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农村留守初中生社会支持现状与对策

2016-07-15鲁小周

安顺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社会支持贵州农村

杨 颖 鲁小周 蔡 林

(1、2、3.安顺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贵州 安顺 561000)



贵州农村留守初中生社会支持现状与对策

杨颖1鲁小周2蔡林3

(1、2、3.安顺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贵州安顺 561000)

摘要:文章旨在了解贵州省农村留守初中生社会支持的现状与特点,为改善其社会支持系统提供参考。以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测查695名贵州省农村初中生,其中留守生379名。结果提示,留守初中生的社会支持总体上不高且显著低于非留守者;不同性别、年级、家庭经济状况、学习成绩、留守类型留守初中生的社会支持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留守初中生社会支持系统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社会支持;农村;留守初中生;贵州

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而被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双方一起共同生活的未成年孩子[1]。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高达6000万[2],贵州省农村留守儿童约240万,其中在校生留守儿童为98万[3]。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一直备受学界的重视,近年来发生在贵州毕节的“留守儿童事件”更引发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研究表明[4-6],社会支持能有效缓解留守儿童的情绪行为等问题,促进其心理健康。但留守初中生不仅处于亲情相对缺乏的“留守”阶段,还处于“半成熟与半幼稚的”青春期,身心的急剧变化使其面临更多的矛盾与困惑,而探讨其社会支持现状有助于为其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选取贵州710名农村初中生为测查对象。收回有效问卷695份,有效回收率为97.9%。其中非留守初中生316名,留守初中生379名。留守初中生中男生201人(53.0%),女生178人(47.0%);独生子女48人(12.7%),非独生子女331人(87.3%);初一137人(36.1%),初二150人(39.6%),初三92人(24.3%);家庭经济状况贫困的228人(60.2%),一般的137人(36.1),较好的14人(3.7%);学习成绩自评为较差的45人(11.9%),中等的182人(48.0%),较好的152人(40.1%);父母外出务工中仅母亲外出的63人(16.6%),仅父亲外出的115人(30.3%),父母均外出的201人(53.1%)。

2、研究工具

采用戴晓阳等[7]编制的青少年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该量表共有17个条目,由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等三个维度构成。客观支持表示被试实际得到的支持,主观支持表示主观上感知到的社会支持,支持利用度表明主动利用各种社会支持的情况。采用五点评分,即从1=“不符合”到5=“符合”。量表总分为各维度得分之和,其越高表示其社会支持水平越高。量表具有较好信效度[7]。本研究中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80。

3、数据处理

运用统计软件SPSS V21.0对数据进行管理与分析。所采用统计方法主要有描述统计、独立样本的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

二、研究结果

1、贵州省农村留守初中生社会支持的状况

表2结果表明,贵州省留守初中生社会支持总分为59.98分,处于有点满意与有点不满意之间,总体来说,不算太高。在客观支持和社会支持得分上,留守初中生显著低于非留守初中生;两者在主观支持与支持利用度上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

表1 留守初中生社会支持及与

2、贵州省农村留守初中生社会支持的人口学差异

1)性别。男女生在客观支持与主观支持维度上的得分均不存在显著的差异,但男生在支持利用度和社会支持上的得分均显著低于女生(t=-2.754,P=0.006;t=-2.089,P=0.037),表明男生的社会支持水平低于女生。

2)是否独生。留守初中生在社会支持各维度得分及总分上均不存在显著的独生与非独生差异。

3)年级。不同年级的留守初中生在客观支持及社会支持得分上存在显著的主效应(见表2)。事后检验进一步发现,初二留守学生的客观支持与社会支持得分显著高于初一学生。从整个得分来看,呈现如下趋势,随着年级的增高,其社会支持水平有所增加,但到了初三,其社会支持水平又有所下降。

4)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经济状况不同的留守初中生在社会支持总分上存在显著的主效应(F=3.505,P=0.031)。事后检验进一步发现,家庭经济较贫困的学生的社会支持显著低于家庭经济为一般的学生。

5)学习成绩。不同学习成绩的留守初中生在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社会支持得分上存在显著主效应(见表3)。事后检验进一步发现,学习成绩较差的留守初中生的客观支持得分显著低于成绩较好的学生,其主观支持与社会支持得分也显著低于成绩为中等与较好的学生,成绩为中等的学生的主观支持与社会支持得分又显著低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

6)留守类型。不同留守类型初中生在支持利用度和社会支持得分上存在显著的主效应(见表5)。事后检验发现,仅母亲外出的留守初中生的支持利用度和社会支持得分显著低于仅父亲外出的留守初中生。

