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京剧的国际推广与传播策略

2016-07-15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京剧策略

丁 玲

(郑州成功财经学院,河南巩义 451200)



中国京剧的国际推广与传播策略

丁 玲

(郑州成功财经学院,河南巩义 451200)

摘 要:中国京剧的国际推广与传播,增强了中国文化软实力,扩大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影响力,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策略。从1919年中国京剧在海外传播至今,其传播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中国京剧的国际推广与传播进行了有效性实证考察,提出了相应的国际推广与传播策略。

关键词:京剧;国际推广与传播;策略

一、中国京剧国际传播的现状及问题

中国京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清乾隆年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作为我国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京剧的表演形式集唱、念、做、打于一体,独具艺术特色,在2010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作为中华民族艺术瑰宝的中国京剧,在梅兰芳时代成功传播到了海外,从1919年梅兰芳先生首次赴日演出开始,中国京剧在这个风云变幻的世界舞台上的推广与传播,始终表现了较强的活力和姿态。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中国京剧的国际推广与传播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19年至20世纪40年代末。这一阶段最具代表性的是梅兰芳大师在海外的四次演出。梅兰芳大师嗓音圆润,唱腔婉转,他在京剧的唱、念、做、打、舞、表情等方面均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极大地丰富了京剧的表演手段,充分体现出中国京剧美学的特色和文化内涵。他的演出消除了当时西方对中国戏剧甚至是中国人的偏见,促进了中国京剧的国际推广与传播,增进了中西方文化交流。中国京剧这一东方艺术瑰宝在世界戏剧舞台上大放异彩。[1]

第二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派京剧团赴世界各地访问演出,中国京剧在海外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此时,观看京剧的海外观众多数出于好奇,很少有人能够通过欣赏京剧来认识京剧艺术和中国文化。

第三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剧和中国文化海外传播工程的开展,京剧艺术在海外的影响力也不断扩大。近年来,中国京剧艺术虽然不断走出国门,但其在海外的推广与传播仍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首先,多数外国观众对中国京剧艺术及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缺乏理解,仅出于好奇心参与观看;其次,剧目的选择局限性强(武戏居多),导致外国观众产生误解(中国京剧=中国功夫);再次,语言和文化障碍影响了中国京剧的国际推广和传播;最后,中国京剧还没有与世界文化市场紧密结合从而形成有效的文化产业传播链,还需要政府扶持。

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不断深入,作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有力代表,中国京剧如何占有海外文化市场,如何有效地进行国际推广与传播,是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中国京剧国际传播的实证考察

作为国粹的京剧,经历了长期的发展,从内容到形式都臻于完美。在京剧发展的高峰时期,涌现出众多的著名演员,形成异彩纷呈的艺术流派。京剧从内容到形式都达到了非常完善的境界,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2]如何把具有高度欣赏价值的完美京剧在国际上进行推广与传播,笔者就此问题组进行了调研。

调研由试验和访谈组成,试验于2015年3月在北京进行。受试者为20名母语为英语且从未接触过京剧的成年人,其中,美国人10名,加拿大人5名,英国人5名。20人均未观看过京剧。试验地点为多媒体实验室,剧目为《野猪林》、京剧电影《白蛇传》以及根据雨果小说《巴黎圣母院》改编并且用中国京剧演绎的《情殇钟楼》。

1.试验过程

在上述表格中,试验1、2、3均向受试者播放同一京剧剧目《野猪林》,试验1采用播放京剧录像的同时,同步显示对白和唱词的英文字幕;试验2采用播放京剧录像之前,先向受试者发放一册关于《野猪林》剧情、人物、脸谱、服装、道具的英文说明书,供其在30分钟内阅读,之后试验步骤同试验1;试验3采用播放京剧录像之前,先用英语向受试者讲解京剧常识如脸谱、程式动作、道具、乐器等,之后试验步骤同试验2;试验4与试验3步骤完全一致,仅把剧目改为京剧电影《白蛇传》;试验5也与试验3的步骤完全一致,仅把剧目改为《情殇钟楼》。

