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及某民族高校慢性病患病现状的对比分析
2016-07-14唐和斌郑淑梅奉黎静
唐和斌,郑淑梅,奉黎静,龚 艳
(1 中南民族大学 药学院,武汉 430074;2 中南民族大学 校医院,武汉 430074)
民族地区及某民族高校慢性病患病现状的对比分析
唐和斌1,郑淑梅1,奉黎静1,龚艳2,*
(1 中南民族大学 药学院,武汉 430074;2 中南民族大学 校医院,武汉 430074)
摘要为探讨民族地区慢性病发病的诱因以及其干预措施,对慢性病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对比分析了内蒙古某单位职工与武汉某民族高校教职工慢性病的体检指标,并利用Excel和Graphpad软件整理各单位体检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2014年内蒙古某单位职工肥胖指数(BMI)、肝功能(ALT/AST)、血糖(Glu)和收缩压指标异常率分别为23.6%、23.6%、11.1%和4.5%;某民族高校教职工BMI、ALT/AST、Glu和收缩压指标异常率分别为20.4%、20.5%、8.8%和12.1%.两地区中慢性病构成比主要为肥胖、肝脏疾病、恶性肿瘤、心血管病、糖尿病、慢性肺病和高血压.说明了虽然调查人群地域不同,但是慢性病种类的分布特征相似;民族地区的慢性病患病率高于内地地区;慢性病的分布与饮食习惯、文化程度、环境压力有关.
关键词慢性病;民族地区;人群
慢性病是对一类起病隐匿、 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 缺乏确切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 病因复杂且有些尚未完全被确认的一些疾病的概括性总称, 包括心脑血管疾病、 肿瘤、 糖尿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疾病等.慢性病已成为 21 世纪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问题[1].
内蒙古自治区某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急救、科研教学、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现代化三级综合性医院.为讨论民族地区慢性病发病的诱因以及其干预措施,本文选择民族地区内蒙古与内地武汉,通过对比内蒙古某单位职工群体慢性病与武汉某民族高校教职工群体慢性病患病指标与的数据,并将两者与内蒙古某医院住院病人患慢性病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民族地区和内地的慢性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以2014年武汉某高校进行体格检查的教职工为对象,总人数215人,年龄22~70岁.以2014年内蒙古某单位进行体格检查的职工为对象,总人数为199人,年龄为22~70岁.采集内蒙古自治区某医院病案室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全院住院病人的病例资料,选择第一诊断为主要诊断.资料完整、准确、可靠.
1.2体检内容
一般项目 :身高 、体重 、血压 、脉搏等.以体重(kg)/身高2(m2)计算肥胖指数(BMI);各项物理检查:内科、外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妇科;实验室检查:肝功能、肾功能、乙肝表面抗原、血糖、血脂;特殊检查:胸部X线检查、心电图、B超探查[2].
1.3诊断标准
以标准医学诊断为依据:①BMI,即肥胖指数.以我国卫生部发布的《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使用)》为参考标准,体重正常标准为:18.5≤BMI<24, 超重:24≤BMI<28, 肥胖:BMI≥28;②高血压: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使用的血压标准: 凡在静态下收缩压>140 mmHg或舒张压>90 mmHg均为高血压;③高血糖:空腹(8 h内无糖及任何含糖食物摄入)血糖>6.1 mmol/L称为高血糖;④其他指标:在体检数据中,其余指标均参照医师给出的诊断结果.
1.4统计方法
本研究利用Excel软件整理数并用Graphpad作图.主要采用频数、构成比和散点图描述统计指标.
2结果与分析
2.1年龄和性别构成比分析
2014年内蒙古某单位职工和武汉某高校教师年龄和性别构成比分析结果详见表1.由表1可见:2014年内蒙古某单位职工接受体检的职工共199人,其中男性有118人,占总体59.3%;女性有81人,占总体40.7%;44岁以下有98人,占总体49.2%;45~59岁有77人,占总体38.7%;60~80岁有11人,占总体5.5%.此外,武汉某高校教师接受体检的教职工共215人,其中男性有111人,占总体51.6%;女性有104人,占总体48.4%;44岁以下有111人,占总体51.6%;45~59岁有93人,占总体43.3%;60~80岁有11人,占总体5.1%.
表1 内蒙古某单位职工与武汉某高校教师的年龄和性别构成比
2.2体检肥胖(BMI)指标
2014年内蒙古某单位职工与武汉某高校教师体检肥胖(BMI)指标散点图详见图1a和图1b.由图1a可知:内蒙古某单位此次共有199人参与体检,BMI指标高于24的人数为47人,指标异常率为23.6%;而由图1b可知:武汉某高校此次共有215人参与体检,BMI指标高于24的人数为44人,指标异常率为20.4%.
