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解析

2016-07-15王丽云

数学教学通讯·高中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数学抽象数学建模实际应用

王丽云

[摘 要] 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是深化数学知识理解的重要途径,北师大版的高中数学教材的编排注重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对于学生而言实际上存在两个互逆的过程:一方面教材提供的实例及其解决,是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进行问题解决的过程,而学生可以在对不同实例的归纳当中获得此类问题解决的一般思路;另一方面,学生在形成解决思路之后,又可以利用这一思路去寻找新的与数学知识相关的问题.在这个互逆的过程中,学生的解题能力会得到增强,数学素养可以得到提升. 文章以“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为例,阐述了教学实践中的有关思考.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数学知识;实际应用;数学抽象;数学建模

课程改革以来,一个教学理念得到了普遍的重视,那就是通过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根据这一要求,不同版本的教材在编排的时候也出现了实际应用的相关章节,这使得一线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更加有章可循. 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将这些实际应用类的章节教学当成简单的数学知识的延伸,只将其作为一种应用类的例题来讲解,而忽视了其本该具有的“实际应用”的价值,这样的教学笔者认为不符合实际应用教学理念的初衷,问题的突破关键在于,怎样才能体现出这种实际应用性呢?对此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了持续的探究. 现以北师大版高三数学必修五教材中的“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举例”为例,谈谈笔者的看法.

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知识实际应用的理解

实际应用,从字面来看,应当是数学知识在实际情形中的应用,这样的理解实际上也是众多一线教师的直觉性理解. 但作为教学理念的运用,笔者以为仅仅有此实际应用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做出进一步的解读.

结合高中数学教学的要求与实践,笔者以为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应当有着这样的几个层次的认识:

第一层次:实际应用首先是将数学学习的触角伸向生活

实际应用的本义,是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首先是学生学习视角的变化,通常情况下学生只关注抽象条件下自身解题能力的培养,并不关注具体实际情境中数学知识的应用. 但因为其在传统评价方式中并不影响学生的应试能力,因而并不影响应试的效果. 但笔者发现另一种情形,即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如果能够得心应手,那在解决陌生的数学问题的时候,往往能够表现出更为强大的能力. 这对当前数学教学是一个重要的启发,即可以突破讲了才会、不讲不会的痼疾. 因此,当学习的触角伸向生活,是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的.

第二层次:实际应用强调的是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培养

但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又不仅仅是数学与生活实际的简单联系,而应当是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表现出来的数学抽象的能力,毕竟,实际事物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往往不是一个纯粹的数学问题,而是由实际应用包裹着的数学问题,因此学生需要将实际情形进行数学抽象. 数学抽象的过程,是一个运用已有数学知识解构实际问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方向选择是否正确,所用的数学工具是否恰当,影响着数学抽象的结果. 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出错,这个出错过程往往是学生杂乱思维走向清晰的过程,很有助于学生把握数学知识的应用.

第三层次:实际应用需要学生的数学建模作为支撑

实际应用类的问题有一个显著特征,就是需要数学模型的参与. 实际上上述第二点数学抽象的结果之一,就是建立恰当的数学模型,可以这么说,建立数学模型并分析数学模型,才是数学知识实际应用最为核心的环节. 因此,实际应用需要高度关注数学模型的建立.

结合上面三个层次的理解,来看“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举例”中有引入自动卸货汽车液压机构的例子:首先,三角形知识与汽车液压结构相联系,就是数学思维向实际延伸的具体方式之一;其次,在此基础上,学生需要将实际的汽车液压实物抽象成三角形图形(如图1),并基于已知与未知关系建立带有数量关系的三角形模型(如图2),然后利用余弦定理求解(具体略). 在这个实例当中,遵循着全部以上三层理解,是一个典型的三角形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课堂教学如何凸显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性

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数学知识都需要强调实际应用性,忽视了这一点,在数学教学中就会陷入实际应用的“乱花”,常常容易“迷人眼”,反而容易忽视需要重视实际应用的数学知识的教学意义. 那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凸显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性呢?结合“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举例”的教学,笔者做了这样的两点思考:

第一,实际应用的例子从哪里来

综合“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举例”这节教材的内容可以发现,实际应用的例子更多地体现出三角形知识在生活中的原型,比如说汽车液压装置,比如说烟囱高度的测量,比如说后面习题中的山顶高度的测定等,这是符合教材编写的思路的. 根据三角形知识中已知与未知的关系,去倒推生活中可能存在的三角形实例,并将之改造成符合本部分知识学习需要的实际应用类问题,就可以成为一个关于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专题. 事实上笔者还对本课题中的“举例”一词进行了关注,通常来看,举例一般是几个例子的同时列举,并不具有关联特征,从这个角度讲,本知识的教学还有拓展的余地,当然这也是符合当下新课程标准所强调的“用教材教”的理念的.

第二,实际应用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应用

让学生从所学的知识出发,去思考现实生活中可能与此相关的例子,那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形?在“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举例”一课的教学中,笔者曾经做过这样的尝试,在解决了第一个例题之后,笔者没有继续教材上的实例,而是提出“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是可以利用三角形知识来解的实际应用类的问题呢?”显然,这个问题具有相当的开放性,学生此时的思维过程是怎样的,是笔者重点研究的内容. 研究表明,学生此时的思维包括这样的几个过程:首先,重现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尤其会回忆此知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纯粹的数学问题;然后学生会根据这些数学问题,去思考生活中有没有基本相同的实际问题,但此种思考往往没有多少结果;再然后,学生会回忆三角形中的具体知识,如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证明过程等,这个时候往往会想到一些简单的与三角相关的实际问题. 如,学生想到的是测旗杆的高度(可能与之前的知识积累有关),测河流的宽度等.

那么此时有没有可能形成突破呢?笔者几经努力,发现还是有办法的,但这需要教师做一些前置性的工作,这就是在一开始的例题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强化数学抽象与数学建模的过程,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实际应用的过程,就是数学知识形象化的过程,也是实际事物抽象化的过程,只要这个过程熟练,那学生在由三角知识向生活回归的时候,就会顺利得多.

实际应用应当成为教学设计与实施的重点

不是每一个数学知识都要通过实际应用来加强认知的,但一旦选择了实际应用这一教学思路,那就需要认真对待,要将实际应用的原汁原味体现出来. 从这个思路来讲,实际应用应当成为教师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关注重点,要努力落到实处.

在“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举例”一课的教学中,笔者致力于上述强调的重点:数学抽象与数学建模.努力走好实际应用的归纳与演绎两步:归纳即通过教材或其他资料的实例,探究实际应用类的问题解决思路,从中认识到数学抽象与数学建模存在的价值,这个过程主要由学生在解决后的反思来完成,因为唯有反思,才能将内隐的解题过程显性化,才能将相对杂乱的数学思维清晰化. 而演绎则是在学生反思的基础之上,通过对已有的实际应用类的问题进行归纳,发现其规律之后再到生活中寻找相应知识可能存在的情境. 从归纳到演绎,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提升,是数学视野从数学视域向生活视域的一种延伸,是数学知识从抽象走向形象,再从形象走向抽象过程的经历,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学习经历.

总之,实际应用类的知识应用,要注重学生思维过程中归纳与演绎两个互逆的思维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强化数学抽象与数学建模,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猜你喜欢

数学抽象数学建模实际应用
在概念形成中培养初中学生数学抽象
低温甲醇洗技术及其在煤化工中的应用
乡镇基层医院住院患者抗生素应用情况分析
数学建模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图片的开发及实际应用
树立建模意识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最小二乘法基本思想及其应用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数学抽象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作用分析
数学教学中隐喻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