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参观券看南京博物院

2016-07-18岚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江苏南京006南京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江苏南京008

档案与建设 2016年6期
关键词:南京博物院博物院文物

沈 岚沈 旻(.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江苏南京,006;.南京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江苏南京,008)



从参观券看南京博物院

沈岚1沈旻2
(1.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江苏南京,210016;
2.南京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江苏南京,210018)

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唯一展券

南京博物院第一枚参观券,用简洁线条勾勒出该院主体建筑

从沪宁高速公路一进入中山门内林荫大道,有一处古朴典雅、庭院广阔的仿古殿宇建筑群,黄瓦红柱,巍峨壮观。这就是位列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博物院之后的中国第三大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其前身为蔡元培倡建的国立中央博物院。南京博物院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曾印制过不少款式各异的参观券,从而形成一种富有文化特质、充满时代气息的特殊档案。这些券面规格不一、内容不断更新、价格时时变化的纸质载体,犹如一张张宣传名片,记录并反映南博创建至今发展印迹的同时,也折射出其所处的历史背景与社会环境。

历史

1933年4月,在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蔡元培倡议下,国民政府教育部创设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由傅斯年任主任。这座中国最早的国家级博物馆筹备伊始,即以“提倡科学研究,辅助公众教育,以适当之陈列展览,图智识之增进”为宗旨,并在中山门内路北半山园附近征收旧旗地作院址,拟建人文、工艺、自然三馆。这里不但汇聚了李济、吴金鼎、夏鼐、曾昭燏、王天木等一批著名专家,还拨交、征集或发掘了包括殷墟甲骨、毛公鼎、后母戊鼎等国宝在内的珍稀文物约二三十万件。抗战期间筹备处内迁西南,所属文物分水陆两路辗转万里,其驻扎宜宾李庄期间曾举办“史前石器展览”等展览。1946年5月至1947年3月,文物全部运回南京。

1948年5月29日至6月8日,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与北平故宫博物院在新落成的博物院陈列室联合办展,展出商周铜器、汉代文物、历代帝后像等一系列文物精品。中央博物院是国内最早仿照欧美一流博物馆所建现代博物馆,中国首座由国家兴建的大型综合博物馆,当时北平历史博物馆(今中国历史博物馆)也归属其建制,称中央博物院北平分院。故宫博物院则是1925年在紫禁城明清两代皇宫及其收藏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全国最大综合性博物馆,九一八事变以后故宫文物及划拨中央博物院的北平古物陆续南迁,于1937年初运抵南京,存放于朝天宫东侧的故宫博物院南京新库。淞沪抗战爆发不久,这批文物又不得不辗转西迁,最迟至1947年底才得以运回。这一当时国内文博界最高规格的展览吸引了观众达10余万人次,蒋介石、于右任等政要名流亦出席参观,可谓盛况空前,观者塞途。此后不久,存放在南京文物库以及中央博物院筹备处等地近三千箱文物就被分三批运送台湾,从此远离大陆,漂泊孤岛。

1948年的文物联展专门印发了参观券,除印有地址、票价、注意事项等展出信息外,还加盖两院印章、票号、时间等,左侧并附存根。票面设计简洁明晰,编排布局完备精当,是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在民国时期留下的珍贵展券实物,颇具收藏及研究价值。

1950年3月9日,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正式更名南京博物院,性质仍是全国综合性历史艺术博物馆,从此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建国之初,该院的中国历史文物陈列长期免费开放,还举办了“从猿到人”“社会发展史”“伟大的祖国古代艺术展览”等专题展览。其间最早印制的参观券样式是以繁体套红文字为主,采用自右向左竖式排版,还印有“请组织群众集体参观”等字样,表明其向社会团体、大专院校及中小学生普及文物历史知识、展示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与伟大成就的主旨。

自1958年年初举办的“古代时钟展览”起,南博开始对外发售门券,券面仅成人拇指宽窄,整体呈浅褐色,票价定为三分,所印“南京博物院参观券”等黑字一律简体横排,体现了建国初期汉字简化运动的初步成果。这种相对简陋的门券使用将近十年,直到“文革”前才结束其使命。

建筑

1972年春节期间,南京博物院展厅经过一段时间闭馆后重新开放,主要陈列有大型展览“江苏历史陈列”。当时所印参观券尺寸比之前扩大许多,售价五分,使用时间则延续至1978年止。券上所绘南京博物院主体建筑雄浑庄重,堪称近代建筑史上的杰作,也是中外建筑模式完美结合的一个优秀范例,它由民国著名建筑师徐敬直设计,经建筑大师梁思成、刘敦祯修改而成,设计科学合理,比例严谨。为区别于中山东路上其他几幢仿明清风格的大屋顶建筑,其外形系采用辽代建筑式样,殿宇屋面坡度较平缓,立柱由中心往两边逐渐加高,使檐部两边呈弧形缓缓翘起,造型严整开朗而不失轻灵之感;结构部分则按营造法式设计建造,屋顶下简洁粗壮的斗拱主要起结构受力作用,细部和装饰兼采唐宋庄重遗风;布局上强调深层次的对称轴线,殿前建有宽大的平台,与中山东路主干道之间尚留有宽敞空间。建筑物材料选用以水泥为主,与传统木材相比,既加强了建筑的牢固性,也增加了使用年限。陈列室内部平屋顶式的设计有利于采光和扩大展览空间,使之能更好地满足博物馆这种特殊公共场所的结构需求。

