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活一池春水
——津市市推进教育改革写真

2016-07-12王振亚刘良初通讯员曾文先

湖南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教育局学校教育

本刊记者  王振亚  刘  茜  熊  妹  刘良初  通讯员  曾文先



激活一池春水
——津市市推进教育改革写真

本刊记者王振亚刘茜熊妹刘良初通讯员曾文先

津市市“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课堂设计与教学选优活动

这几年,津市教育发生了飞速的变化。从教育行政部门到学校,以前那种人浮于事、萎靡不振的状况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精神焕发、朝气蓬勃的面貌。从老百姓、学生家长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他们对津市教育的评价完全不一样了,以前是一说起津市教育就摇头,如今是竖起了大拇指。

从中、高考成绩来看,以前,津市市的中考成绩在常德市是垫底的,现在上升到常德市第5名,高考成绩以前也是处于末位,现在成了常德市进步幅度最大的县(市)。这几年,津市市还被评为全省教育阳光服务先进县(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县(市)、学前教育典型县(市、区)……

这一切的变化源于什么?记者深入机关、学校,找到了原因。那就是津市市近几年在完善教育内部治理结构、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和开展教育评价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改革措施,激活了机关干部、校长、教师三支队伍,规范了办学行为,释放出了教育的生机与活力。

全员竞聘激活管理机制

三年前,如果你问一些津市的老百姓,当地教育怎么样?不少人会直摇头:不怎么样!因为那个时候,津市教育人心涣散、质量垫底、运行困难、非议漫天。如今,再到津市的教育局机关、中小学校里走走,可以看到机关干部、教师们的精神面貌大不一样了,拿老百姓的话来讲,“机关里办事效率高了,学校里自觉学习、进修的老师多了”。这一变化得益于津市市的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

在略显狭窄的办公室里,津市市教育局局长、党委书记蒋勇林和记者谈起了推进这项工作的感受。

2012年5月,蒋勇林走马上任。而他面对的是怎样一个“家底”呢?干部能上不能下,教师能进不能出,待遇固定不能动,工作干与不干、干多干少一个样。教育局机关干部多年没有轮岗,干部年龄老化,有的人思想僵化,蒋勇林用“一潭死水”形容教育系统原来的人事状况。

其实何止一个“死”字,“肿”和“虚”的现象同样严重。教育系统内部设置过滥,人员配备过多,人浮于事、效率低下。仅教育局机关就多设股室6个,机关干部超编23人,人员构成状况复杂,素质参差不齐。

蒋勇林心里很清楚,要想彻底改变这些状况就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应该找准“病根”、对症下药。

他履新后不久,教育局推出了一项旨在根治津市市教育顽疾的重要举措——全力推进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改革的目的不光是减人,而是要形成一种新的用人机制,那就是竞争上岗、优胜劣汰,干部能上能下,教师能进能出。

2012年7月,他们率先在局机关大胆破冰,变“相马”为“赛马”,所有的机关干部通过定岗定编、双向选择、民主测评、末尾淘汰等环节,在全体成员面前亮相,实行优胜劣汰。一大批青年才俊脱颖而出,担任中层干部或者重要岗位。

现任市教育局办公室主任职务的文红卫就是其中的代表。竞聘中,通过述职和民主测评,年轻又有能力的文红卫从众多选手中脱颖而出,从计财股一名普通的办事人员被聘为办公室主任。

现在回想整个过程,文红卫说:“太不可思议了,当时很多人是持怀疑态度的。”大家纷纷猜测,这个位子是谁的?谁在哪个部门有熟人?经过述职和民主测评,大家议论得最多的几个“关系户”全部被淘汰了。这一下大家傻眼了,看来是来真的了!大家看到,从市委、市委组织部到教育行政部门都已经形成了共识,只要政审没有问题,就用每个岗位的第一名。结果,政审全部通过,竞聘每个岗位的第一名都走马上任。文红卫说:“这种速度我是第一次经历。”

说起那次改革,教育局人事股股长杜德淼感触颇多。当时,局机关编制68人,而实有工作人员却达91人,超编23人。这么棘手的难题,该从哪里下手呢?在杜德淼看来,整个改革之所以能顺畅通达,在机关干部群众中没有激起矛盾,一是由于有政策保障,二是有群众支持,三是坚持了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

“上”的渠道畅通了,“下”的渠道也破冰。通过撤销、整合,局机关内设股室由17个减为11个,实现了由因人设岗向因事设岗的转变,17名机关干部回到学校重新拿起了教鞭。记者在采访当事人时,他们均表示“规则都是一样的,没有怨言,只有坦然面对、接受现实”。现在,他们在新的岗位上照样干出了好成绩。