表2 不同年级留守初中生社会支持的

表3 不同学习成绩留守初中生社会

表4  不同留守类型初中生社会支持

三、分析与讨论

1、贵州省农村留守初中生社会支持的现状

分析发现,贵州省农村留守初中生的社会支持总体上不算太高,其客观支持和社会支持得分显著低于非留守初中生。这与马向真等人[8]的研究结果类似。究其原因,亲子关系的部分或完全缺失可能是导致留守儿童社会支持偏低的主要因素[8]。一般来说,初中阶段学生的人际交往对象更多地由亲子关系向同伴关系转移,但同伴毕竞不能完全代替父母,尤其是遇到特殊或危急情况时,父母才是不可取代且居于第一位的支持来源。这或许也是留守初中生在客观支持量表中第13条“当我生病时,总能得到家人、亲友的照顾”和第15条“在我遇到问题时,家人、亲友会出现在我身旁”得分显著低于非留守初中生的主要原因。左鹏等人的研究发现,留守儿童因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与照顾,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面临着特殊的成长障碍[9],后者一定程度上不仅会进一步影响其亲子关系,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其他人际关系的发展,进而影响其社会支持的来源与获得。同留守儿童及教师访谈的结果也印证了这点。部分留守儿童坦言说会觉得自己与非留守儿童存在诸多不同,甚至曾一度认为有种被父母遗弃的感觉,性格或多或少存在自卑、内向、孤僻或暴躁、冲动、易怒等特点,遇事不愿与同伴和老师交流,也不愿意向他们求助,而是选择自我封闭,独自承受或偏激方式解决。访谈教师大多对留守儿童的评价不高,他们认为部分留守儿童存在的学习问题、不良行为习惯及个性特征等问题着实让他们头痛不已,加之班上留守儿童较多及自己的能力与精力有限,让他们感到力不从心。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师生关系,让部分留守儿童对老师敬而远之,更是导致留守儿童源于学校的支持作用有限。研究结果提示,为促进留守初中生的健康成长,相关部门很有必要采取措施为留守初中构建生全方位的社会支持系统。

2、贵州省农村留守初中生社会支持的特点

研究结果发现,贵州省农村留守初中生的社会支持不存在是否独生方面的差异,但存在显著的性别、年级、家庭经济状况、学习成绩、留守类型等方面差异。

研究结果显示,女生的支持利用度和社会支持显著高于男生。这和陈友庆[10]的研究结果类似。这可能一方面同男女生的人格差异有关,一般来说,女生在遇到困难或烦恼时比男生更倾向于向身边的人倾诉和求助;另一方面,或许同以往社会和学校更多关注留守女生的心理健康,向其提供更多的资源利用方式和途径有关。留守男生在成长过程中可能比女生将会面临更多的心理问题 。研究结果还显示,初二留守学生的客观支持与社会支持得分显著高于初一学生。从整个得分趋势来看,随着初一向初二的过渡,其社会支持水平有所增加且在初二时达到最高水平,但到了初三,其社会支持水平又有所下降。这同刘红等人[11]对留守初中生的社会支持运用访谈法得到的研究结果类似。这可能与初一和初三分别处在特定的适应期与升学期有关。研究结果还显示,家庭经济较贫困的学生的社会支持显著低于家庭经济较一般的学生。一般来说,经济状况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客观支持的获得,还会影响其自信心水平,从而影响其人际交往水平,最终影响其主观支持与支持利用度。研究结果还显示,随着学习成绩的上升,其社会支持水平也有所提升。一般来说,学习成绩的好坏不仅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自信心水平,同时也会影响其人际关系水平,进而影响其社会支持水平的高低。学习成绩较好一般会得到更多来自父母、同伴与老师的欣赏与关爱,其社会支持水平相对较高也就不足为奇了。此结果提示,学校可能应更多关注学习成绩较差的留守初中生。研究结果还显示,仅父亲外出的留守初中生的社会支持显著高于仅母亲外出的社会支持水平。这可能与母亲是留守初中生的主要支持源有关[12],相比仅父亲在家的情况,仅母亲在家的留守儿童与母亲朝夕相处,能从母亲处得到更多的情感支持、陪伴与照顾、亲密感、肯定价值和工具性支持。

四、改善农村留守初中生社会支持的对策

1、家庭支持

在儿童社会化支持系统的构成与发展中,家庭不仅是孩子成长的首要环境,而且起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外出打工不仅会造成亲子间情感的疏离,而且还会造成孩子教育与监管的缺失。因而,外出务工父母一方面应通过多种联系方式加强和孩子的沟通与交流,增进相互间的情感,就外出打工问题上争取孩子的理解与支持,纠正其“父母不爱我”或“父母抛弃我”的错误观念,让其感受到父母虽不在身边,但父母之爱总伴随其左右;另一方面,父母除了主动和孩子进行联系外,还应注意和学校老师、孩子好朋友及代理监护人加强联系,从多个角度了解孩子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进行讲究方式方法的实时的提醒、引导与教育。

