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生态挡墙抗冲稳定试验

2016-07-19李晟钰陈池威陈德钢曾显迪谢秀栋

绿色科技 2016年10期
关键词:砌块冲刷

李晟钰,陈池威,陈德钢,曾显迪,苏 燕,谢秀栋

(1.福州大学 海洋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0;2.福州大学 土木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0)



新型生态挡墙抗冲稳定试验

李晟钰1,陈池威1,陈德钢1,曾显迪1,苏 燕2,谢秀栋2

(1.福州大学 海洋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0;2.福州大学 土木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0)

摘要:指出了在生态环保、节能降耗日渐成为趋势的新时期,各类新型生态挡土墙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探究了不同填土性质、不同水流速度下新型生态挡墙的抗冲稳定性,分析了生态挡墙的水毁机理,探讨了新型生态挡墙的生态特点及适用范围,以期为合理设计该类生态挡土墙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新型生态挡墙;生态孔植草;砌块;冲刷

1引言

我国城市建设发展的过程当中,由于地形、水流等原因出现了大量的挡土墙。一般的挡土墙只是在满足固土、防滑坡的基础上做了简单的处理,不仅影响城市景观,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在城市发展日益受到关注的今天,人们对城市生态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态保护、资源的持续利用已经渐渐成为工程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要求挡土墙不仅具备功能上的生态性,还追求挡土墙的景观性,既要很好地排水、又要很好地保土,既要安全可靠、又要形成生态化结构。在河流整治工程中,新型生态挡墙技术利用新型砌块、生态孔同时解决了挡土排水、 安全可靠和生态需要等问题,与传统挡墙相比,具有整体连锁、施工简便、减少占地、节省投资等诸多优越性,广泛应用在建设、水利、市政等部门的各种挡土建筑,如河道挡墙、湖泊护岸、生态护坡等。

新型生态挡墙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和施工技术,它与墙后的保护岩体(土体)、回填材料(粘土、砂土、砼支护、土工格栅、锚杆等)等组成一个复杂的多材料、多种组合的挡墙保护结构。该结构的稳定可靠性直接影响到保护工程的综合效果。为了解新型生态挡墙的抗冲稳定性能,我们在水流作用下对新型生态挡墙进行了一系列的抗冲流速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研究、分析。

本项目主要采用室内仿真技术和理论分析的方法开展研究,按照生态挡墙标准设计断面结构进行物理模型试验,模型比尺 1∶4,挡墙包括砌块、挡墙砌块后回填砂土、粘土、碎石和混合土等,在不同流速条件下,观测生态挡墙处的水流流态变化、水流与挡墙结构的综合作用以及挡墙砌块内部土颗粒的起动情况等,从而明确新型生态挡墙砌块内土体的起动流速、挡墙砌块的抗冲流速及破坏位置和型态。该试验对新型生态挡墙的推广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成果可为今后合理设计该类生态挡土墙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2模型设计

2.1水力模型试验

通过物理模型进行水力模型试验,揭示水流运动规律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是实际工作中的常用手段(图1)。水力模型试验是将原型实物按照相似原理缩制为模型,在模型中预演或重演与原型相似的自然现象并进行观测,然后将观测结果再按相似原理还原于原型并作出判断。

图1 河道模型试验段

2.2模型比尺及模型材料

本试验按相似原理要求,几何比尺选定为λ=4,砌块容重27.1kN/m3,采用石膏作为胶凝剂配合其他材料,浇筑制成砌块。砌块模具采用PVC材质板制作,PVC板经由电子割板机(图2)切割后拼接而成,精度±0.01 mm。

图2 电子割板机

2.3模具制作

制作砌块时,首先将模具放置于有机玻璃片之上,用夹具夹紧两端。而后将称量好,搅拌均匀的重晶石粉、石膏、水的混合原料倒入模具内,浇筑过程中持续搅拌,以防止出现由原料凝结过快而导致的砌块不均匀现象。原料倒入之后,捣实,抹平表面,静置约 30 min后,待石膏模型达到一定强度后进行拆模。最后将成批的砌块放入烤箱中烘干后,在其表面涂抹玻璃胶,以满足阻力相似要求。

挡墙模具及模型成品如图3和图4所示。

图3 挡墙模具

图 4 挡墙模型砌块成品

3新型生态挡墙抗冲稳定试验

本试验主要考虑填土性质、流速、过流历时等因素,采用以下3种回填材料。

①粘土(II); ②粘土(Ⅶ,生态孔内填碎石); ③粘土(Ⅷ,生态孔植草)。

3.1试验结果

3.1.1粘土填料生态挡墙抗冲能力

当生态挡墙后填土采用粘土时,通过设置不同河道流速,观察在不同流速条件下生态孔内水流流态变化、生态孔内及墙后粘土颗粒的起动情况,明确了生态挡墙回填粘土的抗冲流速及破坏位置和型态,试验结果如下。