干部选任制度的创新,在津市市“吹皱一池春水”。

初战告捷,取得了经验,也坚定了信心,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津市市从2013年年初开始,又实施校长全员竞聘上岗。

为了做好校长竞聘上岗工作,教育局在吃准、吃透相关上级文件精神的前提下,研究出台了《津市市中小学校长竞聘上岗实施方案》《津市市中小学校长管理办法》,将7个初中和九年一贯制学校校长岗位、5个市教育局直属小学校长岗位全部面向全市1000多名教职工公开竞聘。

42岁的棠华中学校长李冬祥是通过此次公开选拔的方式竞聘上岗的,他觉得竞争让自己压力更大、责任更重了。如今,要想在津市市的中小学当一名校长,必须经过报名、填报志愿、资格审查、笔试、民主测评、演讲答辩、公示7个程序。从2013年开始,在津市市,除了市直高中、职中(科级)学校校长由教育部门提名并参与考察,由市委组织部门任命外,其他中小学校校长都变为由教育行政部门采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择优聘用”的方式直接聘任上岗。

经过这样的改革,竞争与择优的校长选拔聘用机制建立起来了。合理的制度使校长和老师们进入了一个良好的工作状态。

“怎样让学校成为师生成长的乐园?”回忆起2013 年1月的校长竞聘,毕怀忠依然清晰地记得当时的面试题。参加竞聘前,他是新州镇中学的副校长,还兼任2个毕业班的体育教学。对人事制度改革极大的期待促使毕怀忠报名参加了竞聘。

说实话,“干体育”出身的毕怀忠当时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参加竞聘的。然而,包括市委常委张海卿、副市长李阳在内的评委却对这个“大个子”在面试中的表现赞不绝口。多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从教经历让他对此阶段的教育规律、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熟谙于胸,而几年的中学副校长经历让他能够站在一定的制高点以更广的视角看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管理存在的某些问题。毕怀忠认为,这是他能够从众多参与竞聘的优秀校长中脱颖而出的主要原因。

青年教师座谈会

“不拘一格选人才”,这是毕怀忠周围的同事、朋友对津市市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的一致评价。

和毕怀忠一同参加竞聘的,不乏资历颇深的校长,薛开元就是其中一位。当时,52岁的他原就是津市市一完小的校长。在他的带领下,全体师生辛勤耕耘,学校教育质量响当当。不过,即便是这样一位大家公认的优秀校长也得再一次通过竞聘上岗。

“参加校长竞聘让我更加充满了工作激情。”薛开元丝毫没有惧怕竞聘中会有“小青年”把他挑落马下。事实证明了他的自信,薛开元竞聘成功,教育局把他安排到了原学校。

在嘉山实验学校校长王淑英看来,津市市的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让她充满了活力,而她要做的就是把这种活力传递给学校的师生。“和校长竞聘配套的是,教育局也大胆放权给学校。现在,我们学校拥有充分的办学自主权,可以对学校的人事、奖励、考评进行自主管理。”王淑英介绍说。

透过这场人事“大洗牌”,人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个强烈信号,如今在津市,教育人正在脚踏实地地为老百姓干实事。

宽严相加释放教师生产力

2013年,48岁的徐前平被调到棠华中学担任副校长,令他感到意外的是,他竟然在学校还属于年轻教师。其时,学校教师平均年龄达52岁。

教师年龄大带来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从教几十年,教师们很多都被磨去了耐心,产生了职业倦怠。”棠华中学教师卓亚群说。她对学校中老年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发现教师年龄大了,不仅体能跟不上工作需要、知识更新滞后,师生关系也容易恶化。“教师出现职业倦怠后更易与学生发生摩擦,一旦学生出现问题,教师容易失去理智,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解决。”

这不是个案,而是整个津市市面临的教师年龄结构老化的缩影。为此,津市市加大了引进青年人才的步伐。从2013年至今,津市市新进青年教师158名,其中33名“211工程”优秀大学毕业生加盟高中学校任教,125名特岗教师、免费师范生为农村中小学增加了有生力量,极大地改善了农村教师年龄、学科结构,有效地促进了城乡教育师资的均衡发展。“教育需要更新。年轻教师为学校注入了新生教育力量。他们充满活力,积极向上,具有亲和力,和学生打成一片,改变了从前疲软的教学状态。”翊武中学教师田小成说。