2、学校支持

留守初中生这个特殊的群体不仅存在其社会支持整体水平不高,而且还有着自身的特点。因此,学校做为学生社会化过程中除父母之外的重要他人,首先,在给予留守初中生关注与关爱的同时,尤其应把特别的爱给予“特别的群体”,给留守初中生中的男生,家庭经济情况较差、学习成绩较差、仅母亲外出的、初一与初三学生更多关注。其次,学校可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作用,给学生提供可获得支持的来源与方式,及时给予有需要的学生进行心理救助;再次,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组织留守初中生积极参与,让其在活动中感受集体的温暖,增进同伴友谊与师生情谊,促进其人格完善;最后,学校可以为留守儿童建立档案,同时建立留守儿童谈心制度及与家长联系的相关制度,做到家校合作,有的放失。

3、政府支持

留守儿童所获得客观的物质或经济支持是其生存的基本保障,其主要来源于父母。研究结果发现,留守儿童的客观支持相对较弱,其父母外出务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为了挣钱以改善家里的物质生活条件。由此,政府一方面可出台相关的政策与措施,直接给予留守儿童尤其是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家庭物质或经济方面的援助;另一方面可为留守儿童父母提供有关职业技能方面的培训,提高其生存技能;最后,地方政府可结合地方特色,开发相关项目,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让留守儿童父母就近就业,以解决其后顾之忧。另外,据悉贵州省为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服务工作,目前正在大力建设标准化的“留守儿童之家”和“学校少年宫”,部分已投入使用,这或许真的是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社会支持的一项有益探索。

参考文献:

[1]周福林, 段成荣· 留守儿童研究综述[J]. 人口学刊, 2006(3): 60- 64.

[2]He D, Xiang MC· No longer at home in their hometowns[N]. China Daily, 2013-05-30(4).

[3]郭兵兵· 贵州留守儿童之殇[EBOL]. http://mt.sohu.com/20150612/n414927125.shtml, 2015-06-12.

[4]刘霞, 范兴华等· 初中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与问题行为的关系[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7(3): 98-102.

[5]刘晓慧, 杨玉岩等· 留守儿童情绪性问题行为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12(28): 3287-3290.

[6]江琴, Albin B·初中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特点与情绪行为问题的关系[J]. 中国学校卫生, 2014(3): 325-327.

[7]戴晓阳· 常用心理评估量表手册[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0: 94-96.

[8]马向真, 刘瑞京等·留守儿童、流动儿童自我发展与社会支持的比较研究[J].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5(3):49-53.

[9]左鹏, 史金玲·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障碍与社会支持系统构建——来自四川W县的调查[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1): 32-36.

[10]陈友庆, 张瑞·留守初中生的社会支持与心理韧性的关系[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3(9):1393-1396.

[11]刘红, 刘娜·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研究——以宿迁市五个乡镇中学留守儿童为例[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7): 81-83.

[12]刘霞, 赵景欣等·初中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状况的调查[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7(2): 183-185.

(责任编辑:郑朝彬)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ocial Support of Left-behind Junior School Students from Rural Area in Guizhou

Yang Ying1Lu Xiaozhou2Cai Lin3

(1,2,3.Educational Science School, Anshun University, Anshun 561000,Guizhou,China)

Abstract:Aimed at the status quo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ocial support in left-behind junior schools students from rural areas in Guizhou and to inform the improvement of social support system, the Social Support Scale for Youth and Children was administrated in 695 junior school rural students, in whom there were 379 left-behind one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otally the social support is not high in the left-behind students and lower than that in non-left-behind ones significantly,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ocial support on the basis of genders, grades, family economic status, scholastic achievement, and the type’s left-behind hood. Further, some countermeasures were presented to inform the improvement of social support system in left-behind junior schools students.

Key words:social support,rural area,left-behind junior school students,Guizhou

收稿日期:2016-03-30

基金项目:安顺学院应用心理学贵州省重点支持学科科研项目(项目编号:ASXYXLX2014008)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1.杨颖(1975~),女,四川渠县人,安顺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心理学基础理论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G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507(2016)03-0091-04

心理学·社会学·法学

2.鲁小周(1974~),男,四川彭州人,安顺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人格与心理健康。

猜你喜欢

社会支持贵州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贵州,有多美
沉醉贵州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我与贵州茶一起
脑卒中患者家庭照顾者的照护负担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社会支持与员工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关系
《一课》中教师娜迪亚悲剧形象探析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