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兵高原演习脱适应反应的调查分析
2016-07-12王志敏仓宝成方学奇
李 强,王志敏,仓宝成,方学奇,刘 珂
官兵高原演习脱适应反应的调查分析
李 强1,王志敏2,仓宝成3,方学奇4,刘 珂5
【摘要】目的 调查官兵高原演习后脱适应反应的发生情况,为科学防治脱适应反应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在拉萨某训练基地(4400 m)驻训3个月的官兵(1066名符合纳入标准)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统计分析脱适应反应的发生情况,对重度反应以上脱适应症患者进行积极治疗及追踪随访。结果 1周时脱适应反应发生率为100%,高原脱适应症比例为64.4%。高原脱适应反应评分及高原脱适应症比例在1个月(P=0.012)和2个月(P=0.009)时均较1周时显著减低。多数脱适应症患者经休息可恢复正常,需住院治疗者29人次,占2.7%。结论 应高度重视高原脱适应症的研究,提倡预防在先,必要时采取住院输液或高压氧等治疗措施。
【关键词】高原演习;脱适应反应
近年来,青藏高原地震带及其附近地区大地震频发,是救灾医疗队演练的重点地区[1],随着灾害救援及部队跨区演训活动常态化展开,越来越多的部队进入高原地区驻训。人进入高原,经较长时间对低气压、低氧环境适应后,机体各系统通过调节机制适应新环境,在重返平原后,机体对高原的适应又将重新被打乱,机体会进行重新调节,产生一系列生理反应和临床表现,称为高原脱适应反应[2]。其发生概率及程度与海拔、高原暴露时间、在高原从事的工作强度、返回平原的海拔等因素相关[3,4]。既往文献[5-7]多对急进高原后产生的高原反应进行研究,对部队大规模高原驻训返回平原后的高原脱适应反应研究较少,本课题对今后部队到高海拔地区执行任务后返回平原时的卫勤保障工作有一定参考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对某集团军机步旅及配属单位2015年度赴拉萨某训练基地(海拔4400 m)驻训的官兵进行调查问卷,纳入1157名官兵为研究对象。官兵在驻训地正常训练、生活3个月(6月-9月),工作8 h/d,每周工作6 d,完成驻训任务后通过铁路运输形式返回平原驻地。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无器质性疾病;(2)年龄≥18岁,≤50岁。排除标准:(1)患有影响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造血系统的原发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疾病、活动性感染等;(2)试验依从性较差者。
1.3 问卷调查 返回驻地后,由经过培训的临床医师采取面对面填写调查表的形式,回顾性调查统计研究对象在返回后不同时期的高原脱适应反应。调查组织者说明并强调高原反应与高原脱适应反应症状的区别,对一些专业性强的术语由调查者现场解答,用口语化表达。参照文献[7]制订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出生年月、身高、体重、高原驻训期间岗位、既往慢性病史等基本信息,以及第三军医大学高原病研究所制定的“高原移居人群返回平原后高原脱适应症的诊断标准”,包括头晕、疲倦、乏力、眩晕、头痛、视物模糊、嗜睡、失眠、多梦、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减退、反应迟钝、胸闷、发绀、心慌、脉搏缓慢、心前区疼痛、下肢浮肿、血压变化、食欲减低、体重变化、腹胀、腹泻、浮肿、便秘、咳嗽、哮喘、脱发、性功能减退、牙齿脱落、手足麻木、皮肤出血点或瘀斑共32种反应出现的程度及持续时间,有一项以上不适者为高原脱适应反应,严重程度达到一定标准者可诊断为高原脱适应症[7],对于重度高原脱适应症患者经口服药物不能缓解的追踪其入院诊断、治疗方法、住院天数及预后等。
1.4评分标准及分度诊断 高原脱适应反应的分度判定及评分标准:(1)0分,有轻微反应,但不影响日常工作;(2)1分,尽管有影响工作的明显反应,但休息后很快改善;(3)2分,有严重影响日常工作的反应,药物治疗后一定程度改善;(4)3分,有严重影响日常工作的反应,药物治疗后未见明显改善。高原脱适应症的分度诊断:(1)0~4分,几乎无反应;(2)5~14分,轻度反应;(3)15~24分,中度反应;(4)≥25分,重度反应。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 ±s表示,计数资料以频数及率表示,高原脱适应反应发生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症状评分之间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基本资料 调查对象共1157人,回收问卷1157份,回收率100%,其中基本信息填写不完善者33份,患有慢性疾病者58份,剔除后剩余1066份,有效率92.13%。纳入1066名官兵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052人,女性14人,年龄18~50岁,平均(24.01±4.33)岁。身体质量指数平均为(21.93±2.31)kg/m2。
