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途径
2016-07-13康俊偈
康俊偈
摘要:进入新世纪后,全球化的趋势愈加明显,社会上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作为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摇篮,高校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本土人才国际化的发展。首先分析高校改革商务英语教育教学模式的必要性,然后分析国内高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探讨高校创新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以期进一步提升国内地方高校培养商务英语人才的质量和水平,满足社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助力国家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地方高校;商务英语;培养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6)05-0130-03
引言
如今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培养全球化的人才是国内地方高校研究的重点。就国内地方高校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模式而言,笔者认为过于保守和传统,培养出的人才和社会要求的商务英语人才标准存在一定的差距。如今社会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趋势,商务英语人才以英语为手段和技术,服务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对地方高校商务英语培养模式而言,应该积极地改革和创新。
一、商务英语人才需求状况及其改革的必要性
1商务英语人才需求情况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我国和周边各国的合作领域和层次将会进一步提升,面向经济全球化的人才需求的类型和层次在不断增多,其中最重要的人才需求为经济类人才。从面向经济全球化的人才需求来看,主要需求法律、文化、经贸、外语等人才。各类型人才的知识需求虽然有所不同,但是都有典型的涉外特点,需要人才具有“外语+商务”的复合知识。我国和国外的合作领域虽然广泛,但是大都集中在经济领域,面对世界的“外语人才”不仅需要精通外语知识,还应该了解商务、文化等专业知识;“经贸人才”需要对国际商贸知识以及世界各国的社会文化有所了解;“法律人才”则是定向解决经贸合作中存在的法律问题,服务于中国公民的正当迁移,这类型的人才主要处理的经济、经贸上的矛盾,因此需要具备过硬的外语知识和商务知识;商贸交流必定带来文化上的沟通,文化沟通又会强化文化产业、产品的发展,进一步促进商务合作,因此从各个层面来讲,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缺口较大。
通过分析国家最近几年人才需求目录以及地方高校商务英语毕业生签约的调查结果,笔者发现,很多国际商务专业毕业生具备的知识层面比较狭窄,对国际交往的需求无法满足。他们有的人擅长国际贸易但是缺乏必要的英语知识,要么具备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却对国际商务知识不精通。国内当前缺乏不仅熟知国际商务知识而且又具有较高的应用外语能力的毕业生,严重缺乏具有世界性眼光和战略思维的国际化人才。
2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的必要性
国家外向经济的发展,为涉外企业和事业单位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在此背景下,社会上对商务英语人才的要求标准更高,涉外企业和事业单位已经不再重视学生在学校的成绩和学历,重视的是学生应用英语的实际能力和综合水平。笔者通过调查商务英语就业市场发现,涉外企事业单位需要更多的不经培训就熟悉各项业务、胜任工作岗位的商务英语人才,这就要求商务英语毕业生的外贸操作实际水平较高,能够熟练地使用英语,同时需要有较强的合作精神和语言表达、沟通能力,这种全方位的商务英语人才在社会上比较紧缺[1]。
但是,反观国内地方高校,商务英语的培养内容还是以理论成绩为主,学生的商务知识和实际能力未得到科学的培养和提升,导致出现了虽然有较多的专业毕业生,但是企业的需求仍未得到满足的客观情况。要想改变这种情况,地方高校需求创新商务英语培养的模式,保证培养模式的科学化,让商务英语毕业生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问题
1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作为一门新兴的复合型学科,商务英语于2007年被教育部批准为英语一级专业学科,从此之后商务英语从英语学科中独立而出。20世纪80年代开始,各地方外语学校开始改革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方案和模式,纷纷设置商务英语专业,从整体上而言,国内商务英语培养人才的模式有三类:
其一,英语专业培养。此培养模式主要以英语专业培养为主,加开国际贸易、商务英语等课程,以便于毕业生学得商务知识。其二,国际贸易、国际金融专业培养。这两种培养模式和英语专业培养模式类似,均是在学生主干课程中加入一些和国际商务有关的课程,培养学生的商务英语知识。其三,国际商务知识和英语知识并重培养。该培养模式主要是有机地结合国际商务知识和英语知识,对学生系统地传授商务英语知识[2]。
2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不科学
很多地方高校没有对商务英语的跨专业型加以重视,一般设置的培养模式均为“商务知识+英语技能”,学生通过专业课无法全面地学习相关知识,对商务活动也是一知半解,在商务运作中很难有效地开展工作。
(2)授课方式陈旧
通过研究国内地方高校商务英语教学发现,教师使用“填鸭式”讲解的情况普遍存在,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深入领悟素质教育的精神实质。这种由传统教育教学思想主导下的授课模式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学生学习思想和观念落后,毕业后很难满足工作的需求[3]。
(3)教材内容和社会需求存在矛盾
就当前商务英语的教材而言,编者专业背景以及实际岗位工作经验缺乏,内容大多是罗列各种理论,缺乏实践性的培养。
(4)师资队伍有待强化
专业的教师是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核心和关键,但是国内地方高校商务英语教师缺乏从业必须的“双师型”资质,大多是来自于英语专业的硕士、博士毕业生,虽然他们具有丰富的理论经验,但是缺乏实践经验导致人才培养存在缺陷。
三、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措施
