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制定东北老工业城市发展规划的战略思考——浅谈四平市“一核三带”富民优先战略

2016-07-14四平市规划局柴冠

中国商论 2016年3期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一体化

四平市规划局 柴冠



新形势下制定东北老工业城市发展规划的战略思考——浅谈四平市“一核三带”富民优先战略

四平市规划局 柴冠

摘 要:在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宏观政策引导下,四平市制定了以“一核三带”为核心的富民优先发展战略。本文就“一核三带”富民优先战略的指导思想、基本内涵及其战略意义、围绕区域现有的基础和发展思路,以及实现战略的主要途径进行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一核三带 富民优先 城乡协调 核心竞争 科学发展观 一体化

为配合国家的东北振兴战略,促进四平市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实现四平工业自动化、乡村城镇化以及农业现代化,使城乡居民的收入稳步提高,逐步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四平经济的快速转变、赶超和发展,四平市委、市政府制定了以“一核三带”为核心的富民优先发展战略,本文就该战略作简要的论述。

1 “一核三带”富民优先战略的基本内涵和战略意义

1.1 基本内涵

“一核”是指由四平市和周边大约1100平方公里左右的区域。“三带”是指长春四平经济带、四平郑家屯经济带、环长经济带。“一核三带”涵盖了四平周边的全部乡镇,总计60个乡镇,其中节点乡镇22个,聚集了全市90%的经济总量、80%的人口。在这一战略纲要中,“一核”是核心,是加快四平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力;而“三带”则是加速四平市经济发展的辅动力。

1.2 战略意义

实施“一核三带”富民优先战略是国家发展战略的延伸,是发展四平区域性经济社会的战略思想,在发展四平市区域经济中具有促进、领导和拉动的作用。在四平市区域一体化经济建设的过程中,按照“一核三带”的指导思想,全面渗透进长平、沈阳经济圈、实现南接北融的良好局面,是振兴四平市区域经济的正确选择,是改善四平市经济区百姓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四平市区域经济腾飞的重要战略。

2 “一核三带”的指导思想和遵循的原则

2.1 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科学规划、主抓落实,以重大项目带动经济发展、吸引外部资金拉动区域经济、创新经济模式,创造出全民搞经济的大好局面,通过“南接北融”实现经济融合、文化融合,增强四平市的经济实力,提高四平地区百姓的生活水平,实现区域经济的大产业化和高新化。围绕“一核”开展新项目,着眼“三带”发展新经济,逐步实现四平市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2.2 遵循的原则

遵循择优发展的原则,扬长避短,合理确定各产业的发展门类;遵循“借力打力”的原则,凭借四平市原有的优质资源和十分有利的周边环境,充分发掘域内外资金、发展各方面先进技术、招揽各方面高精尖人才;遵循发展创新的基本原则,改变思想观念、健全体制机制、创新发展方式、强化执行手段,创造四平市区域经济建设的新局面;遵循富民优先的原则,真正实现百姓富裕,提高区域内城乡居民收入。

3 “一核三带”的发展思路

3.1 经济环境

当前时代发展的主流是经济全球化日趋发展,区域交流与融合不断增加。国内大多数城市都把区域经济同城化、一体化作为发展区域经济的新模式,并且取得成功该模式正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和推广。作为正在加快经济转变、赶超和腾飞关键时期的四平,充分利用当前良好的经济环境,夯实基础创新模式成为四平经济加速发展的关键点。

3.2 优势条件

优势资源。四平梨树的四棵树乡是世界上四条黄金玉米带之一,四平地区具有丰富的肉牛和生猪生产资源,是畜牧业发展的天然宝地。每年的玉米产量达130亿斤左右,为玉米深加工和出口奠定了深厚的农业基础。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量很大,具有广阔的开采前景。

优势区位。作为东北亚腹地的四平,南邻沈阳经济圈,北接长春经济带,是哈大经济大动脉上的重要节点城市和主要交通枢纽,处于承接经济辐射的有利位置,优势产业。四平市在建国后具有雄厚的工业基础。曾经辉煌的工业企业包括四平联合收割机厂、四平专用汽车厂、四平液压件厂、巨元换热器厂、四平联合化工厂等,这些厂家曾经是全国有名的企业,产品畅销国内。改革开放后,在历届四平市委领导的正确指导下,通过四平人民的不断努力,四平市的工业基础逐渐恢复。目前,装备制造业和农产品加工业蓬勃发展,逐渐成为四平市区域经济的主导产业,医药、建材等产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优势渐现。

优势人文。四平市历史文化背景悠久,曾经建有战国时期的燕国古城,是清朝皇太极的出生地,慈禧等三代皇后的祖籍地,“凤起之地、皇后故里”远近闻名,萨满文化已经被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四平被誉为“英雄城”、“东方的马德里”,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3.3 制约因素

在思想层面上,存在以下不良意识:患得患失、思维僵化、瞻前顾后、稍有成绩就沾沾自喜等。在实践层面上,还存在着内驱力不足,开放度不够,发展环境不优等问题。在发展层面上,长春和沈阳南北经济圈发展迅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域外资本、高新技术和高级人才,出现了明显的“马太效应”,四平的经济发展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严峻局面:被南北经济圈“蚕食”,逐步被边缘化。以上这些因素成为影响四平市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4 “一核三带”的布局和主要任务

