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MRI诊断
2016-07-18李明全娄晓宇苗宝娟
李明全 娄晓宇 苗宝娟
河南漯河市中心医院(漯河医专第一附属医院)医学影像科 漯河 462000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MRI诊断
李明全娄晓宇苗宝娟
河南漯河市中心医院(漯河医专第一附属医院)医学影像科漯河462000
【关键词】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磁共振成像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s in cavernous sinus,CHCS)为较少见的脑外海绵状血管瘤,好发于颅中窝鞍旁,易误诊为脑膜瘤[1-2]。其解剖结构特殊且富含血管,术前正确诊断可有效切除肿瘤,避免术中发生大出血等意外。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11例经病理证实的CHCS的MRI资料,总结其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分析我院2010-07—2015-08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CHCS患者资料,男4例,女7例;年龄18~54岁,平均34.5岁。患者出现症状到就诊时间2个月~4 a;临床表现:头痛、头晕11例,眼球活动障碍2例,面部麻木2例,视力减退伴视野缺损2例。
1.2检查方法采用美国GE signa 1.5 T MRI成像系统,头部正交线圈,层厚6 mm,层间隔2 mm。平扫轴位自旋回波(SE)序列 T1WI(TR 350 ms,TE 10 ms)、快速自旋回波(FSE)T2WI(TR 3 000 ms,TE 120 ms),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反转时间(TI)2 000 ms。DWI采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平面回波(SE -EPI)序列,扩散敏感系数(b值)为(0、1 000)s/mm2。平扫结束后经肘静脉注射钆喷葡胺(Gd-DTPA),剂量0.1 mmol/kg,先后行矢状位、冠状位、轴位SE T1WI增强扫描,部分患者行延迟扫描。
2结果
病灶均位于海绵窦区及中颅窝底,左侧5例,右侧6例,9例向鞍内及鞍旁生长,鞍旁部分大,鞍内部分小呈“哑铃形”,2例呈圆形位于鞍旁,病灶直径为23~65 mm,边界清楚,周围均无水肿,邻近骨质无明显增生及信号异常,颈内动脉包绕或推移。11例T1WI均低于脑灰质信号(图1A);10例T2WI呈均匀类似于脑脊液高信号(图1B),1例呈高低混杂信号。10例DWI呈等或略高信号(图1C),1例呈高低混杂信号。增强扫描MRI增强11例均显著强化,其中7例增强早期(矢状位)强化不均匀(图1D),中、晚期(冠状位、轴位)逐渐持续填充强化,趋于均匀(图1E、F)。
图1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MRI右侧CHCS,A:病灶位于右侧海绵窦区,呈“哑铃形”,T1WI呈均匀低信号;B:T2WI病灶呈均匀类似脑脊液高信号;C:DWI与灰质比较以等信号为主;D:增强早期矢状位病灶呈不均匀明显强化,边缘强化较明显;E:增强冠状位病灶进一步强化,中心区域较强较早期明显;F:增强晚期轴位病灶持续显著强化,强化均匀一致
3讨论
CHCS起源于海绵窦区的硬脑膜,分类为血管畸形,有时表现为肿瘤样生物学行为,包括占位效应、包绕神经血管结构等,具有确定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其出血远比脑内海绵状血管瘤少见[3-5]。CHCS多见于中年女性,生长缓慢,压迫海绵窦区神经、血管及邻近眶后结构,临床症状进行性加重,常表现为单侧视物模糊、复视、面部麻木、头痛和眼外肌运动功能障碍等,本组症状与其基本相符。根据肿瘤表面形态和有无纤维假包膜,将CHCS分成两类[6-7]:海绵状型:病灶有完整假包膜,呈“哑铃形”;“桑葚”型:病灶假包膜不完整或缺如,呈结节状。本组手术结果显示海绵状型居多,均有完整的假包膜。
CHCS临床症状缺乏特征性,临床误诊率较高。MRI现在作为中枢神经系统首要的检查方法,在CHCS的术前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CHCS具有典型的发病部位及形态,主要位于海绵窦旁,部分突入鞍内,典型者呈“哑铃状”,相对较大,边界清晰,占位效应明显,瘤周很少出现水肿。CHCS出血和钙化很少见,MRI信号比较均匀,尤其是在T2WI表现为类似脑脊液的均匀高信号,具有典型特征[8]。与脑内海绵状血管瘤不同,CHCS由于血窦内血液流动缓慢,无血管流空,故表现为上述典型信号特征。本组10例具有此典型信号特征。CHCS在DWI以等或稍高信号为主,说明其扩散较正常脑组织快,但由于T2透过效应,其信号并未明显减低,而是以等信号为主。
