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与治疗

2016-07-13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期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诊断

胡 谦

(湘潭市二医院,湖南 湘潭 411100)



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与治疗

胡 谦

(湘潭市二医院,湖南 湘潭 411100)

【摘要】目的 研究探讨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我院自2013年3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药物治疗,使用药物为多潘立酮片;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健胃消食,补脾益气的中成药治疗,并且给予科学的饮食治疗。1周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临床症状缓解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科学的饮食治疗加上中成药合并一般常规药物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良好,安全性高,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治疗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有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的上腹痛,腹胀,早饱、嗳气、厌食,烧心、反酸、恶心,呕吐等消化功能障碍症状,经各项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1]。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小儿消化内科最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影响了患儿的生长发育。临床治疗一般采用促进肠胃动力的药物进行治疗,本次研究中,我院对2013年3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给予了多潘立酮片联合中成药以及饮食治疗,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自2013年3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在4~13岁,平均年龄(7.8±3.4)岁;观察组中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在5~14岁,平均年龄(8.1±3.6)岁.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诊断方法:临床症状有上腹痛,腹胀、早饱、嗳气、厌食,烧心、反酸、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持续时间长达4周以上,或者1年内累计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排除胃十二指肠溃疡,糜烂和消化道炎症及肿瘤等器质性病变。排除心肝肾等其他器官疾病,无腹部手术史。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多潘立酮片每次0.3 mg/kg,餐前30 min服用,每日3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用健胃消食片2片/次,3次/天,餐后30 min服用,服用醒脾养儿颗粒,1包/次,2次/天;饮食治疗,早餐给予富含植物性蛋白的豆浆配合小米粥,并且加入适量的“自制鱼泥”或“鱼肉米粉”提高蛋白质摄入量,午餐给予新鲜的鱼肉蛋等以粥的形式喂养,配合蔬菜和新鲜水果,晚餐少食,以高蛋白饮食为主,所有用油均使用玉米油。治疗期间,两组患儿均未服用其他止痛和促消化类药物。

1.3 评价指标。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生命体征正常,饮食行为明显改善;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各项体征基本正常,饮食行为有所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各项体征不正常,饮食行为无改善。

1.4 统计学分析:以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经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临床症状缓解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2。

表1 两组患儿效果比较

表2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对比(d)

3 讨 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小儿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发病机制和病因尚不明确,临床上认为主要与饮食、环境因素、胃酸、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肠运动功能障碍有关。其中和胃肠运动功能障碍关系最大[2]。因此临床上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一般使用促肠胃动力药物,但是由于儿童体质弱,各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全,故在用药的时候必须慎重考虑,选取既能治疗消化不良又能保护肠胃的药物。

多潘立酮片是促肠胃运动的药物,可阻断催吐化学感受区多巴胺的作用,抑制呕吐的发生;可促进上胃肠道的蠕动和张力恢复正常,并能加速餐后胃排空。此外,还可增进贲门括约肌的紧张性,促进幽门括约肌餐后蠕动的扩张度。而且,多潘立酮片并不影响胃液的分泌。由于其通过血脑屏障弱,故无明显的镇静、嗜睡及锥体外系的不良反应。观察组给予中成药健胃消食片和醒脾养儿颗粒联合使用,前者健胃消食,后者醒脾益气,二者合用,在帮助患儿肠胃恢复运动的时候,保证了患儿脾胃的正常运化,做到了标本兼治;并且醒脾养儿颗粒能使胃液总酸度和总酸排出量增多,胃蛋白酶活性增高,具有助消化作用。另外,观察组给予制定科学的饮食治疗计划,早餐摄入富含植物蛋白食物和小米粥,有营养,易消化,中餐给予高蛋白鱼肉等食物,辅助蔬菜水果,维持营养均衡,晚餐少食,减少肠胃压力。从本次的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的缓解消失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多潘立酮片加以健胃消食片、醒脾养儿颗粒对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效果良好[3]。

当然,对于儿童而言,消化系统疾病是比较常见的,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以有效的减少消化不良的发生,三餐规律,摄入量适宜,切忌暴饮暴食,多吃高蛋白和含维生素食物,如鱼肉,牛奶,水果蔬菜等,保持营养均衡,少吃油腻,生冷,高纤维等容易引发肠道功能紊乱的食物[4]。有的小儿消化不良可通过改变生活方式与调整食物种类来预防,如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心理紧张因素和刺激性食物,避免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对于无法停药者应同时应用胃黏膜保护剂[5]。综上所述,通过本次对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的探讨,可以得出科学的饮食治疗加上中成药合并一般常规药物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良好,安全性高,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席亚萍.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保健营养,2012,22(6):383-384.

[2] 万永霞.50例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及治疗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5):134-135.

[3] 赵奕.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诊断与治疗[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24(8):128-129.

[4] 方小燕,卢宏华.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诊断与治疗[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24(10):102-103.

[5] 黄胜族.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及治疗体会[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1:262-263.

中图分类号:R5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3-0135-02

猜你喜欢

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诊断
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效果观察
胃粘膜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相关性研究
香砂六君子汤加味结合中医推拿调治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
柴枳理中汤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33例疗效观察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