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琴正道

2016-07-12谈大为

黄河之声 2016年2期
关键词:练习学习方法钢琴

谈大为

(太原师范学院音乐系,山西 晋中 030619)



习琴正道

谈大为

(太原师范学院音乐系,山西 晋中 030619)

摘 要:现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学习钢琴、从事钢琴专业的人也逐渐多了起来。但许多习琴的人急功近利,沽名钓誉,不愿吃苦,寻求捷径,只为早日出师,早日“成才”,而违反习琴规律,落得一事无成;或练琴不得法,苦于练琴,没有兴趣,使得习琴生涯中途夭折……本文主要阐述了在钢琴的学习道路上,必然要经过花费大量时间去练习的过程,从而实现具备真正地钢琴演奏水准的目标。并告诉习琴者学会吃苦,善于苦中作乐,明白吃苦在先收获在后的道理。

关键词:钢琴;练习;学习方法

学钢琴最主要,最重要,最不可少,最要学会的是:练琴。纵观古今,横看中外,从未听说更未见过有哪位天才可以不练琴就学会演奏钢琴的事。

学琴,关键是学练琴,学会练琴基本上就可以说会弹琴了。练琴,是掌握钢琴,学习音乐的必须途径,是达到目的的捷径,也是永不到站的穷途。

真正的练琴,是艰苦的。只有吃过练琴之苦的人,才会得到演奏的欢乐和创造的幸福。苦吃的愈多,欢乐和幸福也愈多,苦与乐是成正比关系的。小苦得小乐,大苦得大乐,极苦得极乐,至苦得至乐!有出息的人总是能吃苦的人,懂得吃苦的人是聪明人,主动找苦吃的是有大智慧的人。

弹钢琴是乐事,我是找不出在这世界上还能有什么比弹钢琴更乐的事情来。试想,如果连弹钢琴都认为是苦差的话,这人生就乏不可耐了。但在这乐事中不找出些苦来做,也不会真正的得到大乐和至乐。

习琴乃养性之物,修炼品性,少不得辛、缺不得苦,须用忍与耐去煎熬,养出坚和韧。

练琴的过程是修炼品性的过程,要的是水滴石穿的功夫。它是一个音一个音,一个动作一个动作,一次又一次磨炼而成的。一挥而就的东西不是真功夫,是自欺欺人的事情,聪明人不干这事情。如有十月怀胎,其间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生长过程,每一天都必不可少。哪个傻瓜说,我有能耐,三个月就可生出个孩子,那生出的不是畸形就是先天不足,不会是正常的人。

现在许多习琴的人为了急功近利,沽名钓誉,躲避吃苦,求成心切,过早地弹那些力不能及的作品,这拔苗助长、违反自然的事情是摧残人才最好的做法。若想成才,不可使用此法。这种做法无异于“自杀”。学琴是培养聪明人的,无论学生或是老师,聪明人不去做伤害自己伤害别人的傻事情。

一、若想弹好琴,先要找苦吃

孟子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劳其筋骨,困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段话应该作为想做好任何一件事情的座右铭!

想弹出一手好的钢琴,首先要觉得心中有苦,练得筋疲力尽,才是“劳其筋骨”,才长功夫。“饿其体肤”和“困乏其身”对今天学钢琴的人来说难以做到。若是真连肚子都吃不饱,身上穷得一文钱也没有,恐怕就不会弹钢琴了。“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厚实而知利益”嘛!但“行拂乱其所为”还是有可能的。想干什么,干不成什么;想不弹错音,可是总是出错音;想弹清楚干净,就弹不清楚、弹不干净;想弹快,就“连滚带爬”跑不起来,想不怯场,一表演就紧张……

这段话,就贵在“动心忍性”四个字上。为了弹好琴,动其性,忍住本来的个性与性格,坚信有所得必有所失;放弃今天的电视节目,推掉今天的游乐项目,不去嬉戏玩耍,静静地,心安理得地独自一人坐在琴前,“增益其所不能”——变不能为能。

“动心忍性”是关键:看见钢琴动心了,听到钢琴音乐动心了,见别人弹琴动心了,看到演奏家表演更是动心了;上课动心了,练琴动心了,再上课更动心了……;动心是第一步,若要坚持下去,就必须“忍性”。人很容易被诱惑,能对钢琴动心,也可以对另外的事物动心,在专业学习上见异思迁,是影响学有所成的原因之一。既然这一阶段选择了学习钢琴,就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学习一个阶段,“忍性”的时间愈长愈多,收获亦愈大。“忍性”就是对自己的要求严格,不受诱惑,不受影响。能“忍性”的人是必能成事的人,能“忍性”者必是高人。人的致命弱点就是难“忍性”,弹琴的最大优点就是练“忍性”的功夫,中国文化中讲“琴棋书画”,琴在第一位,就是指陶冶性格,陶冶情操,“琴”是为首的。孔子讲“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也是这个道理。

