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城融合视角下江门市旅游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2016-07-14江门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徐斌赵东平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 徐斌 赵东平
产城融合视角下江门市旅游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 徐斌 赵东平
摘 要:近年来,江门市高度重视和支持旅游业的发展,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支持旅游产业的建设。产城融合为江门市旅游业在业态转型和优化城市空间功能布局方面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但是,江门市在产城融合发展过程中,旅游业的城市功能仍未完全凸显,必须在旅游城市功能定位、旅游产业结合及产业带动性、旅游基础服务体系方面进行优化和改进。
关键词:产城融合 旅游业 江门市
1 产城融合的内涵
目前国内对于产城融合的内涵研究中,依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不少学者对于产城融合的理解,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张道刚(2011)认为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城市是产业发展的载体,城市与产业是相伴而生、共同发展的,城市没有产业支撑,即便再漂亮,也是一座“空城”,产业没有城市依托,即便再高端,也只能“空转”。李文彬、陈浩(2012)认为产城融合内涵的理解主要着眼于3个方面:人本导向、功能融合和结构匹配。刘瑾、耿谦、王艳(2012)将产城融合界定为“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就是建设以生态环境为依托,以现代产业体系为驱动,生产性和生活服务融合,多元功能复合共生的城市发展模式。综合目前国内的现有研究,认为产城融合是一定区域范围内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协同共进、良性互动的一种科学发展状态,是新阶段产业和城市发展的战略要求,是对过去产业园区发展模式的再思考、新探索,更是一种发展趋势。主要有三个特征:第一,城市与产业共生;第二,生活与就业并存;第三,制造与服务互动。
2 产城融合为江门市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2.1江门市旅游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江门市高度重视和支持旅游业的发展,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和《江门市旅游业发展扶持办法》,将旅游业作为江门市的支柱产业来打造,并做出了建设旅游强市战略部署,把旅游业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加快发展。江门市财政从2013年开始,每年安排1000万元~2000万元作为旅游产业发展资金支持旅游业发展。
江门市的旅游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旅游接待人次由2010年的2327.88万人次增加到2014年的3790.14万人次,其中接待过夜游客由2010年的990.99万人次增加到2014年的1601.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由2010年的120.1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279亿元,年均增长23.46%,在全省排名由2010年的第八位跃至2012年的第六位和2014年的第五位。2014年,全市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约6.5%,旅游产业逐步成为江门市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2.2产城融合为江门市旅游业发展提供新思路
2.2.1产城融合为旧业态向新业态转型提供新出路
随着江门市产业重心转移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许多旧城区繁华不再,旧工业园区纷纷搬离原址,有些地方出现了“有城无产”或者“有产无城”的局面。如何解决产业和城市空间功能的脱节,产城融合为这些旧城区、旧园区的功能活化和升级改造提供了新的出路。旅游业可以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融合,结合旧区的实际,探索发展产业融合的新业态,活化城市旧区功能,提升产业水平。
2.2.2产城融合为优化城市空间功能布局提供新模式
过去江门市在发展工业园区时注重园区的产业功能,用地布局以工业用地为主,忽视居住与居民综合服务功能,出现明显的“产”、“城”分离现象。而居民居住集中的新城区建设也同样只着重居住和服务功能,产业支撑和后劲不足。产城融合可通过旅游功能的城市定位,以“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的思路,发展生态宜居、休闲旅游等城市职能,调整原有园区的只以工业或者只以房地产为主的发展方向,为优化城市空间功能布局提供发展新模式。
3 产城融合视角下江门市旅游业发展问题分析
3.1江门市旅游城市功能定位尚未明晰
