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特校开展“送教上门”的实践与思考
2016-07-15·王红王斌
· 王 红 王 斌
县级特校开展“送教上门”的实践与思考
·王红王斌
摘要:“送教上门”是针对适龄残疾儿童因自身和家庭的多种原因不能走进课堂而实施的一种教学方式,可以从确定送教对象、选择送教内容以及多方配合送教工作等方面保障残疾学生的受教育权。
关键词:送教上门;准确定位;精心准备;多方配合
由教育部、民政部等七部委出台的《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明确提出,要“组织开展送教上门。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安排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教育资源,为确实不能到校就读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提供送教上门或远程教育等服务,并将其纳入学籍管理”。作为一所县级特校,我校在开展送教上门工作中,通过不断的探索、实践,形成了一些思考,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送教对象要准确定位
就本校而言,“送教上门”主要是对中重度智障适龄儿童因自身和家庭的多种原因不能走进课堂而实施的一种教学方式。为了节省人力、财力,尽可能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就必须对“送教对象”进行准确排查。
(一)对所在行政区域里的残疾儿童进行摸底
仅仅依靠特教学校,想要掌握全区(县)适龄残疾儿童的资料是非常困难的。为此,我们依靠教育、民政、卫生等部门和残联等组织,从各中心小学、乡镇民政科、妇幼保健所等处收集到全区适龄残疾儿童的基本信息,然后安排教师逐一登门核实和鉴别。对适龄残疾儿童,能到校就读的,我们积极做好家长的工作,让他们走进校园,走进课堂。
在走访中,我们也综合各种因素,甄别出那些确实因为家庭和自身因素不能入校的适龄残疾儿童,把他们作为“送教对象”,并给他们办理好学籍,确保他们的受教育权。
(二)进行“送教对象”评估
确定了送教对象,随后就要做好评估工作,了解这些孩子的详细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送教。为此,我们给每一个送教孩子安排一位相对固定的送教教师,并由该教师进行细致的评估,以此作为今后送教效果的评价起点。
我们从“认知觉、感觉、语言沟通、情绪行为、生活自理”等方面设计评估表,通过访谈、观察、简单测评等方式,对每个送教对象做一个起始的综合评判。为尽量减少评判的偏差,我们在送教前的一个月内,要求教师去送教对象家3—4次,每次去都做一次评估,然后由学校专门成立的“送教小组”共同商议,综合3—4次的评估结果,做出尽可能准确的诊断。
二、送教内容要精心准备
不同于课堂教学,“送教上门”没有序时进度,没有课表,没有固定教学设备设施,而且送教学生残疾程度也比较严重,对于送教教师来说难度很大。因此,为确保送教质量,每次的送教内容都要缜密安排。
(一)制定学期送教计划
根据送教前的综合评估,我们要求送教教师制定出学期计划,对本学期的送教有一个系统的安排,如本学期的送教总目标、每次送教的内容、送教时间的划分等。这样注意送教的连贯性,做到内容的衔接,既避免因随意而造成间隔时间过短,残疾孩子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所学的现象,又免得因送教间隔时间过长,学生忘记较多或学习兴趣锐减的情况。
(二)送教前备好课
按照学期送教计划,我们要求教师每次送教前,根据所掌握的送教对象实情,精心备课,并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好预案。然后,“送教小组”再集中进行一次“集体备课”,使每一次的送教做到胸中有数,“不打无准备之仗”。
(三)送教内容的多样性
被送教学生的需求是丰富的,不仅有文化知识的学习,还有体能康复、感觉统合的训练和心理辅导的需要。不仅是针对残疾儿童,也需要对家长进行“送教”。因为一次送教的时间是短暂的,下次的送教是在几天后或一周后。一次的送教内容,仅仅靠教师是很难收到较好效果的,那么教师对家长如何协助,如何做好后续的事宜,都要一一交代、细细指导,以保证效果的可持续性。
“手把手”的送教
三、送教活动要多方配合
“送教上门”这项工作,要真正落到实处,仅仅靠学校是难以完成的,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配合。
(一)争取职能部门支持
目前,“送教上门”工作主要是特教学校的教师在做。要保证顺利开展并提高送教质量,还必须得到政府职能部门在人力、财力方面的支持,如送教人员的调配、工作量增加的补助、往返的车旅费等。另外,这些重度残疾儿童体能康复、感觉统合训练器材的配备,也需要给予家庭适当的补贴。
(二)选配优秀送教教师
在送教实践中,我们也得到教师不少反馈:有认为这些残疾儿童不要送教,这是家长的事;有觉得每次送教,花了那么多的钱,效果又不大;有的说去送教,家长不配合,不热情;还有的受了“家长拒绝”的委屈就直接不去了。针对这些问题,在“送教”中,我们一方面注意选择那些能吃苦、业务精湛、品德优秀的教师,另一方面我们注重加强对教师的思想教育,要他们把“送教”当作送爱心、送温暖,更把“送教”当作专业成长的重要经历。实践证明,通过送教活动,教师的心灵都得到了洗礼,怨言也逐渐少了,有些教师已把送教变成了自觉行为。
(三)提升送教家长的认识
“送教上门”能否取得实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的配合程度。我校确定的“送教对象”绝大多数是农村的,这些家庭的家长文化水平不高,意识不强,家境不宽裕,基本都生养了第二胎。他们认为,只要管好孩子的吃喝拉撒,有人在家看着他们就行,没必要读书、上学。有的家长就直接毫无理由地拒绝,更有家长连门都不让进。为此,我们准备了“致家长的一封信”,把送教意图和送教教师姓名、联系方式等告诉家长,让家长可以随时与送教教师联系、咨询。同时,取得当地村委会、乡镇教育管理办公室或中心小学的配合,协同做家长的思想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送教上门,是学校和家庭共同教育好重度残疾孩子的有力途径。要让送教上门工作长久、持续、高效地开展下去,就需要每一位特教教师付出爱心、耐心、恒心,发挥自己的专业所长。为这些孩子提供送教服务,让他们学会知识、改善身体状况,即使付出再多,也是值得的。
中图分类号:G760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特殊教育学校,225200;配图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