(1) 当河道流速为1.2~1.4 m/s时,流速稳定后观察到生态孔水流平稳,过流历时 2 h,其间未见明显颗粒起动,墙后回填土完好。

(2) 当河道流速为1.9~2.1 m/s时,流速稳定后观察到生态孔水流发生小幅度平缓波动,过流历时 10 min起,在水位波动处生态孔内可间歇观察到少量粘土颗粒起动,过流历时 2 h后,墙后回填土在水流波动处形成一条深度约 2 cm 的贯穿通道,见图5(a)。

(3) 当河道流速升为2.4~2.6 m/s时,流速稳定后即观察到生态孔内水位波动较为剧烈,粘土颗粒持续性流出,过流历时 2 h后,墙后回填土在水流波动处形成一条深度约 15 cm 的贯穿通道,见图5(b)。

(4)当河道流速升为3.4~3.6m/s时,流速稳定后即观察生态孔内水流不仅波动频率加剧,而且呈强烈紊流,墙后填土大量涌出,形成明显淘刷,见图5(c)。

图5 粘土填料生态挡墙在不同流速下水流形态及粘土颗粒流出情况

过流历时 2 h后,墙后回填土在水流波动处形成一条深度约 28 cm 的贯穿通道。由此可见,当生态挡墙墙后回填粘土,河道流速>2.0m/s 时,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贯穿性通道,且该通道仅出现在水流波动处,该方案抗冲流速为 1.3m/s,应用受限,虽然偶见挡墙后填土已掏空,挡墙砌块仍可能暂时稳定,但由于墙后回填土极易形成贯穿性通道且不易在挡墙外部观察到,故从保留足够安全余幅的角度考虑,建议不宜在生态挡墙后直接回填粘土。

3.1.2粘土填料+生态孔填碎石生态挡墙抗冲能力

当生态挡墙后填土采用粘土填料+生态孔填碎石时,通过设置不同河道流速,观察在不同流速条件下生态孔内水流流态变化、生态孔内及墙后颗粒的起动情况,明确了生态挡墙回填粘土填料+生态孔填碎石的抗冲流速及破坏位置和型态,试验结果如下。

(1) 当河道流速为2.9~3.1 m/s时,流速稳定后即观察生态孔内水流波动频率较高,粘土颗粒持续性流出,形成较明显淘刷,见图6(a)。过流历时 2 h后,墙后回填土在水流波动处形成一条深度约 15 cm 的贯穿通道,见图7(a),生态孔内碎石完好,见图7(b)。

(2)当河道流速降为2.4~2.6 m/s时,流速稳定后即观察到生态孔内水位波动较为剧烈,粘土颗粒持续性流出,见图6(b),过流历时 2 h后,墙后回填土在水流波动处形成一条深度约 10 cm 的贯穿通道。

(3)当河道流速降为1.9~2.1 m/s时,流速稳定后观察到生态孔水流发生小幅度平缓波动,过流历时 5 min起,在水位波动处生态孔内可间歇观察到少量细颗粒起动,见图6(c),过流历时 2 h后,墙后回填土在水流波动处形成一条深度约 2 cm 的贯穿通道。

图6 粘土填料+生态孔填碎石生态挡墙不同流速下水流形态及细颗粒流出情况

(4) 当河道流速为1.3~1.5 m/s时,流速稳定后观察到生态孔水流平稳,过流历时 2 h,其间未见明显颗粒起动,墙后回填土完好(图7)。

图7 墙后回填粘土、生态孔填碎石冲刷后型态

由图7可见,该方案抗冲流速为 1.4 m/s,说明挡墙后回填粘土,仅在生态孔内回填碎石,由于在墙后仍形成一贯穿性的通道,对提高生态挡墙的抗冲流速是有限的,因此应用受限。

3.1.3粘土填料+生态孔植草生态挡墙抗冲能力

当生态挡墙后填土采用粘土填料+生态孔植草时,通过设置不同河道流速,观察在不同流速条件下生态孔内水流流态变化、生态孔内及墙后颗粒的起动情况,明确了生态挡墙回填粘土填料+生态孔植草的抗冲流速及破坏位置和型态,试验结果如下。