2.实验结果

采用试验1的方法观看京剧,55%的受试者能够理解60%的剧情,45%的受试者能够理解70%的剧情,100%的受试者对京剧的唱腔、脸谱、乐器等常识完全不了解,仅对其中的武戏有一定理解。

采用试验2的方法观看京剧,100%的受试者能够看懂理解80%的剧情,并将对京剧原有的猎奇心理,转变成了真正的兴趣,40%的受试者表示愿意学习更多的京剧知识并观看其他京剧剧目。

采用试验3的方法观看京剧,100%的受试者可以理解剧情,虽然对程式动作、脸谱、乐器的理解还不到位,但已经能够对舞美、音乐、服饰等京剧常识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90%的受试者表示愿意更细致地了解京剧。

采用试验4的方法观看京剧,70%的受试者表示京剧电影的方式更贴近现代人特别是年轻人的生活方式,能够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走近京剧,扩大京剧在年轻人中的影响力。

采用试验5的方法观看京剧,即把国外观众耳熟能详的剧目或者是著作改编并用中国京剧的方式进行演绎,能够使外国观众轻松地理解剧情,缩小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同时,使外国观众更加了解并喜爱京剧这种艺术表演形式,更加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促进其国际推广与传播。

3.访谈

为了更深入地研究中国京剧国际推广与传播的有效策略,第5次试验后,对受试者进行了一次访谈。访谈涉及到了5个问题:

(1)观看京剧过程中,你最大的理解障碍是什么?

(2)观看京剧后,你对京剧的感受是什么?

(3)京剧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4)哪种京剧剧目最吸引你?传统剧目、新兴剧目、西方名著改编剧目。

(5)希望通过哪种媒介接触到京剧?舞台、电视、电影、书籍、网络、京剧知识讲座、京剧展览。

访谈结果表明,100%的受试者在观看京剧过程中,最大的障碍是语言、文化障碍以及对历史背景的不了解;62%的观众认为京剧文化博大精深,京剧表演非常精彩;45%的观众认为京剧最吸引他们的是京剧的表演、脸谱以及服饰;47%的观众希望可以观看到传统剧目,15%的观众表示希望观看新兴剧目,38%的观众则希望观看到更多的由西方名著改编的京剧。

4.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影响中国京剧国际推广与传播的主要因素是语言、文化障碍。且大部分外国观众观看京剧主要是出于猎奇心理,真正对中国文化和中国京剧艺术了解的人少之又少。因此,在观看京剧之前,提前向观众发放京剧剧目的相关英文介绍并配以对京剧基本常识的讲解,在观看京剧过程中配以英文字幕,这种方式可以使外国观众克服语言和文化障碍,更好地欣赏京剧。而把京剧拍摄成电影并配以英文字幕的方式,可以拉近京剧和年轻观众之间的距离,使更多的青年人接触并喜爱上京剧,扩大京剧的传播受众;用京剧的方式来演绎西方名著,则可以最大程度地缩小东西方文化差异,使外国观众更快、更好地了解并欣赏中国京剧,激发起外国人对京剧的兴趣,加快京剧在国际的推广与传播速度。

三、中国京剧国际传播的策略与思考

1.纵向比较:研究中国戏曲国际传播史

中国戏曲国际传播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3世纪,当时复国无望的南宋官兵漂洋过海来到今日的东南亚安身立命,也带来了家乡的地方戏,无形中开启了中国戏曲在国际上的最早传播。[3]18世纪,法国传教士约瑟夫把中国元杂剧《赵氏孤儿》译成法文。但他的译本比较简略,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剧作翻译。19世纪,有少量元杂剧、京剧、粤剧剧本在欧洲出版或发表。20世纪初,中国戏曲在国际上的推广与传播发生了质的飞跃。1919年,梅兰芳率领京剧团队,走出国门,使世界看到并初步了解了中国京剧艺术,这也是中国京剧在国际上第一次正式亮相,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京剧浪潮。新中国成立以后,由政府组织的京剧剧团出国访问演出,是中国戏曲在国际上的第五次传播,中国京剧成为了连接中西方友谊的使者。1990年至今,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加剧和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发展,中国戏曲特别是中国京剧国际推广与传播的方式、规模、影响等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京剧电影、英语京剧、采用中国戏曲形式改编外国名著,这是中国戏曲在国际上的第六次传播,目前正在蓬勃发展。

