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6-07-13

运动 2016年4期
关键词:体育俱乐部问题思考高职院校

刘 凯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广元 628017)



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问题与对策研究

刘 凯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广元 628017)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创新,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的教学模式得到了较快推广,也深受广大高职院校师生的认可。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反映出诸多问题。本文以问卷调查、座谈调研为基础,结合相关研究的文献材料,就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对此教学模式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建议,以期为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的实施提供理性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 问题思考

投稿日期:2016-01-04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采用“行政班”的教育模式,忽视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存在学生参与体育课积极性不高、运动率低等问题。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逐渐兴起,高职院校体育课堂不再是单一地、刚性地按组建班级的形式统一学习多项运动,而是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课程项目,以教学“俱乐部”的方式,灵活地安排自己的体育课程,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使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大大提高,使学生在体育课中“运动率”提升,促进了体育课的质量,增强了学生体质。但是,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的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却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制约着这种教学模式的完善与推广。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问题与对策。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相关研究文献10余篇,为本研究提供研究基础。

1.2.2 问卷调查法 对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二年级学生有150人、一年级学生有200人,共计350人发放了问卷,问卷的回收率为98%。

1.2.3 访谈法 深入学校教师群体,对四川省广元市的2所高职院校体育教研室35余名体育教师进行专题座谈会 ,研讨了高职学生及体育教师对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态度、意见和建议。

1.2.4 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问卷进行了统计处理和逻辑分析。

2 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现在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进行分析的结果显示,目前,体育俱乐部的教学模式虽然深受学生喜爱,学生参与体育课兴趣提高,课堂愉悦感增强,运动率大大提升,且在不少高职院推广借鉴,但作为一种完善教学模式,无论是在观念认知、条件保障、管理运行等方面都还存在诸多问题,不容回避。

2.1 俱乐部类别项目开设不够丰富

经研究分析,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推行中,普遍存在俱乐部项目类别相对于本科院校较为单一,大多集中于一些基础比好的传统大项目上,如三大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上。对于田径、武术等较为枯燥乏味的项目,在俱乐部教学模式推行中开设比率不高,有进一步边缘化的趋势,不利于学校体育项目的均衡发展;同时,也在宏观层面上降低了高职学生体育技能和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的可能性。初步分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1)俱乐部教学模式背景下学生选课的动因单一,多受兴趣、项目难度、原有基础等因素左右;(2)高职院校场地、器材、师资等资源相对不足,俱乐部类别开设受限;(3)俱乐部教学模式体系设计过于简单,构建学生体育能力“结构模块”考虑缺失,选课选项指导力度不够。

2.2 俱乐部选课学习自由度与预期差距较大

《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应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可以打破原有系别、班级制,重新组合上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努力拓展体育课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应具有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自由度,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这正是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产生的政策背景和理论依据,但目前根据问卷和座谈调研表明,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运行自由度受到了诸多局限,课程内容、任课教师、上课时间“三自由”打了较大折扣,与自由选课学习预期差距较大,俱乐部的自由度优势发挥不明显。究其原因:(1)高职院校场地、器材、师资等资源相对不足以外;(2)高职院校学制较短、专业课教学时间紧、去企业实习、课程专周等因素导致体育课为专业课让路,大大限制了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灵活性和自由度;(3)教学运行管理等相关部门对体育俱乐部认识不到位、思想不解放、选课机制等运行措施没配套。

2.3 体育俱乐部课堂教学创新不够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模式通常分为基础体育课、专项体育课和体育俱乐部3种教学模式,其各自的组织形式、教学方法都有身的特点和规律。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不仅在于课程内容、任课教师、上课时间“三自由”,更重要的是其倡导课堂开放式、探究式、互助式学习,俱乐部班级成员相比于普通班级成员往往有更浓的学习兴趣、更好的项目运动基础、更高的心理预期等,这就要求体育俱乐部课堂教学方法要不断创新,教师配备更加专业、指导更加精细、组织形式更加灵活、课堂氛围更加活跃。目前,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在这方面反映出的问题是教学创新不够,很多高职院校没有认真研究俱乐部课堂的特点和规律,不少体育教师仍沿用传统基础体育课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以不变应万变,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只是换了一种形式,忽略了课程改革的本质,弱化了体育俱乐部模式的生命力和优越性。究其原因:(1)体育教师教学改革意识不强,不少体育教师存在经验主义;(2)高职院校对体育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体育教研科研风气淡薄等。