图1 内蒙古某单位职工(a)与武汉某高校教职工(b)BMI散点图Fig.1 Scatterplot of BMI of some company stuffs in Inner Mongolia(a) and university faculties in Wuhan(b)
2.3体检肝功能(ALT/AST)指标
2014年内蒙古某单位职工与武汉某高校教师体检肝功能(ALT/AST)指标散点图详见图2a和图2b.由图2a可知: 内蒙古某单位职工ALT/AST高于1.5的人数为47人,指标异常率为23.6%;由图2b可知:武汉某高校教师ALT/AST高于1.5的人数为44人,指标异常率为20.5%.
图2 内蒙古某单位职工(a)与武汉某高校教职工(b)ALT/AST散点图Fig.2 Scatterplot of ALT/AST of some company stuffs in Inner Mongolia (a) and university faculties in Wuhan(b)
2.4体检血糖(Glu)指标
2014年内蒙古某单位职工与武汉某高校教师体检血糖(Glu)指标散点图详见图3a和图3b.由图3a可知:内蒙古某单位职工血糖值高于6.1mmol/L的人数为22人,指标异常率为11.1%;由图3b可知:武汉某高校教师血糖值高于6.1mmol/L的人数为19人,指标异常为8.8%.
图3 内蒙古某单位职工(a)与武汉某高校教职工(b) Glu散点图Fig.3 Scatterplot of Glu of some company stuffs in Inner Mongolia (a) and university faculties in Wuhan(b)
2.5体检收缩压指标
2014年内蒙古某单位职工与武汉某高校教职工体检收缩压指标散点图详见图4a和图4b.由图4a可知:收缩压指标高于140 mmHg的人数为9人,指标异常率为4.5%;由图4b可知:收缩压指标高于140 mmHg的人数为26人,指标异常率为12.1%.
图4 内蒙古某单位职工与武汉某高校教职工体检收缩压指点图Fig.4 Scatterplot of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of some company stuffs in Inner Mongolia (a) and university faculties in Wuhan(b)
2.6住院病例慢性病构成情况
2012~2014年内蒙古某医院住院病例前7位慢性病构成情况详见表2.由表2可知:2012年内蒙古某医院住院患者调查人数10529人,其中男性5871人,占总体55.8%;女性4658人,占总体44.2%;44岁以下有2068人,占总体19.6%;45~59岁有3684人,占总体35.0%;60~101岁有4777人,占总体45.4%.
2013年内蒙古某医院住院患者调查人数10657人,其中男性5913人,占总体55.5%;女性4744人,占总体44.5%;44岁以下有1964人,占总体18.4%;45~59岁有3800人,占总体35.7%;60~101岁有4893人,占总体45.9%.
2014年内蒙古某医院住院患者调查人数12458人,其中男性6810人,占总体54.7%;女性5648人,占总体45.3%;44岁以下有2361人,占总体19.0%;45~59岁有4369人,占总体35.0%;60~101岁有5728人,占总体46.0%.
表2 内蒙古某医院2012~2014年住院病例前7位慢性病构成情况
3讨论
(1) 对比2014年内蒙古某单位职工与2014年武汉某高校教职工BMI指标以及肝功能指标(ALT/AST)数据,内蒙古职工BMI指标及肝功能指标异常率均高于武汉高校教职工,分析其原因有:内蒙古属于民族边远地区,地区属于肥胖症高发区[3],相比较中国内地城市如武汉,民族地区的文化程度略低,每年体检的人群较少,对于防范慢性病意识不强.加之民族地区饮食文化具有浓厚的地域特征,在饮食结构上以肉类和奶类为主,面食、米食和蔬菜为辅,大量饮酒,吸烟率高[4].
(2) 比较武汉某高校教职工BMI和ALT/AST指标数据与内蒙古某医院住院病例慢性病构成情况,武汉某高校教职工BMI指标异常率为20.4%,内蒙古某医院住院病例中肥胖患病率为17.1%~20.3%,内地与民族边远地区的肥胖患病率基本相近.武汉某高校教师肝功能指标异常率为20.4%,而内蒙古某医院住院病例中肝脏疾病患病率为27.3%~31.2%,除前述理由外,还与民族地区气候相关,内蒙古处于中国北方,冬季较长,导致人们运动量减少,并且民族地区饮酒量较大,致使肝功能异常率大.