城市功能定位是城市产业选择、培育、发展和壮大的基础和磐石,在城市功能定位明确以后,城市产业的发展才能健康和有序。若城市的功能定位不明晰,产业的选择就有可能面临规划无序,相互冲突的局面。只有在确定了城市功能定位以后,根据城市功能的适应性和产业关联性,才有可能实现产城融合。江门市在朝着旅游大市和旅游强市的目标迈进时,仍然缺乏比较明确的旅游城市功能定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3.1.1缺乏鲜明的旅游城市主题形象
虽然江门市拥有非常优越的旅游资源禀赋,但是长期由于行政区域划分的关系,四市三区通常都是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缺乏统一营销和统一旅游形象规划,导致江门市旅游城市旅游形象不够突出,未能树立较好的区域差异定位。
3.1.2缺乏统一的旅游宣传口号
在查阅江门市主要的宣传资料和宣传媒体后发现,江门市现在尚未统一城市旅游宣传口号,常见的城市宣传口号出现频次较多的分别是:“中国侨都”、“第一侨都”、“第一侨乡,自在江门”、“江通四海,门迎天下”。而且这些宣传口号,只是强调了华侨文化的特点,并没有把江门市的旅游功能定位标识清楚。
3.2江门市旅游产业综合带动性较弱,结构有待优化
2014年,江门市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约6.5%,战略性支柱地位开始显现,但总体来讲,江门市旅游产业的综合带动性仍然较弱,旅游产业结构仍有待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2.1旅游市场缺少龙头企业带动,市场主体普遍较弱
虽然江门市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但是在旅游市场上,企业主体普遍都是单体企业,缺乏大集团、大品牌,景区与景区之间太分散,单体规模不大,各自为政,单打独斗,尚未形成能带动一方经济和城镇发展的旅游龙头企业和旅游产业形态。
3.2.2旅游产业集聚效应有待加强,产业辐射效应较弱
虽然江门市拥有“碉楼、海岛、温泉、生态”四张旅游名片,但是旅游产品的开发和经营尚处于初级阶段,大多数属于门票经济和初级开发阶段,产业集聚效应尚未有效形成,产业辐射范围只限于资源所处地区,对整个区域和城市的产业辐射效应较弱。
3.2.3旅游产业定位缺乏战略高度,产业链尚未有效延伸
随着江门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业的战略支柱地位越发显著,但是相对应的产业定位缺乏战略高度。现今江门市的旅游产业定位还处于“就旅游而旅游”的阶段,还没有跳出江门视角之外。由于旅游业的关联性和综合性等特点,注定发展旅游产业和建立旅游城市功能定位不是旅游一个部门的事情,而应该着眼于发展江门市整个国民经济的高度,重新考虑产业定位和思考产业布局。江门市的旅游产业链发展尚处于观光旅游、门票经济阶段,产业链还没有得到有效延伸和拓展,导致产业利润增长点非常有限。
3.3江门市旅游基础服务体系尚未完善
3.3.1江门市旅游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
近年来,为了配合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江门市在交通、餐饮、购物娱乐基础设施建设上加大了力度。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旅游公共服务设施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尤其凸显在道路网建设、旅游接待设施、旅游公共卫生间、旅游安全设施设备等方面,旅游信息更新、旅游集散及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和服务体系也有待加强。主城区与旅游区、城市休闲公共服务与旅游休闲公共服务尚未能兼顾和对接,产城融合在结构匹配上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完善。
3.3.2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和结构优化刻不容缓
旅游专业人才是保障旅游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市旅游局做了一项调查。据江门市旅游局一项旅游人才调查显示,目前江门市旅游企业基层管理人员的年龄段主要集中在29岁以下,中层管理人员的年龄段主要集中在30岁~39岁之间,高级管理人员的年龄段主要集中在40岁~49岁之间,其中29岁以下基层管理人员约占29岁以下一线员工的1/6,29岁以下基层管理人员与30岁~39岁之间年龄段管理人员的比例约为1∶2,这相对于旅游产业在江门市的发展成熟度来讲,管理层年龄结构偏于年轻化。而在学历方面,江门市旅游企业管理人员中,拥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接近两成;拥有大学专科学历的约占三成;拥有中专或高中学历的却占到总人数的四成;其余的为初中及以下学历,约占一成。可见,江门市旅游企业管理层依然缺乏高素质、高水平、高层次的人才,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水平。
3.3.3江门市旅游机制体制建设较为滞后
江门市现今的旅游机制体制建设步伐与旅游业发展的速度不相一致,虽然目前已经发布《江门市加快建设旅游强市工作纲要(2015—2020年)》,但是整体的旅游保障体系仍然欠缺,机制体制建设相对滞后,缺乏部门间相互联动的工作机制,管理制度也与旅游业的发展速度不相适应,行业协会的力量仍然较薄弱。
4 产城融合视角下江门市旅游业发展对策分析
根据产城融合的核心思想,城市建设必须以人为本,城市发展必须以产业为支撑,产业促进必须以城市为依托,即“以人为本,以产促城,以城兴产”。因此,着眼于江门市的现有基础,在产城融合视角下解决上述江门市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现有问题,可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4.1尽快确立江门市的旅游城市功能定位,塑造整体旅游城市形象
