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作业成本法应用分析
2017-04-12乔玉萍
乔玉萍
摘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健康发展,为更多地应用新技术创造了前提条件。其中计算机技术的推广和普及,使企业的自动化程度有了大幅度地提高,这就为作业成本法在企业的应用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对此,本文将在后续中做进一步的分析。
关键词:大型企业;作业成本法;背景;现状;促进措施
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对成本信息精确性的需要十分强烈。作业成本法相对于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而言,能够根据成本发生的作业动因对所发生的成本进行合理分配,因此会使所核算的产品成本更加准确,进而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决策方面的支持。正因为如此,作业成本法近些年来受到了业界的高度重视。
1.作业成本法的产生背景及概述
1.1作业成本法的产生背景
自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开始,以计算机和互联网领域为代表性的世界范围内的高新技术异军突起,发展迅猛。计算机和互联网的高效、便捷以及其巨大的运算能力,彻底改变了企业原有的生产经营模式,产品从设计、制造到销售等各个环节都可以根据客户的事先预定和要求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统一完成。这无疑改变了产品原有的成本结构,材料和人工成本比重下降,而相反制造费用比重却大幅上升。由于传统的单一化、常规化生产方式已经不能适应企业现代化的发展需要,所以,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势必要根据市场发展的实际需求重新考量产品成本的结构和比重,作业成本法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1.2作业成本法概述
作业成本法(Activitv_based costing),又被称为作业成本分析法或作业成本计算法、简称ABC成本法。它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核算制度和成本管理体系。作业成本法以作业消耗资源为理论原则、以作业为中介来确定成本动因,先把资源成本归集到作业上,然后再把作业成本归集到相应的成本对象上,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摆脱传统成本核算无法分配的复杂而高额的间接费用和辅助费用的制约,使间接费用和辅助费用的分配更趋合理,这样就可以及时、准确、真实地计算出成本对象的实际成本。正是因为这种分配优势的存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作业成本法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和应用。
2.我国作业成本法的现状
我国的作业成本法起步较晚,学术界一般认为是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才开始引入我国的。之后,在专业人士及相关学者的大力推动下,国内许多大型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开始重视作业成本法在企业内部的应用。据有关资料显示,市场竞争较为激烈的大型企业更易于接受作业成本法,在其内部管理中率先进行了应用,把作业成本法与企业自身的资源计划或生产计划结合起来,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如电器行业中的海尔集团、康佳集团等在这方面都有成功的尝试。然而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尽管作业成本法摆脱了传统成本核算无法分配的复杂的间接费用和辅助费用的制约,更及时、准确、真实地计算出成本对象的实际成本,但是就目前的企业界的实际成本核算情况来看,仍然有很多企业没有使用这一先进的成本计算方法,所以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推广工作仍然有待于业界人士的进一步努力。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情况认为,作业成本法在我国遇冷的原因应该源于以下方面的因素:
首先是作业成本法要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如间接费用在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中,应该占有绝对的比重,企业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劳务种类繁多、且各种劳务技术层次要具有一定差别。而就我国企业的现有情况来看,大都难以适合这个条件。其次是作业成本法的随意性较大,对企业的整体管理不利。在企业的成本核算中,会计人员的主观因素对成本计算工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大型企业中,会计人员众多,每个人的见解、观点、看法各不一致,这种因为会计人员主观随意性的存在而影响企业成本分析工作的现象是无法避免的。尽管大型企业的会计人员都接受过严格的专业训练,具有职业操守,但是这种主观能动性上的随意是没办法达到整齐划一的。比如,在作业的确认方面、在成本动因的选择方面等,各人观点上的差异是无法消除掉的。这当然不利于企业的整体管理。除了上述两点以外,笔者还认为,核算的繁琐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作业成本法的使用范围。虽然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作业成本法提供了计算上的便利条件,但是依据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计算须有多个不同的作业动因和多个不同的分配率,这样一来成本的归集分配就显得较为繁琐,企业为此要投入大量的财会工作人员来从事该项工作,鉴于这些因素的客观存在,所以作业成本法常常会遭到企业的抵制和弃用,尤其是企业领导层的支持力度也会因此而受挫。
3.促进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应用的措施
我国历史上执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由于建国时间短、工业基础薄弱,再加上建国后在经济建设道路上走了一大截的弯路,所以科技生产力的发展相较于西方的许多国家还是相对落后的,其中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工业企业基本上都是劳动力密集型的企业,这显然不利用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发展应用。但是自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在经济建设中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工业企业自动化程度的迅速提高,引发了企业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的变革和创新。在新的经济体制下,市场需求呈现出了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倾向,市场的复杂程度和竞争的激烈程度是远非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所能比拟的,市场的主动权已由卖方市场转向了买方市场,这就导致了直接人工成本的降低和间接成本费用的上涨。企业成本的内部控制在这一时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所以,从这些外部表现来看,大型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了。接下来在具体的实施工作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对作业成本法推进的力度:
首先,企业要综合考虑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和各方因素的影响,结合企业的实际管理工作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作业成本法的应用采取灵活的方式,切不可生搬硬套,僵化教条,否则可能适得其反。作业成本法的推进和实施,会涉及到对企业各方利益的再分配,各项技术和实施条件的完备与否都会直接影响到作业成本法的成败。利润是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时最为重要的因素,企业必须要对实施作业成本法是否会为企业带来增值进行事前的预判,在此基础上才能制定作业成本法的具体运用步骤和措施。
其次,获得企业领导层、决策层的支持,是作业成本法得以推进的关键。前面提到,作业成本法涉及到对企业各方利益的再分配,如果不能够有效消除企业员工、技术人员、各职能部门、各分支机构等对企业利益再分配的顾虑和担忧,作业成本法在企业的推进中显然会遇到来个各方面的阻挠。因此,企业的领导层、决策层需要率先做出榜样,给予作业成本法以充分的信任和大力的支持,垂范在先,让企业员工、技术人员、各职能部门、各分支机构等充分认识到作业成本法的优越性和先进性,摆脱顾虑和担忧,积极主动地配合作业成本法在企业的推广应用。
第三,从我国现有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情况来看,把传统的成本核算法与新的作业成本法同时加以应用,形成一定时期内的兼容模式,给作业成本法一个被企业逐步适应和接受的时间段,也是一种可行的措施。毕竟成本管理的目的是控制企业成本、提升盈利水平,成本核算的目的则是为企业的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所以,如果传统的成本核算法能够满足企业的这种需要,那么作业成本法在企业的应用工作就应当暂时缓一缓,或者重新予以审视。
需要强调的是,不管是作业成本法还是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成本管理,都应該属于管理会计的范畴。而当前我国企业在这方面的工作还比较落后,重财务轻管理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也是推进作业成本法在企业实施的重要措施。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包容性强,管理机制更先进,利益分配更合理,这些都是企业落实作业成本法的有利条件。所以,企业在应用作业成本法时,要先构建一个现代化的管理模式,这样就可以为作业成本法的后来实施铺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