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太极桩式动作运行模式的研究

2016-07-14李伟昂刘宪发董倩楠北京体育大学北京100084

少年体育训练 2016年5期
关键词:肘关节屈曲肩关节

李伟昂,刘宪发,董倩楠,李 虎(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基于太极桩式动作运行模式的研究

李伟昂,刘宪发,董倩楠,李虎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100084)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太极拳基本桩功中的掤桩拳势为研究对象,以8名有训练基础的太极拳习练者为实验对象。

1.2研究方法

结合目前现有的研究条件,在征求相关学者的宝贵建议之后,确定本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验法、以及数据分析法。

1.2.1文献资料法本文以太极桩、功能训练、动作模式等为主要关键词在CNKI数据库、优秀硕博论文中进行检索,并利用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及电子阅览室等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为后续研究做好准备。

1.2.2访谈法根据研究过程中的相关需要,在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相关专家学者的询访,获取大量宝贵的参考信息,为研究的后续顺利进行提供保证。

1.2.3实验法本文借助于原产地在加拿大的实时无线传感动作捕捉及力学评估系统(FAB)对太极掤桩的运动过程进行实时测试与数据采集。

1.2.4数据分析法借助SPSS17.0软件等,对实验测试过程中所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动作过程的阶段划分

在太极掤桩单式动作运动过程中,其动作阶段主要可以分为:并步直立阶段(预备)、开步抱球阶段(起势)、双臂上掤阶段、双臂内收阶段以及双臂下按阶段(收势)5个阶段。

所测数据显示:重复掤桩3次完整动作用时在117~131s之间,共计14s。分析其中一次完整动作用时共计4.8s,其中双臂上掤阶段在117.0~118.6s间,共1.6s,占动作总过程的33.3%,双臂内收的阶段在118.6~119.4s间,计0.8s,占总过程的16.7%,双臂下按阶段在119.4~121.8s间,共2.4s,占总过程的50%。由此得出,掤桩单式动作后半段所占比例较重。太极拳的练习过程讲究肢体动作配合呼吸,上掤以及内收阶段都是主动吸气的过程,下按则是呼气的过程,时间比互为一半,证明受试者技术动作的规范性。掤桩寓意是指在练习掤发的同时,通过自身身体结构的不断调整,使身体回归最初的本我、周身圆满和谐中正的状态,有利于保持自身身体构架的稳定。

2.2.1动作过程中上半身的数据分析从图1来看,在117.0~118.6s上掤阶段上半身肢体的数据对比分析,左右侧肢体关节整体的运动屈曲角度随时间变化大致相同。左肩前抬角度在上掤阶段稍大于右肩,相差7'左右。就整体而言,右肘屈曲角度则大于左肘;躯干在整个动作运动过程中,屈曲角度变化不大,整体呈平稳趋势,至此正好与古典拳论中的中正安舒相符。由图1可以看出,在一次完整运动周期内,有规律地出现一次波峰和波谷。在动作运行过程中,掤桩上掤阶段肩关节角度逐渐增加,并达到最大值,与图中数据反应相一致,再次验证了实验被试者技术动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太极桩功运动特点与太极拳相仿,均要求体现处处有弧形,动作柔和缓慢的特点,从图中曲线整体的变化走向趋势来看,能很好地反映此现象,曲线坡度较为平缓,并未出现急剧变化的情况。由图可知,在动作开始阶段,左肩及左肘前抬角度均大于右侧肢体,左右肘间差距约为7'。随着双臂上掤动作的进行,右肘前抬关节角度逐渐大于左肘,整体呈现出一定的函数关系。对比左右侧上肢数据,之所以左右肢体同一时间关节角度轨迹不同,主要是由于左右上肢动作运行轨迹、幅度以及个人神经系统支配肢体能力的不同造成的,理想情况下左肩和右肩以及左肘和右肘的数据图线轨迹应该完全重合。说明每位个习练者情况不同,自身动作科学性及个人感知能力会有差异,可以通过数据的分析不断完善自身技术动作。

2.2.2下半身的数据对比在进行掤桩动作练习过程中,除上半身肢体有运动外,下半身肢体也有小幅度动作。由图2得出,整体的曲率变化不大,呈现平稳状态,体现了古典拳论中太极拳运动一动无不动的特点。神经系统末梢控制肢体的本体感觉影响曲线走向,整体变化较平缓,且曲线走势一致,未出现剧烈变化,也说明该动作的运动较为缓和。曲线的上下起伏也说明,通过运动不断调整身体姿态,有利于周身气血的畅通。“掤桩”就该拳势动作名称来看,掤就是将对方掤发出去,通过调整自身身体结构,当有外力介入时,能够更好地做到随曲就伸,化解外力的同时而又不失平衡,同样体现出一定的攻防技击含义。

23.双臂内收阶段(118.6~119.4s)

仔细分析图1中数据得出,在双臂内收阶段,肩关节屈曲角度首先达到峰值,进而开始下降,而肘关节角度在此时间段内依旧呈现上升趋势,由此说明,肩关节的动作已经顺利向下一阶段开始过渡,而肘关节的运动依旧保持着第一阶段运行趋势,虽然差别不大,但也能说明了上肢关节的运动序列是由肩而肘。

