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①
——以渭南师范学院为例
2016-07-21渭南师范学院管理学院唐光海王小勇
渭南师范学院管理学院 唐光海 王小勇
经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①
——以渭南师范学院为例
渭南师范学院管理学院 唐光海 王小勇
本文以渭南师范学院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为例,分析经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反映出创新创业意识不足、实践教学投入不足、创新创业师资匮乏等问题,并从完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机制视角,提出适合于经管类大学生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的可行性建议:激活学生创新创业思维,优化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完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案;建设高校多能教师队伍,提升学生就业质量。
创新创业 经管类大学生 就业能力 培养机制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双创)日益成为综合国力提升的制高点,而大学生作为最具创业活力和潜力的群体,如何培养其创新创业能力,是摆在当前学校特色发展面前最重要紧迫的课题。国务院办公厅连续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和《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高校作为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摇篮的责任担当,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可见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渭南师范学院经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例,研究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问题。
1 经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现状
1.1 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观念正在增强
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对人起推动作用,有利于支配创新创业者的态度和行为,是创新创业者基本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观念的增强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针对教学中存在的缺乏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较窄、缺乏沟通和应变能力培养等问题,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观念不断增强。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使命,努力培养和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生力军。近年来,渭南师范学院结合创新人才培养,将创新创业课程纳入通识课程教育体系,激发和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不断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途径,着力解决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学生沟通技能和团队协作精神。
1.2 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课程逐步增多
渭南师范学院通过设置丰富多样的课程,满足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选择的个性化、多样化要求,经管类学科注重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是经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课设置注重培养学生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其中专业必修课程是学科的核心,专业选修课程则结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而设置,例如《创业学导论》和《就业指导》课程就是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部分,能促进大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并科学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课程的逐步增多,对经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增强和能力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3 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效果不断增加
1.3.1 参加专业竞赛
学校重视经管类学生参加全国相关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竞赛,如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意、创新和创业”大赛、全国网络商务服务大赛、全国市场营销大赛、ERP沙盘模拟大赛等。近几年渭南师范学院经管类大学生在这些国家级大赛中都积极参赛,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参加大赛的同学在方案编写、项目实施、组织管理、就业能力等方面都有所提高,且在就业方面具有较明显的优势。
1.3.2 参加各类科研课题
参加科研课题是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计划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渭南师范学院对学生科研创新和创业项目予以支持、资助,对学生的创业热情和需求给予包容与引导,并为他们的发展创造条件,并依托科研课题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实践证明,以科研项目为基础和依托,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有利于提高科研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产出较好的创新创业成果,为大学生的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3.3 创新创业实习实践基地锻炼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实体创业项目,深入创新创业实习实践基地锻炼。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新途径,不断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质量,培养创新创业素养。渭南师范学院2015年度设立“大学生实体创业计划”项目190余项,组建大学生科技园孵化基地和创客空间,全面负责学校层面的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组织管理,组织学生参与科技立项、科技创新比赛,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意识,促使学校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学校积极联系渭南市科技局、中小企业局、工业和信息化局等单位,建立经管类大学生教学科研实践基地,联合就渭南科技、中小企业服务、信息化等方面的问题合作研究,努力为渭南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支持;联系渭南苹果、花生及机械加工等产业龙头企业作为实习实践基地,提供经管类大学生实习实践岗位,积极开展顶岗实习,锻炼和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2 经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创新创业意识不足,缺乏创新创业的学科特色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要以“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启蒙、创新创业思维训练、创新创业精神养成、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着力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健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更新教学理念、模式和方法,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加大对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指导、支持和保障力度[1]。
2.2 实践教学投入不足,缺乏创新创业的实践氛围
大学生创新创业,重在创新创业实践氛围营造[2]。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致使高校在校人数的急剧增长,教育经费出现紧张状态,从而对实践教学经费的投入严重不足,经管类学生实践教学活动经费的投入就显得更少,学生缺乏去企业、实习基地实习的机会,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大多围绕校园进行,并且一些实践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往往是少数大学生,缺乏创新创业的实践氛围,使得经管类学生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的实际效果不明显。
2.3 创新创业师资匮乏,缺乏创新创业实战师资队伍
大部分高校教师,缺乏创业经验,在一定程度上难以肩负起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职责[3]。尽管学校在教学计划中安排专职老师担任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课程的传授者,也难以弥补创新创业师资匮乏的困境。即便少数课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但还是缺乏实战型师资队伍,为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方面提供宝贵经验,使学生在创新创业思维和新观念方面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3 完善就业能力培养机制,提升经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
3.1 以创新能力为主导,转变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
提升经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主要任务在于转变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所以应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经管类大学生教育的首要目标,大力弘扬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创新精神,营造积极向上的创新文化,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观念,依据经管类现有的创新创业培养模式,继续加大资金的投入,按照学校制定的人才培养要求,为经管类大学生搭建起培养的平台,人才培养体系应用转型,需要在经管类大学生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和实习实践体系中强调就业需求、就业思想和就业技能。
3.2 适应就业市场需求,优化学生创新创业知识结构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其势已成、其风正劲,高校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大力加强学生创新创业知识教育,积极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努力营造创新创业环境,真正使大学生成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生力军。就业作为绝大多数大学生的职业目标,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的多元化要求,应从培养经管类学生的就业能力的角度出发设置专业课程体系,根据学科特色设置基础性培养课程,结合就业需求设置特色课程,鼓励学生学习其他领域的专业课程,不断优化知识结构,培养复合型经管类人才,适应社会发展新要求。
3.3 加大实践教学投入,完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
高校应及时完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拓展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努力发展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要与学生成长成才相结合,学校的责任重在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加大实践教学投入, 创新创业培养体系应包含基本素养、创新创业素养、专业知识和能力、创新创业技能等方面的培养方案和课程,尤其要注重理论结合实际的创新创业培养体系建设[4]。学校应加大实践教学的投入力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断加大对实践教育基地的投入,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实践环境,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理论知识的检验和运用。
3.4 培养双师教学队伍,建设高效多元技能的师资力量
专业化的教学队伍是决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大力实施“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培养计划。学校通过选派优秀的经管类教师参加全国创新创业学术会议、研讨会,借鉴学习优秀的经验,互相交流心得;建立校企合作模式,鼓励经管类教师深入企业挂职锻炼,与企业开展合作交流,以此加强教师对培养方向的认识;学校可以邀请著名的创新创业教育专家来校做专题讲座,讲授经历,传授技能,拓宽教师视野,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加大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引进,建设高效多元技能的师资力量。
[1] 郑晓燕,李玉霞.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综合评价分析[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4(04).
[2] 申鹏.基于就业能力视角的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讨[J].教育文化论坛,2015(03).
[3] 苏晓晋,武珺,曹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培养途径[J].中国高校科技,2011(11).
[4] 唐光海.地方公办本科院校电子商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研究[J].宜宾学院学报,2016(1).
F272.92
A
2096-0298(2016)07(b)-183-02
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SGH140770)。
唐光海(1975-),男,重庆市梁平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电子商务、创新创业等方面的研究;
王小勇(1994-),男,陕西宝鸡人,主要从事人力资源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