4.1.1整合资源,统一旅游宣传口径
把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总结江门市的城市内涵和城市形象,统一对外宣传途径和宣传口号,细化不同地区的旅游形象,明确江门市的旅游城市功能定位,打造统一整体的旅游城市形象。
4.1.2深度挖掘侨乡文化,凸显城市旅游功能与地方文化形象
对侨乡文化宝库进行深度挖掘,理解和领略侨乡文化的实质,丰富江门市在旅游产品设计、旅游营销宣传、旅游企业培育工作上的地方文化内涵,凸显城市旅游功能,深化地方侨乡文化形象,进行区域差异化形象定位。
4.2以人本导向实行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转型,通过产业融合实现城市功能融合
4.2.1促进旅游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拓宽旅游产业链
以产业融合为契机,促进旅游业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新型业态,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本地竞争能力强、功能完善、效益显著的产业集群,组建本地的产业集团,有效延伸旅游产业链,发展联动产业,促进旅游业在服务形态、组合形态、要素形态、配套形态、延伸形态和集聚形态上的创新。
4.2.2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优化城市功能配套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本地可以带动产业深度发展的大型市场主体。推进旅游业的重组与升级,发展新型旅游服务业态,使旅游业增长从数量型向质量型、再到效益型转变,以此使城市功能与产业联动相匹配。
4.3加快江门市旅游基础服务体系建设,实现产城融合的结构匹配
4.3.1加快旅游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城市功能匹配
加强江门市的对外交通道路网建设,完善内部交通网,实现市民休闲道路系统与旅游道路系统无缝对接。加快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建设,推进智慧旅游城市建设工作,建立健全旅游安全危机预警系统,加强市民的旅游便民系统建设,优化和完善旅游基础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工作,完善江门市旅游解说系统,实现城市人居功能与旅游产业功能相匹配。
4.3.2完善旅游专业人才建设机制,实现就业结构匹配
整合本地的旅游教育资源,实行梯队化、多元化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机制,加快完善旅游人才队伍培养体系,可以采取本地培养、外地引进、行业推荐等方式,积极参与区域性人才共享平台,建立健全本地专业人才资源库,健全职业技能认证体系,创新旅游服务品牌,培养高层次、复合型的旅游专业人才,以实现产城融合就业结构与产业发展相匹配。
4.3.3尽快完善旅游机制体制建设,落实保障机制匹配
在确定城市旅游功能定位以后,确立一整套完善的发展旅游机制体系。与产城融合视角相适应,建立高视角、全域角度的旅游开发规划,保障旅游发展用地需求,出台旅游产业发展支持政策体系,建立健全资金保障制度,大力推进大型市场主体培育的工作,加强行业管理机制建设,加强区域间旅游合作机制建设。
参考文献
[1] 张道刚.“产城融合”的新理念[J].决策,2011(1).
[2] 李文彬,陈浩.产城融合内涵解析与规划建议[J].城市规划学刊,2012(7).
[3] 刘瑾,耿谦,王艳.产城融合性高新区发展模式及其规划策略——以济南高新区东区为例[J].规划师,2012(4).
[4] 卫金兰,邵俊岗.产城融合研究述评[J].特区经济,2014(2).
[5] 江门市人民政府.江门市加快建设旅游强市工作纲要(2015-2020年)[R].2015-07-25.
[6] 庄英业.早上应聘上班、下午辞职江门旅游行业缺乏人才[EB/OL].2012-03-21.http://www.jmnews.com. cn/c/2012/03/21/09/c_1223094.shtml
[7] 陈思勤.产城融合核心应“以人为本”[J].南方,2013(19).
[8] 于新东.产城融合实现机制述要[J].中国城市化,2015(3).
[9] 江门市旅游局,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江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3-2025)说明书[R].2013-03.
[10] 付静,付岱山.关于我国产城融合问题的研究综述[J].中国市场,2014(51).
[11] 杨芳,王宇.产城融合的新区空间布局模式研究[J].山西建筑,2014(2).
[12] 廖丰丰,韦霞,杨卫华.产城融合背景下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的发展研究——以常州市为例[J].艺术科技,2014(9).
作者简介:徐斌(1983-),女,浙江上虞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旅游管理,旅游经济方面的研究;赵东平(1976-),女,河南济源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会展旅游,旅游管理方面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6)04(a)-1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