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巴洛克时期意大利音乐对法国音乐的影响(一)
——以Fran ois Couperin的室内乐作品为例
2016-07-12朱可一
朱可一
(三亚学院音乐学院,海南 三亚 572022)
浅析巴洛克时期意大利音乐对法国音乐的影响(一)
——以Fran ois Couperin的室内乐作品为例
朱可一
(三亚学院音乐学院,海南 三亚 572022)
摘 要:本文将简要介绍法国巴洛克时期音乐(18世纪)的主要特征及法国著名作曲家François Couperin。并尝试分析一些Couperin所创作的室内乐作品以找出作曲家是如何在他的音乐中融合意大利与法国两种风格的。
关键词:François Couperin;巴洛克;意大利音乐;法国音乐;室内乐
18世纪中叶,巴洛克音乐时代进入了晚期,其音乐风格也转变得相对成熟且固定。法国音乐在这段时期的主要特征集中在:器乐作品使用琶音织体、为音乐作品加入名称、使用复杂的装饰音、类型偏重舞蹈音乐等等。这一时期中,法国音乐与意大利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们相互影响又彼此借鉴。但相较而言,意大利音乐对法国音乐的影响是更为深远且意义重大的。越来越多的法国作曲家们尝试着在自己的作品中融合法国音乐与意大利音乐,François Couperin便是其中非常著名的一位。
François Couperin(1668-11-10~1733-9-12),法国作曲家、风琴演奏家、大键琴演奏家。他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风琴作品、室内乐作品、声乐作品、大键琴作品及理论著作。他对意大利音乐的喜爱从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其对Jean-Baptiste Lully与Arcangelo Corelli两位音乐家的崇拜。在他们的影响下,Couperin于自己的作品中表现出了丰富的法国音乐与意大利音乐元素的融合。这一点,我们从他首创的小提琴与数字低音意式室内乐作品上便可见一斑。(Sadie,1993:148)“Couperin对意大利音乐的热情,特别是在trio sonata作品中显现的极为明显。他逐渐削弱了鲜明的法国音乐特征,并在他的晚期作品中非常明确地显露了融合意大利与法国音乐元素的意图。”(Higginbottom,1986∶165)他在一生中创作了一系列的trio sonata作品,之后重新命名了其中三部,又加入了一首Double sonata并将他们一起以Les Nations的作品名称于1726年发表。接着,两部Apothéose sonata(L’Apothéose de Lully and L’Apothéose de Corelli)也相继于1724年与1725年发表。“这些早期sonata作品是Couperin敬慕意大利巴洛克大师们的首批成果”(Higginbottom,1986:155)
接下来,我们将分析Couperin最著名的三首室内乐作品-Les Nations与两首Apothéose sonata,并尝试解答以下几个问题:作曲家在他的音乐作品中保留了哪些法国音乐元素?他借鉴了哪些意大利音乐元素?以及他如何在作品中融合了这两种音乐风格?
法国保守派人士认为,如不破坏这两种音乐风格是很难将意大利与法国音乐联系到一起甚至融合在一首作品中的,因为他们是如此的迥异。(Higginbottom,1986:166)但是Couperin依旧一生致力于将意大利与法国音乐风格的融合表现在自己的创作中。首先,让我们来探究一下Couperin在他的室内乐作品中保留了哪些法国音乐元素。
一、记谱法
1、Couperin使用了一种很特别的谱号——法国小提琴谱号。这是一种G谱号的变体—将起始点置于一线上的高音谱号。“Couperin在他有生之年一直使用一种法国音乐特有的将起始点置于一线的高音谱号,这种谱号在他过世后便随即消失了。”(Tunley,2004:13)正如右侧谱例所示,他在乐谱前两行运用了这种特殊谱号,事实上这只是他室内乐作品中使用这一谱号的冰山一角。
谱例1:L’Apothéose de Lully, 7-16小节
2、与当时的法式乐谱一样,Couperin几乎从来不在作品中明确标注演奏速度。如Tunley(2004:13)所说意大利巴洛克时期音乐作品的记谱总是带有速度标记,这与法国乐谱非常不同。这也是巴洛克晚期时,法国与意大利乐谱的一项非常明显的区别。
谱例2:La Sultanne, 1-4小节
3、如我们刚刚讨论的,法国乐谱在巴洛克时期总是缺少速度标记,因此空白符(croches blanches)成为了法国巴洛克音乐作品中一个很好建议速度快慢的方式。(Tunley,2004:13)现如今,空白符只是被作为表达“附头空白”的一种音乐记谱法。而如右例所示,Couperin常用它来表达“用慢速演奏的”。
谱例3:La Piemontoise, 1-29小节
二、装饰音
作为法国音乐在当时的一个极为标志性的特征元素,作曲家在作品中运用了大量高度艺术化的复杂装饰音。Stauffer(2006:114)曾在他的著作中提到,法国作曲家们非常热衷于使用大量丰富形式的装饰音,并且在17世纪晚期将装饰音发展成为了一套高度复杂的符号体系。当然,Couperin也在自己的作品中运用了这套复杂化的符号。右图展示的便是他亲自标注的装饰音列表。这张列表被收录在他的《羽管键琴作品四册》中,用以描述如何演奏所有丛书作品中所应用到的装饰音标记,如颤音、波音、花音、琶音、滑音、回旋音等等。所有的上方五线谱中记录着不同类型装饰音的记谱法,而下方五线谱中则详细描述了如何演奏与其上方相对应的装饰音。
谱例4:Couperin的装饰音表格(D.Tunley,2004 p.162)
Couperin不仅仅在装饰音的标记与系统化上有着很高的艺术成就,与此同时他也将这些装饰音应用在了自己的作品之中。与羽管键琴作品中所应用的纷繁复杂的装饰音不同,他在室内乐作品中常会用到仅颤音、波音与花音这三种装饰音。如左例所示:
谱例5:L’Apothéose de Lully, 1-6小节
以上,我们分析了Couperin在室内月作品的创作中保留了哪些法国音乐元素,这些元素可以说是当时法国音乐的灵魂,也成就了Couperin作为一位法国作曲家的众多闻名之作。
[参考文献]
[1] Higginbottom, E. (1986) ‘François Couperin’ in S. Sadie (Ed.). French Baroque Masters. London∶ Macmillan London Limited
[2] Sadie, J.A (1993) ‘Paris and Versailles’ in G.J Buelow (Ed.). The Late Baroque Era From the 1680s to 1740. London∶ The Macmillan Press