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长的价值领导力从何而来

2016-07-12曾祥琼

人民教育 2016年10期
关键词:校长理念价值

曾祥琼

2015年7月,我参加了本区教育系统第一届中小学校长公开遴选活动。经过激烈的竞争,我中选了,教育局将一所在建小学交给我。从事学校行政管理工作已有15年,人到中年迎来教育生涯的全新局面,于我而言既是机会又是挑战。

这是一所位于城市建设新区的学校,生源既有拆迁小区的失地农民子弟,又有周边高端商住楼住户的孩子,还有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这样一所生源较复杂的学校,我将如何定位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培养目标?我将怎样带领学校走好走实、步入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促进师生的成长成功?是扬起权力的鞭子还是举起思想的旗帜……一系列问题摆在面前。

我知道,“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校长的人格修养、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就是这个灵魂的作用所在;我也知道,校长的办学价值取向要符合党的教育方针、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要符合学校的实际,还要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我还知道,只有用价值驱动去治理学校,学校才有发展的内驱力。

新学校还在建设中,组织机构尚未形成,作为一名准校长,修炼价值领导力是我首先要做的功课。

在学习与反思中提升校长的价值修养

要准确地定位学校的价值目标,需要校长不但要有较高的价值观修养,还要有一定的教育理论水平,对教育本质和学校发展规律有一个系统而准确的把握。反思自己,虽然有多年的学校行政管理经历,但由于都是涉及教育教学的业务管理,全局意识、政策意识、教育理念比较缺乏。知不足而后补,新旧学校交接的空仓期,我有足够的时间去学习与反思。

我首先开启学习模式,从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完善人生价值信念开始。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加强人格修养需要到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养分。机缘巧合,我加入了一个“晨诵晨跑打卡群”,与沿海发达地区众多优秀的校长相遇。晨诵《论语》成了我们每天唱晓黎明的必修课,清晨5点多众群友准时问安,然后朗诵半小时、晨跑半小时。在一轮一轮的晨读中,孔子“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教育思想渐渐地印于脑海,“为学之道”“处世之学”“君子之道”悄然在意识中明晰,在言行中生长。我深知自己的不足,做事白我要求高,有完美主义倾向,但有时面对外界的纷扰又不够笃定,总怀疑自己的想法,其实这就是自己的价值信念不坚定的表现。读《论语》让我明白不论是为人处世还是管理工作,只有努力以“温良恭俭让”修养自己的心性,内心才会更加豁达,与人相处也才会更加融洽,作为校长的引领作用方能显现出来。

身为校长,丰厚的教育理论和深刻的教育思想是必不可少的。虽然平日里也喜欢读点杂志或微信中的教育文章,但碎片阅读终归是浅阅读,构建教育理论体系还需要系统的深度阅读。美国教育哲学家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是我已经细读两遍的教育典籍。透过艰涩的文字,我读出了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的真正含义,惊喜地发现“儿童中心论”“学习构建主义”“做中学”等当今中小学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其实杜威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提出来了。教育经典的价值就在于不仅指出了教育该怎么去做,而且揭示出为什么这样做的理由,让人在理解中去实施符合教育规律的行为。新的发现让我更坚定了自己阅读教育经典的决心,即使啃读起来很困难,但也乐此不疲。

广泛阅读,既要读教育类的“有用”之书,还要读人文社科自然科学的“无用”之书,跳出教育看教育,从更广阔的视角认识教育本质,系统掌握社会主流价值思想,建立全面、正确的价值体系。

在学习中积累,在交流中反思,新校的价值定位已慢慢在脑海里萌发。在国学思想的熏染中,我想到了“蒙童养正、果以育德”的育人目标,“养正教育”可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但似乎又缺乏对孩子天性的呵护。我希望学校是孩子们幸福成长的乐园,“生长教育”可以顺应孩子的天性,激发其潜力,促进孩子自主发展,但似乎过于理想化,孩子的习惯养成又如何保证?释义校名,我和老师们从校名的“北星”两字中挖掘出恒定指引的寓义,“仰望星空,脚踏大地”的思想可以引申出既培养孩子的远大理想和探索精神,又要教育孩子心里装着规则,踏实学习,快乐成长,但似乎有空洞之感……灵感如汩汩的清泉不时冒出,每一种构思都有利有弊,似乎不完美,但它们又都是学习思考的结晶。闪烁的思想总是稍纵即逝,唯有记录下来方能进一步思考下去。