2.2高原脱适应反应分度 调查对象高原脱适应反应评分在1周、1个月、2个月时分别为(11.84±3.71)、(4.84±1.97)和(2.34±0.98)分。其中1个月时评分较1周时显著减低(P=0.012),2个月时评分较1周(P=0.009)及1个月(P=0.017)时均显著减低。1周时达到高原脱适应症诊断标准的为686例(64.4%),之后逐渐减低,1个月及2个月时分别为283例(26.5%)和97例(9.1%)。根据高原脱适应症的分度诊断标准,1周时轻、中、重度者分别为443例(63.6%)、191例(27.5%)和62例(8.9%);1个月时轻、中、重度者分别为196例(66.9%)、76例(25.9%)和21例(7.2%);2个月时轻、中、重度者分别为57例、17例和3例,占2个月时高原脱适应症患者总数的比例为74.0%、22.1%和3.9%。整个观察期间共29名(2.7%)患者需住院治疗。
2.3高原脱适应反应发生率 所有受访对象均有不同程度脱适应反应发生。高原脱适应反应居前10位依次是记忆减退、疲倦、嗜睡、心慌、食欲增加、腹胀、头晕、胸部不适、头痛、脱发,2个月时,记忆减退、疲倦、心慌、腹胀、头晕、胸部不适、头痛与1周及1个月时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返回平原后高原脱适应反应发生率(n;%)
3 讨论
西部高原地区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每年有大批军队到此地驻训,高原脱适应反应不仅影响到部队的整体健康水平,也影响到部队返回平原后的连续作战能力。在既往高原脱适应的文献报道中,研究者多把目光投向长期居住在高原的人[8],在实际生活中,到西藏旅游及工作的人群多在夏季到达,秋冬季离开,部队实战演习也多安排在这段时间内。多数人员在此过程中不会产生器质性病变,但对此类人员高原脱适应反应的持续时间、严重程度等情况的统计,对于合理安排下高原后休息和训练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中短期暴露高原后的高原脱适应研究需严格区分高原反应症状与高原脱适应反应症状。本研究中,驻训部队排在前10位的高原脱适应反应症状依次是记忆减退、疲倦、嗜睡、心慌、食欲增加、腹胀、头晕、胸部不适、头痛、脱发,出现频率较高的症状多集中在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与既往He等[9]对长期居住高原(>1年)后离开高原者脱适应反应症状相比较,呼吸系统症状出现较少,可能与驻训时间较短,驻训时正处于夏秋季节,机体尚未出现长期在高原低氧低气压环境下形成的呼吸肌耐力下降、协调性减弱、肺顺应性减弱等情况。本调查发现脱发问题对赴藏人员的困扰,表现为赴藏次数越多,脱发问题越严重,笔者将在后续研究中对此现象进行追踪,并请皮肤科医师参与其机制研究。
本研究中,因高原脱适应症需住院治疗者多诊断为心律失常,临床表现为心慌、心前区不适,心电图检查多提示窦性心律不齐、频发室性期外收缩、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等,心脏彩超检查未发现心脏结构性、器质性变化,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脱离高原环境时产生的大量氧自由基损伤心脏传导通路细胞有关[2,10]。此外,返回平原后,动脉血氧含量及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均增加,心率减慢、血红蛋白含量降低,心脏传导系统需重新适应新环境,在此过程中也可能伴随心慌、胸闷症状。大多经对症治疗及高压氧治疗能够恢复,其中高压氧治疗能够迅速提高机体血氧张力和血氧含量,增加组织内氧的弥散速度及距离,维持有效的心脏、脑等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促进心肌细胞的代谢,有效改善患者心慌、胸闷症状[11]。本研究中入院治疗者平均住院日为12.5 d,给予复方党参片、复方红景天胶囊口服等对症处理及10次高压氧治疗后大多康复出院。其中1名女性患者因主诉心慌胸闷经治疗症状恢复缓慢,至3个月时仍诉轻度活动后心慌,现继续口服稳心颗粒等药物治疗,此例将在后续研究中追踪报道。
本研究对高原暴露3个月的驻训部队的脱适应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短期高原暴露后重返平原地区时,研究对象会产生不同程度高原脱适应反应,少部分人能达到高原脱适应症诊断标准,在脱适应期间需要合理安排休息及训练活动,避免产生严重后果。经过调整,绝大部分人在2个月内高原脱适应反应逐步消失,少部分人需要口服药物或住院治疗。本研究对以后部队驻训、救灾等中短期进驻高原后脱适应期间休息、训练活动安排及医疗保健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使得更多的人关注脱离高原环境之后的脱适应反应。下一步将对观察对象继续跟踪研究,增加性功能问题调查,并进一步探讨其发生机制。
【参考文献】
[1]屠泓为,王海涛,罗国富,等.青藏高原及邻近区域的大震危险性分析和探讨[J].灾害学,2007,22(4):29-33.
