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学习:让学习自然地发生
2016-07-12巫新秋
巫新秋
2015年9月30日,我和我工作室的二十多名小学语文老师开始了线上绘本阅读课教学的征程。从这以后,每周五晚7点至8点15分,网络教室里,工作室两名教师都分别要上一节绘本阅读课。听课对象最初面向我们学校—二年级的同学,后来扩大到一个区域,再辐射到全国……首次开课,听课人数达1100多人,以后每次在线人数都能维持这个规模。目前,这门课程已正式命名为“巫婆讲故事”。我们计划一学年讲述100本绘本。
指向个体的学习方式
传统课堂,一名教师最多能给几十个孩子上课,而在互联网上,可以实现大规模复杂交互性在线学习。这样的课堂打破了学校围墙的限制,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效益。它的现场感特别强,温情的背景音乐、线上的交流互动,让学习充满了浓浓的情意。
如果你错过了实时在线学习的时间,还可以看回放,这就突破了学习时间的限制。在公平、开放的云时代,每一个人不论身在何方,不论你的身份、地位怎样,都有便捷、快乐学习的权利。
线上学习高度重视用户体验。它是开放互动的平台,只要下载学习软件,输入教室号,就可以轻轻松松学习。孩子觉得好用,家长操作也方便。主动选择的学习内容就像网上购物一样自然地发生了。我们的体会是,从唯技术论到更关注人与人心的连接、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打破学习时空的界限,所有这一切最终指向每一个鲜活的学习个体。
它是典型的社群学习。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而走到一起的人群,一起学习,一起就某个话题共同交流,这样的人群就是学习社群。短短几个月,我们就和全国的老师、学生组成了绘本阅读的庞大社群。孩子们喜欢“巫婆讲故事”这门课程,除了喜欢听故事的天性,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喜欢这种许多人在一起的社群学习方式,儿童不喜欢孤独。
互联网+绘本阅读不只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你可能会为技术感到新奇,但随着接触的增多,你会认真去思考语文教育本身的意义与价值。我们将这门课程定位为“让儿童享受成人和文学的陪伴”。通过绘本内容的精选、教学过程的统整、及时性评价与反馈,引导孩子学会主动学习,同时注重情感的培养与交流。持续做下去,我们相信一定会创造独具特色的阅读课程。
推倒学校的围墙
让儿童喜欢这门课程和它的学习方式,是我们做这件事情的意义。那么,这种新的课程学习方式到底怎样做呢?
首先是精选内容,统整课程。只有从课程层面思考互联网+绘本阅读,我们才能走得更远。
在选择绘本时,我们尽量让主题、题材一致,如《爱心树》《猜猜我有多爱你》《妈妈的红沙发》是关于爱与亲情的;《小猪变形记》《小绿狼》讲的是做最好的自己;《十一只猫捉大鱼》《十一只猫进袋子》属于一个系列。我们也会结合实际生活选择讲述内容,到秋天了开始讲述《一片叶子落下来》《风中的树叶》,临近圣诞节开始讲述《圣诞老爸》《威廉先生的圣诞树》,春节则讲述《年》《团圆》等。
我们还对绘本内容进行统整。有的绘本,要运用美术知识引导孩子,通过观察线条、色彩、图案来学习,我们就请美术老师来讲述;有的绘本涉及数学知识,就请数学老师来讲述;科学知识的绘本故事则请科学老师来讲述。每项内容持续实施2至3周。
课程的实施过程更应强调统整。课前20分钟打开教室暖场,播放与绘本主题一致的音乐,打开PPT引导孩子认识相关事物,展示图案,然后再进入具体内容的讲述。两节课集音乐、科学、美术、文学为一体,统整融合了多门学科的知识。
最大的改变其实是学习方式。只有通过亲自选择、主动学习,学习才能真正发生。当学习真的发生时,儿童才能乐在其中。孩子们是互联网原住民,他们利用远程终端学习的能力特别强,我们只需提供一个选择主动学习的平台。
在线课堂、线上社团活动,这是主动学习的两个平台。每周五晚上,孩子们主动要求家长打开电脑、平板、手机听课。一位家长向我反映,一开始孩子还积极抢麦,心思总放在抢麦等技术上,但一段时间后,他就选择专心地听故事了,这说明孩子在选择中学会了确定与放弃。
当他们被引入这个领域后,孩子就会自主选择“云课表”到其他教室去听课。比如一位网名叫“笨笨公主”的四年级小女孩,主动到山东青岛铜川路小学的教室里给一年级的弟弟妹妹们讲故事。学习方式的改变推倒了学校的“围墙”。
