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田径选项课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面临的困境

2016-07-22斌,高

运动 2016年11期
关键词:田径选项体育

蒋 斌,高 东

(广东文理职业学院体育教研室,广东 湛江 524400)

简析田径选项课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面临的困境

蒋 斌,高 东

(广东文理职业学院体育教研室,广东 湛江 524400)

随着高校体育选项课的全面推行,而有着“运动之母”美誉的田径课却没出现在很多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设置内容中。针对这种状况,本文通过分析田径选项课在高校体育课程中所面临的困境,提出一些相应建议。

高校;田径选项课;体育教学

高校体育课程是高等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来,随着《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办法》《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等一系列文件的颁布实施,高校体育课程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就,体育选项课教学模式应运而生。田径素有“运动之母”的美誉,也一直被认为是最具健身价值的课程之一,排在教育部7大推广项目的第1项。但随着“阳光体育”“快乐体育”等体育思想的影响下,加之跑步猝死、体测猝死、毒塑胶跑道等新闻屡见报端,使得田径选项课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遭受冷落,甚至有边缘化的倾向。田径课边缘化现状已引起人们的重视,亦有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试图改变这种状态,但仍然停留于形式改变中。因此,本文试图通过面临困境入手,分析其原因,为田径选项课在高校持续健康地开展提供指导和建议。

1 田径选项课发展的困境

1.1 对田径价值认识误区

很多学生片面地把田径理解为竞技体育,将田径教学与田径竞赛划上等号,忽视了田径课与竞技性田径运动的区别。其认为田径课就是训练与比赛、上课比较辛苦,这些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对田径失去兴趣,转而去选择其他课程。学生对田径运动的这些理解显然局限于竞技方面,对田径运动缺乏正确认识。田径的走、跑、跳、投等运动形式和身体练习与人的基本生活、劳动高度相关,是简单、便捷、实效性高的锻炼手段。田径运动包括田径竞技运动和田径健身运动,具有双重属性。因此,田径运动不仅是竞技运动项目,同时也是增强体能、提高健康素质和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手段。

1.2 教学内容单一、方法陈旧

田径教学内容一般分为2部分:一部分是理论知识,另一部分是实践。实践部分又包括体能与技能,体能一般是各种跑的练习;技能一般为跨栏、标枪、跳高、铁饼等内容。这些教学内容对学生身体素质和技术要求较高,有些学生害怕吃苦、意志品质薄弱、自信心不足,担心田径课成绩不合格而放弃选择田径选项课。田径教学方法一般包括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训练法等。这样的教学模式片面强调技术、技能的学习,练习内容单调、运动强度大、竞技色彩浓厚,从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使课堂形式单调、枯燥、乏味,更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1.3 新兴体育项目的冲击

随着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体育课程资源不断被挖掘并开发、利用,教学视野不断拓宽,搏击、健美、轮滑、攀岩、定向运动、瑜伽等新兴体育项目出现在高校体育课程之中。这些新兴体育项目教学目标融入于探索、全面发展等人格教育目标,兼具趣味性、娱乐性、流行性、健身性等特征,能够张扬学生个性、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其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在人们的印象中,田径运动具有枯燥乏味、缺乏娱乐、以个体运动为主、缺乏交流等特点。相比之下,作为传统体育项目的田径对学生的吸引力远远不及新兴体育项目。

1.4 教师因素

田径教师是田径课程的设计者、执行者,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教师质量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教师存在一些问题,如实践能力不够,教育观念陈旧落后,理论知识储备不足,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不强,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落后,偏重技术、技能教学,这些远远达不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这种教学方式教学效果较差,教学技巧缺乏,很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更不能适应现代大学生的教育需求,影响学生对田径选项课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导致学生不愿意选择田径选项课。

1.5 教学目标、评价手段不合理

长期以来,受传统体育观念的影响,田径课教学目标始终以达标、技评为主,把本应作为健身手段的技术本末倒置为田径教学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技术的规范性,限制了健身功能的发挥,缩窄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对田径产生了畏惧心理;在教学评价上,主要以学生的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作为评价标准,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学生成绩的评定上,主要以竞技标准进行评价,忽视对学生主观努力和进步幅度的评价,基础较差的学生本来学习田径课难度较大,自己再怎么努力也未必能取得较好的成绩,田径课成为其负担,努力程度得不到体现,进而失去了对田径课的学习热情。