[2]张建祥,魏 敏,李贝华.高原脱适应的研究进展[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5,14(5):478-480.
[3]Katayama K,Sato K,Matsuo H,et al.Effect of intermittent hypoxia on oxygen uptake during sub maximal exercise in endurance athletes[J].Eur J Appl Physiol,2004,92(1-2):75-83.
[4]石自福,周其全,马三丁,等.某部抗震救灾官兵高原返回平原后高原脱适应情况调查[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1,29(2):114-115.
[5]袁振才,王显利,侯明友,等.高原移居者返平原后血压、心电图及心胸比率观察[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0,27(11):987-990.
[6]袁振才.高原移居者返平原后血液学变化观察[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9,26(6):522-524.
[7]周其全,杨生岳,袁振才,等.高原移居人群返回平原后脱适应症的诊断标准: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2,37(2):146-155.
[8]石自福,周其全,向 路,等.3种中药复方制剂治疗高原脱适应症的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1,9(4):395-401.
[9]He B,Wang J,Qian G,et al.Analysis of high-altitude deacclimatization syndrome after exposure to high altitudes:a cluster-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PloS One,2013,8(5):e62072.
[10]Li C,Jackson R M.Reactive species mechanisms of cellular hypoxia-reoxygenation injury[J].Am J Physiol Cell Physiol,2002,282(2):C227-C241.
[11]Joanny P,Steinberg J,Robach P,et al.Operation Everest III(Comex'97):the effect of simulated sever hypobaric hypoxia on lipid peroxidation and antioxidant defence systems in human blood at rest and after maximal exercise[J].Resuscitation,2001,49(3):307-314.
(2016-02-23 收稿2016-05-25 修回)
(责任编辑潘奕婷)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de-adaptation reaction of offcers and soldiers after plateau exercise
LI Qiang1,WANG Zhimin2,CANG Baocheng3,FANG Xueqi4,and LIU Ke5. 1. Department of Internal Respiratory,2. Department of Medical Services,3. Central L aboratory,4. Medical Battalion,T he 153th Hospital of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Zhengzhou 450042,China; 5. Department of Health,The 26th Group Army,Ch 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Weifang 261000,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WANG Zhimin,E- mail:wangzhimin153@sina.com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cidence of de-adaptation reaction and syndrome after exposure to high altitudes an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scientific prevention of the disease.Methods Officers and soldiers who visited a plateau(4400 m)in Lhasa for 3 months and then returned to low-altitude(1066 were accordant with the inclusion criteria)were evaluated for plateau de-adaptation reaction.All patients with serious syndrome were followed up.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plateau de-adaptation reaction and syndrome were 100% and 64.4%respectively at the first week.The symptom scores and the incidence of symptoms had decreased markedly at the first(P=0.012)and second months(P=0.009),compared with the first week.Most people could return to be normal by resting and 29 subjects(2.7%)had been hospitalized.Conclusions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research of de-adaptation syndrome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The subjects with serious syndrome must to be treated in the hospital when necessary.
【Key words】plateau exercise;de-adaptation reaction
【中国图书分类号】R821
DOI:10.13919/j.issn.2095-6274.2016.06.005
基金项目:济南军区2015年度重点课题(CJN5B022)
作者简介:李 强,博士,主治医师,E-mail:liqiangfmmu@126.com
作者单位:450042郑州,解放军153医院:1.呼吸内科,2.医务处,3.中心实验室,4.卫生营;5.261000潍坊,陆军第26集团军卫生处
通讯作者:王志敏,E-mail:wangzhimin153@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