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有效组织听障儿童的社会实践教学活动

2016-07-13刘艳玲

现代特殊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经验康复儿童

●  刘艳玲



如何有效组织听障儿童的社会实践教学活动

●刘艳玲

社会实践教学是听障学生全面康复的新思路。优化社会实践教学,教师需要做好前期准备、组织实施、后续延伸和教学评价等环节的工作,帮助听障学生拓展眼界、提高兴趣、丰富认识、获得发展。

听障儿童;社会实践教学;全面康复

一、社会实践教学在听障学生全面康复中的意义

近年来,助听器、人工电子耳蜗等技术的发展为越来越多的听障儿童提供了康复支持。虽然他们的听说能力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提升,但在康复治疗中,教师往往将听觉语言训练作为重中之重,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孩子综合能力的发展,使他们在知识积累、社会认知等领域的学习时间相对减少,没有实现全面康复目标。这就要求康复教师树立全面康复的理念,组织实施全面的康复教学。

全面康复意味着培养听障生健康的身体和健全的人格,最终被社会接纳与认同。这也是听障儿童康复的的根本所在。听障儿童需要由个体的人发展为社会的人,即个体生活逐步向外延伸至家庭、学校、社区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要想实现这样的目标,康复教师不仅要教他们说话,更要教他们与人相处,学会多项社会技能。为听障儿童的全面发展搭建一个社会实践的平台是康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社会实践教学在听障学生全面康复中的意义重大。但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社会实践教学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听障儿童观察随意性大,注意力易分散,教师难以把握孩子的兴趣点;教师的教学计划不严密,前期准备不够充分,后期活动不够深入,教学效率不高。看过的、听过的不能很好地得到复习和巩固,教学目标难以达到。

二、优化社会实践教学的策略

(一)前期准备环节

1.管理者的准备。依据教学目的与教学条件,选择社会实践教学地点,管理者先自己参观教学地点,搞清楚教育内容是否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确定可行后,向单位领导请示,批准后制定活动方案并组织实施。同时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包括与家长商议乘车路线、时间、经费使用、安全出行等相关事宜。如有需要对方接待,要与接待方提前沟通,说明有多少听障儿童和家长前来参观,讲明听障儿童的年龄、基本的听觉语言发展状况、听辅具的注意事项(耳蜗需远离强磁场)等,安排一个该地点不太拥挤的时间去参观,确定社会实践教学的日期和时间,准备孩子们的食品、湿巾和水等。

2.教师的准备。教育内容确定后,教师根据本班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发展水平,选取本班的目标侧重点,做好教学设计,准备相应的教具,搜集相关网上视频资料、图片、小册子、海报及其他信息给孩子们讲解,使他们对外出参观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把相关内容布置给家长,让家长和孩子熟悉并讨论相关信息。

3.家长的准备。在活动中,家长需要明确相应规则和实践教学的目的,对孩子进行相应引导。例如提前准备相关图片先让孩子了解,让孩子知道他们将会看到什么。另外还要准备耳蜗的电池、必备衣物等。

(二)组织实施环节

出发前,教师要给孩子们讲活动规则及注意事项,如有序排队上下车、不大声喧哗、见到司机叔叔要问好等。在沿途欣赏景物的时候,与孩子交谈看到的景和发生的事,对他们进行教育,如碰到红绿灯要及时讲解交通规则等。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并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与孩子交谈时注意倾听他们的需求,增加孩子的感知经验。

到达目的地后,有讲解员接待的就按顺序进行,没有讲解员接待的就按本班的活动设计选取地点进行针对性的重点教学,或参观或做游戏或讲解或体验。教师既要关注到孩子们的兴趣点,又要引导他们跟上教学思路,给孩子们提供最真实的学习经验。

(三)后续延伸环节

1.理清孩子所看到的、听到的、经历的和分享的东西,并在此基础上建构他们的经验。

2.选择有效的再现方式,用多媒体演示、回放教学实践中拍到的照片或视频,采用视听结合的方式,帮助孩子们一起回忆实践教学的各个片段,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激发孩子们学习和表达语言的兴趣,巩固概念、加深实践教学的记忆,做到有意义教学。

教师可根据实践教学的过程,设置若干由易到难的问题,这些问题串起来就是外出教学的主线索,回答问题的过程也是帮助听障儿童梳理实践教学过程,用一条明显的线索将整个实践活动串联起来,能提高听障儿童记忆力。教师可以在社会实践教学前就提出问题,指导听障儿童在整个过程中留意相应的问题,在学习中有意识地寻找答案。也可以在活动结束后提问,检查听障儿童对活动的理解。再现方式的选择最好能将听障儿童的多种感官调动起来,这样才能够有效促进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3.扩展课程计划,将实践教学的后继活动充实到课程计划中。通过后继活动,加深实践教学的理解和回忆。通过讲故事、绘画、制作木偶人物、自制实践活动小书或绘制地图,把相关的道具和材料添加到表演区、语言区、自然角或其他学习区。

(四)教学评价环节

1.教师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他们最喜欢的事物或有关实践教学的记忆,遇到突发问题是如何处理的,分享成功的经验和趣事。

2.教师利用与家长晨间交流或接孩子的时间引导其对实践教学的认识和理解,启发他们在生活中丰富听障孩子的感知经验,如带孩子到菜市场认识蔬菜水果,在马路边辨认各种交通工具等。鼓励家长让听障儿童多接触自然,帮助他们从身边环境中去发现、感受和体验万物的存在和变化,并懂得善待身边的事物。

3.教师要进行书面总结分析,是否完成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存在哪些问题,孩子们是否心情愉悦,孩子们的兴趣点能否生成课堂教学,家长的反馈是怎样的。这一次实践教学的收获和不足,为下次实践教学积累经验。

三、总结

听障儿童通过参加外出活动,接触生活,拓宽眼界,丰富了感性认识,提高了听障儿童的学习兴趣,教师、家长启发他们把看到的、听到的说出来,他们的兴趣广泛了,知识面也扩大了,语言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生活是最完美的课堂,机构和家庭都应该有意识地指导听障儿童到大自然中观察、体验、参与、沟通,通过给听障儿童提供第一手经验而为班级或个体学习增加特殊的维度,而这些经验是书本、图片或讨论本身所不能提供的。听障儿童需要通过观察、倾听、感知、品尝以及触摸外部世界,才能把自己的思想和社会生活环境联系起来。

[1]杨家晔.刍议转衔对听障儿童的几点启示[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2008,(5).

[2]梁巍.咿呀学语教学指南·第2册[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

G762

(宁夏残疾人康复中心,750002)

农民快乐生活
作者:陈锐(安徽省舒城县特殊教育学校)

猜你喜欢

经验康复儿童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