为实现四平市区域经济的快速转变、赶超和腾飞,四平市委、市政府做出重要部署和规划,根据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规律和要求,以 “一核三带” 发展战略为指导,全面实施富民优先政策。把统筹推进、立足当前、重点突破、放眼长远作为总体要求,把突出“一核”、打造“三带”作为总体思路,富民优先、南接北融,快速发展。 “开发东南、拓展西北”是“一核”的主要内容,东南以生态宜居为主,重点建设西北部的装备制造业,汽车零部件销售主要放在东北,逐步把四平市建设成为吉林省中南部承南接北的枢纽城市。

(1)改变区域经济模式,实现区域经济快速增长,发展集群化工业,打造创新化科技团队,促进规模化经济进程。以开发区、特色产业园区为依托,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上下相接,龙头配套,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通过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创新力,发展四平市现代工业体系。

(2)把城市乡村协调发展作为目标,实现城市乡村共同前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推进乡村的城市化进程。根据城市化发展的要求,科学合理地分配设置各种生产要素。以城市网络化为目标,加强干线和支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扩大城市规模、增强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为重点,做大中心城市,打造宜居城市,做强城市经济和文化。

(3)紧紧围绕长平、四郑、环长三条经济带,发展新能源产业,建设绿色生态农业开发带、形成特色鲜明的服务综合体经济带,增强实力,突出特色。“三带”以县城为支点、辅以节点镇,逐步实现农村城镇化,建成一批特色鲜明、实力强劲的城镇群,形成城市、农村共同发展的繁荣局面。

(4)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题,促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作为“一核三带”富民优先战略的组成部分,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内容包括:优化种植养殖业结构,推进农牧业发展,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逐步实现高效农业,全面落实农村各项政策,不断创新农村经济模式。

(5)改造升级服务业,使区域内服务业不断增加现代化特色和集群化模式。以建设新城区商业为中心,改善老城区的服务状况。培育区域专业市场和要素市场,提高市场建设整体素质,使旅游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拉动服务业快速发展,积极推进金融保险业发展。

(6)始终坚持富民优先,把百姓的富裕当作政府工作的头等大事,把促进区域内社会与经济的共同进步作为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标。让百姓的腰包鼓起来,促进基本公共服务,逐步实现均等化。

5 实现“一核三带”的主要途径

(1)按照“南接北融”的发展格局,紧密对接沈阳经济圈和长春经济圈,并实现深度融合。根据沈四、长平发展战略的契合需求,加速四平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深化与长沈的信息合作。不断促进与上和长春的人才交流与教育合作,深度进行两地文化交流。积极渗透,甘当配角,摒弃盲目发展,去除因为定位冲突造成的产业重叠,及时承接,优势互补,做到互惠共赢。

(2)以经济国际化进程为着眼点,积极招商引资、扩大开放。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的方针,切实抓好招商引资、扩大开放工作,具体方法是:以区域内骨干企业为主,借助于各方面的中介机构,制定优惠政策,政府、民间齐头并进,吸引国内外资金,培养锻炼一批招商引资的能人队伍。

(3)培育四平市经济发展新引擎,主要以项目带动、投资拉动为主要手段。四平市经济发展的核心和重点是项目,没有项目就没有好的发展。四平市的经济发展需要的项目包括:工业农业现代化,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基础设施,社会公益、税源型等项目。发展过程中注重与央企、国内百强和大型跨国公司以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创新化。

(4)提高四平经济发展的承载力和支撑力,重点进行特色园区和开发区的建设。特色园区和开发区建设是四平经济发展的平台,通过政府推动促进开发区建设,通过政策引导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厂,通过利益吸引发掘域内资金注入,逐步在四平地区建成各类新型开发区和特色园区。同时加强出口意识,通过开发区和特色园区不断实现南北对接,创新体制平台,抓住科技龙头,形成吉林南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新高地。

(5)加强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增强四平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后劲。不断前进,构建科学高效的管理体制,形成灵活有序的运行机制和发展规范的创新体系。增加技术技能入股、知识产权入股等多种鼓励手段,激发和保护科技人员的创造性、积极性,为四平经济的发展储备后劲。

(6)释放民间创业潜能,形成全民创业、全民兴业的大好局面。搭建全民创业平台,不断放宽创业条件、实行税费优惠、设立发展基金、开展创业培训,释放出全民的创业热情,从而促进民营经济的大发展。实现中小企业快速成长、壮大的良好局面,打造出一批核心竞争力强、主业突出的民营企业和龙头企业。

(7)打造最佳软环境,提升城市形象。软环境是决定城市经济发展成败的关键性因素,要开展软环境整治专项行动,严格软环境建设的各方面制度,为四平市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东北振兴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就东北振兴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四平市一定要发挥区位优势,抓住机遇制定科学合理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正确把握当前与长远全局与局部、总量和结构、发展与民生四个关系,做好持续推进思想解放、注重强化工作创新、发挥政策拉动作用、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全面加强组织领导,促进区域经济、文化和建设的繁荣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尽快实现党和国家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 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国发[2014]28号)[Z].

[2] 关于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创新创业发展打造竞争新优势的实施意见(发改振兴[2015]1488号)[Z].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6)01(c)-134-03

猜你喜欢

科学发展观一体化
试析绿色发展对科学发展观的创新
科学发展观指导视角下的工会工作创新与水平提升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村镇规划方案设计思路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中高职服装设计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
科学发展观视阈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实效性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