课程进行到两个半月时,我安排了一次学生讲故事。四名同学分两个晚上到网络教室来讲故事。这对他们来说是巨大的荣耀,因为他们要面对的是一千多名听众。越来越多的学生主动要求到网络教室讲故事。一般一个月我们都会安排一至两次学生讲述。
这种学习方式真正实现了线上互动、线下交心。
在线互动平台有上麦、评价对话框、线上社团活动等。上麦,实时在线互动环节,类似于我们平常的打电话,但它不是私密通话,所有人都能聽到通话内容。我们要求上课老师首先和孩子互致问好;鼓励孩子勇敢说话;耐心等待孩子把话讲完;引导孩子把话说得有条理、生动。在线学习也重视情感交流。在播放音乐时,老师会深情地说,“把你‘抱下麦,宝贝”,这些话语打动、温暖了孩子的心。
有了评价对话框,教师既可以通过让学生刷一波数字来了解全体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可以让学生在对话框内书写自己的心声和感受。
线上社团是课后沉淀的地方,是学生展示自我的重要平台。老师事先就本节课的授课内容设计好交流话题发到社团帖里,学生围绕老师给出的话题进行讨论,贴出自己的观点,交流自己的收获。这样的交流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是语音的。每一个社团交流帖,都会有许多跟帖。对学生的帖子,老师、同学均可以阅读、回复,这是传统学习不能做到的;而且这种交流是跨学校、跨教室的。
上课结束后,还可以实现大数据反馈,教师可以当晚拿到听课数据及学生名单,帮助他们掌握学生在线学习的情况。与此同时,现场工作人员会把孩子们在家听课的图片搜集过来,及时播放,每一位孩子都希望在课后的PPT上看到自己的身影。
在线学习中,页面右上方有“课程评价”一栏。学生可以点击此栏小红点对老师的课进行分项评价。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自己的教学。大多数情况下,老师从学生那里得到了鼓励、自信、成就感与幸福感。
学生及时评价老师,老师及时肯定学生,师生的教学、情感互动充分地展开。
改变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课程大于课堂,课程不局限于校内课堂。在线课堂,营造了家校一体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家里、在生活中就能学习优质课程。很多家长反映,孩子特别喜欢这门课程,周五晚上会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脑。它大大地丰富、拓展了儿童的课外生活。
它引导学生学会主动学习。过去,孩子打开电脑,家长是反对的,因为电脑带给他们的大多是游戏,所以也称“玩”电脑,但现在孩子们在电脑上进行的是学习;过去,学习是教师在教室里组织进行的,但现在学习是在家里和父母一起进行的;过去,不会的内容只能向老师请教,但现在不会的内容可以在社团里请教同学;过去,课程是学校开设的,但现在我可以上网选择学习的课程。学生在这种改变中学会主动的、有选择性的学习。
它更有利于营造亲子共读的和谐氛围。在实时在线互动环节,我们常常能听到家长的声音。大部分社团帖子都是由家长撰写的,看得出家长的参与积极性。共读、共学培养了亲子之间的情感。
这门课程对老师而言也是巨大的挑战。老师们再次品尝了学骑白行车、学游泳的味道——不断挑战自我,教学陌生内容。当然,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每次上完课,我们都会击掌庆贺,激动不已。
社群学习提升了老师的专业自信。老师们完成一个授课项目,既有分工,又互相配合。老教师不担心授课内容,害怕技术;新教师不害怕技术,担心授课内容。同伴互助,分享交流,我们越来越明白:只有团队协同,才能更加优秀。
互联网+绘本阅读课程的授课对象主要是—二年级学生。对于学校三至六年级学生的阅读,我们主要通过校际直播云课堂。在组织管理上,每周三下午给家长发一线通,周四早上及時给前一晚发言、跟帖的同学发奖品,拍照、反馈。
—二年级的晨诵,我们也通过校际直播云课堂实现,周二、周四晨7点45分至8点老师带着孩子到“彩虹花和阅晨读”云教室去听课,参与互动。
线上社群学习让教育公平得以实现。不管你在繁华的都市,还是在偏远的山区,都可以共享优质的课程资源;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可以自由选择学习的课程。这是一场正在发生的静悄悄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