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雾霾图片报道分析
2016-07-13符珞珈
符珞珈
微博雾霾图片报道分析
符珞珈
摘要:雾霾现象广受关注,纸媒官微的雾霾图片报道能够即时、生动、全面地报道事实,传递观点,进行社会协调,呈现出原创为主、陌生化、娱乐化等特点,成为报网融合的新途径。
关键词:雾霾报道;微博;图片新闻;陌生化;娱乐化
2011年,雾霾天气逐渐增多,PM2.5这个概念进入公众视野,雾霾现象成为大家关注的一个热点。2013年,各地空气质量指数持续“爆表”,雾霾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更威胁着民众的健康,抗击雾霾成为一个政治话题。[1]2014年,柴静自费拍摄的雾霾深度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引起人们对雾霾及发展模式、环境保护等的反思。近年来,我国雾霾情况广受关注。对于这一较为具象化的报道主题,媒体用多种方式进行全面报道,起到了传播讯息、引导舆论、安抚民心的作用。由于新媒体的崛起,新兴媒体在雾霾报道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很多人通过微博实时阅读、转发雾霾图片,从而参与传播活动。
纸媒官微中的雾霾图片报道既包含传统媒体图片报道的特点,也出现了新的特征。本研究试图通过具体案例,分析阐述相关特点,以图总结其中的规律。
一、雾霾与雾霾新闻
(一)雾霾定义
在气象学上,雾和霾是不同的气象概念,描述的是不同的天气现象。“雾的气象学定义为大量浮游空中的微小水滴,常呈乳白色,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霾或灰霾,由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造成,霾使黑暗物体微带蓝色,远处光亮物体微带红黄色。”[2]44雾霾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状态的笼统表述。
(二)雾霾新闻
雾霾新闻属于环境新闻的范畴,目前尚无明确的定义。有学者将雾霾新闻定义为:“以大众传播手段传递的,反映变动着的雾霾天气信息以及与雾霾相关的种种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各方面事实的新闻。”[3]
(三)纸媒官方微博
“微博”,即微型博客,是继博客后兴起的一类开放式社交服务工具,我国四大商业门户网站腾讯、新浪、网易、搜狐都搭建起了微博架构,呈现四足鼎立的局势。但其中,用户活跃度最高、影响力最大的当属新浪微博。“官方微博是指个人或组织通过向微博平台提供一定的资料来验证真实身份及申请特定标识的机构微博。”[4]2010 年2月“人民微博”的诞生宣告了传统媒体抢占微博领地时代的来临。媒体微博成为传统媒体转型的重要节点。
微博已经成为新兴的舆论场。纸媒官方微博既有传统媒体资源优势又具有新媒体的特征,在微博舆论中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在雾霾新闻传播中,官微凭借其实时更新、互动性强等特点,积极地报道有关雾霾的信息。
二、样本选取
本研究选取《新京报》《东方早报》《华西都市报》的新浪微博作为观察对象,因为3张报纸的所在地均是雾霾严重地区,且其新浪微博具有较强的影响力。研究者在3家媒体微博主页中搜索“雾霾”二字,得到相关图片,除去不相关配图,进一步选出微博雾霾新闻图片,从而分析总结报道特点。
这3个官微中的雾霾图片类型多样、角度多元,既包括单幅照片,也有图片故事。在保证信息质量的基础上,灵活发挥了新媒体的特色和功能。
三、微博雾霾图片报道分析
(一)原创为主,引用为辅
