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卒中后非痴呆认知障碍患者的护理

2016-07-14马晓丽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6期
关键词:脑卒中护理干预

马晓丽

(阜新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三病房,辽宁 阜新123000)



卒中后非痴呆认知障碍患者的护理

马晓丽

(阜新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三病房,辽宁 阜新123000)

【摘要】目的 探讨卒中后非痴呆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损害的护理措施。方法 连续纳入阜新市第二人民医院在2012年8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87例卒中后非痴呆认知障碍患者,实施相应的康复护理对策。对比护理干预前后认知功能、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 比较患者护理干预前后护理效果,患者经护理干预后其MMSE评分、Barthel指数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提升,其干预前后径比较差异较为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认知功能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卒中;非痴呆认知障碍;护理干预

致使产认知障碍乃至痴呆的主要诱发原因则是卒中,多数患者在发生卒中后则会表现则是认知受到伤害,而大部分患者的认知损害是渐进过程,这给干预治疗留存了时间窗。2010年,全球大约有3300万卒中存活病例、1700万卒中新发病例,卒中后1个月内认知障碍的发生率为10%~70%[1]。另外,卒中与痴呆的密切关系已众所周知。流行病学数据显示,1/10的卒中首发患者、1/3卒中复发患者会进展为痴呆。然而非痴呆认知障碍则是说患者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认知功能障碍,但是并未在痴呆诊断标准中所形成的的认知损害,此病常见于脑血管疾病患中,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形成了一定的威胁。如果患者没有采取相应的干预方法,30%患者的病情会加重,严重者还会形成痴呆现象,同时加大了患者的生活负担[2]。此研究对我院2012年8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87例卒中后非痴呆认知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8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87例卒中后非痴呆认知障碍患者其中男性53例,女性44例,年龄46~78岁,平均年龄(62.14±10.87)岁。其中17例患者额叶出现病变、14例患者颞叶出现病变、12例患者顶叶出现病变、28例患者基底节区出现病变28例、17例患者丘脑出现病变;患者接受教育的时间为6~16年,平均年限(9.21±3.64)年。

1.2 诊断标准:患者通过颅脑CT、MRI等相关影像学检查之后均诊断为为脑卒中,在接受较为简单的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进行调查之后,分数均在24~27分。

1.3 排除标准:患者在产生脑卒中之前均具有一定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精神病史、颅脑器质产病变、智力逐渐下降、意识出现障碍现象、视力以及听力功能产生障碍等[3]。

1.4 方法: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常会基础护理,其护理内容包含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以及护理、同时病房应处在干净整洁的状态中,病房还应保持通风状态,除此之外还需要进行病房小苏等护理内容。护理人员应结合患者的文化水平、性别以及年龄等一般资料进行考虑,将集体和个体进行相互结合,以此种方式来编制以及实施护理干预。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对患者及家属详细的讲解卒中后关于非痴呆认知障碍相关知识,使得患者及家属对此病的严重性具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并对给予一定的重视程度,从而提升治疗的依从性[4]。除此之外还需要对患者及家属的烦躁、焦虑等一系列的不良情绪进行心理疏通,从而使患者树立康复信心。然而在现阶段中所采用的干预方法则包含了认知康复,认知训练以及认知刺激等相关内容。其具体训练内容为:对患者进行注意力训练:采用两张存在-0处之内不同的图片,让患者找出两张图片的差别,利用两张存在5处不同的字卡,让患者找出两张图片的不同。对患者的计算力进行训练:其训练的目的则是通过不同数字间所存在的转换以及和日常生活存在一定的关系的运算。对患者的记忆力进行训练:利用单字记忆法、词组记忆法以及分组记忆法进行分别训练。对患者的视空间运动能力进行训练:采用16块6面存在差异颜色的积木随后将其拼成图形。并让患者实行作业训练,适当知道患者进行写字、绘画、编织以及十字绣等手工训练,从而加强患者的注意力以及记忆力[5]。如果患者的记忆力以及注意力发生异常,其护理人员需要向主治医师上报患者的实际病情,还应选取相应的有效方法,从而恢复患者自身的认知功能。在认知干预的同时积极指导患者进行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早期进行床上被动活动,当患者病情之间稳定后再知道其练习坐、起、立、走以及跑等相关训练,患者应持续进行肢体功能训练,以此来加强自身的体力以及脑力[6]。告知患者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以补充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对咀嚼、吞咽功能障碍者给予糊状食物[7]。护理干预的时间范围应在12周之内,对患者每次实行干预的时间应在30~150 min,干预次数应在6~20次。