康廷芳是津市市首批引进的青年特岗教师之一。2010年,她通过招考来到棠华中学任教初中数学。一开始,教书是遵从父母的意愿,她只把它当作一份养活自己的工作。但是在棠华中学待久了,孩子们的纯真朴实、同事和领导的亲切关怀让她改变了想法,教书成了她愿意一辈子为之努力的事业。

“学校里年轻教师少,教师资源比不上城里,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很单纯,也特别喜欢我,我想给他们来点新花样,当然他们的进步也让我更有动力。”康廷芳说,初来棠华,远离父母,她有诸多不适应,最明显的是学生时代不可多得的热闹周末变成了难以打发的孤独思家时刻。不过,这一切被同事卜慧珍老师看在眼里,她主动让康廷芳周末去她家吃饭、住宿,带给康廷芳无法言说的温暖,让她顺利地度过了适应期。几年过去了,康廷芳已被提拔为校长助理兼任初三毕业班数学教师。工作压力大了,任务重了,可她的干劲更足了,白皙的脸上洋溢着青春的朝气。

像康廷芳这样的青年教师还有很多。梅子厚是翊武中学2015年新进的特岗教师。刚到学校,领导安排他担任学生处干事兼教数学。梅子厚工作能力强,教学业务精,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学校准备提拔他进入管理层。翊武中学校长助理杨陆华说:“这是他用能力和实力赢得的,学校愿意为每一个有能力、有实力的年轻人提供发展的平台。”

津市市不仅在学校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上积极为年轻教师开绿灯,还努力为教师们“加票子”“给房子”。津市市专门成立了“津市市教师奖励基金会”,为奖励优秀教师提供经费保障;对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按照相关政策给予地方性特殊津贴;关心教师疾苦,形成对名优、特困教师的慰问、帮扶机制;解决好教师周转房、公租房等工作生活条件,构建积极进取、健康幸福的校园文化生活。

“师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教师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是成功教育的重要条件。

2012年以来,津市市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师德师风整训,每年暑期开展为期100天的师德师风培训活动,坚决治理庸懒散、乱收费、有偿补课等突出问题,有效地激活了教师队伍干事创业的热情。

2014年五四青年节,德雅中学“德雅讲坛”上,七年级数学教师谭立进作了题为《用人格的力量擎起每一个学生》的讲话。“感激学生,学生也会感激我们。那么教育会变得充满温情和生机,我们的生活也就会充满阳光。让我们靠着这些人格的力量引导学生,积水成渊,聚沙成塔……”谭立进以人格力量里的“谦逊、赏识、感恩”三个关键词为线索,用鲜活生动的案例展现了一位普通教师和学生们交往中的故事,他的敬业精神感动了所有同事和学生。

关于教师工作作风的转变,杜德淼有切身的感受:“以往走进学校,常听老师们讨论‘周末去哪玩呀’,现在变成了‘今天看了什么书’‘课备得怎么样’‘教材还有点没吃透,你给指点指点’……老师们的责任心更强了,一心扑在教学上。”

当然,学生才是良好师风最直接的受益者,他们的行为、态度也是反映师德师风的一面镜子。

李石(化名)是棠华中学的学生。他曾经是一个令人十分头疼的孩子,性格偏激,自尊心强,三天两头打架,很多老师都拿他没办法。班主任钟杨凤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去他家家访,发现他父亲出了车祸,全家靠母亲一人打工支撑,还有一个两岁多的妹妹需要照顾。窘迫的家庭环境与缺少关心让他产生了极度自卑与极度自尊交错的纠结心理。为此,钟杨凤经常与他交谈,常常在生活上关心他,告诉他如果有什么事情不好意思说可以写在纸条上,放在她的办公桌上。一天,钟杨凤收到这样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谢谢你,如此真切地关心我。以前我经常打架闹事,今后不会了,一定好好学习”。慢慢地,李石的行为态度发生了转变,成绩也从“差”变成了“良好”。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知识储备不足、视野不够,教学中必然捉襟见肘,更谈不上游刃有余。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优化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津市市依托网络培训与校本培训平台加强了教师全员培训管理,1200多名中小学教师参加了全员培训;通过实施“名师工程”,教师素质整体提升,涌现了一大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优秀教师,其中津市市二完小、三完小学区校长聂枫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津市市一中副校长谭启荣被评为湖南省特级教师,津市市白衣镇金林小学教师王进新优秀事迹入选常德市委宣传部2014年《常德故事百姓讲》……

