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城市垃圾分类减量绿色账户制度的成效与优化建议

2016-07-21吴健忠周旭捷严小芳白晓庆李永萍王宇华周吉峙

关键词:促进措施垃圾分类

吴健忠,周旭捷,严小芳,王 斐,白晓庆,李永萍,王宇华,周吉峙

(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上海200444)



上海城市垃圾分类减量绿色账户制度的成效与优化建议

吴健忠,周旭捷,严小芳,王斐,白晓庆,李永萍,王宇华,周吉峙

(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上海200444)

摘要:绿色账户制度是上海市促进垃圾分类减量的主要措施.通过居委访谈、文献检索两种方法了解上海市垃圾分类现状,调研了绿色账户的实施成效.针对居民垃圾分类主动性不高和推广资金压力大这两个问题,提出通过调整保洁员的补贴方式,强化积分与垃圾分类的关联,促进绿色账户的平台化建设,逐步建立居民积分与服务消费关联的可持续驱动力,力求突破现有绿色账户制度政府资源投入需求增大的发展瓶颈,有力推进上海市垃圾分类减量政策的实施.

关键词:垃圾分类;绿色账户;分类减量;促进措施

垃圾分类是生活垃圾减量体系中的重要环节[1].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垃圾减量、资源回收方面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分类收集和处理体系[2].如美国对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划分了级别,减量控制、资源回收是最优先的选择[3].德国采用双元回收利用系统(dual system deutschland,DSD),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再利用和处理[4-5].日本推行循环社会的废弃物管理体系,十分严格地管控生活垃圾[6].我国台湾地区从1995年起,在台北市陆续推行了“垃圾不落地”、垃圾零填埋计划以及“垃圾费随袋征收”政策,将人均垃圾清运量从1995年的1.34 kg减少到了2014年的0.39 kg,垃圾减量化成效显著[7-10].

上海市垃圾分类始于20世纪90年代,通过不断探索垃圾分类减量措施,总结经验并形成了垃圾分类减量的“上海模式”.绿色账户作为一项激励机制,是“上海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于2013年开始在全市推广,已成为一种鼓励垃圾分类的方式[11-13].从2014年起,随着《上海市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办法》的实施,鼓励社会化方式促进垃圾分类减量为绿色账户制度提供了新的驱动力[13].在此背景下,本工作通过调查上海市垃圾分类小区的垃圾分类情况,重点研究了绿色账户的实施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绿色账户制度驱动的垃圾分类减量促进措施的建议,为我国垃圾分类减量政策的强化提供决策支持.

1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居委访谈、文献检索两种方法,了解上海市垃圾分类现状,并调研了绿色账户的实施成效.

1.1小区相关人员访谈

本研究选取的访谈对象以上海市垃圾分类试点小区的居委为主.按照垃圾分类推广范围,以中心城区、郊县区为分类方法,选取黄浦区、原闸北区、原静安区3个中心城区,松江区一个郊县区以及具有城区与郊县区特征的长宁区共5个区进行调研.对金色家园、扬波大厦、临汾花园、姚西小区、九峰小区、茅台新苑等8个小区的居委干部、保洁员、居民进行了访谈,咨询了小区垃圾分类开展的过程,分析了绿色账户分类推广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1.2文献检索

通过文献查阅,了解并分析了德国、美国、日本、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垃圾分类机制成功的因素,借鉴成功经验,为上海市垃圾分类措施的有效推广提供了参考.

2 绿色账户制度

“上海绿色帐户”是一项以促进垃圾分类、回收再生资源、倡导低碳生活为主题的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机理措施,其实施原则是“分类可积分、积分可兑换、兑换可获益”,以期吸引居民主动、正确地参与垃圾分类.绿色账户在上海市垃圾分类过程中的实施现状如下:①上海市人均垃圾日产量为1 kg左右,湿垃圾占50%左右;②每桶湿垃圾(240 L,约100 kg)给予保洁员10元补贴;③垃圾分类良好者,绿色账户每日最高可积分20分;④兑换物品以生活日用品为主,大部分区县采用统一兑换标准.