1.6 评价指标。认知功能: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价患者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选择巴塞尔指数( Barthel) 对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

1.7 数据处理:采用SPSS17.0 统计学软件,干预前后经比较后选用t来进行检验。干预前后以P<0.05为差异,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比较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效果,患者经护理干预后其MMSE评分、Barthel指数均有一定程度上的提升,干预前后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效果

3 讨 论

大脑中的高级功能则是认知功能,其中包含注意力、计算力、语言能力、逻辑能力以及知觉等相关功能。当患者患有脑卒中后其非痴呆认知功能障碍则是因为梗死灶产生累积现象,切和大脑皮层或皮层下功能部位所存在的认真功能出现障碍而形成的。致使卒中后产生认知障碍的机制包含了多种因素,其中主要因素为脑血管产生病变而作用同时和AD样病变产生相应的协同效应,并且出现症状性或者无症状性脑血管的累积现象。就目前而言,在临床中对脑卒中后非痴呆认知功能障碍的具体发病机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病因,部分学者则认产生认知功能障碍还存在为生物、心理以及社会等多种因素,其多种因素子能够起到共同作用。对认知存在障碍或痴呆患者而言,应试图选择单纯行血管性病变因素以及单纯性退行性病变因素来对此病的发病机制进行相应的解释,解释所具有的片面性。国内的研究[8]说明脑卒中后非痴呆认知障碍患者其空间执行能力以及记忆功能力均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伤害,此种现象和一般老年性轻度认知障碍村子啊一定的差异性。目前临床对于脑卒中后非痴呆认知功能障碍并没有治疗效果良好的药物治疗方法,而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干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延长其病情的发展。然而改善认知功能的一项主要方法则是认知干预,干预介入事件越早其效果则越好。

在此研究中对脑卒中后非痴呆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方法。对其患者及家属进行有关知识的培训,使患者了解到此病自身所存在的严重性以及对其进行康复护理的主要目的,以此来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患者自身有害的行为采用针对性措施,随后对其进行干预,并将患者的注意力、记忆力等相关训练设置为主要的训练内容,与此同时,因为卒中后非痴呆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受到损伤,因此还应指导其患者家属做好对患者的护理工作。

综上所述,对卒中后非痴呆认知障碍患者采用相应的护理方法,有助于患者认知功能的恢复康复,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Leys D,Henon H,Maekowia k,et a1.Poststrokedementia[J].Lancet Neurol,2005,4:752-759.

[2] 韩秋丽,张小河.老年认知障碍患者的安全护理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2014,9(3):241-242.

[3] 陈连军,李拥兰.脑卒中后患者认知障碍特点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3,30(3):276-277.

[4] 陈小红,俸献珠,刘文伟,等.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早期干预护理[J].吉林医学,2011,32(11):2231-2232.

[5] 冯俏,金奕,周官恩,等.卒中后非痴呆认知障碍患者认知损害特点分析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113-115.

[6] 陈志萍.心理护理在血管性认知障碍康复中的作用[J].中国校医,2013,2(8):584-586.

[7] 黄海芬,游咏,易善清,等.不同部位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1):91-94.

[8] 冯俏,金奕,周官嗯,等.卒中后非痴呆认知障碍患者认知损害的特点分析与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13,1(28),113-115.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6-0266-02

猜你喜欢

脑卒中护理干预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