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举例在聋校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016-07-13董桂琼

现代特殊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聋校举例手语

●  董桂琼



浅谈举例在聋校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董桂琼

在聋校语文教学中,举例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它可以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最终实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教学目标。为此,教师应做到选例经典,切合教学目标与内容;用例恰当,贴近聋生生活实际;讲例生动,激发聋生学习兴趣。

聋校;语文课堂;举例教学法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些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技能。”的确,在语文教学中,一个典型、恰当的事例胜过千言万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聋校语文教学中,直观、形象的例子,可以使教学内容化深为浅,化抽象为具体,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的举例有些随意,脱离了聋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还有教师在课堂上举了很多例子,却忽视了例子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常常有似是而非之感。由此可见,举例不仅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更是一门教学艺术。因此,聋校语文教师应多收集信息,用好课本上的例子,用活自选的例子,促进语文课堂活而不乱、新而不怪、实而不浮。

一、选例要典型,切合教学目标与内容

片断一:《游褒禅山记》

1.生齐读第三段,指名学生口头翻译

2.探讨第三段的思想内容

师:这一段着重写什么?

生齐答:作者游褒禅山的心得体会,抒发自己的感想。

师:作者围绕古人浏览观赏“往往有得”的事例,并结合自己的游洞经历,提出了哪三个“不能至”?(要求学生用原文回答)

生1:“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师:由此可见,作者认为人在追求理想、成就事业的过程中,需要具备哪几方面的要素?(用原文中的三个字概括)

生2:需要志、力、物三个要素。

师:很好,你理解得很到位!

(板书:人生境界——志、力、物)

师:怎样理解“志”“力”“物”三者的含义?

生齐说:“志”是指志向,做事的决心;“力”是指力量、力气;“物”是外物,一些可借助的东西。

师:这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

(学生一下陷入了沉默,有的一脸茫然,有的紧锁眉头。)

师:没关系,老师举个例子,同学们就会明白的!假如明天我们要去登泰山,它巍峨、险峻,要登上顶峰充满了重重困难。首先我们要下定决心,排除万难,不达目标绝不放弃。这指的是这三者中的……?(指板书)

生齐声:志!

师:可是光有了决心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我们的体力不支,同样不能征服这座大山。这就需要我们拥有足够的?(指板书)

生异口同声:力!

师:有了志,有了力,如果还能有一根登山的拐杖,那我们的泰山之行就会轻松很多。登山杖代表的是这三者中的……?(指板书)

生脱口而出:物!

师:由此可见,“志”“力”“物”三者联系紧密,缺一不可!作者在这儿所论述的既是游山之所得,也是成就一切事业之道!

(听完这个例子,学生似乎豁然开朗了。)

在本课教学中,让学生懂得“志”“力”“物”三者的辩证关系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鉴于聋生在抽象思维广度和深度方面的欠缺,加上手语的局限性,我选取了登山的例子,寓抽象道理在具体事例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深受启发,既受到了文化熏陶,又培养了审美情趣。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在选择事例的时候要避免随意性,应选取那些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并注重与教学目标和内容建立内在联系,做到“理”能用“例”说明,“例”以“理”作依托,不能“理”“例”相互分离,这样才能获得“一叶知秋”的效果。

二、用例要恰当,贴近聋生的生活实际

片断二:《寡人之于国也》

1.师生齐读课文。

2.研习探讨1-4自然段的内容。

师:梁惠王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生1:他觉得用心治理国家了,可是发现自己国家的百姓人数却没有更多,而邻国的百姓人数也没有变少。

师:用课文里的一句话说就是……?

生1:“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师:孟子没有直接回答梁惠王的疑问,而是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哪位同学愿意把这个故事给大家复述一下?

生2:在一次战争中,两位百姓逃跑了,一个人跑了五十步,一个人跑了一百步,跑五十步的人就嘲笑跑一百步的人,看不起他。

师:哦,这就是流传至今的一个成语——五十步笑百步。孟子用这个成语究竟是要告诉梁惠王什么样的道理呢?

(同学们默然不语)

师: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大家先听老师讲一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小故事:一天早上,王老师走进教室,发现A同学神色慌张,在进一步追问下,他终于承认自己正在抄袭同桌的作业。老师正准备对他进行严厉批评,他却笑嘻嘻地说:“老师,我这不算什么,只抄了两道题,B同学已经抄了别人十道题了,他才是抄袭大王!老师应该批评他!”王老师听了,哭笑不得。

(有同学偷偷笑了)

师:故事中的A同学和B同学所犯的错误都是……?

生齐声:抄袭别人的作业。

师:也就是说,他们两人在什么方面是一致的?

生3:所犯错误的性质,或者说本质是一致的。

师:好,能说出本质一词,足以证明你看问题有一定的深度!

师:他们的不同之处是什么呢?

生4:抄袭的数量不同而已,一个人抄了两道题,另一个人抄了十道题。

师:同理,如果说逃跑五十步和逃跑一百步的人只是在数量上有所不同的话,那么在什么方面也是相同的?