(1)当河道流速为4.8~5.2 m/s时,流速稳定后即观察生态孔内十分剧烈,而且呈强烈紊流,细颗粒持续性流出,形成明显淘刷,见图8(a)。过流历时 8 h后,墙后回填土在水流波动处形成一条深度约 13 cm 的贯穿通道。

(2)当河道流速降为3.8~4.2 m/s时,流速稳定后即观察到生态孔内水位波动剧烈,形成较明显淘刷,见图8(b),过流历时 8 h后,墙后回填土在水流波动处形成一条深度约 8 cm 的贯穿通道。

(3)当河道流速降为2.9~3.1 m/s时,流速稳定后观察到生态孔内水流波动频率较高,但未见颗粒流出,过流历时 5 分钟起,在水位波动处生态孔内可间歇观察到少量细颗粒起动,见图8(c),过流历时 8 h后,墙后回填土保存较好。由此可见,该方案抗冲流速为 3.0 m/s,较仅在生态孔内填碎石方案抗冲流速有所提高,但是由于试验时间所限,植草未能有效发挥固土作用,该方案抗冲流速有待进一步研究。

图8 粘土填料+生态孔植草生态挡墙在不同流速下水流形态及细颗粒流出情况

3.2生态挡墙水毁机理

(1)当河道流速较小时,水流在挡墙砌块位置向生态孔内的绕流不明显,孔内发生小幅度平缓波动,孔内填土浸水,土体抗剪强度降低,水流波动拖曳力破坏了粘土颗粒的受力平衡,导致少量粘土颗粒松动,松动的粘土颗粒随着向下的水流波动流出,被带出的粘土颗粒随过流历时增长而增加,形成墙后粘土由生态孔中间向两侧逐渐扩展的通道。

(2)当河道流速增加至一定程度,水流在挡墙砌块位置向生态孔内的绕流增强,孔内水面波动的频率急剧加快,水流的紊动强度增强,形成强烈紊流,伴随着环流、斜切流和横流。这些水流结构产生较大水流拖曳力,破坏了墙后粘土的受力平衡,导致粘土崩解,迅速地被淘刷,形成更深的贯穿性通道,淘刷范围的增大导致墙后粘土坍塌体积增大,坍塌土体的惯性又造成小冲击波,引起墙后水流更强烈的紊动,造成墙后土体开裂和不断崩塌,通道不断往内部楔入直至破坏。

(3)不同流速下,过流历时 2 h后墙后土体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贯穿性通道,且该通道仅出现在水流波动处。

4总结与讨论

针对新型生态挡墙,我们主要考虑回填土的类型,通过设置不同河道流速,观察在不同流速条件下生态孔内水流六台变化、生态孔内及墙后填料的启动情况,明确了不同类型生态挡墙的抗冲流速及破坏位置和形态。实验结果汇于表1。

表1 不同类型生态挡墙的抗冲流速

由表1可知,粘土填料挡墙、填土填料+生态孔填碎石生态挡墙的抗冲流速均小于1.5 m/s,使用流速较小,破坏位置均出现在水位波动处,破坏型态均为贯穿通道,因此,应用受限。粘土填料+生态孔植草生态挡墙抗冲流速小于 2.9~3.1 m/s,较生态孔填碎石方案抗冲流速有所提高,但是由于试验时间所限,植草未能有效发挥固土作用,该方案抗冲流速有待进一步研究。故不论是从安全角度还是生态角度考虑,建议在顺直河道处,采用混合土(碎石+粘土)+植草的方案。

参考文献:

[1]黄岳文,荣勋砌块及其在生态护岸上的应用[J].人民长江,2008(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9.

[3]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工(常规)模型试验规程》:SL 155-95[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5.

[4]吕东旭.土工格室生态挡墙工程性状研究[M].西安:长安大学,2003.

[5]邓金燕.沱江流域中游河段生态水利工程初探[J].绿色科技,2015(5).

收稿日期:2016-04-12

基金项目:福州大学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编号:21168)

作者简介:李晟钰(1995—),女,福州大学海洋学院大学生。

通讯作者:苏燕(1973—),女,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水利港工相关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中图分类号:TU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0-0210-03

猜你喜欢

砌块冲刷
堆石矮堰清水冲刷历时发展特性
新型固化剂改良黄土抗冲刷性能试验研究
烧结煤矸石页岩多孔保温砌块热工性能数值模拟
砌块路面设计要素及机理介绍
波流共同作用下反斜桩局部冲刷特性试验研究
自定义的浪
自定义的浪
浅谈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发展现状及结构特性
一种便于搭砌的挡土墙砌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