绿色账户积分和垃圾分类主要在居民和保洁员(多数试点小区由保洁员负责刷卡积分)中进行,从运营角度归纳出的常见的分类模式如图1所示.居委干部对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宣传,居民进行初次分类.保洁员负责检查,分类合格者能够刷卡积分,分类不合格者由保洁员指导分类或由保洁员对垃圾进行二次分拣,居民不能积分.保洁员二次分拣后,达标的垃圾由具有资质的回收部门或企业回收,其中湿垃圾由街道统一回收,并给予小区补贴,居委将大部分补贴作为保洁员的额外酬劳,剩余部分用作设备维护费用.这种分类模式利用经济杠杆能够很好地调动保洁员的积极性,而绿色积分能够兑换物品,对居民主动进行垃圾分类可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

图1垃圾分类运营模式Fig.1 Operation mode of waste classification

2.1实施成效

(1)绿色账户推进的机制与网络平台基本建成.

2015年,上海初步建立了绿色账户的管理运营单位和机制.同年7月,“绿色帐户互联网+”平台正式上线.作为绿色账户的网络平台,该平台装备现代科技手段,市民可以通过官网、微信、APP等便捷渠道学习垃圾分类知识、查询绿色帐户积分、反馈意见和建议.

(2)绿色账户推广已具规模.

经过各区县相关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团体、第三方企业等的积极推广与合作,截至2015 年9月,绿色账户单独卡和套卡发行总数分别达到了33万余户和7万余户,总覆盖户数达到了71万余户,总积分达到了12570万余分,已形成了一定规模.

2.2居民反馈

在本次调研过程中,关于绿色账户的促进作用,居民的认可度较高,物质激励能够提高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积极性.针对绿色账户的后期运营和推广,居民反馈了一些潜在的问题,总结为以下两点.

(1)居民对垃圾分类的主动性不高.

在访谈过程中发现,目前小区居民的垃圾分类率并不高,需要依靠保洁员(或分拣员)的二次分拣来保证垃圾分类质量.另外,部分小区居民反映,由于对保洁员的管理不到位,经常存在积分时段不在岗、没有分类也能刷卡等情况,使得积分与分类脱节,导致居民对垃圾分类的主动性不高.

(2)绿色账户推广资金压力大.

居委、居民均反映,绿色账户的推广、运行、管理及积分兑换等一系列过程基本都是由政府部门或基层单位主导,主要人力、物力和财力均来自政府财政投入.由于资金运转周期长,各级政府都有较大的资金压力,后期通过绿色账户促进垃圾分类推广的难度较大.有限的资金使得居民能够感受到的垃圾分类的激励效果不明显,导致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降低.

3 绿色账户制度的完善措施

针对上述的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和绿色账户推广资金压力大这两个问题,结合上海市垃圾分类的现有模式,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垃圾分类先进经验,本研究从保洁员补贴方式调整和资金来源调整两方面对上海市垃圾分类减量提出改善措施.

3.1调整保洁员补贴方式,使绿色账户积分、居民垃圾分类、保洁员分拣与补贴实现联动调整保洁员补贴方式,可按以下公式计算:

式中,P为保洁员补贴金额,N为湿垃圾数量,按桶(240 L)计算,Q为居民总积分额度,A为常数,K为调节系数.

假定一名保洁员负责300户居民(3人/户)的垃圾清运,若居民完全不分类,则总积分额度Q=0,垃圾全部由保洁员分类,保洁员应得补贴为P=45元/天;若居民全部对垃圾进行分类且合格,则总积分额度Q=6000,保洁员不需要分拣,主要负责积分刷卡和除袋.综合上述考虑,保洁员补贴公式的参数设置为A=75000,K=160.