在教育思想的引导上,千万不要越俎代庖

多种思路汇集而来,但我知道学校的价值体系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须正确、凝炼、切实而又个性突出。

如何整合与提炼?顺着思维的惯性,我险些迈入越俎代庖的境地。恰逢此时,我参与了成都市新都区教育局对各中小学的办学理念的知晓度和认同度的调研活动。

调查结果显示,师生对学校的办学理念的知晓率达90%左右,而认同度却只有30%左右。为什么知晓率与认同度的悬殊如此之大?究其原因在于构建过程出了问题。我们请专家倾情打造的、校长一己之力设计的、小范围教师参与讨论的做法都忽略了民主参与的原则。小众人群的意志并不代表大家的意愿,强加只能增加反感,即使正确也不一定认同。

一种刺激要引起人的反应,需借助一定的环境进行传递。校长的教育思想要想植根于教师的心中,需要营造浸润的环境,更需要认知的碰撞与融合。全员参与、民主构建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更能激发教职员工参与的热情?美国管理学家斯蒂芬在《管人的真理》中提到,激发员工民主参与的热情必须满足四个条件:第一,应该有足够的时间让员工参与;第二,员工参与的事项与他们的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第三,员工应该有参与的能力;第四,组织的文化应该支持员T的参与。对照以上条件,一个细致而清晰的民主参与的构建规划在脑海中浮现。

新校开学,我用半学期时间分层推进构建过程。第一步是学习动员。首先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宣传构建学校核心价值体系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学校文化建设相关知识。同时也将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对学校发展的思考跟老师们交流,提高他们的认识,激发他们参与的热情。第二步是调查了解。采用观察、访谈、座谈等方式了解教師对学校发展方向与培养目标的认识、思考与愿望,梳理出老师们的意见。结合自己的思考,精心设计一份较完善的问卷调查表发放到每一个人手中进行调查。第三步是梳理整合。根据问卷情况认真梳理出老师们的建议,整合意见设计出具有代表性的若干方案。第四步是讨论筛选。将梳理出的若干方案分发到各学科教研组进行讨论,采用淘汰筛选法选出大家最认可的一种方案。第五步是完善方案。将选出的方案再次发放到各学科教研组进行补充修改。各组完善后,召集各学科教研组代表再次整合各组意见形成较详细的方案。第六步为教代会审议通过。

一位哲人说过,一个人很难拒绝由自己参与作出的决定,不挥舞权杖的决策才是最安全的决策。

通过校长引领、全员参与、分层推进,老师们潜移默化地将个人发展愿景与学校的价值理念融合起来,正所谓“参与的过程就是教化的过程,构建的过程就是认可的过程”。民主参与时,校长的智慧还在于组织、激发、引领和协调。

因为参与面广难免出现各执一词、意见不统一的现象,处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时,校长既要保护好每个人畅所欲言的安全感,又要关注到精英人群的独到见解,提取最有价值的观点,适时进行价值导向。 再饱满的种子,只有落地才能生根;再完美的价值体系,只有在学校的实际工作中才能开花结果。

现实中,不少学校的办学理念往往是一纸空文束之高阁,说做两张皮,学校工作看上级领导的指挥棒,“应试教育”的单一价值评价在学校大行其道,老师辛苦、学生厌学,学校教育误入歧途。将正确的价值体系渗透在学校各领域的工作中,浸润在师生的言行之中,便成为当务之急。

学校对学生的培养总是通过各种各样的课程来完成的。设置丰富多彩的课程,让学生根据个人兴趣自由选择,是落实学校办学理念的一种有效途径。

我们整合国家课程,结合学校实际设置出价值多元、形式多样的校本课程,供学生选择,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比如结合校名“北星”构思中的“启明教育”理念;围绕“找到生命的北,做最亮的星”,既可以挖掘出艺术的元素,又可以开发出科创特色课程,还可以在德育与教学中围绕“星星点灯”的主题拓展出“星阅读”“星展台”等课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悦纳、自主创新的品质……一切都在构思中,理念与课程的结合有待新校落成后与老师们从长计议。

猜你喜欢

校长理念价值
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
遵循课程理念,探寻专业成长之路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用心处事
一粒米的价值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给”的价值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