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性高校英语专业本科生翻译教学需求调查
——以A学院为例

2016-07-15彭军花

安顺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翻译教学应用型人才培养

彭军花

(安顺学院外国语学院,贵州 安顺561000)



地方性高校英语专业本科生翻译教学需求调查
——以A学院为例

彭军花

(安顺学院外国语学院,贵州安顺561000)

摘要:培养高素质的英语类翻译人才是符合市场需求的决定。对于地方性高校,如何培养出满足市场需求的应用型翻译人才是亟需解决的问题。需求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选取A学院76名高年级英语专业学生,进行学习需求的调查研究,从而为翻译教学的改革甚至是专业综合试点改革提供良好的思路。

关键词:翻译教学,人才培养,教学需求,应用型

随着信息技术和全球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市场对于复合型、高素质的英语类翻译人才的需求更加突出。由于在师资水平、生源质量等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相较于优质的综合性高等院校,地方性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更加注重应用型和地方性[1]。然而,由于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地方性本科院校学生的翻译能力并不能完全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如何培养出高素质的英语翻译人才,成为当前翻译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虽然对于英语专业翻译课程体系改革有诸多探讨,也从不同层面构建了诸多创新型的课程教学体系,但是从本科生的教学需求着手的文章却是凤毛麟角。为了更好地了解地方性高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特点,通过对A学院修读《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的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希望以此更好地了解学生对翻译课程的需求,从而深入地探讨翻译教学的相关问题。

一、 调查

1、调查内容

此次调查的内容有三个:(1)调查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翻译的目的或动机;(2)调查英语专业学生对翻译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3)调查英语专业学生对翻译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需求。

2、调查方法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以上内容,设计了24道题目,既有单项选择题,也有多项选择题,还有开放式问题。调查对象为A学院75名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2013级学生)。调查在2015年11月初进行,问卷完成时限为20-30分钟。

3、结果分析

调查研究共发放80份问卷,回收问卷67份,回收率为83.75%。所有回收问卷全部有效。调查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学习翻译课程的目的和动机

在地方性本科院校,翻译课程是在学生具备一定语言能力的基础之上开设的专业必修课,因此在调查学生学习目的和动机的过程中,从学生选择英语专业以及从事相关翻译工作的动机来分析学习翻译课程的目的和动机(表1)。

表1 将来从事翻译工作的打算

在专业选择原因的调查中,68.66%的学生是出于喜爱英语,由此可见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是很高的。尽管如此,学生以后从事翻译工作的动机并不高。学生的回答大多集中在从事相关兼职工作或没有考虑从事翻译工作这两个选项中。这说明,学生学习翻译的目的和动机并不十分明确,学习翻译的主要目的可能只是为了提高其英语整体水平。

(2)翻译课程教学评价

对于课程的教学评价是在学生修读了半个学期的翻译课程后进行的。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对于翻译课程的总体评价还是较好的,普遍表示有较大收获。除此以外,课程教学评价还涉及师资水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课程设置等方面。

表2 师资水平的评价

表3 课程设置的评价

表4 教材的评价

如表2-表4所示,学生对于课程设置、教材的选用,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对于课时安排的合理性、教材内容的丰富性,均有较大质疑。除此以外,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评价中,也存在同样的现象。65名同学认为翻译理论的学习是有用或者是基本有用的,58名同学认为教师对于理论的讲授是合适的。但是在教学方法的评价中,差异较大(表5)。

表5 教学方法的评价

通过对翻译课程教学现状的调查,可以看出问题主要集中在课程设置、教材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因此,在进行翻译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课程设置、教材的选用、教学方法的改变将会是重中之重。

(3)翻译课程学生需求

在学生需求的部分,问卷设计的问题主要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

表6 课程设置方面的学生需求

学生普遍反映翻译课程的课时不够合理,需要增加相应的课时,从而提升翻译教学在整个专业教学中的比重。在教学内容的方面,学生对于翻译教材的选择、翻译练习的题材、课程教学的侧重点,都给出了自己的意见。

表7 教材使用方面的学生需求

传统的固定教材在知识的全面性、系统性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固定教材相较于其他材料而言,信息量较小,知识更新换代太慢,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们的课程需求。所以在调查研究中(表7),可以发现实践性更强的翻译项目、多媒体材料更受学生的青睐。

表8  翻译课程应该注重的题材

在翻译课程的教学中,文学翻译一直以来占据了绝对的地位[2]。但是,通过问卷调查,可见学生对于商务、旅游、教育、影视和经济类题材的翻译练习也提出了较高的需求(表8)。对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地方性院校,如何将市场需求和学生需求结合起来,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3]。对于课堂教学方式,学生们也有着不同的需求(表9)。首先,在课堂教学时间的安排上,学生们依然认为,教师讲解部分应该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对于具体的教学方式,却与现今的教学模式有出入。在四种备选的教学方式中,以真实的翻译项目和任务为例由教师现身说法以及教师讲解例却是学生最需要的。它摆脱了教材或讲义单个的孤立的翻译案例,转而更加强调教师实际承接的翻译项目,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实践性是翻译课程教学中学生最大的需求。