CHCS 由大小不等、高度扩张的血管团组成,血供极为丰富,动态增强扫描通常表现为早期边缘明显强化,中晚期病灶呈渐进性、向心性延迟显著均匀强化,这种增强模式更像脑外(如肝脏)海绵状血管瘤,而不像脑内海绵状血管瘤。此为 CHCS的又一典型影像学特征,本组所有病例均表现为明显强化,其中7例具有延迟显著强化特征。此强化特征的病理基础可能为CHCS由血窦及结缔组织组成,血窦具有内皮细胞形成薄壁,缺乏肌层,内皮细胞及纤维结缔组织迟滞了造影剂的进入,故形成延迟明显强化特点[9]。
CHCS主要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别:(1)鞍旁脑膜瘤:多见于中年女性,类圆形或丘状生长,钙化常见,肿瘤周围骨质常有增生,常见 “脑膜尾征”;T2WI信号与脑灰质类似,高信号明显低于CHCS。增强扫描早期即呈均匀一致明显强化,但强化程度仍低于CHCS。(2)神经鞘瘤:多来源于三叉神经,类圆形或前后呈哑铃状跨颅中、后窝生长,易于囊变、坏死,信号不均匀。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仍低于CHCS信号;增强后多呈不均匀明显强化,囊变坏死区无强化,无延迟强化特点,强化程度低于CHCS。(3)侵袭性垂体瘤:垂体瘤中心一般在鞍内,较大者可向海绵窦侵犯,并包绕颈内动脉,但仍以鞍内为主,而以鞍旁为中心。侵袭性垂体瘤常出血、坏死常见,一般呈等或稍长T1、等T2或稍长T2信号,CHCS出血少见,T2WI呈均匀高亮信号,垂体瘤强化程度也不及CHCS。
综上所述,CHCS临床较少见,血供丰富及解剖结构较复杂,术前正确诊断非常重要,其MRI表现具有典型特征,表现为鞍旁单发哑铃状病灶,无钙化、囊变及周围水肿,T2WI呈脑脊液样均匀高亮信号,增强呈渐进性均匀显著强化,MRI检查对于CHCS的术前正确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作为CHCS的首要检查方法。
4参考文献
[1]余信远,易伟,刘仁忠,等.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诊断及显微外科治疗[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22(2):226-228.
[2]于同刚,戴嘉中,钱慧君,等.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特点[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0,26(8):720-722.
[3]莫小春,周玮,董吉顺.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诊断及病理特征分析[J].医学研究杂志,2014,43(7):140-144.
[4]白玉贞,韩晓东,牛广明.鞍旁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0,29(12):1 604-1 607.
[5]Dou Y,Meng Q,Yan Z,et al.Diagnosis and microsurgical treatment of cavernous sinus hemangioma[J].Artif Cells Blood Substit Immobil Biotechnol,2010,38(2):109-112.
[6]周玮,祝跃明,苏忠周,等.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磁共振成像诊断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3,35(6):677-681.
[7]姚振威,冯晓源.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MRI特征[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0,16(3):185-188.
[8]于凡,肖智博.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 CT 和 MRI 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3,38(9):1 085-1 088.
[9]班允超,景治涛,李婷,等.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CT、MRI表现及临床病理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2,41(4):463-466.
(收稿2015-11-19)
【中图分类号】R445.2;R739.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5110(2016)12-008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