这种补贴方式能够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居民积分与保洁员补贴有拮抗作用.居民分类效果越好,积分越多,保洁员的工作量减少,对保洁员的补贴也相应下降;居民分类效果不好,积分减少,激励资金便流向保洁员,保洁员则需承担这部分的分类工作.

3.2纳入服务商,推行积分换服务,进一步扩大绿色账户平台规模

(1)引入企业资源,转变机制运行驱动力.通过对目前电商、微商等市场运营平台的运作机制分析[14-17],借鉴德国绿点包装中付费与生产者责任制的经验[18-19],结合上海市垃圾分类现状,绿色账户可以通过引入市场运作机制,建立可持续的运营模式和循环经济[20].如图2所示,将服务类企业(如餐饮、娱乐、金融等)纳入绿色账户平台,以其提供的服务来兑换分类积分,而居民通过积分消费来得到服务,形成新的运营模式(灰色).与现有的模式(黑色)中需要政府不断投入资源来维持商品与积分兑换的机制不同,新模式的实质是将绿色账户逐步建设成为积分兑换的互动平台,以绿色账户的大容量客户群为资本,吸引服务类企业进入.以企业的优质、优惠服务为驱动力,快速推进垃圾分类积分的进行,形成垃圾分类积分与服务消费的循环产业链,其中的关键是驱动力的转变,即由政府资源的单纯输入,转变为积分消费自主对接的企业资源输入,以期建立绿色账户制度的可持续推动力.此模式的循环运作机制可以保证政府在少量资源投入的情况下,建立起高通量的积分兑换和消费流量,取得垃圾分类的更大成效.

(2)政府职能转变,实现全市场化运作模式.在新的运营模式中,积分流通与资金分配情况如下:居民对垃圾分类,刷卡积分;居民凭借绿色积分,前往参与绿色账户平台的商家进行消费,通过消费绿色账户积分而获得一定的优惠服务,实现居民和企业间的积分与资金的交易.企业记录积分消费量和相应的优惠资金总量,并将这些数据反馈给绿色账户平台.同时,企业也受到监管部门的核查与监管,实现绿色账户与企业的对接,并将积分和资金额度挂钩,赋予积分实际价值.

在整个体系中,企业通过接受居民使用绿色账户积分在其场所进行消费,而将广大的绿色账户积分拥有者转变为自己的客户群,在商业竞争中拥有新的竞争优势.商家所付出的仅是积分部分的优惠资金,其量额与普通的市场优惠活动金额相差不大.

图2绿色账户优化模式与现有模式的对比Fig.2 Contrast of green account optimization model with the existing model

4 结束语

目前,在上海市垃圾分类的常见模式——居民分类+二次分拣中,保洁员(或分拣员)扮演着二次分拣和保证垃圾分类质量的重要角色.这种模式虽然能够保证较好的分类效果,但却存在着居民垃圾分类主动性不够高、绿色账户积分逐渐与垃圾分类脱节、垃圾分类推进工作资金压力大等缺点,因此现有垃圾分类模式需要进一步完善.

针对绿色账户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居民对垃圾分类主动性不高和推广资金压力大这两个问题,结合上海市垃圾分类现状和其他国家和地区垃圾分类的先进经验,对目前的垃圾分类模式进行了完善.调整保洁员的补贴方式,强化积分与垃圾分类的关联,减少保洁员不分类也刷卡的“人情分”.借鉴电商、微商的运营模式,通过绿色账户平台化建设,逐步建立居民积分与服务消费的可持续推进驱动力,突破现有绿色账户制度政府资源投入需求增大的发展瓶颈,有力推进上海市垃圾分类减量政策的实施.

为进一步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绿色账户应进一步细化运行,在强化积分与垃圾分类效果关联的同时,加强监管、稽查.此外,应实现绿色账户积分用途的多元化,使得绿色积分不仅能用于物品兑换,更能用于生活中的娱乐、网上消费等.增加绿色积分使用方式的多元化,增强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实现垃圾分类能积分、积分好消费的流通模式.

