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动机主义的内控缺陷信息披露文献研究与展望

2016-07-13朱培源苗雨君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6年6期
关键词:财务舞弊利益相关者信息披露

朱培源 苗雨君



基于动机主义的内控缺陷信息披露文献研究与展望

朱培源苗雨君

摘要:近年来,有关高管腐败、财务舞弊以及信息违规披露等内部控制缺陷事件频发,严重影响到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不禁要问,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作为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重要途径,企业是否如实对外披露了内部控制缺陷信息呢?然而,基于薪酬契约理论,管理层针对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动机主义”行为使得企业内部控制缺陷信息的披露存在倒置现象。因此,本文通过对内部控制相关文献的梳理,深化对企业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的理论研究,并分析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的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进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体系,提升企业对外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质量。

关键词:财务舞弊;动机主义;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利益相关者

一、引言

2002年美国《萨班斯法案》颁布以后,2006年和2008年我国也相继颁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要求上市公司定期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出具评价报告,标志着我国内部控制体系的日趋完善。但是,近年来有关高管腐败、财务舞弊以及信息违规披露等内部控制缺陷事件频发,严重侵害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不禁要问,企业对外披露的内部控制报告是否如实披露了内部控制缺陷信息呢?然而,基于薪酬契约理论,管理层针对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动机主义”行为无疑成为该问题的导火索。现如今,理论界鲜有对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的“动机主义”行为的文献研究,但实务中又亟需相关理论支持,因此,本文试图梳理企业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行为的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方向。

二、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的理论研究

现如今,随着内部控制体系的日趋完善,针对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及其信息披露的理论研究也成为新的出发点。但是,陈耀敏(2011)研究发现企业内部控制中无法直接观察和验证的特点为管理层对外披露内部控制信息提供了“机会主义”行为。由于外部监管层对企业内部控制缺陷未及时对外披露的惩罚力度欠缺,并且基于薪酬契约理论以及“理性人”假设,管理层往往会重新考虑是否需要如实对外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信息,即存在“动机主义”行为。

(一)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研究

企业作为一种契约型组织,要求内部管理者竭尽所能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但是基于“理性人”假设,管理层的行为往往与股东利益相违背,因此,高质量内部控制的出现,缓解两权分离产生的代理冲突,成为对利益相关者保护的保障机制,进而提升了企业绩效。孙光国和李冰慧(2014)从投资者视角的研究中认为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的目标就是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对利益相关者保护的直接传导,减少因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冲突成本。就债务人而言,企业的内部控制缺陷信息的披露会明显提高债务人的警惕,使得债务人提高风险溢价,债务成本明显上升(崔伟,2008)。同时,从财务重述的角度分析,财务重述作为企业对前期财务报告的重新解释,一定程度上影响投资者的当期判断,曹强(2010)和袁敏(2012)等人研究发现导致企业频繁发生财务重述的最大因素是内部控制的缺陷。

基于信号传递的理论分析,池国华和杨金(2013)通过实证检验发现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向外界传递积极的信号,明显提高公司价值创造效果。与此同时,方红星和陈作华(2015)也认为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有效的抑制企业的特质风险和系统风险。但是,Healy和Kothari等人研究却发现企业管理层往往不愿意对外披露坏消息,因此,企业管理层与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利益的博弈行为。基于社会责任的角度进一步剖析,研究发现内部控制有效性是企业社会责任能够贯彻执行的基础保证,社会责任融入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始终,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影响使得内部控制对管理层的约束存在局限性(刘芳芳,2012),针对企业内部存在的缺陷无法得到及时处理。

(二)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与企业内部治理水平的研究

企业内部治理水平高低受制于内部控制体系完善程度与执行效率,综合分析发现无论是国外或是国内研究,企业董事会、高管权利、公司规模以及财务状况等无疑成为对内部控制缺陷研究的重点。当公司规模较大,出现较多的分部,并且在平时的日常经营中较为复杂时,企业内部控制出现缺陷的概率就会越大(Ashbaugh et al.,2007),同时Holmstrom和Kaplan(2003)的研究也印证了公司治理水平与内部控制缺陷产生的关系。相关学者把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区分为公司层面内部控制缺陷和会计层面内部控制缺陷,并且通过研究发现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存在会带来更多的盈余噪音以及异常应计,对企业内部治理产生负面影响(李万福和林斌,2014)。在风险应对方面,企业内部风险评估体系缺陷导致管理层忽视内部控制缺陷存在的隐患,在会计处理上易于选择较为激进的方法,倾向于确认经济收益上的“好消息”,而忽视或延迟“不利消息”的确认。在盈余管理方面,方红星(2011)等人通过研究发现在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当期,企业盈余质量相比于前期较低,而非正常应计较高。

