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状况、耐药性状分析
2016-07-14陈佳
陈 佳
(河南省唐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 唐河 473400)
生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状况、耐药性状分析
陈 佳
(河南省唐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 唐河 473400)
【摘要】目的 探讨生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状况、耐药性状。方法 选择6个奶牛养殖场当日所挤的生牛奶样品共计122件,采用血浆凝固酶试验对样品进行检测,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并对检验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①在122件生牛奶样品中,共检测出金黄色葡萄球菌30株,检出率为24.59%(30/122);②所检出的3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对10种抗生素存在一定的耐药情况,对头孢唑林、替考拉宁、呋喃妥因及奎奴普汀/达福普汀4种抗生素较敏感(敏感率均为100%),对万青霉素、阿莫西林及阿奇霉素耐药率较高。结论 生奶中存在金黄色球菌的一定污染,在对奶牛喂养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抗生素的用量,可有效降低食源性致病菌耐药性。
【关键词】生奶;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状况;耐药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广泛地分布于自然界之中,它所产生的肠毒素能够对食物而产生污染而造成人们急性食物中毒的情况突然发生[1]。最近几年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包括奶、肉及蛋等制品为主的食物中毒情况也越来越多[2]。我国也常发生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是卫生防疫部门重点监测项目[3-4]。本研究主要选择6个奶牛养殖场中抽取的122件生奶作为研究对象,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状况及其耐药性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来源:选择当天6个奶牛养殖场采用无菌操作新鲜采集的122件生牛奶样品作为研究对象。
1.2 检验方法:各类样品均根据《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GB/ T4789.10-2012)中所规定的标准操作程序对样品进行检验[5]。所分离菌株在血平板上有透明的溶血环,血浆凝固酶试验结果显示为阳性,经生化鉴定以及染色镜检查属于革兰阳性球菌,呈葡萄状排列,未见芽孢及荚膜出现;同时,以质控菌株按照上述同样的方法作为对照试验。
1.3 培养基及试剂:采用浓度为7.5%的NaCl增菌肉汤、金黄色葡萄球菌显色培养基、血琼脂板、B-P琼脂板、M-H琼脂板、血浆凝固酶冻干血浆等材料。
1.4 菌株来源: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12600以及药敏质控菌株ATCC-25923。均购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鉴定所。
1.5 观察指标:生奶样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及其耐药性。
1.6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进行t或卡方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分析 在122件生牛奶样品中,共检测出金黄色葡萄球菌30株,检出率为24.59%(30/122)。
2.2 药敏试验结果:本研究中所检测到的3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对10种抗生素的耐药性进行观察,对这10种常用的抗生素都具有一定的耐药性,其中对头孢唑林、替考拉宁、呋喃妥因、奎奴普汀/达福普汀比较敏感;其余耐药性具体排序如下:青霉素、阿莫西林、阿奇霉素、红霉素、诺氟沙星、庆大霉素、利福平、万古霉素。这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阿莫西林等敏感性较低。具体药敏试验结果见表1。
3 讨 论
目前,造成食品安全隐患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较为常见的原因就是食源性致病菌对食品产生的污染。本研究中所检测的122个生牛奶样本中,有24.59%的样本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所污染。该结果表明生牛奶中确实存在金黄色葡萄球菌,该菌株的主要源于实际挤奶过程中患有乳房炎的奶牛对牛奶产生了污染,从而使得金黄色葡萄球菌进入生牛奶之中。所以,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预防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生奶及其制品产生的污染,奶牛场应该注意对奶牛的乳房进行规范的乳区消毒,可以有效预防降低乳房外环境 致病菌对生鲜乳安全的影响,大大提高奶源质量[6];奶被挤出之后,应该快速对其进行冷藏,目的在于预防毒素的生成,以及预防细菌的大量繁殖,因此应该注意对生牛奶进行消毒,且注意低温保存。食品安全关乎民生生命健康,目前国家卫生部门高度重视,尤其食源性致病菌的耐药性对人民生活产生极大影响,更是受到国家相关部门重视和操作规范[7]。由于长时间药物沉淀积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也呈现多元化的趋势[8],在本次研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唑林、替考拉宁、呋喃妥因及奎奴普汀/达福普汀4种抗生素较敏感(敏感率均为100%),对万青霉素、阿莫西林及阿奇霉素耐药率较高,提示该区金黄色葡萄球菌存在一定程度的耐药情况,生牛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可能与奶牛在饲养过程中食入添加抗生素的饲料有关。
表1 本组3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敏试验结果
参考文献
[1] 张帆.海口市2003~2008年学校食物中毒发生情况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32(2):251-252.
[2] 李孝权,李钊华,邓志爱,等.广州地区7年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特征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1,21(3):622-627.
[3] 汤桂丽,彭燕,刘利.金黄色葡萄球菌158株耐药性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9):2895-2896.
[4] 黄冰,邓志爱,谭铭雄,等.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状况、产肠毒素特性及耐药性研究IJ1.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9,19(6): 1380-1382.
[5] 刘兰芳,郭思健.43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分析[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2(4):510-512.
[6] 李彦媚,赵喜红,徐泽智,等.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食物中毒的作用机制与其耐药性的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11 (14):2786-2792.
[7] 李自然,史贤明.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肠毒素基因型研究[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八届年会暨第六届东西方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1.
[8] 徐勤,巢国祥,朱炳炎,等.扬州市1998~2003年细菌性食物中毒实验室诊断结果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4,16(11):526-527.
中图分类号:R378.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6-029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