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氨蝶呤联合免疫吸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6-07-14董丹
董 丹
(锦州市中心医院,辽宁 锦州 121000)
甲氨蝶呤联合免疫吸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董 丹
(锦州市中心医院,辽宁 锦州 121000)
【摘要】目的 分析类风湿关节炎行甲氨蝶呤与免疫吸附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70例患者临床资料,按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行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行甲氨蝶呤与免疫吸附联合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62.86%,且晨僵时间、肿胀与压痛关节数均比对照组少,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行甲氨蝶呤与免疫吸附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免疫吸附;甲氨蝶呤;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为一种慢性全身免疫性的疾病,其发病率大约是总人群1%[1]。为探讨类风湿关节炎行甲氨蝶呤与免疫吸附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已选取的70例此类患者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70例患者临床资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18~74岁,平均(43.56±12.28)岁,病程0.50~24年,平均(6.75±4.54)年;观察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19~75岁,平均(43.58±12.31)岁,病程0.50~25年,平均(6.76± 4.55)年;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行甲氨蝶呤(北京斯利安药业有限公司,H11020227, 5 mL∶500 mg)治疗,静脉注射,初始剂量7.50 mg/w,从第2周开始10 mg/w,随访六周后还存在活动病变者加量至15 mg/w。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免疫吸附治疗,动脉血流采用类风湿关节炎免疫吸附柱(WCXJQ型)进行吸附,吸附以后经肘静脉将其回输进体内,1次/2天,共吸附3次,疗程为12周。
1.3 判断标准和观察指标:疗效判断,受累关节的肿痛现象显著好转,血沉、C反应蛋白与类风湿因子显著降低为显效;受累关节的肿痛现象有所好转,血沉、C反应蛋白与类风湿因子有所降低为有效;受累关节的肿痛现象与化验指标均无变化为无效,有效=显效+有效[2]。观察两组疗效、晨僵时间、肿胀与压痛关节数。
1.4 统计学处理:对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予以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使用χ2检验,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疗效的情况:经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62.86%,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的情况[n(%)]
2.2 两组相关指标情况:经治疗,观察组与对照组晨僵时间分别为(50.51±12.30)min与(68.78±16.62)min,肿胀关节数分别为(4.32±3.04)个与(6.58±3.69)个,压痛关节数分别为(6.25± 3.42)个与(9.54±4.26)个,可知观察组晨僵时间、肿胀与压痛关节数均比对照组少,差异在统计学上均有意义(P<0.05)。
3 讨 论
类风湿关节炎发病年龄广,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且多数为30~50岁人群[3]。为探讨类风湿关节炎行甲氨蝶呤与免疫吸附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本研究针对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70例患者临床资料予以分析。
本研究通过分析两组疗效的情况,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62.86%,表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行甲氨蝶呤与免疫吸附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其临床症状。可能因为免疫吸附法采用体外循环方式,对抗原抗体类免疫反应加以利用,从而将血浆中致病因子除去或者对吸附材料的利用,将血浆中和免疫相关致病因子除去,进而减少类风湿因子,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4]。此外,甲氨蝶呤通过对二氢叶酸还原酶与嘌呤合成的抑制作用,发挥对胸腺嘧啶的合成抑制作用,从而使中性粒的细胞趋化减少,对炎性因子释放具有抑制作用,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同时,通过分析两组相关指标的情况,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晨僵时间、肿胀与压痛关节数均比对照组少,表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行甲氨蝶呤与免疫吸附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有利于缩短其晨僵时间,并使关节得到快速恢复。可能因为类风湿关节炎免疫吸附柱可特异性的吸附与清除免疫型混合物,从而促进滑膜炎症的消失,有利于缩短晨僵时间,使患者关节得到快速恢复。
综上所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行甲氨蝶呤与免疫吸附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改善其临床症状,利于早日康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闫慧明,王永福.不同年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0):2259-2261.
[2] 郭运清,吴明兰,王志敏.火把花根片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类风湿关节炎64例[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4,15(1):62-63.
[3] 张芳,宋冬云.老年类风湿关节炎45例临床特点[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7):1504-1505.
[4] 尹银定,石晓峰,叶婷香,等.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的免疫净化治疗及护理[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02(7):26-28.
中图分类号:R593.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6-006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