生5:本质,都是逃兵。

师:同理,梁惠王的治国政策和其他国君相比,什么是相同的?

生6:还是本质,都不是真正的王道,都不是真正的仁政。

“例子应用在非举不可之时、非举不可之处,要把握时机,看准火候,切中问题的要害,尤其要注意对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应注意所举事例既要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才能使学生感到亲切,易于理解。在本课教学中,我先举了一个聋生抄袭作业的事例,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理解梁惠王所谓“尽心”于国其实与邻国之政在本质上一样,都不是王道,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在聋校语文教学中,教师所举的事例越贴近聋生的生活实际,越能引起聋生的共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其次,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在已有的认知经验中搜寻出相似的例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相互交流,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因此,教师在举例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成长环境、认知水平、接受和理解能力,有针对性地举例,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讲例要生动,激发聋生学习兴趣

片断三:《作文指导——记叙文中的侧面描写》

师:同学们,老师先给你们讲一个《踏花归去马蹄香》的故事。(一边用手语讲故事,一边配合课件演示)

北宋有一位皇帝特别喜欢绘画,常常以诗句为题,让应考的画家按题作画,择优录取。有一次,朝廷决定考一考天下的画家。主考官出的题目是“踏花归去马蹄香”,让画家按这句诗作一幅画,将诗句内容表现出来。画家们便迫不及待地动起笔来。有的画家在画纸上画了许多花瓣儿,一个人骑着马在花瓣儿上行走;有的在画纸上画了一位跃马扬鞭的少年;有的在画纸上画了一只大大的马蹄子。只有一位画家独具匠心,画了一位官人骑着马回归乡里,马儿疾驰,马蹄高举,几只蝴蝶追逐着马蹄蹁跹飞舞。考卷交上来以后,主考官一幅一幅地审看,都感到不满意,直到看见“蝴蝶追逐马蹄蹁跹起舞”这一幅时,他脸上才展开了笑容,连声称赞:“好极了!好极了!”于是选中了这一幅画。(课件展示,生还沉浸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

师:听完这个故事,你觉得这幅画好吗?好在哪里?

生(七嘴八舌):构思太巧妙了!画中没有花,但那几只翩翩起舞的蝴蝶却使人仿佛嗅到了浓浓的花香!与众不同,所以脱颖而出!

师:同学们说得很棒!花香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难以直接描绘,但我们可以从其他人和事的描绘和渲染中烘托出来,画面中虽然没有花,可是马蹄旁那几只飞舞的蝴蝶,却让我们嗅出了花香,从而使作品获得了独特的艺术效果!这种表现手法就叫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它是正面描写的一种补充。

(课件出示侧面描写的概念)

师:许多文学作品中都用到了侧面描写的方法,例如,法国作家小仲马在《茶花女》中这样写玛格丽特的美貌的:“这天晚上她真是惊人的美……当她出现的时候,一个个脑袋此起彼伏,连舞台上的演员也对着她望,她仅仅一露面就使观众这样骚动。”作者没有直接写她的眼睛、眉毛、头发等,而是通过旁人看到她后的反应,让读者感受到了玛格丽特惊世骇俗的美!

师:相比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有什么作用呢?(课件出示例句)

生7:让人有更多的想象空间!

生8:更加耐人寻味!

生9:物的形象更加鲜明!

师:好!请同学们找出下面各段中的侧面描写,用横线勾画出来并说说其表达效果。(课件展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举例则是唤起学生兴趣最好的方法。这就要求例子的素材来源广泛,故事、格言、警句、成语、典故、谚语、俗语、歇后语等均可引入课堂。聋生由于听力损失,缺乏生活经验,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聋校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直观手段,帮助聋生丰富表象。在本节课中,我引用《踏花归去马蹄香》这个故事,首先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顺利引入了侧面描写的概念,接着又出示了一些文学作品的侧面描写片断,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材料中充分感受到侧面描写带来的语言魅力,为下一步实战训练作好铺垫。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生动有趣。一方面,手语是聋校语文课堂最主要的教学语言,在讲述事例时,教师的手语要力求熟练、准确、清楚,做到自然手语和文法手语的灵活转换。另一方面,教师的肢体语言要尽量直观,从而有效实现信息传递。在讲述事例时,教师应该努力尝试将肢体语言与手语有机地融合起来,这样学生才能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适时而富有启发性的举例可以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尤其是对于认知水平相对滞后的聋生来说,举例可以使教学内容变难为易、化深为浅,帮助他们开阔思路,启迪思维,让聋校的语文课堂绽放出智慧的光芒!

G762

(重庆市聋哑学校,400010)

黑白线描——城堡
作者:边雪娜(河北省石家庄市特殊教育学校)

猜你喜欢

聋校举例手语
具身德育理念下聋校德育课程建构
三角函数求值题型举例
数学竞赛中数列不等式的常见解法举例
自然手语在聋人大学生手语中的使用调查研究——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为例
金属活动性应用举例
无声的世界里,怎样唱一首歌?
抽象函数应用举例
奇怪的手语图
发挥交互电子白板优势 打造聋校语文高效课堂
电子白板让聋校英语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