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拉西坦在脑出血患者52例临床治疗中的作用及机制分析

2016-07-13辛凤志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期
关键词:奥拉西坦临床治疗脑出血

辛凤志

(辽宁省朝阳市中心医院药材科,辽宁 朝阳 122000)



奥拉西坦在脑出血患者52例临床治疗中的作用及机制分析

辛凤志

(辽宁省朝阳市中心医院药材科,辽宁 朝阳 122000)

【摘要】目的 分析奥拉西坦在脑出血患者临床治疗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103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1例给予常规治疗+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研究组5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奥拉西坦治疗,对比2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70.59%),其治疗后NIHSS评分[(7.97±2.14)分]低于对照组[(16.75±3.36)分],脑部血肿体积[(9.96±2.41)mL]小于对照组[(20.51±3.16)mL],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拉西坦在脑出血患者临床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脑部血肿体积,效果明显。

【关键词】脑出血;奥拉西坦;临床治疗;作用;机制

奥拉西坦是临床医学中常见的处方药,其可作用于中枢网状结构,促进大脑新陈代谢的循环,降低颅内压,改善脑出血、脑水肿等症状,因此在脑出血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对患者的疾病治疗及机体康复有着重要的作用,临床应用价值较高[1]。我院于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对52例脑出血患者给予奥拉西坦治疗,其临床效果较为理想,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103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有高血压病史,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血液系统疾患者,将103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52例,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28~82岁,平均年龄(47.82 ±8.62)岁;发病至就诊时间1~81 h,平均(21.50±4.52)h。对照组:51例,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30~83岁,平均年龄(48.14±8.71)岁;发病至就诊时间2~80 h,平均(21.48±4.63)h。2组患者性别、年龄、发病至接诊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51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即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进行脱水对症治疗,给予营养支持,加强血压控制等,同时应用醒脑静注射液(生产企业:无锡济民可信山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32020563,规格:10 mL)20 mL,溶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给予静脉滴注,每日1次[2]。研究组52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奥拉西坦治疗,即选择奥拉西坦注射液(生产企业:广东世信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00H800652,规格:5 mL∶1.0 g)4.0 g,溶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给予静脉滴注,每日1次[3]。2组均持续用药2周,治疗前后选择NIHSS评分量表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1.3 疗效评定标准:①痊愈:生活自理能力恢复正常,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减少,其减少幅度超过90%,未出现病残,体征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②显效:生活自理能力基本恢复正常,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幅度超过50%,存在轻度病残,体征与临床症状大部分改善;③有效:生活自理能力有所提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幅度超过20%,存在中度病残,体征与临床症状部分改善;④无效:生活自理能力未有提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幅度不超过20%,存在重度病残,体征与临床症状无改善,需进行进一步治疗[4]。

1.4 统计学方法:组间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计量数据以(±s)表示,计数资料以(n)和(%)表示,所有数据均在统计学软件SPSS17.0上处理,当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研究组总有效率(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70.59%),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研究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s,分)

表2 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52 22.01±2.87 7.97±2.14对照组 51 22.10±2.76 16.75±3.36 P->0.05  <0.05

2.3 脑部血肿体积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脑部血肿体积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脑部血肿体积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脑部血肿体积比较(±s,mL)

表3 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脑部血肿体积比较(±s,mL)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52 30.11±2.53 9.96±2.41对照组 51 30.12±2.55 20.51±3.16 P->0.05  <0.05

3 讨 论

奥拉西坦是临床医学常见的药物,其对受损神经细胞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可使受损神经细胞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思维,提高记忆能力,因此在慢性脑功能不全、颅脑损伤、脑出血等神经科疾病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取得较佳的疗效,得到广大患者及医学专家的高度认可[5]。

在脑出血临床治疗中,奥拉西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的脑代谢,临床疗效显著,有助于机体康复。奥拉西坦的作用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点:①直接作用于患者的中枢网状结构,影响腺苷激酶,加快ATP的合成与转化,改善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使患者的脑部能量代谢能够逐渐恢复正常,促进RNA的合成[6]。②透过血脑屏障影响与改善患者的脑代谢,加快脑血液的循环,为患者受损的脑部提供充足的血流量,同时可以影响患者的血小板,阻止其聚集,增强大脑的抗缺氧功能,提高患者的记忆能力[7]。③大脑受损后,会释放出过多的谷氨酸,产生严重的兴奋性毒性,加快患者神经元的死亡,并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脑出血的范围,加重病情,而奥拉西坦的应用,可以有效改善谷氨酸,减少兴奋性毒性的产生,对患者的神经元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有助于脑出血范围的缩小,而且可以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8]。我院在脑出血临床治疗中,51例患者选择常规治疗+醒脑静注射液治疗,52例患者选择在常规治疗+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基础上应用奥拉西坦,结果显示,后者总有效率(96.15%)明显高于前者(70.59%),后者治疗后NIHSS评分[(7.97±2.14)分]低于前者[(16.75±3.36)分],后者脑部血肿体积[(9.96±2.41)mL]小于前者[(20.51±3.16)mL],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奥拉西坦可有效治疗脑出血。

综上所述,在脑出血患者临床治疗中,奥拉西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可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临床疗效显著,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明显,同时可以缩小脑部血肿,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珊,程旭峰.奥拉西坦胶囊治疗高血压脑梗死患者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8):46-48.

[2] 吴泳,梁雁,黄丹丹,等.醒脑静联合奥拉西坦治疗急性期脑出血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34):83-87.

[3] 刘媛,樊哲江.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50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3,3(2):82-83.

[4] 王海利.奥拉西坦注射液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5,5(6):35-37.

[5] Murata T,Terakawa Y,Okada Y,et al.Theoutcome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ith stroke treatmentin an intra- hospital referral model [J].Nosotchu,2010,32(4):346-350.

[6] 赵金凤.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奥拉西坦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4):88-89.

[7] 曾祥海,石继和,胡正晖.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脑病临床进展[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6):231-232.

[8] 郑锦德.奥拉西坦注射液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脑出血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4,46(4):40-42.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3-0191-02

猜你喜欢

奥拉西坦临床治疗脑出血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丁苯酞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奥拉西坦注射液联合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分析
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观察
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进展述评
奥拉西坦与高压氧联合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效果分析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脑出血微创置管吸引术对老年脑出血患者血清IL-6、TNF-α和hs-CRP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