参考文献:

[1]陈海滨,章程,潘绮.生活垃圾减量化的综合效益及优先地位分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29(S1):84-86.

[2]DAHLEN L,VUKICEVIC S,MEIJER J E,et al.Comparison of different collection systems for sorted household waste in Sweden[J].Waste Management,2007,27(10):1298-1305.

[3]孙立明,黄凯兴,ZHOU Y.美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思考[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4,30(2):16-19.

[4]王红征.中国循环经济的运行机理与发展模式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2:210.

[5]陈皆喜.我国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的制度设计[D].上海:华东政法大学,2010:58.

[6]西伟力.日本垃圾分类及处理现状[J].环境卫生工程,2007,15(2):23-24,28.

[7]郑胜全,张媛,王泰清.台北市垃圾分类开展情况及其启示[J].环境卫生工程,2012,20(5):44-45,48.

[8]谭文柱.城市生活垃圾困境与制度创新——以台北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管理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1,18(7):95-101.

[9]邱寿丰.福州市与台北市生活垃圾收费制度比较[J].环境卫生工程,2008,16(6):18-21.

[10]杜倩倩,宋国君,马本,等.台北市生活垃圾管理经验及启示[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4,36(2):83-90.

[11]王震,徐志平.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社会动员工作探讨[J].环境卫生工程,2012,20(5):57-58,62.

[12]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市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N].解放日报,2012-12-19(10).

[13]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市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办法[J].上海市人民政府公报,2014(7):3-7.

[14]段会辉.微信的媒介营销模式分析[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55.

[15]刘晓红.中国电子商务O2O运营模式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5:54.

[16]李骏阳.电子商务环境下市场与企业关系的演变[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124-129.

[17]顾颀,朱灿,曹健.互联网商品匹配算法[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2(1):1-11.

[18]戴宏民.绿点公司的组织、运作和资源化[J].包装工程,2003,24(1):8-11.

[19]施维荣.简介德国的双轨制回收系统[J].环境研究与监测,2013,26(1):68-69.

[20]徐匡迪.转变发展方式建设低碳经济[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5-16.

E-mail:jizhi.zhou@shu.edu.cn

中图分类号:X 79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861(2016)02-0197-06

DOI:10.3969/j.issn.1007-2861.2016.01.009

收稿日期:2016-01-18

基金项目:上海市环保科研基金资助项目(沪环科[2015]第74号)

通信作者:周吉峙(1980—),男,副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城市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等.

Effects and improvement suggestions of green account system for waste classification and reduction in Shanghai

WU Jianzhong,ZHOU Xujie,YAN Xiaofang,WANG Fei,BAI Xiaoqing,LI Yongping, WANG Yuhua,ZHOU Jizhi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Shanghai University,Shanghai 200444,China)

Abstract:Establishment of a green account system is a major strategy to promote waste classification and reduction in Shanghai.A green account system was evaluated in terms of efficiency by visiting residents and surveying the literature.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two challenges to the current system were the large budget and low enthusiasm of the residents in garbage sorting.Two innovations were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system. One was to adjust payment of subsidy to the classification assistant to enhance relevance between the green account and waste classification.Another was to construct a platform to promote the green account,in which a sustainable driving force was built to link the residents’classification behavior and their consuming.All these can make a breakthrough in popularizing the green account and promote waste classification.

Key words:waste classification;green account;classification and reduction;promotion strategy

猜你喜欢

促进措施垃圾分类
企业作业成本法应用分析
关于环境保护税征收管理的探讨
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及促进措施
基于房地产市场供求视角下促进房地产经济发展
城市经济增长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关系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再生资源智能回收系统设计(宝特瓶类)
小学校本课程《垃圾分类》智慧教育案例研究
浅析我国农村垃圾处理难题
日本城市垃圾分类的做法
高校环境教育非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