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概念在经历中生成

2016-07-14林慧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深化理解

林慧

摘 要:概念是进行判断和推理等思维活动的基础。帮助学生深刻、清晰地理解概念,能够提升学生的判断、推理等思维能力,促进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然而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我们不能忽视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觉得数学概念是从天而降的“怪物”,必须要通过多种方法让学生经历过程、充分感悟,让概念自然地生成,让儿童自然地生长。

关键词:经历过程;感觉样子;感悟意义;深化理解;丰富内涵

【教学回顾】

■一、创设情境,问题导入

课始出示一大一小的两个正在播放相同节目的电视屏幕,问你会选择哪一台电视机看节目?为什么?追问:什么大?什么小?(揭示课题)

■二、初步感知,认识面积

1. 触摸感知面

(1)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每个面又是有特点的。(手指周围的物体)

学生举例:黑板的表面、窗户的表面、信封的表面。

(2)摸一摸。

取出数学书,要求学生伸出各自的小手掌,放在书的封面上,向老师这样轻轻地抚摸封面,感受它的大小。

再摸一摸文具盒的表面,感受它的大小。

生:它们的大小都是不一样的。(板书:大小)

师:再摸一摸课桌表面和凳子的表面,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桌子的表面比凳子的表面大。

师:黑板的表面和桌子的表面相比,怎么样?

生:黑板的表面比桌子的表面大。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表面,那它们的大小你们会比吗?(会)

小结:我们刚才摸了数学书的表面,还摸了文具盒的表面。(板书:表面)

你觉得它们的大小怎样?再摸一摸课桌表面和凳子的表面,你有什么想说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表面,那它们的大小你们会比吗?

(3)在数学上,我们把数学书的封面的大小叫作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教师用手比画给学生看,同时板书:面积)

2. 交流悟内涵

让几个学生照“……的大小叫作……的面积”再说一说,然后同桌互说。

像“……的大小就是……的面积”这样,还有哪些,找一找,说给同学听一听。

生1:门的大小就是门的面积。

生2:窗户的大小就是窗户的面积。

……

观察桌子、凳子、练习本、文具盒等物体的表面,并且比较两个面的大小,能加深学生对“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可以比较大小”的认识,巩固面积的概念。

■三、操作实验,自主探究

1. 比赛促发现

(1)说一说。

师:在你们所找的面积中,找出两个,比较一下它们两个的面积大小。

(生举例)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哪个面积大,哪个面积小的呢?

(2)赛一赛。

我们研究了这么多物体表面,看过了,也摸过了,下面来个涂色比赛怎么样?比赛要求:第一,发给你们的图形要涂满,不能有空隙。第二,老师说开始才准动笔,时间1分钟。

比较涂色部分的面积发现获胜的秘密!

(3)看一看。

比眼力:出示从同一幅中国分省地图上描下来的四个省的地图。

小结:用眼睛看的方法是科学家常用的观察法。

2. 问题促探究

(1)谈话:有两个图形都说自己的面积最大,你能帮它们判断一下到底谁的面积大一些吗?

(课件出示两个差不多大小的长方形)你能一眼看出面积的大小吗?

(2)我们光用眼睛看,难以准确地作出判断。你们能不能想想其他的办法?为了方便大家比较,老师为你们提供了一些材料:4个小方块、纸条、尺子。这些材料,小组合作使用。(生:动手操作,小组汇报)教师在巡视中积极地指导。

(3)展示汇报比较的方法。

小结:大家在比较时,有的用的是重叠的方法,还有的借助了一些工具,专门用于面积计量的这种小方格,就是“面积单位”,我们下节课再来研究。我们把这种方法叫作测量的方法。(板书:测量)

■四、解决问题,加深体验

搭乘知识的快车去旅行。

第一站——多彩画室。涂色描线我最快!(想想做做第2题)

第二站——智慧乐园。想想做做第3题:下面四个图形中,哪个图形的面积大一些,为什么?你能一眼看出来吗?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进行比较?在作业纸上数一数吧!

■五、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1. 师:孩子们,课上到这里就快要结束了,这节课你表现得怎么样?你又学到了什么新知识?有哪些新收获呢?对于面积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2. 最后一站——创新设计我最好!

