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丛联合臀上皮神经阻滞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的应用
2016-07-14王松清林慧卿郑春晖
王松清 林 辉 林 毅 林慧卿 郑春晖
(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麻醉科,福建 福州 350007)
腰丛联合臀上皮神经阻滞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的应用
王松清 林 辉 林 毅 林慧卿 郑春晖
(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麻醉科,福建 福州 350007)
【摘要】目的 探讨腰丛联合臀上皮神经阻滞在高龄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为围术期寻找更有效安全的方法。方法 将60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高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与实验组30例。观察组在手术中应用腰丛联合臀上皮神经阻滞复合浅全身麻醉,对照组单纯全身麻醉,比较两种麻醉效果及镇痛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术中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麻醉药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镇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腰丛联合臀上皮神经阻滞技术复合浅全身麻醉应用于高龄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中,效果明显,安全性高,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麻醉方式。
【关键词】腰丛联合臀上皮神经阻滞;高龄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应用效果
近年来,高龄人群股骨颈骨折数量明显增加。高龄患者多有呼吸循环功能有所下降,在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时,选用合适的麻醉方法可确保麻醉安全有效、术后恢复快、不良反应小。本研究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5月的60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腰丛联合臀上皮神经阻滞在高龄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5月的60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高龄患者,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75~89岁,ASA分级Ⅱ~Ⅲ级。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在体质量、手术时间及ASA分级等方面差异经统计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 麻醉方法:患者入手术室后常规监测,开放静脉,输注生理盐水200 mL。两组患者给予常规诱导全身麻醉,分别使用力月西0.03 mg/kg,舒芬太尼0.2 µg/kg,顺式阿曲库胺0.2 mg/kg,依托咪酯0.15 mg/kg,术中泵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根据血流动力学调整用药。观察组在患侧朝上的体位下,使用超声引导下穿刺阻滞腰丛神经和臀上皮神经,分别注射0.4%盐酸罗哌卡因25 mL和10 mL。
1.3 观察指标
1.3.1 血流动力学:观察麻醉前、插管后、切皮、切皮后30 min、拔管时的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的变化。
1.3.2 术中麻醉维持药物使用量:计算术中泵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总量。
1.3.3 术后镇痛效果:使用VAS评分观察患者术后1 h、6 h、12 h、24 h的镇痛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和组内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见表1、2。由表1可见,T1、T2和T5时两组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差异,T3和T4时较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组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明显较对照组平稳。由表2可见,观察组在麻醉维持期间使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H1、H2、H3时镇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H4时镇痛评分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3 讨 论
老年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患者,椎管内穿刺操作和椎管内麻醉管理较为困难,尤其在阻滞平面较高或心肺功能差或血容量不足时变动体位更易引起循环系统的剧烈波动,如处理不及时可导致严重心血管意外发生[1]。全身麻醉不能安全阻断手术区域刺激向中枢的传导所引起的脑垂体和肾上腺髓质增加其激素合成及分泌[2]。腰丛联合臀上皮神经阻滞复合浅全麻,由于神经阻滞阻断了相关部位的交感神经功能,阻断剧烈伤害性刺激的传入[3],致使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减少,同时还能抑制伤害性刺激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系统的兴奋,导致皮质醇分泌减少。对生理功能减退的老年患者而言,适宜的术后镇痛可减轻围术期应激反应,有利于促进康复减少并发症[4]。
本研究表明,腰丛联合臀上皮神经阻滞复合浅全麻应用于老年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中均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安全性高,循环功能稳定,镇痛满意,明显减少术中全麻药物的用量,降低术后全麻的风险,提高麻醉质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麻醉方式。
表1 两组血流动力学的比较(±s)
表1 两组血流动力学的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观察组对照组SBP(mm Hg) MAP(mm Hg) HR(次/分) SBP(mm Hg) MAP(mm Hg) HR(次/分) T1(麻醉前) 130±15 95±11 90±10 132±18 96±10 86±11 T2(插管后) 150±22 100±10 110±15 148±16 100±12 105±10 T3(切皮时) 100±10▲ 75±10▲ 70±11▲ 126±13 92±10 86±10 T4(切皮后30 min) 96±10▲ 76±10▲ 70±10▲ 118±10 96±10 96±10 T5(拔管时) 116±13 92±12 95±13 127±15 95±13 100±10
表2 两组麻醉维持量和术后镇痛的比较(±s)
表2 两组麻醉维持量和术后镇痛的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组别 麻醉维持量术后镇痛VAS异丙酚(mg) 瑞芬太尼(µg) H1(术后1 h) H2(术后6 h) H3(术后12 h) H4(术后24 h)观察组 100.0±15.0 150.0±14.0 0.5±0.5★ 1.0±0.5★ 3.0±1.0★ 5.0±1.5对照组 180.0±17.0★ 300.0±20.0★ 8.0±2.5 10.0±2.2 9.0±1.8 7.0±1.3
参考文献
[1] 王守福,王翠英.不同麻醉方法用于老年下肢骨科手术的效果观察[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4,26(3):30-32.
[2] 徐文,刘翔.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的临床观察[J].临床医学研究,2009,26(5):917-918.
[3] 张利权.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髋关节手术中的应用体会[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9,25(11):982-983.
[4] Miller RD.米勒麻醉学[M].7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 2285-2287.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6-004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