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镇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2016-07-13中共淄博市委党校王颜红
中共淄博市委党校 王颜红
淄博市镇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中共淄博市委党校 王颜红
镇域经济作为一个开放的经济体,作为城乡经济发展的枢纽,对一个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对于实现统筹城乡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着巨大作用。因此,推进镇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我国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淄博市 镇域经济发展 问题研究
镇域经济是区域经济的一个单元,是城市经济和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一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在实现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大力发展镇域经济,对改善城乡二元结构,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推进镇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1.1推进镇域经济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选择
整合城乡资源、完善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产业发展都需要有一个连接点。作为城乡经济社会联系过渡地带的镇域,自然而然地就成为了这个连接点,并且具有得天独厚的特殊优势;镇域经济,本质上是农村综合经济,是以乡镇为单位的区域经济,它直接面向提高农民收入,提升农业效益,发展农村经济的“三农问题”;同时镇域经济还是联系城乡经济的枢纽,是乡村经济与城市经济的桥梁。因此,大力发展镇域经济是完善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切入点,也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1.2推进镇域经济发展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客观需要
从长期来看,要实现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单单依靠投资和出口是不行的,还必须依靠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同时拉动,稳步提高消费率,消费、投资、出口拉动的增长模式。扩大国内需求,增加国内需求来刺激经济增长,这是一个长期战略。大力促进镇域经济的发展,加快小城镇建设,不仅能拉动消费、扩大内需,同时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一方面,我国共有两万多个乡镇,乡镇不仅数量多,而且分布也比较分散,分布在我国各个城市的各个角落;另一方面,我国的乡镇规模都相对较小,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公共基础服务普遍较差,消费水平偏低,面对这样的条件,我国将来在投资、消费和需求等方面的发展都会有非常巨大的潜力。估算一下,如果一个乡镇平均吸纳5000余名农村剩余劳动力,那么全国就能吸纳1亿多名农村剩余劳动力;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也会有同步提升——约拉动投资需求3万亿元,同时居民消费需求也会增加2.4万亿元。
1.3推进镇域经济发展是改善民生的重要保障
改善民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是我们改革发展的根本目的。经过近几年政府的推动和财政投入,全国城乡居民医疗保险逐步实现了并轨,医保报销水平也有所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面向广大群众,但由于农民思想认识短浅、资金有限等原因,参保率依然不高,农村的社会保障水平和社会保障的覆盖率远远低于城市。以淄博市为例,今年来,在全国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日益完善的大背景下,淄博市的社会保障水平也有了大幅提升。但是目前淄博市还有很多乡镇基础设施建设依然非常落后,文化、卫生设施也面临不足等问题,村村通工程在很多乡镇还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要解决这些问题,最根本的路径就是大力促进镇域经济的发展,积极发展工业,壮大服务业,充实地方财政收入,为公共财政向农村、向公共服务、向困难群众倾斜奠定基础。
2 淄博市镇域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淄博市的镇域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比如产业布局分散、人才和技术短缺、融筹资难等问题。
2.1产业布局分散
淄博市作为一个资源依托型的老工业基地,在一定的区域空间内集聚了相当数量的石化、冶炼、建材、机电装备等行业的企业,但这类集聚大多是由于历史布局所形成的,仅仅是一定程度上的产业集中,还很难算得上是真正的产业集群。企业之间缺乏分工合作,产业关联度不高,产业结构趋于雷同,围绕大企业集团的配套协调能力不强,产业链短。自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迅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发展缺乏长远规划,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情况比比皆是,产业布局处于无序状态。以化工业为例,淄博市五区三县包括高新区,无一没有化工企业,最严重的是中心城区和临淄几乎每个乡镇都有化工企业。这种极端分散的企业布局,不仅造成招商引资等工作的同质竞争,也加大了环境污染的治理难度,造成土地浪费和企业生产成本的上升,成为产业升级的重要制约因素。淄博市城镇布局分散,各城镇自成体系,但是另一方面,组群式的分布布局难以形成经济发展的集聚效应,带动吸纳效应也不足。
2.2人才和技术短缺