中央博物馆院舍第一期工程于1936年6月6日动工兴建,同年11月12日举行建筑工程奠基典礼,相关诸费分别由中央研究院、管理中英庚款董事会补助。工程进行一年即因抗战全面爆发而停工,筹备处连同所属文物也被迫迁往川滇内陆,历尽磨难。南京沦陷期间,日军在院址上设有防空总机构,对已完成部分大加改造和破坏。抗战胜利后中央博物院按原设计图继续修建,正中主体大殿即人文馆于1948年4月竣工并通过验收,从此成为南京城东一处标志性的历史文化景观,规划中的其它两馆却因时局关系未能建造。

新中国成立后几十年间,南京博物院不断修缮整新,屋顶铺盖金黄色琉璃瓦,添砌仿汉阙大门,修筑庭前马路,绿化周围环境,兴建殿前月台,还建成3456平方米的现代化新库房,文物保存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位于大殿前方西侧、建筑面积达16836平方米的艺术陈列馆,即民国时期计划兴建的工艺馆于1999年9月26日落成开馆,内设珍宝、瓷器、书画、青铜、玉器、织绣、陶艺、漆艺、现代艺术等11个专题陈列展馆,被评为当年全国十大精品陈列之一。2009年4月,南博二期改扩建工程启动,保留以紫金山为背景的天际线和以大殿为主体的历史馆,将历史馆翻新后又向上整体抬升3米,愈发衬托出这座民国建筑的雄浑壮观;同时改造艺术馆,新建特展馆、民国馆、数字馆、非遗馆,扩大建筑面积84800平方米,展厅面积26000平方米。南京博物院最终形成“一院六馆”的建筑布局,体现了“金镶玉成,宝藏其中”的理念,呈现出传统元素与现代气息融合辉映的整体风貌。

瑰宝

南博犹如一座巨大的民族文化艺术宝库,所藏40万余件文物则是数千年中华文明历史发展最直接的见证,其中战国错金银烙壶、西汉金兽、东汉错银铜牛灯、西晋青瓷神兽尊、唐三彩双鱼瓶等国宝级文物,在该院参观券上都曾亮过相。1979年4月23日纪念南京解放三十周年之际,南京博物院举办“江苏省三十年出土文物特展”,同时启用新款参观券样式:底纹图案采用中国传统回云纹,画面左侧绘有出土于扬州的唐三彩双鱼瓶、南唐二陵的人首鱼身陶俑、江苏涟水三星墩的战国青铜卧鹿和宜兴的西晋青瓷神兽尊等四件重要文物。这款参观券使用时间接近20年,前后近十种版式,除主图、底纹基本保持不变外,颜色略有变动,票价则从一角、贰角、伍角渐涨至壹元、贰元,直至改值伍元而告结束。

早在20世纪50年代,南京博物院就参加过国家组织的对外文物展览,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日益增多,先后在日本、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芬兰、韩国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举办院藏文物展,弘扬民族文化。1981年3月南博文物在日本名古屋展出时,所用的参观门券上印有“东方维纳斯”之誉的唐代彩陶舞俑,还根据不同参观人群区分成五种底色与票价。当时没有谁会想到,不久前刚从江苏邗江甘泉二号汉墓附近田间意外发现的一枚龟钮金印,日后不仅成为南京博物院所藏国家级文物,更成为解开日本福冈市博物馆所藏“汉委奴国王”金印历史谜案的一把钥匙。

日本是中国以外收藏中国文物最多的国家,隋唐以来历经数百上千年已积累下相当多一批中国的国宝级文物。1784年2月23日,日本九州福冈东郊的农民在修整水田沟渠时发现一方刻有“汉委奴国王”字样的蛇纽金印。据《后汉书》记载,东汉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光武赐以印缓”。金印很可能正是记载中所赐之物,但日本的中国史专家一直抱怀疑态度,有关金印的传说也变得神乎其神。1981年2月24日邗江一名农妇捡拾金印并上交南京博物院,被鉴定为东汉广陵王玺后,在日本引起的震动甚至超过国内,因为汉代诸侯王印章在尺寸、重量和形制上均有严格规定,中日两国出土的这两颗金印的年代与形制惊人相似,尺寸、重量、花纹、雕法、字体如出一辙。汉印精品广陵王玺作为文物断代中的标准器物,不但证明汉委奴国王印的真实度,也进而印证典籍记载里中日交往的渊源关系。在1983年3月9日南博院庆五十周年特展参观券上,就留有这件新晋国宝的阴刻篆书印模。

