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期留置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及护理

2016-07-15陈翠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鞍山医院辽宁鞍山114011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9期
关键词:血液透析

陈翠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鞍山医院,辽宁 鞍山 114011)



长期留置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及护理

陈翠芳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鞍山医院,辽宁 鞍山 114011)

【摘要】目的 观察长期留置双腔导管对于血液透析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护理方面的要点。方法 对我院血液科的血液透析患者7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其中长期留置双腔导管的患者作为观察组(26例),其余患者作为对照组(48例),分析对比两组患者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从出血、血流障碍、感染几个方面进行统计),并计算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概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发生出血1例,血流障碍0例,感染1例;对照组患者发生出血3例,血流障碍2例,感染4例,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69%,明显低于对照组18.75%(P<0.05)。结论 对于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留置双腔导管能够有效避免出血、血流障碍、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长期留置;双腔导管;血液透析

近年来,血液透析已经成为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重要措施,随着我国肾病患者的增多,血液透析几乎成为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必经之路。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来讲,能否建立永久性的血管通路最为关键[1]。而留置双腔导管由于部分患者自身的原因,造成不能长期维持内瘘,对这些患者进行长期留置双腔导管能够给患者提供更好的帮助;为了了解长期留置双腔导管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情况,今对我院血液科的血液透析并且留置双腔导管的患者7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血液科的血液透析并留置双腔导管的患者7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其中长期留置双腔导管的患者作为观察组(26例),其余患者作为对照组(48例),其中观察组男性19例,女性7例,年龄:42~62岁,平均年龄(53.45±2.5)岁;对照组男性35例,女性13例;年龄:43~61岁,平均年龄(52.89±3.1)岁;两组患者均属于慢性肾病患者,符合临床诊断标准,且均进行血液透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临床症状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及护理方法

1.2.1 观察组:观察组26例患者应用长期留置双腔导管方式配合血液透析,留置双腔导管操作如下:经手术室局麻下,应用seldinger技术及撕脱型扩张导管将双腔导管置人到颈内静脉内,导管内常规应用肝素抗凝,所有患者皮下遂道长度约为8~10 cm,涤纶环距皮肤出口距离为2.5~3 cm,置管完成后进行局部压迫15~20 min,肉眼观察血液渗漏后,让患者回病房进行休息。所有患者均在置管后第2~3 d进行血液透析[2]。

1.2.2 对照组:48例对照组患者以本院的常规护理方法,进行置管处的清理消毒,注意患者的各项生命指征等。

1.2.3 护理方法

1.2.3.1 对于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方面护理:大多数进行血液透析的肾病患者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抑郁、恐惧等负性心理情绪,患者住院期间,生活内容枯燥单一,更加加重了其情绪低落的状况。对于患者出现不良情绪的情况,护理人员必须及时与出现不良情绪的患者进行适当沟通,第一时间了解患者具体的心理状态,增加夜间巡视频次。护理人员需要和患者建立有效的心理沟通模式,通过对患者及家属的了解,帮助患者建立治疗的信心,消除其不良情绪,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通过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有效的肾病知识教育,加强患者对肾脏病及血液透析和双腔导管的了解,与患者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共同努力帮助患者建立康复的决心,以有效避免患者的负性心理影响治疗结果,确保插管成功[3]。

1.2.3.2 对于预防感染及出血方面:护理人员需要告知并督促患者保持手术区域的良好清洁卫生,避免潮湿问题。每次患者进行透析时,护理人员必须按照无菌操作的要求严格进行,避免医源性感染,应用碘伏擦拭穿刺点部位的肝素冒。患者如出现隧道炎症症状(隧道硬结、隧道红肿、隧道疼痛及外口分泌物明显增多等),就需要及时予以细菌学检查,同时预防性地给予局部或全身抗感染的对症治疗。长期留置双腔导管的患者穿刺口处出血的最为常见,在刚开始透析时发生出血,我们可以采用局部止血措施,如果患者出血量不大,通常不需进一步处理,如果出血量较多,就在患者透析结束后给予鱼精蛋白缓慢注入,然后再用肝素进行封管处理[4]。

1.2.3.3 对于预防空气栓塞方面:空气栓塞属于长期留置双腔导管造成的最严重的并发症,所以,护理人员必须经常检查导管状态,避免导管破损、出现裂痕或脱出情况发生,如果导管头部夹子关闭不严,会造成严重后果,护理人员必须保证导管头部夹子处于关闭状态,并确定透析时通道是严紧连接,时刻都应充分排净空气,严格避免空气入血情况发生。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出血、血流障碍、感染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对各组数据应用SPSS 18. 0对数据进行分析,数据处理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发生出血1例,血流障碍0例,感染1例;对照组患者发生出血3例,血流障碍2例,感染4例,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7.69%,明显低于对照组18.75%(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由表1可见,经过长期留置双腔导管的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且仅有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长期留置双腔导管对于血液透析患者避免并发症非常有效。

3 讨 论

血液透析已经成为肾病科常用的治疗手段。由于我国肾源不足以及肾脏移植费用极其昂贵,很多患者不得不长期进行血液透析,而很多患者由于自身的身体原因,不能长期维持内瘘,只能选择长期留置双腔导管,在长期应用双腔导管的患者中,护理人员应该严格按照透析前的无菌操作进行操作,并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消毒,用注射器抽出动静脉内封管时的肝素盐水,留意有无血栓形成,如无阻塞,关闭管夹,静脉端应用肝素抗凝后管夹关闭。连接透析管路,血液透析开始,连接处要铺就无菌巾。检查固定情况,避免滑脱。在血透结束后,进行导管消毒,用无菌注射器把2 mL的肝素加入3 mL 0.9%氯化钠溶液内进行封管,每月再用尿激酶进行封管。具体方法用:10 mL生理盐水加肝素2 mL,取其中4 mL肝素盐水溶于尿激酶10万单位内,再加以封管,以避免血栓的形成,避免血流受阻碍,如患者为高凝血状态,需加大肝素用量,确保导管畅通,最后用肝素帽封管,外用无菌敷料进行包裹,避免感染。对置管处及其周围皮肤进行消毒,置管口进行密切观察,留意患者出血、血肿、渗出情况,1~2 d更换一次无菌敷料[5]。

综上所述,长期留置双腔导管对于血液透析患者避免并发症非常有效,对于患者出血、血流障碍、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也能更好地避免,且在护理措施得当的情况下,可以弥补患者由于不能长期维持内瘘的不足,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丁秋珠,张巧根,吴竹兰.长期留置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及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1,4(8):1162-1163.

[2] 区丽珍.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长期留置带涤纶套双腔导管的规范操作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4,10(28):2654-2655.

[3] 胡英,查艳,刘玉青,等.长期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4,12(36):183-185.

[4] 高爱华,陈建英.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和护理[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2,1(1):90-91.

[5] 王琴.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病人中的应用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2,9(27):2525-2526.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9-0281-02

猜你喜欢

血液透析
烟酰胺在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高磷血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护理干预在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效果分析及护理
血液透析中应用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的护理效果评价
阿法骨化醇冲击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疗效观察
综合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导管并发症的影响
预见性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观察
优质护理用于血液透析治疗糖尿病肾病老年患者中的效果评价
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循证护理干预效果研究
心理社会因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