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的礼仪教学研究

2016-07-20陈巧

课程教育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礼仪语文教学

陈巧

【摘要】当前,礼仪越来越受到重视,礼仪知识也应该融入学生的学习中,学语文承载着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世界文明、文学知识等任务,还应该传播礼仪文化。在语文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习我国传统礼仪、西方礼仪,帮助学生成为有礼有节,富有礼仪修养的人。

【关键词】语文 礼仪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36-01

一、礼仪的内涵与功能

(一)礼仪的内涵

礼仪是指人与人之间在交往的过程中,为了表示相互尊重、友好、亲善的一系列行为规范和准则。这些行为规范和准则是人们共同认可、共同维护、共同遵守的,囊括了仪容、仪表、仪态、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礼仪也是人们沟通交流、相互了解、增进情感的纽带。

(二)礼仪的功能

清代思想家颜元曾谈到:“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正,心尚礼则心泰。”由此可见,礼仪对于国家、家庭、个人本身来说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礼仪的具体功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礼仪具有教育功能。系统的礼仪知识,规范的礼仪行为,对于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来说都起着示范、指导、评价与纠正作用。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就教孩子学会说“谢谢、不用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孩子年龄稍大就教孩子见到长辈、老师要主动问好。孩子长大后,如果在街上发现有人乱扔垃圾,闯红绿灯,他们就知道那些行为是错误的,他们也知道正确的文明礼仪应该怎么做。

第二,礼仪具有调节功能。礼仪的规范性和约束性让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变得顺利且有效,是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因素。礼仪在一定程度上能让矛盾得到快速的解决。有这样一个例子:一青年急着去王庄,但在半途不知还有多远,于是在路旁找到一户人家问道:“老头,到王庄还有多远?”老人回答道:“无礼。”青年以为五里,于是往前赶路,可过了很远还未走到,最后才反省过来,于是又原路返回,向老人赔礼道歉,老人告诉他天色已晚,到王庄的路还远着呢,不如到其寒舍歇息一晚,明天再赶路。

第三,礼仪具有塑造功能。礼仪有利于个人、集体、国家塑造良好的形象。如果个人懂礼节、讲礼仪,那么这个人的外在形象、仪态、举止等方面会显得优雅、从容。如果一位求职者衣着褴褛地去面试,他很难取得他人的信任感,因为一个连自己的形象都不打理的人, 很难让人相信他能够做好其它的事情;反之,如果求职者穿着得体,举止优雅,仪态大方,这样良好的形象更容易赢得他人的信赖。

二、语文教师的礼仪素养

语文教师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表现良好的礼仪修养,不仅有助于提升个人自身魅力,更有助于给他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增强家长与学生对其的信赖感。

(一)丰富的内涵

在大多数学生的眼中,语文教师应该是“饱读诗书”、“学富五车”,语文教师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应该多积累,比如成语故事、历史典故、造字方法、中国传统礼仪等。“教师要教给学生一碗水,首先得自己装满一桶水。”

(二)良好的仪表

姣好的妆容,得体的衣着是良好的礼仪素养的体现,还能使自己更加自信。语文教师首先要做好个人卫生,保持面部整洁干净,不留长指甲,同时还要注意眼部、唇部等部位的保养与修饰。在服装方面,忌露、忌透、忌紧、忌短。语文教师还可以根据课程内容选择服饰,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又能将学生快速地带入课文情境中。比如学习课文《老王》时,语文教师可以与文中的人物一样,衣着朴素;学习课文《苏州园林》时,语文教师可着中国风、民族风的服饰。

(三)优雅的举止

作为语文教师,更应该注重自己的行为举止,因为在不经意之间,家长和学生都在观察你的姿态。中学生正处于模仿能力强的阶段,如果在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的行为举止优雅大方,学生就会跟从效仿。语文教师在站、坐、行等方面都应注意,站、坐要正,走路要稳,切忌在课堂上弯腰驼背,手势不当。

(四)友善的态度

“当你对着镜子微笑时,镜子里的‘他也会以微笑回应你。”在很多学生的心中,语文老师是温柔的、可亲的,脸上洋溢着笑容的。语文教师也应该用友善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友善的态度是拉近师生距离的法宝。

(五)幽默的言语

语文教师幽默的言语不仅有助于活跃语文可能,还能够增强学生对其的好感,从而更好地开展日后的语文教学工作。美国教育家哈曼说:“那些不设法勾起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正如同锤打着一块冰冷的生铁。”如果学习一篇说明文,语文教师运用幽默的方式,设计幽默的言语,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语文教材中的礼仪教学素材

《项链》中女主人公玛蒂尔德为了参加舞会,盛装打扮。玛蒂尔德说“没有什么。不过我没有衣裳,所以我不能够去赴这个晚会。”她的丈夫说“我给你四百金法郎。不过你要想法子去做一套漂亮的裙袍。”玛蒂尔德:“没有一件首饰,没有一粒宝石,插的和戴的,一点儿也没有,这件事真教我心烦。”从男女主人公的对话可以看出,他们对舞会的重视,在那样的场合应该盛装出席,应着合适的服装,佩戴合适的首饰。所以,在不同的场合应该选择不同的的服装和配饰,达到使自己自信,并且尊重他人的目的。

《孔雀东南飞》中刘氏被婆母所休,离别那天,“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严妆”者,郑重其事、严肃认真地梳妆打扮之谓也。女人遇到重大事件,通过化妆,不但美化自己,而且表示自己人格的尊严,也表示了对他人的尊重。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课文中,朋友不守时,到了约定的时间还没有到,这是不礼貌的行为;再者,朋友当着陈太丘的儿子骂陈太丘,这样的做法更不是礼貌之举。所以,这篇课文让我们学到的礼仪知识有:遵守约定、遵守时间,不在人后议论他人。

蒙学教材《弟子规》也详细规定了学生在言谈举止方面的礼仪规范,其中有尊敬长者方面的要求:“或饮食,或走坐,长者先,幼者后。”有仪表方面 要求:“冠必正,钮必结,袜与履,俱紧切。”有仪态方面的要求:“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有禁酒方面的要求:“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有语言方面的要求:“刻薄语,污秽词,市井气,切戒之。”

语文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礼仪修养,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礼仪的重要性,并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礼仪知识,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也提升了礼仪修养。

参考文献:

[1]聂敏.现代使用礼仪[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8

[2]蒋璟萍.现代礼仪[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2

[3]胡柳,李巧玲.现代礼仪[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礼仪语文教学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礼仪篇(下)
孝——礼仪第一礼
知礼仪,做谦谦君子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