由图2中数据可以明显看出在此运动过程中,两膝关节的屈曲角度整体大于髋关节部位的角度但在掤桩的内收阶段该关节屈曲角,,度均变小,且各曲线的走向是一致的。整体较为缓和,且波峰波谷也较为明显,运动很有规律。可以说明受试者是完全主动地在完成各阶段的动作,且运动很有规律性。除此之外,在此过程中,脊柱的屈曲角度也有小幅度的变化,可能是为了适应不同阶段下的身体变化,自身做出调整性的适应,以提升自身的稳定能力。

图2 下半身肢体屈曲角度分析

2.4双臂下按阶段(119.4~121.8s)

就掤桩动作一次完整练习时间而言,下按阶段的时间占了整个运动过程中的一半,足以显示该阶段在运动中的重要性。掤桩的动作,很好的体现了身体前后、上下、左右方位的对称性,掤发外力之后,通过下按阶段的调整,有利于维持自身结构的稳定性,进而为接下来的动作做好准备。

分析该动作的某一个阶段,子啊119.4~121.8s之间,由图1可知,接掤桩上势第二个内收阶段,肩关节角度已经开始变小,在119.4s时,肘关节角度达到最大,当进入第三个下按阶段时,肩关节以及肘关节的屈曲角度都开始变小,在该动作阶段结束时,双方均达到波谷,角度变为最小值,完成了一个完整的动作,一个完整的掤桩单式包含了一个波峰和波谷,整个运动过程中曲线并未出现剧烈的变化,符合柔缓的风格特点。

2.5整个动作过程(117.0~121.8s)

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在一个完整的掤桩练习过程中均会出现一个波峰和一个波谷,而且左右对称的关节运动相关数据整体趋势相同,但具体数值略有差异。在动作运行中,曲线变化幅度较大属于肩关节和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以及躯干整体平稳,变化幅度不明显;肩关节屈曲角度整体先于肘关节,且数值大于肘关节,数据能很好地解释被试者动作技术的特点:(1)左右侧肢体数据曲线的差异取决于肢体动作运行幅度、运行轨迹的不同,这与被试者自身的本体感觉以及神经支配肢体的能力有关。(2)也反映出同一个人同一个动作对称部位的肢体也会存在细微的差别,在一定合理的范围内,数据的误差是允许存在的。

从整个运动过程数据分析来看,各关节的角速度以及角加速度变化不大,整体呈现平稳的发展趋势,唯有在第一次掤桩动作即将结束第二次动作即将开始的阶段,随着躯干角速度以及角加速度的小幅度增加,右肩关节角速度以及角加速度突然出现猛烈的剧增,纵观3次相同完整的掤桩运动过程,只出现一次这样猛烈的增长,因此对该数值的可信度产生了怀疑,出现这种情况很大原因是由于采集数据时的系统误差造成的,由此也可以得出3次相同的掤桩动作过程之间同样存在着差异。

2.6关节运动序列的探析

调查显示,人体各关节的运动没有绝对静止,运动也是相对静止而言的,因此有必要对人体关节开始出现明显运动时角度的阈值进行相关界定,现设定关节角度在10'以下为静止状态。在出现明显的运动前各数据都有轻微的数据波动,下面能够明显显示关节数据的有:首先出现运动的是右肘关节曲线,接着依次出现的是左肘关节、左肩关节、右肩关节,总体对比肩和肘关节数据分析,是肘关节数据稍快于肩关节。由之前对掤桩起势时间117s处的界定来看,整体的运动顺序依旧是肘关节速度大于肩关节速度。就关节角度峰值出现的时间点来看,右肘与右肩同时达到峰值,左肘稍前于左肩。但这也并不代表肘关节的运动次序先于肩关节,将人体的手臂比喻成一个杠杆,肩关节作为支点,整条手臂作为压杆,身体轻微的运动通过支点必然引起包括肘关节在内的手臂更为明显的运动,但这并不能说明是通过压杆的运动带动整个身体运动,这也与古典拳论中关于身体劲力的传递相一致,运动必定有意念引领,由身体的意识作用到肢体,由中心向四周发散膨胀,进而才能表现为明显的关节运动。

3 结论与建议

为了更好地掌握太极拳核心技术要领,练习者应注重太极基本功——太极桩的练习,通过现代科学的研究手段,将传统太极拳内在的东西用数据语言表述出来。相关研究表明,通过太极桩功的练习,有助于规范习练者的技术动作,从而提升练习水平和练习效果。爱好者在进行太极拳套路练习之前,最好先进行系统的桩功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做到头领、神定、正尾闾、拿膝、开胯、圆裆等,用意识引领肢体动作,要做到意到神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太极之路上走得更远,才能从中获取更大的益处。本研究由于实验样本量以及目前的研究条件有限,研究结果说服力还不够强,希望今后的相关研究能够继续深入,为学科长远的发展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2]胡洪森.传统武术“单对统一”竞赛模式研究:以陈式太极拳为例[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4.

中图分类号:G80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2016)05-046-03

收稿日期:2016-03-22

作者简介:李伟昂(1991~),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

猜你喜欢

肘关节屈曲肩关节
高屈曲与传统膝关节假体的10年随访:一项配对队列研究
胳膊肘僵硬是咋回事
蜻蜓
压剪联合载荷作用下复合材料壁板屈曲及后屈曲性能计算与优化方法研究
肩关节习惯性脱位怎么办?
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损伤手术经验分享
钛合金耐压壳在碰撞下的动力屈曲数值模拟
上海市小学男生上手投掷动作发展中肘关节运动特征的比较分析
肩关节为何这么 容易脱位?
如何预防习惯性肩关节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