2.横向比较:研究不同媒介对中国京剧推广与传播的作用

提高中国京剧国际推广与传播的速度和有效性,推进京剧艺术在世界上的传播,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需要借助不同的媒介。研究不同媒介对中国京剧国际推广与传播的影响作用,需要从两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拉里·A·萨默瓦指出,“语言和文化被公认为是最能影响外来电视节目接收的两项因素。”[4]不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历史背景,是影响外国观众理解中国京剧艺术的主要原因。外国观众想要完全理解京剧,听懂对白唱词,看懂舞美、脸谱、服饰,还需要克服文化障碍。

克服文化障碍,可以通过:一是发放关于相关剧目的简介以及京剧基本常识的英文说明书。二是用英语讲解京剧常识及剧本。三是用中国京剧形式改编并表演外国名著的方法来解决。如青春版《牡丹亭》采用在演出前用英语讲解剧本的方式在美国、英国等国家的推广演出,使观众了解了其艺术内涵,帮助他们理解、欣赏京剧艺术,从而获得巨大成功。[5]又如由莎翁名剧《哈姆雷特》改编的《王子复仇记》已多次赴欧公演,令欧洲观众惊艳当场,并获得了英国爱丁堡国际艺术节大奖“天使先驱奖”。

其次,要使外国观众欣赏并理解中国京剧的语言艺术魅力,需要突破语言障碍。外国观众欣赏中国京剧特别是文戏时最直接的障碍就是语言。武戏可以通过演员的身段、架势、表演来帮助理解剧情,但文戏除了“做”、“打”,还有“唱”、“念”,英文字幕可以帮助外国观众更好地欣赏京剧。

克服语言障碍,可以通过翻译京剧剧本和拍摄京剧电影配以英文字幕来解决。“京剧百部经典英译”作为推动中国京剧海外传播的大型系统工程,将精选的100部京剧经典剧目进行英文翻译和解读,综合介绍京剧艺术及其背后的中国文化,使海外读者更加直观、真切地领略中国京剧艺术的文化魅力。而京剧电影配以英文字幕这种方式来推广京剧,既可以帮助外国观众理解剧情,更能吸引年轻人观看京剧,促进京剧的推广与传播。

跨越文化和语言障碍,采用不同媒介对中国京剧进行国际推广与传播,培育国际市场,使中国京剧在国际上进行有效且快速地传播,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的传播,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参考文献:

[1]李四清,陈树,陈玺强.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J].理论与现代化,2014(1):106-110.

[2]高新.京剧欣赏[M].上海: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1.

[3]陈思思.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看中国戏曲的海外传播[J].黄河之声,2014(19):119-121.

[4][美]拉里·A·萨默瓦,理查德·E·波特.文化模式与传播方式[M]//跨文化交流文集.麻争旗,译.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3:280-425.

责任编辑 何志玉

A Study about the Global Promotion and Spreading Strategies for Chinese Peking Opera

DING Ling
(Zhengzhou Chenggong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Gongyi He’nan,451200,China)

Abstract:Global promotion and spreading of Chinese Peking opera has strengthened the soft power of Chinese culture,in-creased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round the world,and it is one of China's important strategies to bring Chinese culture to the world.Since 1919 when Chinese Peking opera began to be spread to foreign countries,many new changes have happened to the spreading means of Peking opera,and there still exist some problems hindering the spreading of Peking opera.This paper conducted a valid empirical study about global promotion and spreading of Peking opera,and based on this study,this paper proposes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for global promotion and spreading of Peking opera.

Key words:Peking opera;global promotion and spreading;strategy

中图分类号:J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6133(2016)02-0081-03

收稿日期:2015-11-19

基金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文化软实力视角下京剧英译对外传播的可行性研究”(项目编号:2014CYY015)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丁玲(1981-),女,河南郑州人,郑州成功财经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翻译实践及大学英语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京剧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京剧表演开始了
求初相φ的常见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关于京剧穿越历史传唱不息的思考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我的京剧之路
创办少儿京剧班
她眼里只有京剧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