三、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的现状研究

内部控制是为了合理保证企业能够按照战略规划,依据企业规章制度持续正常高效运行,最终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而存在的一种治理模式。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则是为了缓解代理冲突,解决企业内外部信息差异的一种制度安排,是外部投资者判断的重要标准。然而,综合研究发现目前在脆弱的外部环境背景下,企业管理层更不愿意对外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信息,即存在“动机选择”(崔志娟2011)。现阶段,针对外部监管力度不足,企业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信息存在倒置行为,无法客观公正的反映出真实情况(杨程程、程小可和王芯卉2015)。与此同时,张振和李晓庆(2015)通过认真分析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1-2013年关于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现状的研究也发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中呈现出“机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现象。其他相关学者如丁友刚和王永超在2015年的研究中同样发现当前上市公司按缺陷严重程度对内部控制缺陷的划分在标准存在很大的分歧,认为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对于规范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及其披露均具有关键性作用。

四、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的动机主义行为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不仅能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同时也是对投资者的保护,企业财务报告的有效性直接影响报告使用者的决策,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为了提高企业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然而,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则对企业对外披露信息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在声誉机制理论下,企业往往会通过对外披露高质量的内部控制信息,得到更多投资者的肯定并吸收更多投资者关注,提高声誉水平进而降低融资成本。在共生理论下,企业披露高质量内部控制信息不仅可以降低相关中介机构的责任,推动中介机构健康发展,而且还能推动政府机关相关法规的实施。基于信任修复理论,管理层掩盖内部控制缺陷的收益一般要大于其对外披露带来的成本,因此管理层选择不对外披露内部控制缺陷将更为有利(孔晓春2013)。基于契约经济学理论,管理层为了实现其职业规划,得到薪酬提升,通常会使用较为激进的会计处理办法,推迟对企业内部不利消息的确认。洪峰和戴文涛(2013)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披露了内部控制缺陷的企业,其会计盈余薪酬契约有用性更低。同时,针对外部市场,王爱群和王璐(2016)研究发现市场能够感知到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传递的负面消息,并对这种负面消息做出反应,表现为股票价格下降。基于薪酬契约理论,杨程程和程小可(2015)通过构建研究模型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与其高管薪酬水平存在一种倒置现象,内部控制缺陷披露显著提高了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

综上所述,在企业内外部治理环境不完善的情况下管理层往往更易于掩盖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对外披露“高质量”的内部控制信息,难以真实反映企业实际运营管理状况。

五、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的未来展望

上市公司对外披露企业内部信息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其能有效的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有利于保护外部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良好的内部控制有助于企业实现战略规划,然而,针对内部控制缺陷等负面消息却增加了企业非系统风险,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程度带来的市场反应也不一致,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越模糊或者越严重,其市场反应负面效果越强(Hammersley 2008)。因此,结合对国内外文献的研究,针对现阶段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外部监管力度,完善内控缺陷披露体系

信息披露是对利益相关者权益的合法保护路径,高质量且真实有效的披露水平也是市场环境稳定的基础保障;国家相关部门应认真分析当前上市公司对外披露企业内部控制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关的政策,发布相关文件,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披露体系。针对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现状,监管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对现如今存在的缺陷披露成本大于企业隐瞒缺陷的收益问题以及对外披露违法违规虚假信息行为,监管机构应加大惩戒力度,增加其违法违规代价。针对企业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体系,外部监管者应细化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标准要求,适度量化相关指标,特别是管理者层面。企业内部也应积极发挥监事会等监督部门的监督作用,在绩效激励方面对高管发现并且对外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情形予以激励,但是对于管理层由于“动机主义”行为诱导产生的内部控制缺陷应建立相应的惩戒机制,进而完善内部控制对外披露水平,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质量。