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国家发展外向型经济,社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也给商务英语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较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英语应用能力,众多企业迫切需要具有较强实际能力、应用能力以及拓展商务能力的商务英语毕业生。所以,地方高校应该以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社会的实际需求作为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目标。
首先,要想顺利地开展商务交际活动,自身必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功底,这就需要学生强化英语语言的五大能力:听、说、读、写、译,保障学生可以适应岗位的需求并有能力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其次,需要学生夯实商务知识和操作能力基础,需要广泛地了解国际金融知识和相关法律,同时还需要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处理商务文函、开展商务谈判等能力。这些能力的科学培养会为学生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社会提出的拓展商务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保障学生快速地转换角色融入工作队伍,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重视这方面能力的培养,为今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4]。
2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专业课程体系
传统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对职业能力的培养没有重视,导致企业实际需求和课程内容脱节严重。在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构建的过程中应该始终以社会需求为基础,在把英语语言能力夯实的前提下,对课程使用模块化的原则进行设计,有机地结合三种能力:岗位能力、专业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尽量减少理论课程所占的比重,在课程体系中不断加入实践类课程,这对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极为有利。总而言之,我们可以细分商务英语的课程体系,划分为三个模块:商务实务、基础英语以及实训。
3探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由于受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商务英语教学模式比较传统,教师未深入领会素质教育的精神和理念,课堂仍是教师的“一言堂”,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课堂上很少发言,教师越俎代庖包办学生的学习活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用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强化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从而深入培养其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多职业教育学校的发展经验昭示,为了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采取工学结合的方式是一条捷径。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分为三个阶段。初级阶段学生主要学习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辅以商务专业英语和技能的学习。然后在假期或者学校专门时间组织到涉外企事业单位中实习、锻炼,以便于感性地认识商务行业,对自己学习中的不足深入进行反思。中级阶段为学生带着感性的认识有针对性地进行商务英语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从各方面充实自己。最后阶段是学生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然后带着知识去企事业单位实习,该阶段重点学习怎样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商务中的具体问题,有效地结合理论学习和实践,突出学生学习的创造性,转变学习态度[5]。
4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在培养商务专业人才的过程中包含两大主体:学生和教师。培养的目标和主体是学生,培养任务的直接实施者是教师,教师在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教学课程的设置、教学模式的改革等均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针对国内地方高校专业背景教师缺乏的实际问题,笔者认为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可以科学地加以解决,整体上提升教师队伍的实力和水平。把现有的教师进行相关培训,同时和相关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和知名专家授课,深入指导学生的实战,这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极为有利,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构建全球化的校企合作体系
