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地方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016-07-13毕蕾
毕蕾
摘要: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合理、高效的开发与利用,对于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以江苏部分地方高校为研究背景,发现和挖掘出其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重形式、轻内容,缺乏技术支持以及忽视对新媒体载体利用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合理化的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江苏地方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6)05-0081-03
一切工作的顺利开展均离不开合理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各项工作的开展也不例外,思想政治教育对当代大学生“三观”的树立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需要具备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对教育资源的挖掘和利用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可靠保障,同时也直接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尤其是隐性思想教育资源的挖掘、分析和研究,将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客观规律与相关理论的发展,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利用率的提升,从而确保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基本内涵
20世纪末期,学术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内涵”开展了较为广泛而热烈的讨论,虽未形成统一的概念界定,但内涵大致相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罗洪铁教授在《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基础理论研究》中给出的定义:在阶级社会中,随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而产生并不断丰富的,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所利用并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目标的实施产生重要作用的物质、精神因素的总和[1]。从教育资源的分类来看,可以分为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两大类。两者功能互异,各具特色,共同作用于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情况相比较而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更有潜力可挖,它是指除了显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以外,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产生有利影响的各种要素。
相对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而言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要求以一种间接的、较隐蔽的方式渗透到人们的社会实践和生产生活等众多活动领域中,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高校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原先较为固定和单一模式下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已不能够满足现实的需要,而作为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补充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却能够以其教育内容的隐蔽性、教育方式的间接性以及教育效果的持久性等特点,最终辅助显性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更好地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然而,无论是开展显性的还是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都离不开对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因此,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科学合理高效的分类、剖析、研究,将大大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2]。
二、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分类
从教育资源的类型来看,高校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五种:物质环境资源、文化环境资源、关系资源、组织管理资源以及实践资源[3]。
物资环境资源。高校的物资环境资源泛指校园内的房舍建筑、操场、各种设备器材等硬性设施的供给以及温馨的学习氛围、卫生的饮食环境、安逸的寝室环境的营造。高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良好的物质环境资源为高校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高校能否合理利用大量的物质环境资源将对在校学生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
文化环境资源。高校的文化资源环境是其长久积淀和精神传承的综合体现,是进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高校文化资源环境的重心是人文校园建设,人文校园建设要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在优良的育人环境中,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起来,努力营造出师生共同认同的校园主流价值观,在日积月累中促进高校办学理念、校园文化、师生修养等多领域的不断提升,从而促进校园文化资源环境的健康有序发展。
关系资源。高校的关系资源主要是指高校中学生的各种人际关系,包括学缘型、志缘型、地缘型、情缘型以及趣缘型等多种类型,其中又以师生关系和同窗关系为核心的学缘型人际关系表现得最为突出和重要。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环节中能否科学合理地处理好各种关系资源,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组织管理资源。高校的组织管理资源是指高校在开展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和管理服务过程中,能够将高校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调配,进而更好地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组织管理资源是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对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实践资源。大学生群体思想意识的形成、行为习惯的养成均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合理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促使大学生群体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真正实现知行合一,从而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高校的实践资源包括校外的实践资源和校内的实践资源。校外实践资源的内容广阔而丰富,是指除了校内实践资源以外的所有社会活动或社会实践的总称。校内的实践资源主要涵盖学生的社团活动、勤工助学、公益劳动、志愿活动等。
三、江苏地方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呈现江苏省是全国的教育大省、教育强省,其具有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资格的高校44所,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独立学院26所,合计70所本科院校。笔者花费近3年的时间实地走访和调查了解了其中十余所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对这些高校的办学历史、人文环境、教育教学质量,以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等多个方面进行调研,其中着重考察了这类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状况,总结和凝练出了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4]。
1在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重形式、轻内容
在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挖掘过程中,重点被开发的是物质资源环境和文化资源环境,部分江苏地方高校将物质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开发局限在资源建设本身,投入大量精力大搞校园规划建设,但欠缺对其精神实质和内涵的深度挖掘,徒有外表,重形式、轻内容,没有能够真正领悟和发挥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教育作用。譬如许多高校都结合所在地域以及自身发展的实际状况,建造了名人塑像以及以名人姓名命名的教学楼或行政办公楼,这些人文景观是校园里的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然而由于部分学校忽视对人物精神内涵的深层次凝练,使得许多学生只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徒有外表的形式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起到实际的教育效果。
2在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缺乏成熟的技术支持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离不开技术层面的应用和支持,就目前的状况来看,在国家以及社会群体的宏观层面上,并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开发技术与开发手段来支撑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较为凌乱,缺乏系统性;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个体的微观层面来看,教育者受其自身知识储备、理论水平以及周遭环境的局限,缺乏足够的经验和切实可行的开发技术手段。从宏观到微观,都尚未形成科学、全面、系统的技术支持,这就给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以及利用带来了诸多的困难。