雾霾图片大多为官微原创图片,报社记者拍摄的照片则是原创图片之一,这类图片只印有自身媒体水印,或在文字说明中标明记者姓名。原创图片还包括报纸截图。如《新京报》官微在“早读新京报”固定栏目中,放置自己的报纸截图,雾霾照片包含在截图中。也有照片来自其他媒体,如来自中新社、澎湃新闻等,亦引用其他网络图片,如引用“北京人不知道的北京事儿”所拍摄的雾霾照片。
多类型的图片来源扩大了信息范围,也体现了互联网开放的特质。原创为主,转引为辅,既保证了媒体在图片报道中的主导地位,也增加了信息的多元性。其中,引用普通微博图片这一举措体现了互联网平等的精神,摆脱了以往传统纸质媒体的门槛和局限,使官微更好地融入了新媒体的互动环境。
(二)社会协调功能
拉斯韦尔指出大众传播具有社会协调功能,“即通过大众传播,在面对水灾和地震等重大事件时,可以迅速凝聚社会的主体力量,使整个社会更加团结统一。”[5]146传播是联络沟通和协调社会的重要系统。
媒体官微的雾霾图片报道从多个角度传递讯息,给民众提供及时的指导,引导受众正确看待和应对雾霾现象。如报道南京红色雾霾时,《东方早报》的微博配上了实时图片,再辅以文字说明,及时道出原因,解释民众疑惑。再如《华西都市报》官微以长微博图片的形式,推出“低碳出行、减少雾霾”主题活动,以抽奖的方式鼓励网友晒出行工具,号召民众从一点一滴做起,保护环境,为减少雾霾尽自己的一份力。
媒体官微及时、互动的图片信息有效地疏通了民众的不安情绪,正向引导广大受众,促使舆论环境稳定有序。良好的协调功能体现着纸媒官微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积极地引导舆论,也有利于树立媒体品牌和公信力。
(三)陌生化的图片特色
“‘陌生化’即将熟悉的客观景象,经过艺术处理使其异于熟悉的面孔呈现在受众面前,把人们从狭隘的日常关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摆脱习以为常的制约,使人们即使面对熟视无睹的事物也能够不断有新的发现,从而感受对象事物的异乎寻常、非同一般。”[6]62图片中,陌生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题材的陌生化和陌生化的画面处理。
一是题材的陌生化。雾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新问题,是近几年才进入公众视野的热词,具有一定的新鲜性。另外,雾霾属于气候现象,从学科范畴出发,雾霾具有专业性和陌生性。雾霾题材兼具时新性、科学性,雾霾之中的人、事、物也随之有了不同寻常的样貌,具有图片传播价值。在有关图片报道中,如《华西都市报》微博呈现的雾霾中的广场舞,图中人物在重度雾霾天里跳舞,周围景物模糊一片,熟悉的场景展示出陌生的画面。这可以吸引受众注意,引发情感触动和反思。
二是陌生化的画面处理。题材的陌生化是内容上的要求,画面上的陌生化则是形式上的具体表征。人们通过观赏陌生化的照片,恢复对生活的感受。[6]画面的陌生化处理可从色彩、景别、创意等方面入手。《东方早报》官微发布的一张报道雾霾天降温的图片为,一个身穿红色羽绒服的小女孩戴着口罩在雨中行走,身旁的行人衣着黑灰,地面也乌黑泛光(如下图)。整个画面运用了强烈的红黑对比,烘托了事件气氛,同时又吸引受众目光。
载于《东方早报》新浪微博,2015-12-14
《华西都市报》官微中很多照片拍摄了雾霾中的街道全景,全景的视角和模糊的画面给人别样的视觉感受,传递给人一种严峻的情感体验。
又如《华西都市报》官微运用“市民戴口罩元旦看升旗仪式”的组图,报道雾霾与新年,既有时效性,又贴近生活,给受众不一样的观感体验。组图展示了雾霾中的仪仗队列,戴口罩的观看民众以及模糊环境中的国旗。连续的画面用强势的图片语言传递完整信息,交代细节,增强了传播效果和影响力。
(四)娱乐化与再生产
尼尔•波兹曼曾说:我们的文化已经开始采用一种新的方式处理事务,尤其是重要事务。随着娱乐业和非娱乐业的分界线变得越来越难划分,文化话语的性质也变了。大家不再关心如何担起各自领域内的职责……除了娱乐业没有其他行业。[7]85娱乐至死的命题在新媒体时代似乎真正应验,一切都可以戏谑、娱乐的方式来描述,人们沉浸在娱乐的氛围中。雾霾图片报道亦是如此。《新京报》微博报道雾霾即将消退时,配上含有文字的图片(如下图),用调侃的口气,借用恶搞的图片语言传递信息,形象直观,富有感染力。