(3) 比较武汉某高校教职工血糖和血压收缩压指标与内蒙古某医院住院病例慢性病构成情况,两项指标的异常率与民族边远地区慢性病患病率相近.其次,对于另外三种慢性病如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和慢性肺病,不能仅仅依靠检测指标,还要分析其他检测报告,故作者未做出对比散点图.
(4) 将笔者的“高校教职工常见慢性病患病现状分析”中调查数据与内蒙古某医院住院病例慢性病构成情况对比分析:内地高校教职工中慢性病构成比较高为肥胖、肝脏疾病、高血压、心血管病、糖尿病及肾脏疾病;民族地区中慢性病构成比较高为肥胖、肝脏疾病、恶性肿瘤、心血管病、糖尿病、慢性肺病和高血压.内地教职工群体与民族地区慢性病构成比居第一位的均是肥胖,另外,内地教职工群体患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均高于民族地区,糖尿病的构成比则波动不大,其原因主要有:第一,高校教职工的工作压力较大,并且应酬较多导致肥胖的构成比较高.第二,高校教职工文化程度较高,长期处于脑力劳动中.有数据预测到2030年,死亡人数从 500万人增加到1700万人,其中的1/3 是早亡的中年人,而这 1/3 中的绝大多数是从事脑力劳动的教师[5],从事脑力劳动的教师长期处于高压下,导致心血管疾病和高血压的构成比较高.
基于上述问题,作者提出关于民族地区的慢性病的防御措施:第一,严格控制个人的饮食习惯,少盐少肉,进行合理饮食;第二,严格控制饮酒量;第三,由于气候原因北方地区应加大室内运动场所的扩建,满足市民的运动需要;第四,加大预防慢性病的宣传,倡导每年一次体检,科普关于慢性病的知识.
综上,通过对民族地区与内地慢性病患病情况的对比,虽然调查人群地域不同,但慢性病种类的分布特征是相似的;其次,民族地区的慢性病患病率高于内地地区.本文通过分析两类人群的慢性病分布特征,警示人们重视自身健康,并对慢性病进行防患.对于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均较高的高校教师群体,慢性病患病率依然处于需要干预阶段;而对于经济不发达的民族地区,更要重视慢性病的防治,保持民族地区人民的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杨金侠,王章泽.基于社区健康管理的慢性病综合防控策略构想[J].中国卫生经济,2010(7):67-69.
[2]魏春丽,于博, 董婷. 武汉市某重点高校教师健康现状分析 [J].医学与社会,2013,26 (3): 40-46.
[3]尹照华, 张琼, 徐蕾, 等.新疆多民族地区慢性病认知特点及健康教育实施[J].武警医学, 2009,20(9):785-787.
[4]刘成义, 党彤.内蒙古地区生活、饮食因素对结直肠息肉的影响[J].胃肠病学,2015,20(5):287-291.
[5]裘胜, 刘琳, 裴 媛,等.辽宁省高校教师身体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4,12(2):63-66.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Prevalence Status of Chronic Diseases between Ethnic Minority Area and a National University
TangHebin1,ZhengShumei1,FengLijing1,GongYan2
(1 College of Pharmacy,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Wuhan 430074, China;2 University Infirmary,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Wuhan 430074, China)
AbstractTo study the causes for chronic diseases and relevant intervention measures and provide scientific references to the chronic diseases′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the indexes of chronic disease from some company staffs in Inner Mongolia and the National university faculties in Wuhan were comparatively analyzed through physical examination. Their medical data were also analyzed by Excel and Graphpad software.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abnormal rate of BMI, ALT/AST, Glu and systolic pressure among the staffs in Inner Mongolia was 23.6%, 23.6%, 11.1% and 4.5%, respectively. Meanwhile, the abnormal rate of BMI, ALT/AST, Glu and systolic pressure among the National university faculties was 20.4%, 20.5%, 8.8% and 12.1% respectively. In the two areas, the most common chronic diseases were obesity, liver disease, malignant tumor, angiocardiopathy, diabetes, chronic pulmonary disease and hypertension.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varieties of chronic diseases were similar despite the regional disparity. The morbidity rates of the chronic diseases in the ethnic minority area were higher than the central part of China.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chronic diseases were associated with eating habit, education degree and environmental pressures.
Keywordschronic disease; ethnic minority area; population
收稿日期2015-12-31*通讯作者龚艳(1971-),女,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中西结合临床,E-mail:liys2006@mail.scuec.edu.cn
作者简介唐和斌(1970-),男,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慢性肝损伤的机制研究,E-mail: hbtang2006@mail.scuec.edu.cn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101538)
中图分类号R18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321(2016)02-005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