1.6 学生因素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兴趣是参与体育运动的第一因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掌握运动技能和养成锻炼习惯,最根本的动力是兴趣与风尚,这是一种深入人心的价值追求。同时,体育教育弱化甚至缺位,一定程度上也导致学生参与上课或锻炼的积极性下降。田径运动主要在室外授课,风吹日晒,而且必须要有一定的运动量。另外,当前田径教学内容实用性不强,对今后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帮助不大。这些因素都影响着学生选择田径选项课的积极性。

2 田径选项课程发展的建议

2.1 转变观念,提高对田径的正确认知

通过理论与实践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田径运动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田径运动的正确认知,转变其观念。让学生认识到田径选项课在培养其意志品质、养成良好习惯、自主性、个人独立性等方面具有其他项目无法比拟的功能和优势。我们绝不能因为田径缺乏趣味性而全盘否定田径课的价值与功能。相反,我们要正视现实、积极思考,让学生了解田径运动的精髓,把田径运动融入健身运动之中,对田径选项课进行正确定位。

2.2 改造田径项目,丰富田径课程

随着时代的发展,田径项目也应根据学生兴趣爱好、专业等不同,对田径项目加以改造,通过简化规则、改造器材、淡化其竞技性等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田径选项课上课地点不仅局限于田径场,也可以搬到校园里面,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良好氛围中学习。例如,将中长跑、障碍跑改造为趣味健身跑,将跑道搬到校园内等方式;跳的项目可以改为趣味健身跳、或采用游戏的方式通过比高度、远度、速度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也可以根据本校或学校周边环境在田径课中加入户外运动、野外体育探险、定向运动、攀岩等项目,以丰富田径选项课程,使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3 教师加强学习与培训,不断提高其教学艺术

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大田径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与培训。教师既要有扎实的田径理论基础、高超的运动技术、广阔的视野,不断更新田径知识、把握田径运动学术前沿,更要把握教育的真谛。教师要突破传统教学枷锁,优化教学结构,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空间,创设更多的教学情境,营造快乐、和谐、生机勃勃的课堂氛围,不断提高教学艺术。另外,高校要加强田径课程教师的培训工作,为教师提供继续教育学习的机会,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研活动,站在项目运动发展前沿,深刻理解以知识技能为先导,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为重点,身心协调发展为中心,终身体育为方向的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思想内涵。

2.4 改革考核评价

考核的内容和方式应多样化,注重对学生运动技术、技能和学习态度等方面的评价,也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努力程度,考核重点应在过程性评价。例如,利用学期初和学期末学生成绩提高的幅度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可考察学生合理运用体育理论知识指导自身锻炼的能力等。评价标准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并符合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另外,还要将一些客观存在的因素对学生考试成绩的影响涵盖在评价标准之中,加大学习态度、进步程度所占的比重,减轻身体素质较差学生学习压力,创造公平、全面、科学的评价教学环境。只有把这些因素都考虑进去,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5 创设不同的教学方法

如何在寓教于乐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田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需要改变传统地教育观念,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在田径教学中,要以素质教育为住,打破单一的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寓教于乐的游戏教学法、运用心理情境的趣味性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的个体化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法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可以因材施教、激发学生潜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3 结 语

田径项目器材设备比较简单,运动时可以因陋就简。田径可以有效地锻炼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等身体素质,而且主要是户外活动,使人们更多地受到日光、空气等自然条件的锻炼,提高人们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借用一句歌词“是否勇敢坚持随波逐流,或是勇敢前行挣脱牢笼,我该如何存在”,那田径选项课又该如何存在呢?这需要广大体育工作者继续努力,制订科学、合理的田径发展规划、战略。

[ 1 ]史兵.田径教学的困惑与对策[ J ].体育文化导刊,2004(8):49-51.

[ 2 ]张华,张智新.北京普通高校田径课教学的现状与发展研究[ 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6(2):38-40.

[ 3 ]刘锐.对田径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 J ].哈尔滨体育学院报,2001,19(1):60-62.

[ 4 ]王哲人.高校田径课尴尬处境成因与对策研究[ J ].体育师友,2004(5):60-62.

[ 5 ]温志勤.新时期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走向的探讨[ 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21 (2):104-105.

[ 6 ]董王伟.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研究[ J ].福建体育科技,2011,30(3):45-47.

G807.4

A

1674-151X(2016)06-093-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6.11.052

投稿日期:2016-04-23

蒋斌(1986—),助教,硕士。研究方向:田径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田径选项体育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计数:田径小能手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跟踪导练(四)
阅读理解
跟踪导练(5)
单项填空精选练习100道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