据全国人口变动情况的抽样调查数据(2014年)显示,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1242万人,占总人口的15.5%,65周岁及以上人口13755万人,占总人口的10.1%。从城乡结构看,城镇常住人口7491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805万人,乡村常住人口61866万人,减少1095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54.77%。小城镇各行业技术档次普遍较低,技术短缺现象十分严重。一是高层次人才严重匮乏。由于乡镇各方面条件较差,工资水平低、相关福利差,并且周边的公共服务环境也与城区有很大差距,因此很难吸引到优秀人才。很多企业竭力提高待遇,经常到各大院校参加人才招聘,但很难找到合适的高层次人才。二是高技能人才偏少。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人才数量偏少,很多大学生宁愿在城市拿3000元月薪做文员,也不愿下车间拿5000元月薪。三是年轻人偏少。很多大学毕业生都愿留在城市发展,不愿到乡镇企业就业,认为发展前景不好,个人进步空间小。
同时,融资难筹资难也是淄博市镇域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资本是高度逐利的,也是高度流动的,一旦形势有变化,资金供给就很容易出现问题,特别是资金依赖型的增长模式容易受到冲击。镇域经济发展缺乏资金支持,而资金流向城市的问题却日益加剧。目前,个别城镇仅有一家农村信用社,别无其他银行。也有的镇上设有银行,但是只吸储,不放贷,而融资难、筹资难的问题也是阻碍镇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3 推动淄博市镇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3.1优化镇域发展环境
3.1.1科学规划、优化布局
加快小城镇建设对于推动镇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城镇化是衡量一个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增强城市辐射带动功能,依托成型的城市加快推进第三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比如文化、医疗、卫生、教育、金融、商务等功能区和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使得乡镇既有碧水蓝天的生态美,也有经济发展的生产美,还具备生活宜居的生活美。加快镇域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提升镇域综合服务水平。建立以绿化、垃圾处理、空气净化为主体的镇域生态环境体系,搞好环境绿化,建设生态乡镇。聚集财气、提升人气,繁荣城镇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以城镇建设助推新农村建设,为镇域经济发展提供长久支撑。
3.1.2把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结合起来
制定实施产业升级战略,并把产业升级上升为镇域经济发展的核心战略和首要战略,以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为总抓手,调整一、二、三次产业比重,统筹三次产业结构调整。通过产业结构升级、产品结构升级、技术升级、管理升级以及产业布局升级,建设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低、技术水平高、经济效益好的新型镇域经济城镇。第三产业在城镇建设中的发展潜力巨大,积极发展壮大第三产业,也会不断提高城市的发展水平。
3.2提升特色产业发展水平
3.2.1加速工业经济多元化进程
城镇的发展离不开城镇工业的发展,近年来,城镇工业发展在不断的探索中前行。现在的城镇工业发展,既要符合工业发展的自身规律,又要符合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一是发展优势产业集群,培育新兴主导产业。充分利用大企业资源,支持东岳集团、金诚石化、博汇集团等大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全面加快其下游产品和配套产业的开发,把优势的自然资源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资源。二是大力发展园区经济,推进产业集聚发展。组织综合力量对镇域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优势品牌、优势企业进行深入分析,形成龙头项目带动、关联企业集聚、协作配套完善的区域型产业集聚中心。三是实施品牌扩张战略,发展总部经济。在陶瓷、医药、泵业等优势产业打造区域品牌,培育一批以地理标志、集体品牌、地域商号、地域龙头企业品牌等为载体的镇域品牌。
3.2.2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随着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整合农业资源为目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化模式。按照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的统一需求,扩大优质特色农产品和绿色食品、专用农产品、出口创汇农产品的生产规模,提升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水平,实现农业经济的增值增效。
同时,推进人口管理制度改革,逐步为农民工建立在城市定居能享受城市居民待遇的过渡“平台”。创新城镇化资金保障机制,通过财税体制改革,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使政府的财力与公共服务事权相匹配。
[1] 孟鑫.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湖北镇域经济的发展模式与路径选择[J].中国集体经济,2015(28).
[2] 李建伟.新时期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主要挑战与路径选择[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3).
[3] 魏后凯.我国镇域经济科学发展研究[J].江海学刊,2010(02).
F127
A
2096-0298(2016)10(b)-144-02
王颜红(1979-),女,汉族,山东淄博人,硕士,中共淄博市委党校经济教研部,讲师,主要从事宏观经济学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