在津市市教育系统,“谭晓明小学数学工作室网络空间”几乎无人不知。谭晓明是津市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该网络空间是在他的带领下组建的。网络空间组建以来,辐射影响不断扩大。“津市小学数学QQ群”以该网络空间为依托,群员迅速发展,由当初的30余人发展到现在的253人;影响迅速扩大,由当初仅限于津市范围扩大到了常德大部分区县、湖南部分市州和省外的学校,成为常德市网络教研的一个样板。

“你们的团队真是太牛了!”不少老师惊叹。“感谢贡献问题,感谢贡献智慧。”谭晓明说,“每一个问题都可能是哪个老师面临的最大问题,每一个问题都可能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我欣赏每个老师的每个问题,感谢他们的每一个疑问。”“津市小学数学QQ群”为津市市的小学数学教育注入了新活力。

此外,津市市教育系统还针对全市各初级中学任教毕业年级的179名教师组织了关于课标、考标、教材学科专业知识的考试,以考促学、以考促教,强化教师内功。

“毕业年级教师本身任务多、压力大,还来个考试,他们的态度怎样?”记者问道。“教师们对此蛮有看法,有些抗拒情绪,不过教育局提早谋划,并在全市教育系统进行了广泛宣传与动员,说明考试目的并非为了考倒大家,而是以此促进教师间的学习交流,提高专业水平,教师们的心态就平缓多了。”谭晓明说。

李家铺乡中学数学高级教师贾宗义谈到参加本次考试的体会时说:“我今年58岁了,年近退休,参加这样的考试次数还真不多,在感到考试压力的同时我非常认可这一做法。”今天面对的学情是学生思维方式活跃,从各类媒体和现实生活中接触到很多新知识,课标、考标、教材也不断更新,家长、社会对教育的期望值越来越大大。贾宗义说,如果一名教师不善于学习,思维方式不转变,知识不及时更新,就无法上好今天的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社会测评营造开放氛围

按照管、办、评分离的要求,教育评价不能只是自说自话,还应该引入第三方开展教育评估监测。津市市教育局重视社会各界对教育发展的看法、意见,从2013年开始探索并逐步实施了教育工作社会满意度测评。

“以前,我市的教育总是跟着社会跑,总是被负面淹没,陷入了‘出事—应对—再出事—再应对’的恶性循环,教育形象一坏再坏。”市教育局副局长刘明华说,后来倒过来一想,能不能以透明、公开、负责的态度,主动邀请社会各界人士走进学校,监督教育、评议教育?

就这样,一项由第三方评议教育的教育工作社会满意度测评应运而生。刘明华说,这项工作由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牵头负责,主要做法是为每所学校组建一支20~50人的测评小组,定期、不定期地邀请到学校进行观摩、考察,并于年终举办一次集中测评活动。“测评小组成员主要来自各学校招生范围内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干部、学生家长及关心教育的热心人等。”刘明华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家长们有权利也有义务了解教育、关心教育,他们对于此举非常欢迎,双方一拍即合。

“社会满意度测评是教育系统红脸出汗的‘赶考’,我们对此高度重视。”津市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马霞说。对每所学校的集中测评,教育局都安排一名局领导全程参与。“从会场布置到主持词、发言稿,再到发放社会满意度测评表、组织评议,每一个环节,我们都认真对待、安排妥当。”马霞说。

记者打开一份2014年的教育工作社会满意度测评表,只见测评的内容十分详细,共包括依法依规办学情况、师德师风情况、教师课堂教学、学生学业负担、学校德育活动等10个方面。

德雅中学分管德育的副校长曹敏对2014年的集中测评记忆犹新。“那是2014年11月18日,我们学校的几位主要领导都对照年初的工作计划进行了述职、汇报,甚至有人还专门制作了PPT,测评员则当场提意见,当场对照各项指标进行打分。”曹敏说。

测评中有人反映称,德雅中学要求学生每天7点开始跑操,对于走读生来说是不是太早了?学校耐心解释称,800米项目训练是学校的一大特色,坚持了很多年,而每天坚持跑800米不仅能锻炼身体,也利于学生在毕业体能测试中获得好成绩。定于早上7点开始长跑,学生能在上课前节省出时间休息,推迟长跑的话可能会影响到后面的课堂教学。学校的耐心解释最终获得了家长的理解。

而话音刚落,一名家长又对学生的校服进行了责难。他说,学校发给学生的校服中冬款装质量不好,学生穿上后身上偶尔会发痒。学生的校服是通过市里的公开招投标购买的,收费便宜,5套共480元。学校赶紧将问题记下,承诺与厂家协商解决。

