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6-07-13魏亚丽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期
关键词:心理疏导脑卒中护理干预

魏亚丽

(辽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五科,辽宁 辽阳 111000)



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魏亚丽

(辽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五科,辽宁 辽阳 111000)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我院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至2013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74例,随机均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辅助以心理疏导、健康教育及康复训练等,对比两组患者在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上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干预组的HRSD总分显著降低,BI分数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悲观、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卒中;护理干预;心理疏导;生活质量

脑卒中又称为脑中风,是一种神经系统的常见及多发疾病,其发病急,病死率高,致残率高[1]。脑卒中患者往往难以接受躯体功能障碍的事实,容易产生低落、焦虑、抑郁、消极、悲观等负性情绪,导致大部分患者不能积极主动配合治疗,使患者身体恢复及生活质量均受到影响。本文对我院脑卒中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辅助多种干预措施,效果良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2年1至2013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74例,均为首次发病,行头部CT得以证实,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2]。将74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包括男19例,女18例,年龄38~62岁,平均年龄(58.6±7.3)岁,其中缺血性卒中26例,出血性卒中11例。干预组包括男21例,女16例,年龄39~64岁,平均年龄(59.2±5.4)岁,其中缺血性卒中25例,出血性卒中1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学历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74例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心理疏导、健康教育及康复训练等措施。

1.2.1 心理疏导:①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好心理分析,找到患者内心冲突的关键点,缓解其心理压力,通过言语鼓励,倾听等方式,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抑郁的情绪。无论患者预后如何,都要给予患者肯定性的保证、积极支持。多向患者讲诉过往康复的病例,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顾虑。②尽可能增强患者的安全感,对患者的询问或关心的问题,要耐心解答,避免患者因无助产生消极、沮丧、悲观的情绪。做到多关心,多照顾,多询问,多解答。③和患者家属做好沟通,指导家属多抽出时间陪伴患者,让患者多体会到来自家人的关爱和支持,勇敢面对现实,以乐观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1.2.2 健康教育: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脑卒中的发病原因、发展过程、并发症等问题,使患者及家属对该病有常规的了解和认识,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或方式,自己主动采取预防措施。同时对其饮食和用药进行指导。脑卒中患者应多食高蛋白食物,保证低盐、低脂、低热量的清淡饮食规律。多食新鲜水果和蔬菜,谷类、鱼类和豆类等要均衡营养,并戒烟、戒酒。嘱咐患者要根据医嘱用药。

1.2.3 康复训练:指导患者做一些适当的无痛曲伸、外展或内旋。平时保持良好的肢体摆放姿势,定时调整体位。病情稳定后,积极进行坐、起、行训练及常规的日常生活训练等。帮助患者掌握康复训练的一些知识与自我护理方法,确定康复训练的计划,鼓励患者循序渐进,坚持锻炼,促进患者肢体早日康复。

1.3 疗效判定标准[3]:心理状态评定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HRSD);生活质量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分,分数越高独立性越强。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6.0进行本文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 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干预组的HRSD总分显著降低,BI分数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RSD及BI分数的比较

3 讨 论

脑卒中不仅给患者身体造成较大的损伤,对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也有严重的影响[4]。护理干预通过心理疏导、健康教育与康复训练等措施,能够改善患者悲观、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结果显示,干预组的HRSD总分显著降低,BI分数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莹莹,冯桂芬.护理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J].河北医学,2008,14(8):982-984.

[2] 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要占[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3] 方红珍,王洪财,朱静.波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07):150-152.

[4] 辜梨花,何婉萍.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心理护理与人文关怀[J].中国校医,2014,28(1): 73-75.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3-0256-01

猜你喜欢

心理疏导脑卒中护理干预
重视EAP工作增强员工幸福感的实践与探索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
加强施工企业员工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的探究
浅议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