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

2016-07-13周永山

读与写·上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分析教学

周永山

摘要:课堂教学是一门需要非常强的艺术性的活动。当前,随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开始日益显现,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近几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语文教学在教师整体素质及学生学习成果等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在日常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践中仍存在教学理念不科学、教学方法陈旧及教师水平不达标等诸多不足。所以目前要对小学语文教学现状进行认真研究和反思,并且努力寻找改变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087-01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应用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随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日益突出,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影响到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当前必须要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纵观我国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教师多从课本知识设计教学活动,确定教学内容、制定教学方法,但是教授的内容学生是否真正需要,教师却很少关心。这样的课堂氛围压抑甚至扼杀了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小学语文教育在教学的最初阶段,创新思维的培养至关重要。我们应给予民主的氛围,激发创新思维,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1传统小学语文的发展现状。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就决定了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从不同的教学行为中也可以反映出不同的教学理念,所以如果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理念落后于时代要求,就好比是大海上的航船迷失了方向。目前就是因为小学语文教学理念的落后才会在现在的小学语文课堂上仍然存在师生一问一答的教学模式、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及学生完全放任自由的教学模式。

1.2 突破原来的教学模式。要想叫学生喜欢上文本,教师首先必须是文本的知音,用自身的感悟了解文本,拓展开发文本,做到胸有成竹,只有这样,才可能"厚积而薄发",才可能吸引、感染学生。目前的很多小学语文教师都感觉很累,因为他们都是在尽心尽力地去备课、上课及做辅导,几乎要从早忙到晚,但是效果甚微。造成这样的结果的原因就是教育理念上的缺失,大部分的小学语文教师没能从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去改善过去那种几十年重复不变的劳动。其次,小学生的作文水平及阅读能力低下。

2.广泛开发语文教学资源

教材并不是全部的教学内容,它仅仅是为教学服务的例子,所以,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应对教材活学、活用,真正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作为语文教师,应在教学之前对教材深入研究,广泛开发教学资源。首先,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例如,《凡卡》这篇课文的篇幅较长,主要描述了凡卡在城里过着非人的生活,迫切想要回到乡下,而等待凡卡的依旧是悲惨的命运。在教学这一课时,教师不能按照一般的教学顺序,而是选择相应的突破口实现"长文短教"。既然整篇文章都建立在"苦"的基础上,那么,你认为哪一段的描写是最让你感到揪心的?从而直接奔入主题,让学生找到文章的重点段落,即第八自然段。这一段通过对凡卡吃、住、睡、挨打、受气等方面的描写,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凡卡命运的悲惨,教师要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同情凡卡,刺激学生的心灵体验,让学生为凡卡感到心痛。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很快融入课文内容,并自主找到另外几段描写凡卡悲惨生活的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将一篇看似很长的文章,变得简单易学,从而节省了大量的教学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学生懂得了描写人物特点时,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加以实现。

3.加强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水平

教师即是教书育人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人、策划人和实行人,其自身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因此,应当提高教师综合素质能力,使教师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有效性。首先,教师应当自觉学习深造,通过阅读学术文献、专业报刊、行业杂志等途径,不断吸收新知识、新理念、新技术,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其次,学校应当创造条件,通过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会、创办教学经验交流会、引进名师授课等途径,加强教师各项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师综合素质能力。最后,教师应当进行课后反思,包括对教学观念、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学习效果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分析,不断提高教学责任意识。

4.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也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当不断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有效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有:第一,开端引趣,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比如在讲授《五彩池》时,可以设问:"五彩池在哪里?五彩池具有哪些彩?五彩池为什么是五彩的呢?"教师通过设问形式,引导学生探讨问题的答案,继而导入课堂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快速进入教学内容的学习中,提高教学的效率。此外,故事引趣、小品引趣、情景引趣也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第二,赏识教育,树立学生的信心,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的热情。赞赏是人类最美的语言,也是人类最好的精神食粮。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当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学生由衷的赞赏,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朗读课文,并根据每个学生朗读的特点给予鼓励性的语言评价,如"声音洪亮有力、朗读情感丰富、表现进步很大、非常了不起"之类的话语。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因此,教师应当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赏识教育,不断激励学生努力学习,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活动高效实施。

5.适当延伸,深化效果

5.1推荐课外读物。《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并且规定小学生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40万字。"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得不完备的知识到课外去充实和丰富,把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到课外去扩展和延伸。为了减少课外阅读的盲目性,可以采用以一带一的方法,即学完一篇课文后,向学生推荐一篇与之相关的文章。

5.2开展综合实践。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因此,我们在传授知识、进行技能训练的同时,要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更为广阔丰富的自然和社会。使学生的学习与现实生活、社会生活相联系,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体验全新的感受。如学了集邮这个单元,我让学生去收集邮票以及相关的知识,然后在课堂上交流。

5.3减轻负担。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的培养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老师要认真研究课本知识,努力提高课堂效率,小学阶段正是孩子爱玩的阶段,如果给学生太多的作业会加重他们的厌学情绪,作为语文老师可以把作业变成生活中的观察,让学生喜欢语文课。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分析教学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