3在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忽视对新媒体载体的利用
新媒体是一个宽泛且相对的概念,是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的新的媒体形态,大体包括网络媒体、数字电视、手机媒体等。在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的过程中,新媒体载体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5],然而,部分江苏地方高校却忽视了对新媒体载体的综合利用,仅仅满足于学校设置的网站主页上相关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而学生网站的内容多以图文说教为主,对大学生而言,缺乏必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不能起到很好的宣传和引领作用。在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新媒体载体有相当大的挖掘空间,期待教育者去探寻和发掘。
四、挖掘江苏地方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有效路径1注重资源开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坚持教育形式与教育内容并重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系统构成的,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包括教育知识、教育经验和技能、教育资产、教育制度等完备的资源体系,在对这些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应当首先注重开发的系统性,任何单一的、片面的开发都是不合理、不科学的,应当注重对教育内容全方位的均衡开发和有效利用。同时,还应当着重加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内容的完整性,一般而言,较为完备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内容应当涵盖理性信念教育资源、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民族精神教育资源等核心教育资源,以及政治理论教育资源、公民道德修养教育资源、传统美德教育资源、民主法制教育资源、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教育资源等基础性资源,在进行具体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应合理配置基础性资源和核心性资源,在综合运用基础性资源的基础上,有侧重地发挥核心教育资源的作用。
在强化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应当坚持形式与内容并重。在高校学生中大力倡导阅读,引领阅读,通过开展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各种活动,营造浓郁的书香校园氛围。《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是一位旅居上海的印度工程师孟莎美所著的文章,红遍网络。她声称未来的中国将很可能因为不阅读而付出代价。中国人年平均阅读书目0.7本,与许多发达国家人们的年平均阅读量相比确实少得惊人。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高校在开展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必然要大力鼓励阅读。让传世佳作拓展视野,用经典名著启迪心智,使学生真正通过大量的阅读,提升自身的内涵修养和道德情操,从而从根源处确保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只有全体学生自身精神内涵的深层次提升,才能与高校校园的物资文化资源与文化环境资源相得益彰,真正营造出书香浓郁的校园气息[6]。
同时,高校应尽可能地挖掘各种实践资源,引导大学生群体积极投身到现实社会中去。组织大学生参加各种专业实习和教学实践,引导大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种服务性的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鼓励更多的青年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勤工助学活动。学生们通过大量的社会实践的磨炼,拓宽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增强了大学生群体的社会意识和责任感。学生通过自身实践领悟到的价值真谛往往具有更加持久的作用力。
2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综合能力,完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技术
高校教育工作者是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实施者,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自身的综合能力直接影响到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效果。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具备教育的全局观,要正确认识到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异同点,在显性教育过程之外,充分挖掘和发挥高校环境中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提高自身方方面面的综合素质,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并逐步渗透和影响学生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需要科学合理的技术支持,因此,完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技术是确保其教育效果的重要保障。高校可以从学生政工队伍中抽取精干力量组成研发团队,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教育的方式方法以及合理高效的教育途径等内容进行系统研究,总结和凝练出相关的理论知识,并在实际的操作环节中不断地充实和完善,从而逐步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在接受其教育的过程中,感受不到正面的说教,在轻松愉悦、润物无声的环境中接受知识,掌握本领,从而拉近师生的关系,提高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7]。
3整合优化新媒体载体资源,提升其在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中的利用率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新媒体凭借其空前巨大的影响力、信息发布的便捷性、不断强化的互动性等特征深刻介入到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中。高校大学生群体作为思想活跃的前沿分子,自然而然成为新媒体载体的中坚力量。在众多的新媒体载体中,网络媒体尤其受到当代大学生的青睐,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当攥紧网络媒体建设这根主线,抓住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特征,利用微博、微信、飞信、QQ、PU等平台,巧妙采用适当的方式方法,结合自身的知识储备,学习相关网络语言,以紧扣当代大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内容,以幽默诙谐的网络语言为工具,提高微博、微信等交流平台内容的可读性。同时,教育工作者还应当加快与大学生群体互动的频率,以此来吸引和团结广大的学生“粉丝”们[8]。教育工作者可以以时事政治以及大学生关心的热门话题为切入点,利用网络媒体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等特点,实时发布微案例、微话题,邀请关注的同学们参与讨论,从而将正确的思想意识和处事方式在不知不觉中循序渐进地传播到学生的内心深处,从而真正发挥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五、结束语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十分丰富,仿佛一座冰山,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冰山中浮在水面上的那部分,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则是含而不露,隐藏在较深的水面之下的部分。浮在水面上的是清晰可见的冰山一角,而隐匿在水下的部分才更值得探索和挖掘。因此,高校应当将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有机结合,同时更加注重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注重资源开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坚持教育形式与教育内容并重;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综合能力,完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技术;整合优化新媒体载体资源,提升其在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中的利用率。最终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政治思想观点、行为道德规范等内化为学生的内在德行,从而培养和造就出更多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罗洪铁,董娅.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基础理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55.
[2]黄光云.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优化与整合[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6).
[3]张铤.论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机理[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8).
[4]高健,陈凌霄.高校精神形态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2).
[5]白显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6]余守萍.高校校园文化中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5).
[7]韩颖.试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配置的现状和相关对策[J].青年科学月刊,2014,(7).
[8]陈妍.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配置的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责任编辑:侯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