让我们学以致用,去参与新校园平面图纸的设计吧!请看,这是一所准备新建的校园设计图纸,设计正在进行中,你能在图中设计出运动场、花坛、草坪、实验楼吗?并和同伴交流、比较它们的面积的大小。

【教学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关于第一次学习新教材这一建议,他这样说:“学生学业落后、成绩不及格的根源之一,就是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没有学好。”而学生的概念是否建立,对于以后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然而这一抽象的概念如何让孩子自主建构?只有让概念在经历中形成才能使然。

一、经历生活情境,感觉概念的样子

“面积”的概念,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从长度到面积,是空间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将为以后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几何图形的面积提供思维的基础。教师紧密联系生活创设了有效的情境,为学生创设了思维空间,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遵循知识来源于生活,让学生拥有数学的视角。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注意通过直观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在出示两台正在播放视频、大小不同的电视后,设问引导进行比较,两台电视机有什么不同?当孩子们说出是面积不同时,教师及时追问,你认为什么是面积呢?在个性化的解读中,引入面的知识并揭示了课题。学生在比较和表述中初步感觉到“面积”这一概念的样子。

二、经历操作实验,感悟概念的意义

1. 动手触摸,感受物体表面。

摸数学书的封面,并指导摸数学书的方法:从左往右、从上到下摸摸数学书封面的全部,静静地感受它的大小。接着教师让学生摸文具盒的几个面、板凳的面、桌子的面、黑板的面等,进一步感受面。

2. 恰当引导,描述面积的意义。

在充分的操作后,教师及时追问“我们刚才摸了数学书的表面,还摸了文具盒的表面。你觉得它们的大小怎样?” “再摸一摸课桌表面和凳子的表面,你有什么想说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都有表面。这些面有大有小,通过大小比较得出概念。分步揭示后在数学中明确概念,初步描述面积的意义。摸面游戏让学生用不同的感官感受面积,提高了学习兴趣。

通过教师的追问“对面积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引导学生概括出面积的完整概念,拓宽学生对面积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进一步认识面积的意义。

三、经历活动体验,深化概念的理解

在对概念有了充分的理解后,再让学生经历比较两个图形大小的过程,体验了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1. 生活经验会观察

首先是最简单的直接观察法,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很容易理解掌握。接着是比较两个不能直接观察比较大小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学生思考怎样解决问题,教师引导得出多样的解决方案,再分小组解决问题。整个教学过程教师都只是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思维很活跃,学生的感受也很深刻。最后的方法优化更提升了学生所学知识的层次。

2. 猜想验证重思维

数学课上应拒绝学生毫无理由的盲目猜想,注重培养学生深刻的思维习惯。课堂上要注意引领学生应用猜想与证明去学习数学,体验数学。给学生提供各种学习材料,为学生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进行数学创造提供了契机。然后把你的想法和同学说一说,有序的组织,自主的论证,让它更具说服力,更能提供时间和心理上的保证。此时,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帮助者。

3. 矛盾产生促探究

通过观察比较、重叠比较、剪拼比较等方法,不断地创设认知冲突,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思考,可谓层次递进。同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索,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挑战性和趣味性,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不仅进一步深化了对面积概念的理解,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经历问题解决,丰富概念的内涵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思维过程对具体形象存在着依赖性。本节课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以及心理特点,设计了层次清楚的情境练习,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面积之后,通过“比较地图”的习题,既巩固了面积的概念,又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第二个练习“涂色描线我最快”区分了长度是一维的,并理解面积是二维的,在比较中深化了对概念的认识。“用心思考我最强”环节,追问学生能不能一下比出来,再展示正方形方格,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进一步丰富了面积概念的内涵,为进一步学习面积单位打下基础。

著名教育家奥苏贝尔所倡导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活动体验而自主建构知识。因此,概念教学一定要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学习,在操作和对比中建立,在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中强化,最终在各种经历中自主建构。

猜你喜欢

深化理解
情景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探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策略研究
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提高学生口算能力的措施探微
化解难题 深化理解
让质疑探究融入高中数学课堂
信息化教学,让学生“活”起来
学会使用数学课本
“用教材考”而不能“考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