就当前国内高等教育而言,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扮演着主体的角色,甚至承担起培养人才的全部责任。事实上由于各种各样原因(资源、经济等)的限制,高校在人才培养上难以发挥全部主体的作用。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高等院校设置的实践环节严重不足,高校的实践设施落后,这对人才技能的培养造成了严重的阻碍。作为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学科,商务英语需要理论结合实际,如果缺乏实践性的培养,高校培养的人才就会和社会的需求有所差别,很难高质量地服务于社会。要想妥善地解决上述问题,就必须建立健全校外培养基地、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强化与地方政府、社会的合作力度,保障社会和高校良性的沟通。地方高校要与商务英语有关的企事业单位建立良好的互动机制,在企事业单位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其不仅可以让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还会让学生熟悉商务英语有关的工作流程。地方高校还应该定期举办专题研讨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探讨和论证,开展多样化的校企合作,实现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在社会上他们发现问题的同时会使用在校内所学习的知识加以解决,提升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幅度,在参与中更会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回归校园后会有针对性地学习,这为其今后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上述人才培养模式的搭建,可以让地方高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从一定程度上来看会很好地解决学校课程设置、课程建设以及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商务英语人才服务社会的本领。
6提升就业能力
笔者经过调查发现,商务公司和企业是当前商务英语毕业生的主要去向,他们主要从事的工作有:外销、跟单、文员、翻译等。因此,我们在完善修改方案的过程中要以这些职位需求的知识为目标,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以便于胜任工作,同时鼓励学生多实习、多实践,考取相关技能证书,建立健全“双证制”。
7健全适合地方人才需求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
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为教学绩效考核和评价,考评的结果是对专业教学质量进行评估的重要参考。要培养出面向世界以及服务社会的高质量人才,就必须建立健全与市场需求密切联系的绩效考核制度。反观国内地方高校商务英语的考核内容对书本理论知识过于重视,学生成绩的给定一般是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其中教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的主观经验导致这种评定成绩模式的效力不强。同时这种静态的考评模式得出的分数不能对学生学习的水平有真实的反映,更不能对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加以体现,这让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受到极大的束缚。所以,笔者认为应该采取多元化考核方式,对单一的考试制度予以改革,采用分项考核和综合考评相结合的考试方式。学生不仅有卷面成绩和平时成绩,更添加实习实践考核,考核岗位工作能力,以便于促进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进入工作岗位后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最少的时间适应工作,为今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把市场化机制引入其中,以工作岗位和社会的需求为基础,对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进行考核,在社会需求要求的指引下,按照市场需要人才具有的知识类型以及必备的能力开发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明确并落实校外实习指导教师的职责,出台科学的实习评分标准和机制,制定各项措施提升校外实习教师的责任心,明确其对学生在校外实习过程中的测评内容并切实提升测评学生的能力。同时,提升学生最终成绩中校外实习所占的比重,让学生从主观上重视校外实习。如此,才有可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实际需求的现代化、复合型人才,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奠定坚实的智力基础。
结束语
随着全球一体化趋势的加快,国家和国家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作为使用最普遍的语言,英语的重要性愈加突出。当前,国家在努力促成地方高校的转型,商务英语的人才培养必须靶向市场的实际需求,建立健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从目标、模式、课程设计等多方面改革、完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提高商务英语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能力,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提升奠定坚实的智力基础。
参考文献:
[1]江维国.地方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途径探析——以外向型中小企业人才需求特性为视角[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2]汪云芳,王丽娟,龙玉梅.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双能力”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广州大学松田学院为例[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6).
[3]沐卫萍,胡惜春.基于扬州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创新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1).
[4]张坤,韦汉.高校外语跨国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为例[J].才智,2011,(24).
[5]黑玉清,董艳海,刘琳.构建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1).
(责任编辑:刘东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