“忍性”是苦的,可若只把它在学习的过程中苦熬,还不是追求的目标。真正的大智慧是以苦为乐,苦中作乐,苦中有乐,苦中得乐。有此境界者,可谓踏上习琴之正道。

二、“练”在习琴道路上至关重要

习琴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自娱;二是当本领。

若为自娱,学起来轻松自在,没有也无需任何条条框框,想弹什么就弹什么,愿意怎样弹就怎样弹,想快则快,想慢则慢,想弹就弹,不想弹就不弹,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自成一家,自有境界,自我陶醉,自娱自乐,也自得其乐了。

若要当本领,可就没那么轻松了。何为本领?回答是:能当众演奏方可称之为弹钢琴的“本领”。当众不可任性,演奏不可离谱。“准确”首先是一大关。如同朗诵不可念错别字一般,任何人不会对一个满口错别字的人夸赞其有文学水准。不论他有多聪明,只能说他尚未掌握语文的基础知识。为了不在众人前出丑,或是为了拉赫玛尼诺夫的“为教育听众而演奏”的更高目标,仅“准确”一项,就要下不少功夫。这中间包含着读谱、技术、风格等一系列的内容,然后才是创造性的表达、演绎和阐述。这一切,归纳为一个字就是:“练”。练来练去,目的就是为了能“当众表演”。

上课,练琴,再上课,再练琴,直至不须上课;受批评,练琴,再受批评,再练琴,直至不再受批评;受鼓舞,练琴,再受鼓舞,再练琴,直至宠辱不惊;紧张,练琴,还紧张,还练琴,直至运用自如;出错,练琴,再出错,再练琴,直至“百发百中”;怯场,练琴,再怯场,再练琴,直至“让人的精神爆出火花!”……

钢琴演奏本领的形成,如有三尺之冻冰,绝非一日之功,是由成万甚至上十万个小时的练琴堆积而成的。每节课后成十上百小时的练琴,就是为了课上弹给老师听的那几分钟、十几分钟,这几分钟里,凝聚着你自上节课后练琴的结果,凝聚着你的智慧,凝聚着你的能力,凝聚着你的用功程度。老师在这几分钟里既在检查你,也在检查他自己:上节课的作业不知是否恰当?是不是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学生完成得好,是学生用功还是作业量轻?学生完成得不好,是学生不用功还是作业量大?或者是上节课没有讲清楚?学生没有明白老师的教学意图?学生现在在弹奏中主要问题有哪些?讲哪个?不讲哪个?如何讲解?……

课下的练琴,又是为了下一节课的的几分钟或十几直至几十分钟。这几分钟弹得好,说明课下几十或上百小时练得好,也可以说没白练;这几分钟没弹好,可以说课下十几小时没练好,或白练了。这几分钟表演得好,说明这几年成千上万小时练得好;这几分钟表演得不好,可以说这些年成千上万小时“白瞎了”!如果搞专业,考大学,同样是这几分钟。好,意味着“十年寒窗”没白下功夫;不好,这几分钟的失败从考试上说意味着是多年辛苦付之东流……

中国的老艺人们流传着“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的说法,这是经验,这是真理!台上几分钟来自台下十年功,也就是说:台下十年功为了台上几分钟。每个几分钟后面都流淌着辛勤的汗水;每滴辛勤的汗水都为着那几分钟的收获。台上“云开日出”的几分钟是由千百、千万个课堂的几分钟积聚而成,课堂上的几分钟,又由课下几十上百个小时的练琴而成。

看准那个“一览众山小”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坚定不移地完成每一个几分钟,终有一天会“当凌绝顶”,那时定会感慨,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有益的!同时也会勉励你去攀登更高的高峰,去登峰造极!

猜你喜欢

练习学习方法钢琴
纸钢琴
浅论“适性教育”理念下的初中耐久跑教学
论小学数学教育的方式方法问题
小学音乐快乐学习的三种方法
“导——展——练——评”课堂教学模式之我见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浅析
论高中物理电路知识的学习方法及解题思路
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的意义及学习方法
钢琴
半夜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