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学习和训练的积极性。

2 高校足球教学训练中常见问题的应对策略

2.1 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提升执教人员整体素质

针对大多数教师执教能力和业务能力不足的问题,学校可以将其统一组织起来,进行培训和再教育。首先,高校方面可以定期邀请一些执教经验丰富的体育类院校足球专业的教练和教师来学校对本校教师、教练进行经验的传授,也可以以学习进修的模式安排本校教练到各大体育类院校进行专业化、系统化的进修和学习;其次,为了能检验教师的进修和学习成果,学校方面可以定期举办一些中小型赛事,让执教人员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继而从整体上提高学校足球教学的整体师资水平;最后,注重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各大高校在选拔足球教师教练时,应从多方面对人才的专业性、执教能力和理念上进行全方位的考量,为执教队伍注入新鲜血液,以专业人才和专业的理念带动学校整体执教队伍水平的提高。

2.2 全面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训练理念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对象,这就要求我们的执教人员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学生的体能、身体素质等综合状况,制订灵活、合理的教学计划。足球教学训练最初的出发点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养成科学、良好的运动习惯,同时培养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并让学生从这种团体的竞技体育中体会到团队精神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观念,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价值观,从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2方面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这就要求执教人员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要做到对学生足球运动兴趣爱好方面的培养,以及能良好地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竞技体育精神,认真研究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精神面貌发展方向和趋势,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始终贯穿于日常执教中。

2.3 灵活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教练在足球训练的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要敢于打破传统单调死板的、旧的教学模式,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构架好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渠道。例如,在讲解足球发展史、战略战术理论及实战技巧等类似科目时,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的多媒体教学资源,结合图片、视频等生动的多媒体教学资料进行讲解。尤其是在进行实战技巧的讲解时,可以将一些经典赛事作为范例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由执教者提出问题进行抛砖引玉,引发学生的探讨,然后进行总结。在进行实战教学时,可以适当组织小规模的赛事,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在比赛中不仅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得到充分锻炼,更在团体竞技运动的合作中更好地体会团队精神的可贵。让学生有兴趣和热情投入这项运动,潜移默化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足球意识,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体能训练,为其能形成良好的足球意识提供保障。

2.4 训练方式多样化,确保学生在教学训练中全面发展

普通高校足球教学训练的教学重点更多是对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以及让学生的体能得到锻炼,养成更健康的运动和生活方式。因此,在教学训练过程中,执教者不必拘泥于单一的基本动作训练,也可以在进行基础动作教学后穿插一些趣味性强的小竞赛。在注重学生体能训练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在任何领域,拥有一个过硬的心理素质都是成就成功的关键一步,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在竞技体育中,心态和心理素质也是影响成绩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我们可以在足球的教学训练中,引入先进的心理训练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心理素质、训练质量以及教学水平。例如,可以将模拟、自我暗示、意志训练、表象训练和放松训练等训练方法贯穿每一个训练教学的环节,从而充分提高学生在遭遇偶发情况和问题时的心理调节能力,同时也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5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化、合理化管理学校场地

首先,各高校应加强对足球教学训练的重视,加大投资力度,完善运动器材,同时将受损的和不规范的场地进行修缮和整改,使其符合使用标准。第二,充分合理地利用修缮后规范化、管理好的场地,不能只是有比赛时才启用,或只有体育课、校队训练才将场地开放。要做到物尽其用,让所有的场地都能被充分地被利用,不要造成场地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在这里学习不仅仅要保障平时训练和教学及比赛时有场可用,也要保证学生正常的运动娱乐也能有场可用。

3 结 语

足球运动在全国世界范围内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最有影响力的竞技体育项目,受到很多人的喜欢。但是,现今高校的足球训练教育却存在着诸多问题。由于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资源不足、学校本身不重视等种种原因一直停滞不前,教学整体水平也有待改善。通过不断地努力改善及向其他足球训练教育发展较好的国家学习先进的经验,相信我国的足球教学训练也能得到长足的进步,使足球教育不再单纯地追逐竞技效应,能更好地为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服务,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竞技体育中敢于拼搏的精神,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服务。

[ 1 ]张恩子.足球教学训练大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3.

[ 2 ]雷涛、黄懿.高校足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J ].新课程:下旬,2015(6).

[ 3 ]尹俊卿.新时期背景下高校足球教学改革的必然性及实践策略探寻[ J ].当代体育科技,2015,5(26):223.

[ 4 ]依博亮.试论高校足球教学改革的必然性和优化策略[ J ].考试周刊,2015(52):98.

G843

A

1674-151X(2016)06-097-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6.11.054

投稿日期:2016-04-27

邢琦(1980—),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足球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足球运动心理素质竞技
足球运动对超重、肥胖儿童和青少年体质与健康影响的系统综述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包头市第十一中学学生足球运动开展现状调查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浅谈心理素质课程的重要意义
幼儿心理素质与良好行为习惯、问题行为的关系
世界杯
铁岭市中小学校园足球运动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地方高校学生干部心理素质提升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