2.4 健全和科学的教学考核与成绩评价体系尚未形成

教学考核与成绩评价体系是教学模式的重要构成要素,直接导向着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走向,决定着教学改革的成败。目前,高职院校对参与体育俱乐部学生成绩考核评价有的多沿用传统体育课的测试法(数据量表法),比较侧重学生掌握的体育技能水平;有的则采用教师终结性评价,比较侧重学生参与的态度、积极性和提高状况,有的则是“结构化”测试。由此可见,健全和科学的教学考核与成绩评价体系尚未形成,成绩的评定差异化严重,给师生均有不严肃、不科学的感觉。究其原因,主要是体育教师和教学改革部门对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分析与研究不够,对课程模式改革导向缺乏深入思考,推行中完善不够。

3 完善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建议

3.1 以教学改革大理念引领体育俱乐部教学管理运行的完善

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是一项关系高技能人才培养和教学质量的系统工作,其成败与否受到整个学校教育理念、人才观、体育观、健康观的影响。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出现的问题,其核心是教学改革与管理问题,而不是简单的体育问题。在高职院校,体育与教学分割的现象比较严重,体育教学教革与专业课教学改革相比分量要轻,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的体育教学方式,往往被忽视。高职院校只有坚持“健康第一”的人才培养理念,全面深化各学科的教育教学改革,主要领导和教学管理部门更要构建有利于人才培养的高职体育管理模式,提升对体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将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改革上升到全面推行教育教学改革的高度,积极推进,不断研究总结,在教学改革的大局中系统地完善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

3.2 以改善体育场地、器材、设备保障,提升俱乐部选课自由度

近年来,高职院校的基本建设的投入不断增加,学校体育场馆面积、体育器材、设备的数量均有较大改善,但与学校规模扩大相对而言,生均体育场地器材资源配备比改观不大,特别是俱乐部教学模式专项性对体育场地、器材、设备投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应通过继续增加体育场地、器材、设备投入,整合社会体育场馆资源,从而拓展体育课程选课窗口,提升俱乐部选课自由度。

3.3 以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激活体育俱乐部课堂教学创新

体育课堂教学的创新是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生命力,也是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内在要求。高职院校应加强生师比配备,提升体育教师学历入口标准,面向社会聘请经验丰富的体育指导员和教练员,丰富兼职教师库,优化专业(专项)结构、年龄结构,为俱乐部教学模式开设丰富的课程、项目提供人力师资保障。此外,要提升体育教师教研与科研能力,加强新技能培训,为课堂教学创新提供技能与智力保障。

3.4 以“互联网+”拓展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改革空间

要充分发挥“互联网+”新信息手段作用,研发“互联网+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相关运用,拓展网上选课、互动约课机制,建设高职体育俱乐部微课、体育网上慕课,加强线上、线下体育“翻转课堂”等方面的研究,拓展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改革空间方式,提升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开设的时间空间维度。

4 结 语

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是一个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优秀教学方式,同时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找准目前高职俱乐部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针对性的进行研究,并加以完善,方能使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发展并推广。

参考文献:

[1]张俊.简析湖南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构建[J].运动,2014(5):128-129, 148.

[2]张伯嵩.高职院校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初探[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4(2):95-97.

[3]田振停.简析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运动,2015(8):106-107.

[4]侯建鹏.普通高校开展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利与弊[J].林区教学,2011(4):127-128.

[5]周云飞.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选择与实践[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26 (4):86-89.

[6]罗达勇,汪海燕.我国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现状与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3(3).

作者简介:刘凯(1971~),副教授,本科。 研究方向:社会体育、体育教学与训练。

doi:10.3969/j.issn.1674-151x.2016.04.065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2016)02-120-02

猜你喜欢

体育俱乐部问题思考高职院校
存疑?分析?对策
高校体育俱乐部建设研究——以山西工商学院为例
事业单位会计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
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分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新时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人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