毛里湖镇位于津市市的东大门,是一个繁华的工商业、服务业小城镇,有着津市的“小香港”之称。坐落在镇上的保河堤镇中学近几年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但在2014年的测评中,测评小组成员通过调查发现,受保河堤镇中学管辖的保河堤中心小学没有专门的电脑室,也没开设电脑课,便毫不留情地提出了“中心小学的电脑没有安装,学生没办法上电脑课”的意见。

“学校应多加强与社区的合作,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突出拳头专业和特色专业。”这是测评小组对津市市职业中专提出的两条意见……

刘明华说,集中测评结束之后,教育局和教育督导室会将各所学校的得分以及测评小组反映的情况汇总,以文件的形式下发到各所学校,要求学校制定整改措施,切实加强整改,并要求其将整改情况于通知下发后15个工作日内以书面的形式报津市市人民政府督导室。

当然,测评不仅仅是挑刺,更要为学校实实在在地解决实际问题。位于城区的津市市二完小是一所因“基础教育课堂教学研究”而闻名的老牌名校,每年秋季开学都是“一座难求”,而与之300米之隔的津市市三完小却门前冷落鞍马稀。搞完第一次满意度测评后,不少人对二完小的“大班额”和三完小的招生难问题意见很大。2014年下半年,教育局决定让二完小、三完小实行学区式一体化管理,实现捆绑发展。如今,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三完小的变化很大。津市市二完小、三完小学区校长助理李玲介绍,实行学区式一体化管理之后,二完小、三完小两所学校变成了一个班子、一套人马,通过同步开展教学教研活动、德育活动,原三完小的教师在敬业精神与气质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的面貌也焕然一新。“学区式一体化管理,既缓解了二完小的‘大班额’问题,又促进了三完小的发展,一举两得。”陪同采访的马霞笑着说。

伴随着教育工作社会满意度测评的深入实施,不少学校的办学条件也在测评小组的呼吁和争取下跟着改变。虽然位于城区,但津市市二完小和津市市五中的学校操场却是用煤渣铺就的,学生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能不能为学校建设塑胶跑道?经过市教育局和几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努力争取,2015年,两所学校的操场终于修好了塑胶跑道。

“教育工作社会满意度测评,既为学校化解了一些小矛盾、解决了实际问题,又为社会打开了一扇关心教育、理解教育的窗口。”蒋勇林评价说。

为了引起各学校对这项工作的重视,进一步发挥出社会满意度测评的“督”与“导”作用,2015年年底,津市市在社会满意度测评结果的运用上做出了探索。市教育局制定方案规定,社会满意度测评结果占学校年终考核成绩的30%。这样一来,社会满意度测评又上升到了关系到学校创先争优与教师绩效工资的大事。

随着社会满意度测评的成功实施,津市人开门办教育的形象深入人心。“你若盛开,清风自来。”2015年10月27日,一场题为“美丽津市,满意教育”的市政协委员专题论坛成功举办,吸引了38名社会各界人士积极为教育建言献策。论坛上,市长、市委书记也当场表态。

九年级教师课标、考标考试

津市市长陈章杰表示,市委、市政府将在教育规划上出新招,强化教育体制引导,明确职能职责,努力建立部门和单位对口联系学校制度,优先发展教育;将在教育建设上出实招,为了实现“教育强市”的目标,全市上下要进一步“真金白银”地帮教育,解决教育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将在教育管理上出硬招,建设教育强市,创造满意教育是市委、政府各部门及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大力推行依法治教,进一步优化教育发展环境,营造教育强市的浓厚氛围。

市委书记王学武表示,要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一是全社会都要关心、呵护教育;二是各级各部门要明晰责任;三是教育人、教育部门要有信心,要有斗志。“要制定精细的目标,有现实的操作性;要加大实际的投入,真心实意地帮助教育”。

有了市长、市委书记的明确表态,蒋勇林的底气更足了。采访结束时,他对记者说:“这次论坛的成功举办既是津市市开门办教育取得的成果,又是进一步推动开门办教育的实践。加快步伐,向实现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挺进,形成高水平的教育治理能力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还将继续努力。”

猜你喜欢

教育局学校教育
江都市教育局
国外教育奇趣
云梦县教育局举行实验教学说课比赛活动
题解教育『三问』
《科教新报》2020年度十佳通讯员、优秀通讯员名单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校推介
江苏省第十二届中学生作文大赛(初中组)优秀组织奖名单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