1989年南京博物院名宝展在日本名古屋市博物馆展出

1989年11月3日—12月17日,“南京博物院名宝展”再次在日本名古屋博物馆展出,券面罗列有战国立鸟铜壶、汉代金兽、银缕玉衣等院藏珍品,而最令人瞩目的展品当数那枚破解日本延续近200年金印真伪悬案的广陵王玺。1989年日本福冈市举行亚太博览会,经南京博物院同意,广陵王玺被借到福冈参展,两件国宝级文物得以同时展出。福冈博览会后,名古屋博物馆亦向南博提出借展,广陵王玺于是易地展出。名古屋方面为准备展览图录,先期派摄影专家前往福冈拍照,当两枚金印挨近时竟然出现了极其罕见的折光现象。人们更愿意相信是千载难逢的相遇让出土文物焕发出了新生命,而当年展览门券则特意将两印骈列其上,以最直观方式将这段文博佳话传递至今。

展览

南京博物院长期采取基本陈列与临时展览相结合的展出模式,1989年起将持续近30年的通史性陈列“江苏历史陈列”更新为专题陈列“长江下游五千年文明展”,还配合各种纪念活动举办了不少彰显时代或地域特色的专题展览,如1976年庆祝粉碎“四人帮”的“学习无产阶级专政展览”,1978年纪念毛泽东诞辰85周年的“毛主席和我们在一起摄影展览”,1981年“庆祝罗马尼亚共产党建党60周年展览”及“辛亥革命七十周年纪念展”,1983年江苏省红学会为纪念曹雪芹逝世220周年而举办的“《红楼梦》文物资料展览”,1990年南京雨花石收藏协会与南博联办的“雨花石收藏家珍品、艺术家作品联展”,1996年底香港某艺术基金会的“孙中山与华侨国际美术展览”,1998年由江苏民间收藏研究会和江苏省烟草公司联办的“中外烟标火花收藏艺术展”,2002年的“江苏省首届文化艺术精品展”等。相应配套印发的参观券也不断推陈出新,其中不乏材质独特、样式新奇者。

1985年前后,各地一度流行印制以塑料为材质的游览参观券,后因使用不便逐渐淡出。南博也设计制作过一枚印有六朝神兽辟邪镇守该院大殿图案的塑料门券,定价一角,如今以材质稀少而独具价值。1997年5月31日,南京市旅游局和江苏省博物馆学会民间收藏研究会在南博联合举办国内最大规模的门券收藏展览——“全国旅游门券收藏展”,这是民间收藏方寸艺术首登大雅之堂。专业美术人员特别设计了该院院史上第一套摄影版手折式连体艺术门券,同期还限量发行全省首套四枚磁卡参观券以志纪念。那年南博为纪念六一国际儿童节以及农历丁丑年,又特制过两套磁卡门券,分选院藏清代大红贡缎“百子婴戏图”壁挂局部、南宋宫廷画家阎次平所绘《四季牧牛图》作为图案,因发行数额有限成为同类收藏中的翘楚。2000年至2002年间,南博院刊《东南文化》杂志则采用随刊奉送的方式,印发以瓷器、佛像、木雕、山水卷轴、花鸟画、唐卡等文物为底纹的赠券共14款,不啻是一次荟萃珍品的绝佳展示。

2002年春节期间,南京博物院艺术馆启用了一套八张新式参观券,将院藏珍宝与大殿建筑图案相结合,并首度在票面上公布院方网址。从2008年2月7日起,南博开始实施全面免费开放,观众只需凭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在入口处免费领票,即可直接进场参观,多姿多彩的南博参观券遂成绝版。2013年11月6日,历时四年半的新馆建设工程正式完工,南京博物院从此以“一院六馆”的全新形象正式开放,智能化的参观导览系统和现代化展厅硬件设施,使观展过程变得更顺畅便捷。如今,服务中心的智能检票设备提供的“刷卡式”参观模式,可省去观众排队等候的时间,参观票据上注有参观序号、观展日期、南博官网、联系电话、WIFI以及可提供该院展览活动、导览地图等即时信息的二维码,让人强烈感受到数码时代的高科技气息。

猜你喜欢

南京博物院博物院文物
博物院寻兔记
如镜取影 妙得神形
——中国美术馆、南京博物院藏明清肖像画展
文物的栖息之地
隽逸书艺 绝妙好辞
——南京博物院藏清代对联展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文物的逝去
南京博物院
文物超有料
参观河南博物院
与时代同行:河北博物院的创新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