表9 教学方式方面的学生需求

三、讨论与思考

1、调查的发现

根据以上调查研究,可以看出,地方性院校英语专业本科生的翻译教学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1)教学性质模糊不清。在探讨翻译课程的教学性质时,首先需要明确两个概念:翻译教学和教学翻译。翻译教学主要是指传授翻译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从事专业翻译的能力,进而能够独立完成相关任务的交际活动。教学翻译更多地是外语教学中的一种手段,它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习者的语言水平[4]。对于地方性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是应用型。市场对于翻译人才的需求决定了高等院校英语专业的学生必然要具备从事专业翻译的能力,因此翻译课程的教学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教学翻译的层面,应该升华到翻译教学的层面。根据此次问卷调查,明显可以发现,任课教师并没有完全掌握翻译课程的性质,实际的课程教学仍然停留在教学翻译的层面,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翻译人才是十分不利的。

(2)课程设置不够合理。由于翻译课程自身的学科特点,其对于学习者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英语专业整体的课程设置不甚合理,进而影响了高年级学生对于翻译课程的学习[5]。翻译本身就是实践性较强的交际活动,每周2课时的教学时间远远不能满足实际的课程教学需求,从而进一步影响了翻译课程的教学效果。

(3)教学方式急需改善。固定的翻译教材、依赖于教师讲解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习者的日常需求。真实的教学材料、灵活的教学方法、充足的实践练习才是英语学习者真正的学习需求。

2、启示和建议

通过对67名2013级英语专业本科生的翻译课程学习需求调查,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英语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从而帮助英语专业综合试点改革项目得以顺利实施。综合调查结果,可以得出以下启示:

(1)明确教学性质。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英语专业人才,翻译水平必须要符合市场需求。如果只是单纯地把课程性质定位在教学翻译,主要提高学习者的英语综合水平,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进行翻译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对于其课程性质必须要把握清楚,明确其翻译教学的主要目的,传授翻译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从事专业翻译的能力才是重中之重。

(2)合理进行课程设置。一旦把课程性质定位为翻译教学,那么其课程设置也要相应地转变。如果每周只有两个课时来进行翻译教学,肯定是远远不够的。课内教学体系的合理性,课后实践教学体系的系统性都是改革需要认真考虑的方面[6]。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增加翻译课程的课时。同时,对于学生的评价,也应进行相应地改变。教学方式的改革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适当减少翻译理论内容的讲解,增加课内实践的练习及讲解,从而可以全方位地提升翻译教学的质量。

由于其课程性质,应增加翻译实践部分的比重,来强化学生的课后实践。地方性高校应积极与地方机构、企业建立良好地沟通机制,为学生的课后实践提供更多的平台。同时,A市依托其优质的旅游资源,承办了一系列的国内外大型赛事或会议。学院应积极抓住机遇,建立完善的课外实践体系,大大提升学生的实践翻译水平。

(3)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强化学习的自主性,加强教学材料的真实性,增加活动的实践性。在整个的学习需求调查中,学生对于教材的选用、教学题材的选择和教学方式的需求中,都反映出一点:真实性。教材应选用实用性更强的多媒体材料、教师的随堂讲义或者是本身参与的翻译项目。除了传统的文学翻译,商务、旅游、教育、影视和经济类题材的内容也深受学生的青睐。由于学校大力推行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充分利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和自主学习平台,强化教学材料的真实性,增加实践性,会更加有利于学生翻译水平的提高。

四、结论

地方性高校在师资水平、教学资源和学生生源方面都面临一系列的困境,因此在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必然会面临更多的问题。作为相对饱和的文科专业,英语专业的发展在西部地区更是举步维艰。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翻译人才是以市场为导向的结果,因此充分了解翻译教学中学生的学习需求,会更加有利于学科的发展[7]。

调查研究主要着力于学生的学习目的、对翻译课程的教学评价以及学习需求三个方面,相对全面地了解了目前翻译课程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的实际需求,为翻译课程的综合改革提供了一系列的思路。但是由于实际情况的限制,在调查对象选择中,只有76名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调查对象范围较小,其调查结果是否具有普遍性,还需要后期进一步的调查研究。在实际的调查过程中,特别是学习需求方面,课程设置、教材选用、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方面最突出的部分进行了调查,问卷内容的全面性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这都是需要在后期的调查研究中进行改进的地方。

参考文献:

[1]文秋芳·英语类专业实践多元人才观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 (1).

[2]孙一博·翻译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 翻译论坛,2015(78).

[3]杨贤玉,柯宁立·地方高校英语专业特色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6).

[4]王金波·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翻译教学需求调查[J]. 外语界,2009(5).

[5]安登贤·地方性高师院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浅论[J]. College English, 2012(2).

[6]周华·应用型人才观下的地方性本科高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文教资料,2015(12).

[7]戴炜栋,王雪梅·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背景下英语专业的建设思路[J]. 外语界, 2014(3).

(责任编辑:李昌礼)

The Needs Survey of English Major Undergraduates in Translation Teaching——Taking A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Peng Junhua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Education of Anshun University, Anshun 561000, Guizhou, China)

Abstract:The high-leveled professional translation talents is the need of social economy. However, it is a big and urgent question for the local universities to produce qualified translation talents. This paper reports a needs survey of English major undergraduates in translation teaching, taking Anshu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is hopefully of som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ranslation course and the comprehensive reform of English majors.

Key words:translation teaching, personnel training, teaching needs, application-oriented

收稿日期:2016-03-04

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省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安顺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综合试点改革”(项目编号:2014ZXZZ004)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彭军花(1988.01~),女,重庆开县人,安顺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理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507(2016)03-0076-03

猜你喜欢

翻译教学应用型人才培养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思维导图&概念图辅助翻译教学实现途径探索
高职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及提升策略探讨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