(二)重视外部审计职能,出具内部控制鉴证报告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下企业内外部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存在,由于针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出具由注册会计师签名的鉴证报告并非强制性,因此,在管理层薪酬契约下企业的经营者存在按个人意愿人为操作的动机嫌疑。然而,如果强制企业定期出具由注册会计师签名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可以有效的降低管理层掩盖内部控制缺陷的成本,因为注册会计师是独立于企业内部的第三方,拥有较强的独立性,同时还具备丰富的审计经验。定期通过注册会计师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并针对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有助于提升企业内部控制的质量,同时出具由注册会计师签名的鉴证报告,明确责任,有利于提高外部投资者的决策效率。

(三)完善内部治理环境,提升内控人才梯队建设

目前,虽然原则性规定上市公司必须对外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但是基于管理层在内的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观念落后,重要性意识不足等原因,常常故意有选择性的忽视或隐瞒内部控制缺陷,因此,加强包括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在内的内部控制培训极为必要,完善内部控制理论知识,强化风险防控意识。管理活动在人,分散过于集中的管理人权利,有助于防止其通过权利操纵企业对外披露的信息,降低其获得“机会主义租金”的可能性。企业内部还应完善内部控制建设,设立审计委员会等内部监督部门,并且保证包括独立董事在内的监督体系的独立性,防止出现“一股独大”的问题,通过股权机构调整或者制定限制性条款等措施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环境。

(四)突出内控创新重点,构建战略内控和文化内控

战略是企业发展的最高层次,企业内部一切经济活动都是为了实现战略目标。新型战略内部控制体系要求公司在制定发展战略时时刻刻具备内部控制的创新意识,运用科学的方法体系全面分析,综合评价内外部相关因素并建立健全企业战略,在实施过程中加强监控,并持续优化。文化是一种软实力,能创造出无穷无尽的财富,构建文化内控则要求企业应在内部建立风险意识企业文化。建立风险防范意识,慎重处置相关的风险,同时结合相应的激励机制,积极营造企业内部全员参与、全员控制优秀的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1]陈耀敏.基于公司治理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研究[J].企业经济,2011(1):49-51.

[2]孙光国,李冰慧.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理论框架研究—基于投资者保护的视角[J].财经问题研究,2014(2):95-101.

[3]池国华,杨金.高质量内部控制能够改善公司价值创造效果吗?—基于沪市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3 (8):94-101.

[4]方红星,陈作华.高质量内部控制能有效应对特质风险和系统风险吗?[J].会计研究,2015(4):70-77.

[5]Holmstrom B,Kaplan S N.The state of US corporate governance:what's right and what's wrong?[J].Journal of Applied Corporate Finance,2003,15(3):8-20.

[6]李万福,林斌,刘春丽.内部控制缺陷异质性如何影响财务报告?—基于中国情境的经验证据[J].财经研究,2014(6):71-82.

[7]崔志娟.规范内部控制的思路与政策研究—基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动机选择”视角的分析[J].会计研究,2011(11):52-56.

[8]杨程程,程小可,王芯卉.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制度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10):138-144.

[9]丁友刚,王永超.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及其制定和披露研究[J].财务与会计,2015(6):70-72.

[10]孔晓春.管理层披露重大内控缺陷动机研究—基于信任修复理论视角[J].现代管理科学,2013(7):110-112.

[11]洪峰,戴文涛.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与会计盈余薪酬契约有用性—来自深市主板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兰州商学院学报,2013(6):98-105.

[12]王爱群,王璐.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股票市场反应及其作用机制—基于股票定价理论的研究[J].学习与探索,2016(2):109 -115.

[13]杨程程,程小可.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与高管薪酬的关联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2015(2):77-80.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财务舞弊利益相关者信息披露
关于政府审计几点问题的思考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公立大学财务治理的研究
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分析及启示
国内外证券注册制比较研究
商业特许经营法律制度研究
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数据分析
我国制药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
利益相关者视域下有色金属行业现代学徒制长效推广机制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