载于《新京报》新浪微博,2015-12-1
《华西都市报》微博的“雾霾手绘大赛”板块中,图片中的标志性建筑物由线条绘出,例如央视大楼、鸟巢等以简笔画的形式画在雾霾背景中。这种表现形式生动活泼,略带夸张和想象,在不违背新闻真实的原则上,充分地展示了娱乐性。
雾霾新闻既是硬新闻,也是软新闻,适当的娱乐性可以增强传播力,缓解社会公众的不安情绪。娱乐性与大众文化再生产紧密相关。大众文化的生产性呈现与解读导致了微博图片的解构、多样与娱乐。这符合新媒体传播特征,拉近了媒体与受众的距离。
(五)报网融合
兼具传统纸媒属性和新媒体属性的报纸官微位于新旧舆论场的交叉地带,可为打通两个舆论场、促进报网融合提供契机。《新京报》微博2015年12月26日用报纸版面截图的方式报道雾霾。如此一来,媒体资源可以在报纸和微博中共享,和微博中长篇大论的文章不同,具有版面语言的图片会给微博用户带来新的体验。再者,由于图片存储技术的提升,受众可以间接阅读电子版报纸,有利于巩固、扩大读者基础。《华西都市报》官微用长微博图片的形式,通过呈现报纸的图文内容,报道“雾霾红色预警,车辆单双号”限行的消息,文后附有网友互动区域,大家可尽情发言。让受众在新媒体平台阅读报纸内容,参与时事讨论,权威的报纸资源保证了信息的质量,网络的互动功能又能广开言路,接收民众声音。
纸媒微博通过将不同形式的报纸内容融入微博中,使信息在两个平台中形式上有所差别但内容浑然一体,严肃的报纸有了新的平台和样态,微博也因为这些优质内容而增加可信度,同时吸引了粉丝,提升了热度。
四、总结与反思
雾霾现象尚未消除,政府和民间对于雾霾的关注仍将持续,媒体雾霾报道依然任重而道远。目前,纸媒官微用图片对雾霾进行了详细报道,呈现出以原创为主、引用为辅的特点,起到了社会协调作用。陌生化、娱乐化的雾霾新闻图片加大了传播力度和效果。同时,报纸版面截图和长微博是报网融合的新方式。
雾霾图片报道具有时代特征,顺应了“互联网+”时代的呼唤与潮流。人们已从“读图时代、网图时代,进入掌图时代。”[8]102掌图时代期待更多的互动与分享。纸媒官微在雾霾新闻图片的处理上,遵照掌图时代规律,开放、多渠道地吸收、编辑信息,通过微博信息流的形式,不断传递有效讯息,填补受众信息空缺。
诚然,纸媒官微的雾霾图片也有一些隐忧,如使用网友图片时,版权问题如何评定?非权威信源图片的真实性如何鉴定?崭新的传媒环境为媒体提供了新的舞台和良机,也带来了需要重新考量的问题。这些问题值得业界和学界共同关注。
参考文献:
[1]张萌.《人民日报》(2008-2014)雾霾报道研究[D].河北大学,2015.
[2]王润清.雾霾天气气象学定义及预防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2(07).
[3]董微.雾霾报道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4.
[4]周玲旭.《南方都市报》官方微博的新闻图片传播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4.
[5]刘慈航.浅析新闻摄影的社会协调功能——以摄影之名做环保[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4(05).
[6]曾晓剑.论摄影创作的“陌生化”[J].国际新闻界,2009(05).
[7]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8]郑石明,薛中卿.新闻摄影领跑掌图时代[J].新闻战线,2013(03).
(作者系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6)05-2-005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